天一閣

眼見我所聞耳聞我所見 手寫我所感心感我所寫
個人資料
正文

假仙真人說“情”(上)

(2007-02-02 16:42:55) 下一個
假仙真人說“情”
(作者:假仙真人,2006年9月7日)

題簽:人情是人際關係中的一般等價物,就如同金錢是商品交換中的一般等價物一樣。

一、引言
出來混得久了,逐漸認識到中小學語文基礎知識的重要性來。正好現在有點時間,就來補習一下基礎的東西,來個讀書識字。

 
前不久剛讀過《圍城》這本書,寫了篇《假仙真人批〈圍城〉》,寫了篇《假仙真人再讀〈圍城〉》,這次你以為我又要寫《圍城》了?天地良心!再怎麽著,我也不能靠吃《圍城》活命啊。這裏點出《圍城》,不過是個引子。不信你就往下看。
這次二讀《圍城》,發現個奇怪的現象,不知你注意到沒有,就是《圍城》無情。我這樣說,肯定有很多人不服氣。“方鮑在船上那出戲,算得上情吧?一夜情!”否,那隻能算是一夜性。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方鮑一夜纏綿分別之後,就貓進貓窩狗鑽狗洞,從此兩不搭界。就好像什麽事兒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不但鮑小姐沒再露過臉,而且在方先生的腦子裏都沒出現過,這還有點一日夫妻百日恩的意思嗎?沒有,絕對沒有,半點兒也沒有。“那方唐書信往來,朦朦朧朧曖曖昧昧,可算得上情?愛情!”算不上。應該說隻有異性的吸引,尚未生出情來。這可從結局來看,如果心中有情,那就不會因點小事負氣分手。不管作者如何用大雨來營造悲壯的離別氛圍,都無法遮掩住沒有情的蒼白。“那趙汪黃昏小徑相伴左右,可算是情?婚外情!”也算不上。這有偷情之心,那有出牆之意,到頭來卻是有賊心沒賊膽,隻落得個倉皇逃竄——沒偷著。
“這也不是情,那也不是情,到底什麽是情?”好,咱們今天就來認認這個情字。既然《圍城》裏學不到這個字,那咱就到《圍城》外麵學。
 
情是什麽?情是人生的甘泉;沒有情的世界,不過是荒沙一片,即便沙下覆蓋著遍地的黃金又如何?這兒繞了個彎子,說了等於沒說。其實,又有幾個人不是繞而不答的呢?有元好問詩為證:“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同樣似答非答。
根據字典的解釋,情,通常指感情,或進一步指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這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的。籠統點說,就是人的心理反應。既然說是反應,當然都是由外界刺激引發的了。家人之間的親情,戀人之間的愛情,朋友之間的友情,其他關係中的人情,都離不開外界的激發。人天生就有欲望,飲食男女為人之大欲,而後才有所謂的七情六欲。情,好惡喜怒哀樂,情情與欲相連;欲,生死耳目口鼻,欲欲不離本性。
 
這麽說吧,人生在世,沒有錢不行,沒有情也不行。錢和情有時是可以相互交換的,比如有時錢能帶來情,有時情能換到錢。錢和情又是不可能完全取代對方的,錢可以起到情所起不了的作用,情也可以起到錢所起不了的作用。商品交換離不開金錢充當媒介,人際交往離不開人情充當媒介,正如題簽所說的,人情是人際關係中的一般等價物,就如同金錢是商品交換中的一般等價物一樣。
 
二、親情
親情是人類至情,是最為基本也最為密切的一種感情。幼體來自於母體,母親的胸膛哺育了幼仔。這為母子間的親情提供了自然而然的發展環境。這種相濡以沫的親情,讓人牽心掛肚。早先交通不方便,流行“父母在,不遠遊”。即使為博取功名而不得不遠離家鄉,那離情鄉愁,也會不時地襲上心頭。那“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又有幾個人沒有同感呢?
 
年少的,幻想著愛情,讚美著愛情,呼喚著愛情;年長的,回味著友情,讚美著友情,呼喚著友情。可是,親情呢?仿佛與生俱來永不消逝,無須呼喚,無須幻想,無須讚美,也無須回味。隻有剛剛為人父母的人,似乎懂得父母恩情的深重。
 
從心理學的角度,可以這麽說:缺少什麽,吆喝什麽。而親情,從來不缺,猶如空氣,時時刻刻彌漫在你的身邊,平常你不覺得她的存在,隻有關鍵時刻才想到她。
 
一個人,隻有擁有了親情,才會知道什麽叫給予;隻有體驗了親情,才會明白什麽叫情深似海。在這裏,如果引用別人的例子,總感覺隔了一層什麽,那就把自己放到砧板上。本來這段寫了,轉念一想,網絡虛擬,明槍暗箭防不勝防,對準我沒有什麽,反正我皮厚,但對準家人就是我的罪過了,算了算了,刪了刪了。暫且歸結成下麵這句話吧:“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與其說是血濃於水,不如說是親情無敵。
 
寫到親情,我在一開始就在心裏搜尋有關親情的字眼,想來想去,隻想到母愛、父愛、母親情懷、父子情深、兄弟情義、姐妹情誼等少數幾個。親情真是太平常了,就是相關的詞匯都這樣貧乏。但從這幾個詞匯,我們不難看出,親情是血緣關係加友情。用公式表示就是:
          親情 = 血緣關係 + 友情
這就是著名的假仙真人親情公式。
這裏,血緣關係不限於純粹的血緣關係,指很親近的關係。
 
多了一層血緣關係,親情就與友情有了質的不同,雖然可以“親如好兄弟,好似親姐妹”。
對於親情、愛情、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劉備就認為:“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似否可以這樣說,在劉備看來,那種友情強似親情和愛情呢?現代人顯然不這樣理解,這從下麵這句話裏可以看出來:“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誰動我衣服,我砍他手足。誰動我手足,我穿他衣服。”不分上下了。
 
魯迅詩中有句:“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應該是相對於兒女情長,英雄氣短來說的。阿瞞憐子,卻不失為一代梟雄;霸王別姬,“虞姬虞姬奈若何?”催人淚下。都是性情中人呐。與無情相對的是有情,而有情的最好詩句,當屬唐李賀的“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世訓為:要做有情人,不做負心漢。
 
有的人,有情有義,比如一些言情小說中的主角;有的人,無情無義,比如那個寡義薄情的陳世美。似乎情義永遠攜手並肩,其實不然。大家都知道母子情深,自己的孩子總是無辜的,即使是自己的兒子把人家小姑娘給奸了,也是那個小狐狸精勾引的、自找的。這就是典型的有情無義。與此相反的,是有義無情,這方麵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謂的大義滅親。對於大義滅親,我向來是持懷疑態度的。並不是懷疑這類事情的真實性,隻是覺得這裏隻有血親而無親情,有點悲涼的感覺,悲涼的是血親間竟會沒有親情。不幸中的大幸是,從此認清了這樣一個事實,即親情不是天生的,同樣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說句題外話:一篇文章中,有一點超越了自己以前的認識,就足以感到欣慰的,更何況這篇文字中還不隻這麽一點呢?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這深似海的,當然是親情,或者說是愛情轉化來的親情,是朝夕相處相濡以沫而生出來的情。
日久生情的情,還有鄉情。這鄉情,是否可以看作另一種親情呢?鄉情和親情,有太多相似之處了。都是日久生情,都可以一往情深,都可以情深意篤,都是不求回報的,最突出的是,都可以長期單向存在。這最後一點,與愛情和友情絕然不同。
 
鄉情,是對故鄉的思念和依戀,靠的是對故鄉的美好記憶和過去生活的留戀,而人腦無意識地選擇性記憶又強化了這種美好——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人,以至於讓人萌生落葉歸根的欲念。對故鄉的依戀,是否可以看作對母親依戀的延伸呢?我個人認為是可以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