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嘉瓦仁波切禪思365

(2009-01-17 10:31:51) 下一個

一、關於生命本質的禪思 

 

1.良知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很短暫,所以應該趁著我們在這個世上的短暫過程裏,作一些對自己和對別人有用的事情。

2.身為一個人,除非是在某種心理機能上有遲緩的現象,否則我們的潛力都是一樣的。人類的大腦很奇妙,我們的力量和未來都根源於此,但願大家都能夠善加利用。如果人那神奇的精神力量被用壞了,就會招致災難性的後果。

3.我相信這個地球上有感覺的生物裏,人類算是最發達的了。人不隻有能力讓自己活得快樂,也能夠幫助別人。我們有一種天生的創造力,對這點有所覺悟非常重要。

4.矛盾的是,我們不能夠光對自己有用,卻對別人一點用處也沒有。無論我們願不願意,我們彼此都是有關的,所以隻成就一己的幸福,是根本沒有辦法想像的事情。那些隻管自己的人,到頭來一定會嚐到苦果;那些一心為別人的人,在對自己好卻渾然不覺。就算我們決定自掃門前雪,也要自私得聰明一點:要幫助別人!

5.一般來說,我們沒有辦法分辨什麽是基本、什麽是次要。我們把生命都花在四處追逐一些轉眼即逝的樂趣上,然後永遠不會滿足。我們會想盡辦法要快樂,卻不會去問在這過程中是不是有人會因此而受苦;我們會不惜任何代價,隻為了累積,或維護所擁有的那些既不能長久,也不是真正幸福泉源的東西。

6.我們的精神裏,住著憤怒、忌妒和其他各種負麵的情緒,卻不知道這些情緒和喜悅,以及內心的平和,其實是不能相容的。人類特有的聰明才智,我們隻是拿來謀略,來損人利己;到最後,不但沒有辦法脫離苦海,甚至還會毫無理性地認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

7.讓我們好好地運用人類的聰明才智。不然,我們有什麽是比動物高明的呢?

8.如果我們想要快樂起來,並且真正地賦予我們的生命一個意義,那麽就從健康的思考方式做起吧。讓我們來耕耘那些人皆有之,卻一直被混淆的思想和被負麵情感所遮蔽的善性。

9.讓我們來耕耘愛和慈悲,這兩樣是可以真正賦予生命意義的東西,其餘都是次要的。這個比起佛教,才是我更要宣揚的宗教。它很簡單,它的廟宇就是我們的心,它的教義是愛和慈悲,它的道德原則是要敬人愛人——不管對方是怎麽樣的人。如果我們想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的話,我們隻能選擇當它的出家或在家人。

10.善良、坦白,積極的思想,原諒那些對不起我們的人,對待每個人都像朋友,幫助那些受苦的人,絕不自命高人一等——盡管這些建議看起來都太簡單,但是不妨看看把它們付諸實行之後,會不會讓你更加快樂。

11.不須深思熟慮就可以發現,萬物的本性都是趨樂避苦。哪怕是一隻小蟲子,也會千方百計要逃離苦難,享受安逸。人類還多了一項思考的能力,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這種能力用到好的方麵去。

12.樂和苦都是基於感官知覺和內在的滿足。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內在的滿足,它是人類特有的,除了少數例外,一般動物是辦不到的。

13.這樣的滿足,它的特征就是和平,它的活泉源頭在於慷慨、誠實和那個我稱之為道德行為者,也就是一種尊重別人也有快樂權利的行為。

14.我們有很大一部分的痛苦,來自於想太多;不但想太多,而且還是用一種不健康的方式。我們隻專注在自己即時的滿足上,不會把眼光放長遠,去想到對自己和對別人有什麽好處和壞處。因此,這樣的一種態度,到頭來受害的還是我們自己。隻要我們改變對事情的看法,不但可以減少眼前所遭遇的困難,還可以避免製造出新的問題。

15.有些痛苦,像生、老、病、死,是沒有辦法避免的。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減少這些痛苦在內心所引起的恐懼。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問題,從夫妻間的爭吵,一直到最具毀滅性的戰爭,隻要用一種健康的態度,都是可以避免的。

16.如果我們的想法不正確;如果我們的眼光太短淺,用的方法沒有深度;如果我們麵對事情的時候,胸襟沒有辦法開放寬鬆,本來沒什麽的小問題,就會被我們變成天大的困難。換句話說,我們有一大部分的痛苦,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這個就是我首先想要說的。

17.無論是在我們的難民學校裏,還是偶爾在我到印度或外國的訪問行程裏,我總是很高興和一些年輕人見麵。他們很直接、很誠懇,精神比起大人來,更開放、更柔軟。我每次見到一個孩子,打從心底起來的第一個想法,就是他是我自己的小孩,或是一個我應該要用愛來好好照顧他的老朋友。

18.對孩子們,最重要的確保他們能夠接收到完整的教育——這裏的教育是就最廣泛的定義來說的,從知識的獲取一直到基本人格的發展。人生的基礎,是在童年的時候立下的。在這非常關鍵的幾年內,我們學到的思考方式,會深刻地影響到我們的一生——就好比食物和衛生習慣關係到我們將來的健康一樣。

19.年輕人如果在他們的學業上沒有盡到全力,以後就很難彌補了。我自己就可以印證這點。從前我有時候也會對功課不感興趣而偷懶,結果,我一直後悔到現在,我老是跟自己說,我當年錯過了某些東西。根據這樣的經驗,我奉勸年輕人,要把就學期間當成他們人生中一個關鍵性的時刻。

20.從孩提的時代開始,就要學會怎麽和別人相處,怎麽互助合作。小爭執和小衝突雖然沒有辦法避免,但是,重要的是養成即往不咎、不記恨在心的習慣。

21.大家可能以為,小孩子不會想到像死亡這樣嚴肅的事情。可是當我聽到了他們發出的疑問之後,我發現他們常常會去思考一些很嚴重的問題,特別是人死了以後會怎麽樣。

22.人的聰明才智,會在童年時漸漸綻放,腦子裏會充滿各式各樣的疑問。這種強烈的欲望,正是人格充分發展的基礎。我們對這個世間愈是感到興趣,愈是去尋求事物為什麽和怎麽樣,我們的意識就愈清明,創造力會愈發達。

23.在我們現代社會裏,我們有一種傾向,就是去忽略那些我所謂的人類與生俱來的優點:善良、同理心、理解力、寬容的精神。孩提時代,我們很容易和別人建立關係,隻要能夠玩在一起,就可以變成朋友,不會想要去問對方的種族或職業。重要的是他跟我們一樣是一個人,重要的是彼此能夠建立起連係。

24.隨著年紀愈大,我們對情感、對友誼或對互助合作就愈不重視,重點成了什麽種族、什麽宗教和什麽國藉。我們把最緊要的拋卻腦後,然後去在乎那些最微不足道的事情。

25.這就是為什麽我會要求那些已經到了十五、六歲的人,不要任由他們那些孩童的清新氣質就這樣銷聲匿跡,反而是要給它留下一個好位子。要時常去思考人類的內在特質是什麽,好好利用這些特質,來獲取一種對於你們本性的堅定信心,來找到你們內在的安定。及早體認到人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很重要的。如果想要好好地過這一生,不會因為碰到困難就退縮,就非得獲取一種內在力量不可。

26.今天,我們認為個人主義非常重要,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必去將就社會或傳統規定的價值。這是一件好事。不過,換個角度說,我們隻能接收從外麵來的訊息——透過各種媒體,特別是電視——這些訊息成了我們唯一的參考、唯一的靈感來源。這樣地過度依賴,讓我們沒有辦法自立自強,沒有辦法信賴自己的優點,因而對我們真正的本性失去信心。

27.我覺得一個人能不能成功,自信以及自立自強的能力是關鍵所在。我不是指一種愚昧的天不怕地不怕,而是對我們內在的潛能有所意識,並且確認我們可以一直自我改善、修正,讓自己更豐富,而且沒有什麽是沒有辦法補救的。

28.媒體都喜歡報導竊盜、犯罪以及基於貪婪或仇恨所做出來的行為。然而,我們不能說,在這個世界上都沒有源於人性光輝的高尚事情發生。難道那些病人、孤兒、老人或殘障人,都沒有人在照顧他們,而且會不求回報?難道都沒有人是依據對眾生的愛在行動的?其實這種人很多,隻不過我們已經習慣把這個當成是一種很正常的事情罷了。

29.我非常確信,我們打從內心最深處就天生不喜歡殺戮、強暴、偷盜、說謊或去做一些其他不正當行為。我相信,我們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去愛和發揮同理心。大家沒有發現,那種當下自發的情感,從一出生開始,就在我們的生命中占有多麽重要的地位。沒有它,我們早就不在這個人世間了。你們看看,當我們覺得四周的人都很愛我們,當我們自己體認到愛的時候,感覺有多好;相反地,當我們充滿憤怒和怨恨的時候,我們內心又有多不好受。

30.愛的思想和行動,很明顯地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有益,它們和我們真正的本性是相符的;相反地,暴妒、殘酷和怨恨的舉止,會讓我們嚇一跳。這就是為什麽我們覺得有必要拿出來說,把它們當成報紙的頭條。問題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偷天換日,最後會讓我們以為人的天性是不好的。也許有一天我們會說,人類再也沒有任何希望了。

31.所以我覺得一定要跟年輕人講,認清你們內在那些與生俱來的人類善性,用這個作基礎,建立起一種不滅的自信——要知道你們是靠著自己的雙腳站起來的。

32.有些年輕人,在不曉得自己要什麽的情況下,開始了他們的人生。他們從事一項職業,覺得不合胃口,就請辭求去,找到另外一件工作,又一樣待不住。最後幹脆什麽都放棄,一麵對自己說他什麽都不感興趣。

如果你是這樣的情況,要曉得,沒有任何人是從來不會遭遇困難的,不要去奢望你有天會突然做什麽都成功,所有的問題都會奇跡似的消失無蹤。

33.完成學業後,如果你開始去找工作,除了要考慮到你的個性、你的學識和能力、你的興趣,也許也要考慮到你的周圍已經有人在做的行業是不錯的,這樣他們的建議和經驗,就能夠讓你從中受益。把所有的指標都納入考量,想想看什麽樣的可能性最適合你的情況,然後做出一個選擇。一旦做出了選擇,就要堅持下去,即使碰到了問題,也一定要想辦法克服;要對自己有信心,把你所有的精力都發揮出來。

34.如果你以為那些等著你去做的工作,就像一盤一盤淺嚐即止的菜肴,那你成功的機會會很渺茫。要告訴自己,總有一天得下定決定,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事情是一點缺點也沒有的。

35.我有時候會覺得,我們大家的行為就像一些被寵壞的孩子一樣。我們還小的時候,完全要依賴我們的父母;之後到學校去接受教育,也管吃管穿,也就是繼續靠別人來解決我們的問題;當我們終於能夠自力更生扛起自己的擔子的時候,我們又覺得一切都應該要輕而易舉才對!這種態度和現實大相逕庭。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眾生都會遇到困難,沒有例外。

36.我們從事職業,既是一種賺取生活所需的手段,也是為了對我們所依賴的社會做出貢獻。再說,社會和我們之間有一種互動關係,如果社會繁榮,我們就有利;社會出了狀況,我們跟著遭殃。我們佛教徒也會對我們周遭的社群產生影響力,然後擴及整個人類。

37.如果你們那個地方上的人在經濟上都很有發展,那麽這樣的繁榮一定會對整個國家有所好處。所以說,法國經濟關係到歐洲經濟,歐洲經濟又關係全世界的經濟。現今世界上的各個現代社會,彼此都很需要對方,而每一個人的行徑,則會影響到所有人的所作所為——我認為要對這點有所意識是絕對必要的。

38.當我說到一個社會的完善健全,會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反映出來時,並不是在暗示大家要犧牲個人的快樂來成就團體的幸福,我隻是在說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認為社會和個人的命運是兩回事,重要的是個人,而不是社群;但是如果我們把眼界放寬一點,會發現,就長遠來說,這樣的態度並沒有意義。

39.人類的幸和不幸,並不是光靠感官的滿足而已,這裏頭尤其還有一種心靈的成分。別忘了,就算你擁有一棟裏頭一應俱全的漂亮房子,車庫裏有一輛豪華驕車,銀行裏有存款,社會地位高尚並且受到眾人的尊敬,也不能保證你就會同樣的快樂。就算你是億萬富翁,幸福是不是就會自動到來?這點很值得懷疑。

40.一幅畫或一首音樂作品能夠帶來的深刻喜悅,證明了人類有多麽需要那種內在的滿足。這樣的滿足,和感官刺激或物質擁有所帶來的較低級的快樂,恰好相反。然而,這一種滿足裏的一部分,還是基於聽覺和視覺的感知,因此還是隻能提供一種暫時的舒適,基本上和吸毒其實也沒有什麽不同,從美術館或音樂廳裏出來之後,藝術帶來的滿足就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再來一遍的渴望。這樣,人永遠沒有辦法達成內在真正的快樂。

41.最重要的是內在的滿足,不要自願放棄那些最基本的需求,我們每個人都有要求最低標準的權利。我們不能沒有這些,所以應該保障人人都可以獲取。就這點來看,如果必須抗議,那就去抗議;如果必須罷工,那就罷工。但是不要走極端。如果我們的內在從來就沒有滿足過,總是要求更多的話,我們是不會快樂的,因為人生中總是會缺個什麽東西。

42.內在的快樂不會任由物質環境或感官的享受來擺布,它的根源,就在我們自己的心裏頭。我們首先一定要認識到這種快樂的重要性。

43.當我們老的時候,如果還沒有任何宗教信仰,重要的還是要認清那些基本的痛苦,像生、老、病、死,都是人生中所沒有辦法避免的部分。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就不能避免衰老和死亡,就因為這樣,所以去想說這真是不公平、不應該這樣,一點用處也沒有。

44.根據佛教的說法,人之所以能夠長壽,要歸因於他過去的功德。就算你不是佛教徒,也請想想那些年紀輕輕就夭折的人,並慶幸自己能夠享有長長的一輩子。

45.如果你前半生過得很充實,那就記住你在這段時間帶給社會的貢獻,你曾經很認真地做了一件有用的工作。所以,現在你沒有什麽好後悔的。

46.如果你有宗教信仰,那就根據你的信仰去祈禱或打坐。如果你也有顆清明的心,那麽就想想看,其實生、老、病、死都是所有人生中的一部分,是沒有辦法避免的。認清這一點,完全地接受它,能夠讓我們比較心平氣和的老去。

47.我快要六十七歲了,如果我內心深處,有時也沒有辦法接受這麽多年下來自己身體已經衰老的話,我一定會難以接受我目前的狀況。當你老了,要意識這背後究竟意味著什麽,不要欺騙自己,試著從中得出最好的結果。

48.想想看,你能夠為這個你還須倚仗它的社會做些什麽。憑你所累積的那些知識,你一定可以比那些不像你活這麽久的人來得有用。把你的故事講給你的親朋好友聽,和他們分享你的經驗。如果你喜歡和孫子們作伴、照顧他們,別忘了參與他們的教育,把你的學問傳授給他們。千萬不要像那些一天到晚抱怨、吵架的老人,不要在這上頭浪費你的精力,這樣會沒有人喜歡你,你的老年生活會變得非常難過。

  關於日常生活的禪思

 

(關於男性和女性的禪思)

 

49.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構造當然不一樣,因此會招致在情感層麵上的若幹不同。然而兩者在思考事情的方式、感覺和人格各方麵,在根本上是一樣的。男性比較適合從事體力的勞動,女性則似乎在一些需要反應快、思緒清晰的工作上,比較能夠得心應手。在思考扮演著重要角色的領域中,男性和女性大部分的時候都是不分軒轅的。

50.既然男性和女性之間基本上沒有什麽不同,他們理所當然就應該享有同樣的權利,任何歧視都是不對的。再說,男性需要女性,就像女性需要男性一樣。

在那些女性權利受到侵犯的地方,女性應該要起來反抗,而男性則應該支持她們。這二十年來,我在印度一直很支持婦女們爭取各種權利,包括就學以及和男性一樣能夠在社會上的各個領域裏擔任各項職務。

51.對佛教徒來說,所謂的佛性,或說覺醒的能力,在男性和女性身上是毫無二致的。所以兩性就本質上而言,是完全平等的。

52.在某些傳統中,一直是把男人和女人隔離開來的。但是這麽做的原因,社會和文化的成分居多,像龍樹菩薩在他的寶鬗論,或寂天在他的入菩薩行中,就曾經提到“女性身體的缺點”。然而,他們的用意卻不是在主張男性優越論。因為誓願出家的人,男性顯然要比女性多,而那些所謂的缺點,隻是為了用來幫助這些比丘克服他們對女性身體的欲望。一個比丘尼當然也可以對男性身體做類似的分析。

53.在金剛乘最高的修行法門中,我們不隻要對男性女性一視同仁,而且陰性元素還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以至於對女性的歧視被認為是一種對戒律的違犯。

(關於家庭生活的禪思)

 

54.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分子。家中如果充滿祥泰和人性的價值,不僅父母親可以和樂相處,過很很幸福,連他們的孩子、孫子,或甚至日後的世世代代,都能夠這樣。如果他們有宗教信仰,他們的小孩自然也會對這個宗教產生興趣;如果他們講話很有禮貌,待人接物有準則,相親相愛,相敬如賓,幫助有需要的人,關懷周遭的世界,那麽他們的孩子很可能會學他們的榜樣,也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反過來說,如果作父母的打鬧、謾罵個不休,那麽不僅他們自己過得不快活,連他們的小孩也無可避免受到他們的影響。

55.身為一個佛教徒,我常常跟西藏人說,如果這個世界上真有一個地方,需要他們努力去發揚佛法,那就是家庭了。為人父母的,正應該要在家中彰顯出他們的信仰,教育他們的小孩真正成為下一代的精神指導,不要光給小孩子看那些佛像,然後跟他們說這個那個是什麽佛什麽神,而是要對他們做進一步的解釋:這個代表慈悲,那個代表無上的智慧等等。父母親對佛陀的教誨愈是了然於心,就愈能夠對孩子產生正麵的影響。當然,這種說法也適用於其他的精神和宗教傳統。

56.一個家庭去影響另外一個、兩個、十個、百個、千個最後會讓整個社會變得比較好。

57.有人認為大家已經不知道尊重為何物,而在一些工業還很不發達的社會裏,一般人的處世態度卻較為負責。這樣的看法還有商榷的餘地。舉個例子來說,喜馬拉雅的印度山區,由於對外交通不便,所以還沒有受到太多現代科技的影響。那兒的確是很少發生偷盜和謀殺之類的情事,人民也很知足。甚至有些地方的人出門,還像古時候一樣習慣不關門,好讓偶爾經過的客人可以進來休息,趁主人回來之前先吃點東西。相反地,在一些像德裏那樣的大城市裏,犯罪案件層出不窮,人們永遠不滿意現狀,結果造成了數不清的問題。但是我認為大家也不應該把這個拿來當藉口,認為經濟發展就是不好的而開倒車。

58.傳統社會裏那種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體諒和互敬互重,一來是為了存活下去而不得不然,二來是由於還不曉得有其他可能的生活方式,所以自我滿足。你們可以去問問那些過著遊牧生活的藏人,問他們願意不願意冬天的時候不必那麽挨凍,問他們想不想要有一種不會把帳篷和裏頭東西全熏得烏漆墨黑的爐子,希不希望生病的時候得到較好的治療,或者能夠從電視上看到世界的另外一端發生了什麽事。我已經知道他們會怎麽回答了。

59.經濟和科技的進步是很好而且必要的。這是許許多多我們還沒有辦法理解的複雜因素所造成的結果,而認為隻要一切突然喊停,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是太過天真的想法。當然,進步也是不可以隨便來的,而應該要伴隨著一種首先價值的發展。把這兩種任務同時來實現,既是我們人類的責任,也是我們未來之所係。一個物質和精神發展能夠並存的社會,是一個能夠真正快樂起來的社會。

60.家庭的角色應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中氣氛很祥和,如果它不僅給我們知識,還教我們真正的道德價值,讓我們學習到正直而且為他人著想的生活方式,那麽社會其餘的部分要建立起來都不是問題。對我來說,家庭的責任是非常龐大的。

61.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能夠在家中獲得真正的發展,在裏頭奠下他們的人格基礎,成為行為高尚、意誌力堅強、懂得互助合作、關心周圍的一切、堪為他人典範的一群。這些孩子長大以後,不但會在他們的工作崗位上表現良好,還有能力繼續教育下一代。就算成了老教授,戴著厚厚的鏡片,他們還是能夠保持著幼年時期的良好習慣——我對這個深信不疑。

62.為了讓一個家庭能夠成功地達成這樣的任務,一開始,一個男人和女人的結合,就不應該隻是光看對方姣好的體態、聲音或其他外在條件,他們首先應該要好好地認識彼此。如果彼此都能夠看到對方的眾多優點,而且兩人情投意合的話,這樣的愛情才能夠帶來尊重和敬重,這樣兩人的結合才能夠幸福而且持久。

63.反過來說,如果兩人的結合隻是基於單純的欲望——一種性的吸引力,就有點像想去找妓女的衝動那樣,對於對方的個性一無所知,也沒有任何想要尊重他的感覺,那麽他們的愛情必將隨著欲望的減低而消失。一旦新鮮感所帶來的興奮變遲鈍了,一旦彼此發自內心的敬重不能伴隨著愛情而來,那麽想要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將成為很困難的事情。這種愛情是盲目的,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它常常會變成和愛相反的東西。如果這一對夫妻還有小孩,那麽孩子也可能會沒有人關愛。當我們想要跟某人生活在一起,一定先要考慮到這一點才行。

64.有一次,我在舊金山碰見一個基督教的牧師,專門幫助年輕人步上婚姻之路。他建議他們應該先去認識很多男孩和女孩,然後再做出決定。如果隻有和一個人交往,那麽他們很可能會攪錯。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

65.別忘了,從結婚的那一刻開始,你們就是兩個人了。連你單身的時候,晚上的想法偶爾都會和白天的互相矛盾了,更何況是兩個人,隨時都有可能意見不同。如果其中有一個隻在乎自己怎麽想,而不去考慮他的另一半的話,這樣的夫妻一定相處不來。

66.我們一旦和某人同住,就要去關懷他,時時關心他的想法,無論發生什麽事,雙方都要負起分內的責任——夫妻生活不能隻是其中哪一個人的事。

67.男人應該要滿足女人,女人也要滿足男人。如果雙方都不能達成對方的願望,那麽最後可能隻有一條路:因為意見不合而分手。如果沒有小孩,那麽還不算太慘,兩個人就去法院填一些表格,頂多浪費一些紙罷了;倒是有了孩子的話,他們一輩子都會因此不安而感到痛苦。

68.分手的夫婦大有人在,分手的理由也有很充分的。但是依我之見,最好先盡到最大的努力,看看有沒有可能開開心心地繼續在一起。當然,這麽做需要很大的努力和很多的反省。如果非分開不可,原則上一定要和和氣氣的,不可以傷人。

69.如果你決定要跟某人在一起,那就先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不要操之過急。一旦兩人真的在一起,就要去思考共同生活中必須盡到什麽樣的責任義務。建立一個家是很重大的事,要盡一切努力來讓這個家庭快樂,滿足它的需求:教育下一代,並且確保他們有個幸福的未來。

70.要重質量,這個原則可以適用於人生中的各種情況。一座寺廟寧願隻有很少僧人,但人人努力認真。一間學校,重要的不是招攬一大堆學生,而是該怎麽樣給他們好的教導。一個家庭,重要的也不在多子多孫,而是擁有身心健康、教養良好的下一代。

( 關於獨身的禪思)

 

71.獨身的形式有很多種。有些出家人發願終身不嫁娶,有些在家人也不過夫妻生活;有些人獨身出於自願,有些則是迫不得已;有些人獨身非常快樂,有些則在這樣的境況中過得很不好。

72.夫妻生活雖然有很多好處,但是問題也不少:要花很多時間去陪伴自己的配偶和小孩(如果有的話),麵對更沉重的開支、更大的工作量,還要和另外一個家庭維持關係等等。

73.那些獨身生活的人,通常日子過得也比較簡單。他們一人飽全家飽,沒有什麽責任,愛怎麽做就怎麽做。如果他們剛好又是在尋找,或追隨某種修行法門的,他們就可以為了個人的追求,前往任何他們想去的地方。他們隻需要一隻行囊,在他們喜歡的地方,覺得該待多久就待多久。單身可以讓我們有較多的時間和效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從這點來看,它不失為一種有用的選擇。

74.有些男人盡管拚命尋找,還是娶不到老婆;有些女人一心想碰到一個白馬王子,卻還是沒有辦法如願以償。他們的問題有時候是因為太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的要求也太高。如果他們能夠漸漸地反過來對別人開放,同時不要把自己的問題看得那麽重要的話,別人自然就會對他們有正麵的回應。

(關於團體生活的禪思)

 

75.團體生活,如果是出於自願的話,在我看來是件很好的事情。團體生活之所以必要,是因為人類本來就是互相依賴的。團體就有點像是一個大家庭,可以滿足我們的需要。

76.我們會加入一個團體,那是因為我們覺得它還不錯。大家一起來努力,每人每天都有分內的工作要完成,都有團體給他的配額可以領。我覺得這種做法很實在。

77.一個團體中,會冒出一些互相矛盾的觀點,我認為這是好的。我們碰到的不同意見愈多,就愈有機會對別人產生新的理解,進而改善自己。如果我們和那些想法不一樣的人起衝突,那就麻煩了。不要固執己見,要用一種非常開放的態度去跟別人對話,這樣我們就能夠在分歧的意見中做出比較,並得出新的觀點。

78.不管是在家中,還是在社團裏麵,交換意見都是很重要的。從我們做小孩子的時候開始,如果跟人吵架了,就要避免馬上產生一些負麵的想法,譬如想說“我要怎麽樣來除掉這個家夥”。也不用到要求自己去助對方一臂之力的地步,但是至少先聽聽他怎麽說。要養成這樣的習慣,在學校、在家裏,一旦有爭執發生,就要馬上坐下來談,趁談話的時候好好地想一想。

79.我們通常以為,意見不同,就一定會產生衝突,有衝突,就有輸贏,或者說,就會有人的自尊受到侮辱。大家不要落入這樣的窠臼,要不斷去尋求可以達成共識的地方。最基本的,是要馬上能夠對對方的觀點感到興趣。這個想必大家都辦得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