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

眼見我所聞耳聞我所見 手寫我所感心感我所寫
個人資料
正文

為餘秋雨聲辯:00 序

(2007-01-25 23:10:23) 下一個

為餘秋雨聲辯:00  

(作者:假仙真人, 200696)

我,準備為餘秋雨聲辯。

此言一出,立馬有餘秋雨餘先生的粉絲站起來,大聲喝問:餘先生,一代文化大師,有何需要聲辯的?你又有何德何能,能為餘先生聲辯什麽?

目前中國,大師泛濫,遍地都是,你當然有權利認為餘先生是一代文化大師。但那隻代表你的看法,並不表示別人也必須這樣認為。實話實說,我不這樣認為,因為我知道:滿瓶不響,半瓶子咣當。半瓶子大師隻是個空名,很可能還是招災惹禍的空名。

至於我有何德何能,我覺得實在是沒有必要張揚出來讓大家都知道,這一是因為網上說話靠的是文字而不是自吹自擂,二是因為說出來也不見得有多少人相信,說與不說一個樣。

按一般常識,在有人指出自己文章作品中的失誤不當之後,即使是出於禮貌,作者也應該正麵直接回應。可我看到的事實是,餘先生幾乎沒有多少正麵回應,多的是以間接方式回應,比如在隨後的作品中,比如在秋雨時分裏,都沒閑著。這從側麵說明,是有東西需要聲辯的。

我注意到,到目前為止,粉絲們的反應,似乎又不得要領,不是漫罵就是叫號,幫不上餘先生多少忙。我認為,餘先生不正麵直接回應,是有苦衷的。我讀過餘先生的部分作品,發現餘先生之所以要那樣寫,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這可能正是我為餘先生聲辯的立足之處。

先生作品中的一些文史方麵知識性差錯,已經由金文明金先生等人指出,是明擺著的,無需辯解。但是,餘先生在作品再版時,居然置若罔聞,不改一字,就值得玩味了。這讓我想起了政治家。對政治家來說,政治旗幟是不能倒的;一旦倒了,政治生涯就結束了。

本來我準備寫篇長一點的,連結尾都提前想好了。結尾中,我想先由“白馬非馬”,類推出“大散文非散文”和“文化大散文更非散文”的論斷。接著指出散文和小說的區別,比如真實與虛構,曆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等等,再引用張中行張先生的見解,即散文和小說的界限理論上很好界定,但對於具體的實例,到底是散文還是小說,有時可能隻有作者本人心裏清楚。上麵的鋪墊,目的都是要得出不能用傳統的散文標準來衡量“文化大散文”這一結論。

我現在放棄了原先的想法,是因為剛剛在金先生新浪博客上讀到一個留言,裏麵針對餘先生的作品,提到了散文與小說的關係,引出了我天下無新物的感慨,因此也無心再去一板一眼地寫東西了。不過,各位可以從上麵原定的結尾中,看出我計劃聲辯的思路。感興趣的,請繼續關注後續的帖子;不感興趣的,到此為止,不耽誤您的寶貴時間了。

是為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