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心不造作:祈請上師最單純最高深的方法

(2009-05-24 07:07:31) 下一個
http://www.cbtwdangka.com/bbs/read.php?tid=7218&fpage=4

教授者
:喇嘛給頓仁波切
內 容:對上師祈請最單純也是最高深的方法即心不造作
原標題:對上師的祈禱——透徹感人的開示
心地家園轉載校對:隨緣

      上師是來自法身金剛總持多傑羌的證悟,其間的傳承沒有絲毫的毀損或間斷,如是意味著,我們對上師祈請之時,是對那覺悟的心祈請,上師是那覺悟的慈悲,具有加持力,能夠真正傳遞慈悲與法身的加持。雖然上師能夠將他所有的功德傳給弟子,我們是否能夠真正地生起這些功德,決定在我們的信心與對上師的祈請。

  對上師祈禱之時,並非是在對一般人的心祈請,上師不是表麵所看起來的那個樣子,上師是那本初的心、慈悲的心與法身金剛總持多傑羌,這應該就是我們祈請的方向。既然上師是法身加持的持有者,他便成為不可避免的進入點,這是為什麽我們說,上師就像一道門,他讓我們進入加持之中、進入傳承之中,借著對上師祈請,這道門便能打開,以此來了解上師,才不會把他視為隻是一個人。向血肉之軀一般的心祈請,隻能帶給我們一般的領悟,這不是我們的目標。相反地,對上師祈請時,要能將他視為諸佛的具體顯現、諸佛的慈悲心與智慧心。以這種層次對上師祈請,才能借著上師的加持,達到我們要的結果。

  就如同擁有佛像或佛法經典,那是一種所依。在這個所依前,若能將它視為佛身或佛語的真正呈現,藉由這種恭敬的態度,能讓我們如實領受到佛與佛法的加持。如果能將所依視為佛的顯現,便能領受到佛的加持,這一切取決於我們的心境,上師也是一樣,他代表能夠帶來加持的所依。

  向上師祈請時,顯然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對這個人,而是對流經他的那股覺悟之心祈請。如果是對一個人祈請,就會有所局限,所見將隻是一個人的形象,隻是一個具備某些能力、也缺乏某些能力的人。在上師與弟子的關係中,我們要運用這個“人的呈現”與“覺悟的心” 做連結,借著這樣的所依,才能領受到清淨無染汙的加持。因此弟子看待上師,若能超越他外在的形象,或許比上師具有什麽能力更重要。

  對上師祈請時,應把他當作是一切上師的具體顯現,而不是現在對這位上師祈請,等一下向那位上師祈請;我喜歡這位上師,對那位上師比較沒有那麽喜歡等等,像這樣的態度是錯誤的。我們必須深深地培養出強烈的信念——所有的上師是合一的,他們具有相同的本質,隻是顯現不同。

  祈請時應體認到,我們所知道一切傳承上師眾,已包含在這位上師的呈現之中,而不應該讓自己傾向這種心態:“我向這位上師祈請,而不是那位,因為那位不是我的上師。”這類態度是錯誤的,因為這些態度已將實相劃分。對上師祈請時,並非運用才智上的、概念化的方式來祈請,呼喚一位上師,卻告訴其他上師眾留在原處。應具備這樣的智慧:一位上師所代表的,是無所不在的原始覺性,這是所有上師都具有的。

  一切的顯現都是來自於根本上師,一切都包含在上師之中——一切的本尊都是上師的投射、一切的佛都包含在上師之中,否定上師等同於否定一切的佛,因為從來沒有任何一位佛,能夠不依靠上師而證覺,由於成佛的潛能唯有依靠上師,否定上師就等同否定一切的佛,因此我們向上師祈請時,必須將他視為與一切的佛、一切的上師完全無別,直到我們的心與上師的心成為無別為止。

  對上師祈請時,並非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人的有形體上,甚至可以理所當然地對不具形體的上師祈請,不讓我們有任何具體的參考點,隻是把上師視為諸佛慈悲心的加持的顯現。用這種心境,敞開自己領受這種加持,讓它進入我們,應培養深切的信心,讓這種加持與上師所有的功德——亦即諸佛的功德,真正地傳遞給我們,若能如此生起充分的信心,便不需把上師當作是有形象的,不需思索其它的事物,甚至不再覺得需把注意力集中在上師人的形體上:透過上師,我們把注意力直接集中在傳承上、集中在諸佛證覺的慈悲與加持上。因此,毋須用眼睛看到上師,或用嘴巴跟他說話,重點是以信賴與確信來對上師祈請,不具信心地誦祈請文是沒有用的。

  修持上師相應法若信心不具足,即使能將上師美好的形象清楚地呈現在心中,也不是真正的修持,而是錯失了要點。我們可以觀想上師的形象來作祈請,想到上師是如此這般的人,但這樣就像跟人建立普通的關係一樣,如果上師太老或太醜,便覺得不合意,上師年輕英俊的話,就覺得受到吸引,如此又是偏離了修行。

  對上師正確的態度,是對上師所代表的與上師所具有的加持有信心。這股信心與虔誠的力量,具有把上師化成光的作用,不管他在我們心中有怎樣的影像,我們已經將他作一種呈現。這道光融入我們,借著這種方式,領受上師真正的加持以及領悟這道光所代表的一切,否則我們總是以自己的欲望、自己的希望與刻意作為基礎,以這些態度來對待上師,投射到上師身上,期待上師對我們的希望有所反應。這些希望隻不過是一種欲望,以及期待受到上師的肯定。這樣的修行結果,這種祈請,隻會生起更多欲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依賴欲望。

  若能適當修持上師相應法,透過祈請,上師與我們的心將會完全地融而為一,安住在這種合一的境界,是禪修真正的意義,這樣的禪修能夠清淨我們生起的欲望中,不淨的一麵,讓我們了悟,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是一非二。如此將能認識法性,也就是諸法的本質,正是這種合一。否則我們隻是維持世俗欲望的形式,將這種欲望摻入修行,生起世俗的想法,對上師不清淨的想法,讓自己跟上師的關係折衷妥協。這樣的修行將產生更強烈的欲望,這種訴諸感情,不清淨的心境,將導致情緒更紛擾的修行。

  反之,若能適當地修持,讓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合一,由於這種合一,將能使得一切生起或被引發的煩惱完全清淨,我們的心將從煩惱中解脫,不管煩惱有多強烈,它們終將於法性中,也就是在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合一中解脫。

  在上師相應法的祈請中,我們在祈請信心的增長,更確信地來做更多的祈請。祈請很單純,隻是將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結合,了達上師的心、自己的心與法身無別,一切隻是心的真實體性。能將自己祈請的上師,視為三寶及一切上師、本尊、護法、空行母的具體化現,如是則足矣,如此一切都將是上師的顯現,一旦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合一,便與這所有的呈現合一。

  這是對上師祈請最單純的方法,也是最深奧的。對上根與下根行者有各種不同的修持,但是把心保持沒有任何複雜的單純狀態,心不造作,這種自然的上師祈請法,是最高深的修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