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

眼見我所聞耳聞我所見 手寫我所感心感我所寫
個人資料
正文

假仙真人說“情”(下)

(2007-02-06 16:23:49) 下一個
假仙真人說“情”
(作者:假仙真人,2006年9月7日)
 
四、友情
說到友情,就先來重溫一下清朝那個大家熟知的故事。清朝順治年間,顧貞觀(梁汾)的朋友吳兆騫(季子)牽扯進科場弊案,流放東北寧古塔。此後二十多年,顧貞觀一直在設法營救,給吳季子寫了兩闋《金縷曲》寄去。大家先溫習一下這兩闋被後人稱為“贖命詞”的《金縷曲》: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隻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劄,君懷袖。”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宿昔齊名非忝竊,試看杜陵窮瘦。曾不減夜郎僝僽。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淒涼否?千萬恨,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醜,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願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言不盡,觀頓首。”
 
就是靠了這兩闋詞,事情才在康熙年間出現了轉機。其時顧梁汾在當朝太傅明珠家作幕客,借機求明珠之子納蘭性德幫忙。納蘭也是性情中人,讀了這兩闋詞後,流淚了,雖心知流放之人很少有撈回來的,仍應承道:“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當以身任之,不俟兄再囑也。”顧梁汾喜極而泣,但念季子老弱,十年太久,求以五年為期。納蘭當即答《金縷曲》一闋:
“灑盡無端淚,莫因他、瓊樓寂寞,誤來人世。信道癡兒多厚福,誰遣偏生明慧。莫更著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斷梗,隻那將聲影供群吠。天欲問,且休矣。  情深我自判憔悴。轉丁寧、香憐易爇,玉憐輕碎。羨殺軟紅塵裏客,一味醉生夢死。歌與哭任猜何意。絕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閑事。知我者,梁汾耳。”
 
納蘭父子同伸援手,幾年後,吳季子贖回,顧吳得以重逢。未幾,吳季子病逝。顧貞觀讓人看到了友情的力量,有時並不亞於愛情。
 
可以這麽說,沒有體驗過親情的人,不知道情深;沒有體驗過愛情的人,不知道情濃;沒有體驗過友情的人,不知道情真。相對於流星焰火般的愛情,親情和友情長存且可靠。惟其長存,才有中外合唱“友誼地久天長”;惟其可靠,才有睿言智語“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愛情是排他的,而友情則是包容的,一個人可以同時保持與多個人的友情,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較少,常常能保持終生。友情是水,透明不易變質,泡茶慢品,淡而有味。這是世上君子所追求的那類友情。
 
友情,是情投意合的必然結果。過去,為了表示友情的牢固,就結盟為兄弟姐妹,極端一點的,就發誓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裏最有名的,還是三國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這類盟誓通常後麵還有賭咒,比如,“若違此誓,天打雷劈,千刀萬剮,不得好死!”這好像就摻進其他東西了,友情有點變味了。
 
五、人情
人情,顧名思義,應來自於人的感情,範圍縮小一下就成了人之常情。一說常情,就離不開常理,離不開常識,就有了約定俗成。
 
一家有了紅白喜事等,親朋好友隔壁鄰右要來行人情。這人情,說白了就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這人情,講究的是有來有往,講究的是對等原則。那年小兒出生,他送了100塊錢現金;現在他有了個千金,掂量了一下,生活水平提高了,收入增加了,行市也漲了,100塊錢就不行了,就行他200。這裏可以看出,不變的是人情,貶值的是金錢。這屬禮尚往來的範圍。
 
屬於禮尚往來範疇的,還有過年過節的登門拜訪送禮問候等。平時注意積累,勝過有事兒臨時抱佛腳。我母親就常說:不能用人往前,不用人往後。對那些勢利眼兒,她老人家是最反感的。
 
這種有來有往的人情,還好辦,難辦的是那些有事相求的人情。“拿人家的,手軟;吃人家的,嘴短。” 吃了拿了,以後有些事情就會礙手礙腳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別人托的是什麽?托的是人情。“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這錢財是怎麽送過來的?是別人送的人情。拿了受了,事情沒辦成怎麽辦?能道歉再原物退回,最簡單也最好。麻煩的,就是像北京市劉副市長那樣,到新疆某地雙規去了。
人情不但可以送,還可以買,還可以賣。賣他個人情,就是看在他以往人情的麵子上做了對他有利的事情,這幾個字事實上指的是“還他人情,再借給他點人情,記在他的帳上——讓他賒賬”。也有不賣人情的情況,就是不買賬。一般來說,礙著人情,不好拒絕;拒絕了,臉就撕破了,以後來往就成問題了,並且可能還為自己找了個敵人。
 
這人情的效率,以雪中送炭為高,以錦上添花為低,但風險不同,雪中送炭可能有去無回打水漂,錦上添花可以旱澇保收。正因為旱澇保收,錦上添花的賓客盈門;也正因為可能有去無回,在你最需要的時候,雪中送炭的少之又少,門可羅雀。人情冷暖,在這時體驗得最為深切。
 
我母親曾說過:“感情感情,不感哪來的情?”至理名言啊,絕不比馮鞏母親的那句話遜色。馮母說的是:“什麽是幸福?監獄裏沒有親人,床上沒有病人,這就是幸福。”至理名言都是這樣通俗易懂回味無窮的。
 
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窮秀才,要錢沒錢,要勁沒勁,怎麽辦?秀才人情紙半張。寒酸嗎?有人這樣認為。其實不然。陳獨秀給魏建功的女兒送的生日禮物,就是一張紙,紙上寫了字,簽了名,蓋了章,白紙黑字中還嵌了句:秀才人情紙半張。誰說這人情不值錢?
 
值錢不值錢倒還在其次,關鍵是情重。白紙一張,可寫情書,可寫情詩,可畫春花,可畫秋葉,可折飛鶴,可折小船,可剪鴛鴦,可剪蝴蝶,別小看了這紙樣的人情,浪漫的少女無不為之動情。在你嘲笑秀才人情寒酸的時候,你的心上人可能已心有所屬了。
 
西諺說得好:“給予是最好的禮物。”通常這是不求回報的。西人一起吃飯娛樂時,喜歡各付各賬,或分攤,互不欠人情,兩清。但是在中國社會,幫了別人的忙,別人就欠了你的情,雖然你可能沒有放在心上,但別人卻不會忘記,“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情也是債,債都是要還的。說真的,這比高利貸還讓人受不了。所以說,“人情債,最難償。”
 
錢借給人,收回來的仍然是錢;錢送給人,收回來的就是情。俗話說:情義無價,還有情之所至金石為開。古代就有很多人懂得這種人情勝過金錢的道理。宋江宋公明仗義疏財,用有形的財,換得了無形的情。他的人情網,保他無稽,後來不但救了他的命,還贏得許多人為他賣命。
 
《史記》中記述了大將軍吳起的一個故事,說吳起做主將,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夥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乘車騎馬,親自背負著捆紮好的糧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有個士兵生了惡性毒瘡,吳起替他吸吮濃液。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後,就放聲大哭。有人說:“你兒子是個無名小卒,將軍卻親自替他吸吮濃液,怎麽還哭呢?”那位母親回答說:“不是這樣啊,往年吳將軍替他父親吸吮毒瘡,他父親在戰場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敵人手裏。如今吳將軍又給他兒子吸吮毒瘡,我不知道他又會在什麽時候死在什麽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王學孟譯)吳起大將軍的情,換得將士上下用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知道了這些,就不難理解曾經有人由衷地唱著:“爹親娘親沒有毛主席親。”
 
《紅樓夢》中有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如果說《紅樓夢》精通世故人情的是寶釵,因此而位列十二金釵之首的話,那現代文人中精通此道的第一人,非錢氏夫婦莫數了。錢氏夫婦在反右運動中,不鳴也不放,說的話都正確。如果不是對世情人情洞若觀火,不是絕頂聰明,是萬難做到的。至於在錢夫人筆下,錢先生個人生活能力差,到1972年才生平第一次劃火柴,隻能說是藏而不露大智若愚了。
 
人情,已經滲透進中國文化的方方麵麵。不但現實世界裏充滿了人情,就是人為創造出來的神佛世界裏,也離不開人情。唐僧孫悟空到得西天求真經,但不通人事人情,想空手套白狼,被阿儺、伽葉二尊者譏笑為“白手傳經繼世,後人當餓死矣!”隻傳得無字之經。後經佛祖講情,又獻給尊者紫金缽盂,才取得有字真經。看來,佛祖尊者,也都頗識人性頗通人情的。
 
中國,就是一個人情的社會。到一個地方,一聞,哇,人味好重。告訴你,凡是人情味濃的地方,人味都重。為什麽就不能清清爽爽幹幹淨淨的呢?在這人情化的世界裏,要那麽清爽幹淨幹什麽?要清爽,隻有換個地方。
 
六、九九歸一
說到歸起,還是題簽的那句話:人情是人際關係中的一般等價物,就如同金錢是商品交換中的一般等價物一樣。這裏的人情,是泛指,包含了可以送的那種人情。物質財富,是以金錢來衡量的;精神財富,則是以人情來衡量的。
人情,與金錢具有相同的性質和功能,即衡量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區別在於,人情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而金錢在人們經濟生活中發揮作用。下麵具體來看一下:
1. 衡量尺度
人情是衡量一切人際關係的尺度。人際關係的強弱是由凝聚在人之間的共享時間來測量的。也就是說,共享時間是人際關係的內在衡量尺度,人情是人際關係的外在衡量尺度。
具體來說,親情的深淺,決定了家庭關係的好壞;愛情的深淺,決定了夫妻關係的和睦程度,決定了婚姻關係的穩固程度;友情的深淺,決定了朋友關係的親疏程度、遠近程度。
2. 流通手段
人情作為流通手段,充當著人際交往的媒介,人際交易(比如幫忙等)之間不再需要進行直接交換或實時交換,可事先行人情或事後還人情。
3. 貯藏手段
人情是一種精神財富,可以貯存。所謂的“仗義疏財”,就是典型的把情貯藏在“英雄豪傑”那裏的舉動。庸人斂財,智者蓄情。
4. 支付手段
不管是預先行過人情還是共享時間培養出來的感情,到托人情的時候就支付出去了。當然也可以先用人而後再還人情。哀大莫過於心死,債大莫過於人情。
人情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但能感覺到,記在心上;金錢是有形的,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存在櫃裏。現在,貨幣也趨於無形化、電子化。
 
現在,一些有話語權的文人,標榜自己愛惜自己的羽毛,即重情重名,因此而清高起來。我看,各位還是收起這套自欺欺人掩耳盜鈴的把戲吧。謀權、逐利、慕名、好色、重情,都無可厚非,君不見權壓人、利誘人、名惑人、色醉人、情動人?權、利、名、色、情,本身無所謂高低貴賤,關鍵在於所使用的手段。君不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後記:現在網上,流行豆腐塊文化和白開水文化。有人統計過,帖子長了沒人讀。為此,很多人開始搞連載,寫成一個個500字以下的短篇,比如當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兒》。更有甚者,寫成手機短信那麽短連載,我在天涯看到個短信長史的《中國通史》,就是這麽做的。現實中也有人這麽做了。餘秋雨在鳳凰衛視的《秋雨時分》,就是4分鍾一次,短,還沒看到高潮呢,他已經結束了,真是掃興。
我上麵寫的,長了些,又不想分開,就折中一下大致分成親情、愛情、友情、人情幾個部分。這裏有個問題,就是情是連成片的,斷然切分劃界必然帶來惡果,就造成現在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況。還請各位諒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