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

眼見我所聞耳聞我所見 手寫我所感心感我所寫
個人資料
正文

為餘秋雨聲辯:03 仁者樂山

(2007-01-25 23:17:27) 下一個
為餘秋雨聲辯:03 仁者樂山
(作者:假仙真人,2006年9月10日)
 
餘先生不久前說了句:“多大的事啊,要用炮轟?”什麽事呢?金先生在《秋雨“樂”了,大家笑了》裏有如下介紹:

在5月2日中央電視台熱播的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上,作為綜合素質評委的餘秋雨先生,在點評時引了一句古語“仁者樂山”,他把“樂”字念成了lè。據說有上萬觀眾打電話提出批評:這個“樂”字應當讀yào,念成lè是錯誤的。餘秋雨則通過媒體作了辯解,他說:
  古代的讀音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二千多年前孔老先生的確提出的是“樂(yào)山樂(yào)水”,
  但二千多年過去,我們到底是拘泥於傳統的文言,還是用現在的
  通用語言來讀解?
  “仁者樂山”的“樂”古音讀yào,但我用現代語音讀lè也沒有錯。
 
這件事啊,餘先生錯了,錯在他說“這個字其實沒有正確的讀音。”其實這個字有正確的讀音。據金先生查證,從古到今,“仁者樂山”中的樂,隻標注yào一個音。

這件事啊,盡管餘先生錯了,但不是多大的事兒,有情可原。第一,樂(yào)這個字,音意現代都不常用,有些字詞典已經不收了。第二,語言需要規範,以方便交流,但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因規範影響了交流。
 
記得是在十來年前,有老同學來訪,話中出現“呆(dai)板”。我插話說:那不說“呆(dai)板”,是“呆(ai)板”。我太太在旁趕緊說:等你知道讀“呆(ai)板”的時候,人家早就改成讀“呆(dai)板”了。不管是真改了,還是我太太擔心場麵尷尬出來圓場,至少說明:語言是約定俗成的,語言是積非成是的。
 
現在,大家上網用的都是計算機。如果哪位使用拚音來輸入漢字,那你可以試一試:鍵下ai,你找不到“呆”;鍵下yao,你找不到“樂”。時焉?命焉?
 
另外,金先生不愧是大家,文章標題很值得玩味:《秋雨“樂”了,大家笑了》。
如果這個大家是季羨林、張中行這樣的學問大家,那他們的笑,肯定是寬容的笑,就像看到一個小孩子頑皮時所展露出來的笑,邊笑邊拍拍小孩子的頭:乖,下次別這樣淘氣了。
如果這個大家是從事語言學研究的語言大家,以維護語言的純潔為使命,那他們的笑,可能是無奈的笑,抑或是冷笑、嘲笑,就像是再次見到那個頑皮的小孩子,屢教不改,自己倒先沒了脾氣。
如果這個大家是看電視求娛樂的平頭百姓,那他們的笑,應該是開心的笑,是有了樂子的笑,是馬戲團到了鎮上來才聽得到的笑。
 
假仙真人語錄:
語言是約定俗成的,語言是積非成是的。不可不知古音古意,也不必拘泥於古音古意。
樂山樂水,不亦樂乎?泥古不化,何樂之有?自娛娛人,何樂而不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