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清淨的心 /聯波活佛

(2009-01-17 10:30:51) 下一個

清淨的心
——導師聯波活佛在北京佛教居士林的開示

轉自http://www.bjfjjsl.cn/wmjt/show.php?itemid=1274

對學佛的人來講,首先,自己要有一個端正的思想觀念,這是很重要的。我這裏想向各位講,藏傳佛教裏麵講要修“淨相”,幹淨的“淨”,什麽叫淨相呢?“淨相” 就是要幹淨,什麽幹淨呢?我們的態度、思想要端正。學佛的人,不是說專門去找別人的毛病。首先,自己作為一個學佛的人,學佛的目的,就是要對治自己的煩惱。必須要觀察自己的心情,這是很重要的。怎麽觀察呢?要按照佛法的道理觀察自己的心。我們既然已經是皈依三寶的弟子,就是要觀察自己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心,到底如何?佛教的入門就是要皈依三寶,必須要觀察自己對三寶的信任心、恭敬心到底有多深?真正皈依的心,生起了沒有?平時每天要做皈依。阿底峽尊者到藏地來的時候,首先什麽其他的法都不講,就是講皈依法!所以,人們叫他是“皈依喇嘛”。怎樣才算一個真正合格的佛弟子呢?就是要靠這個皈依的心,有了真正皈依的心,才算是真正的佛弟子。

今天就是要大家觀察一下,首先觀察自己。學佛的目的不是讓別人看,是要對治自己的煩惱。沒有皈依心,就沒有入佛教的門,所以噶當巴的格西們老是講:“坐在法座上講法的人當中,還有沒入佛門的。”有沒有皈依的心?內心深處對三寶有沒有信任心?不管是大活佛、大格西、大法師,真正的佛教根本,最起碼的知識,就是皈依的心。隻有在內心深處已經皈依了三寶,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佛弟子。不管是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小乘佛教,都是一致的。

不是說去寺廟裏看看,磕個頭,點個香,就算是皈依了,或者舉行一個皈依儀式,就已經皈依了。當然,皈依儀式也要進行的,但是,最重要的,我們要訓練出對三寶真正的恭敬心、信任心!一個人今天舉行皈依的儀式,一下子就能生起對三寶合量的皈依心,那是不可能的。多多少少有一點皈依的心,但從根本上來講,對三寶真正的心,是慢慢修,才能修成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很多人喜歡修大法,大圓滿、大手印,但是真正的第一步,佛教入門的第一步——皈依的心——到底如何?如果對三寶的信任心是三心二意,今天看來是信,明天看來不太信,所修的法呢,就是密法,無上的法,無上瑜伽的法。連佛教入門的知識還沒有掌握,能修得了大法嗎?同樣在漢傳佛教裏麵的淨土宗、禪宗,隻要是佛教徒,第一步就是皈依。皈依不是今天修一段,明天修一段,就可以了。從學佛的那一天起,一直到成佛之前,都不能離開。不能說你是大活佛,就可以不修皈依。一天也不能離開這個心!修行再高,也不能離開基礎。很多人不在基礎上下功夫,隻是追求最高的法門,這樣得到的結果是不會圓滿的,很容易碰到歪門邪道。有了紮實的基礎,再往上學就學得快了。不管學淨土,學密宗,學小乘,一切基礎都是皈依。

希望居士們,包括我自己作為一個普通的比丘,在皈依上必須要下功夫。我們每天早上起來第一個法就是要修皈依法。要不斷地鍛煉,才能生起真正的皈依心。真正生起了皈依的心,功德是無量的。我們這一輩子要是把皈依心真正修成的話,那是很了不起的!

怎樣才能生起皈依的心呢?要認識到六道輪回的一切痛苦學佛的目的就是要解決生死問題。不是隻圖這一世、眼前的消災延壽,僅僅為這一點,不算是純粹的佛法。學佛的目的,是要一方麵解決來世的問題,第二方麵就是要解決六道輪回的一切痛苦,然後為達到佛的境界來學佛。而不是說做樣子來讓人看看,以圖擴大名聲。

要生起真正的皈依心,首先必須認識到六道輪回的一切痛苦。比如人間的痛苦——生老病死,是任何人也避免不了的,都要經過的,這四大痛苦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六道輪回的一切痛苦就更廣,假如我們要離開這個肉體,來世必然會投生到六道輪回中(來世是不能不承認的),投生到什麽地方?投生到善趣、惡趣?有沒有投生到善趣的把握?這是很難說的!假如墮落在惡趣怎麽辦?餐廳裏動物被殘酷殺害,痛苦哇……假如我們變成這樣的動物,那又怎麽辦?很多人說,地獄、餓鬼是看不到的,作為佛教徒,不能有這樣的懷疑心,有了這樣的懷疑心,對整個佛法都要生起懷疑的,那麽我們的學佛還有什麽用處?除了這個肌體以外,就是心識,心識是存在的,它是相續不滅的,如果這個不滅的心識來世要投生到畜生、地獄中,那可就痛苦了!

還要認識到人間的痛苦。很多人認為人間很快樂,看不出自己的痛苦。的確,人間也有短暫的快樂,但那不是永恒的,而是不究竟的。一刹那間,就要變成痛苦。所以,這些快樂從本質上說,其實也是痛苦。退一步講,就算是人間有這麽一點快樂,人又能活多少年呢?要在生死中麵對生死,那就必須按照佛法的道理修行自己,才能超脫六道輪回。所以認識六道輪回的痛苦,是生起皈依心的最殊勝的因緣。

結束痛苦的方法是什麽?就是要修行!苦是有因的,是由因果關係而來的。要想避免痛苦,就必須要修行自己的心。痛苦是由於煩惱,煩惱的根本是無明,就是無智慧,也就是說我們對生死的認識是錯誤的。佛陀把生死的真正規律,以及離開六道輪回痛苦的方法講出來,這就是佛法。無論佛講與不講,生死的規律,就是這樣存在的。

我們錯誤的認為人間是快樂的。貪於人間的快樂。實際上快樂是短暫的,是無常的,是不究竟的。所以要尋找永恒的快樂,離苦得樂就是要永恒的快樂,不變的快樂。要達到佛的境界,必須要依靠佛法僧的幫助,才能結束六道輪回的一切痛苦,不依靠三寶是不行的!這樣我們依靠三寶。

要生起皈依的心,必須具足兩種條件,一是認識六道輪回的痛苦;二是隻有依靠三寶才能結束一切痛苦。光在口裏念念,是不行的。佛法上怎麽說,就按照這個道理來做,菩提道是靠我們一步步走過來的,隻有這樣,才能消除自己的一切業障。

無始以來我們所積累的業障是很深的。慢慢觀察自己的心,就會知道,從無始以來所學的就是煩惱,不用專門觀想,它是自然俱生就存在於心的。而真實地生起善良的心,就必須要修行,要觀想,才能生起一點點善心,很難生起的!所以要不斷地修皈依有了真正皈依的心,才能修其他的法,那時修任何法門都修得快。所以說,學佛的第一步,就是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就是依靠三寶超脫輪回的一切痛苦,達到苦海的彼岸,不僅為自己,而且要為一切眾生,這樣我們的思想就轉變為大乘的思想,利益眾生。漢地的佛教、藏地的佛教,都是大乘佛教,不光佛教是大乘的,修行者也必須要達到大乘的程度。法是大乘的,修行者隻有小乘的思想,法就不成為大乘。

我們修行,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而且是為了一切有情的解脫。那麽我們的法,就成為大乘的法。比如做功課,做法事、佛事,功德大小,主要靠自心。僅僅為了求名發財,消災延壽,那功德就是這麽一點,就是世間的法,所得的果也隻是世間當中短暫的一些安樂。你做的佛事規模再大,也不成為大乘的法,功德是不圓滿的。反過來,哪怕你僅供一盞小小的燈,或僅供一根香,而發心是為了一切眾生的解脫,那麽這個法就成為大乘的法,功德是很圓滿的。不管是講法的,聽法的,都是如此。比如今天聽法,我聽法是為了什麽?是為了救度一切眾生,消除自己的業障,自他一切眾生的業障。這樣聽法,就成為大乘的法。

在修行上的功德差別主要是靠我們的心理狀態,無論什麽佛事,在家裏作點功課或集體法會,都要有正確的思想,這樣就會有功德,有成就。而不是說我們的成就展現在照片上,很多人喜歡說照片上出現什麽花紋啊、光圈之類的,佛菩薩的加持力顯示在照片上有什麽用?佛菩薩的加持力要在心裏得到!加持力到底得到沒有?那就看我們的慈悲心有所增長沒有?煩惱有所下降、減輕沒有?有沒有佛菩薩的加持力,有沒有修法的成就,就是要觀察我們的心情,而不是去觀察照片上的什麽光線之類的。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由慈悲心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必需要修慈悲心,任何眾生都平等的心,在修法的道路上,佛和眾生完全是平等的。《入菩薩行論》裏麵講:在修行的過程中,依靠眾生、依靠佛,完全是同等的。不依靠眾生,就不會成佛。任何眾生都要用恭敬的心來對待。我們很願意找別人的毛病,不觀察自己的心,總是別人不對,這不對、那不對,那個法師不對,這個居士不對,總是說別人,而不是觀察自己的心。這樣下去我們的法能修成嗎?

我今天講的題目,可以說是修淨相,修淨相就是修清淨的心。

修學真正的佛法,不管是漢傳、藏傳、小乘,都要一視同仁地對待。對於佛陀的教法,隻恭敬一部分,不恭敬全麵,對佛法有了分別心,這算是一個真正的佛弟子嗎?所以修法最好是對治自己,最殊勝的方法就是要對治、觀察自己的心。找別人的毛病,看來是別人有缺點、別人有錯誤,其實這都是我們自己認為的,我們觀察得不一定正確,別人也許有很大的功德,在他的功德方麵應該要考慮,不能說隻考慮別人的缺點,不考慮別人的功德。學佛就是要對一切眾生都要有慈悲的心。比如我們居士林,有修淨土的,有修顯宗的,也有修密宗的,但都是相同的佛弟子,隻是法門不同而已。總體來講,都是一個目標,就是要離苦得樂,要達到佛的境界,救度一切眾生。如果互相排斥、互相誹謗,結果都是誹謗佛法!謗法的罪過,在佛典裏麵說是最嚴重的。佛法要興旺起來,必需靠我們佛弟子,有了如理修法的佛弟子,才有佛法的興旺。沒有這樣的修行者,哪有佛教呢?我們要弘揚佛教,就要從自身做起。所以,我們必須要注重自身信仰的建設,這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講的全都是信仰的建設。對三寶的信仰怎麽生起?時時刻刻,都要對三寶有恭敬的心、皈依的心,作為佛弟子,要通過不斷地鍛煉才會生起真正的皈依心,然後再去修菩提心、空性、密宗。沒有這個皈依的基礎,後麵這些殊勝的功德是不會生起的!

以藏傳佛教來講,我作為一個普通的比丘,也是一樣的。學密法,修密法必須要以修學顯宗為基礎,藏傳佛教考格西學位,三大寺最大的學位,是以顯宗來考的,而不是以密宗來考的。顯宗為基礎,顯宗裏麵的大乘和小乘,都是完全是一樣地重視,我們所受的別解脫戒,包括比丘戒、沙彌戒、居士戒,都是小乘的戒律,不守好也就破了大乘的菩薩戒與密乘的戒律,所以說小乘戒律、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和密法,都不矛盾。希望大家,要互相尊重,對治自己的煩惱,不要找別人的缺點,努力在皈依上下功夫。一些大居士,當然在皈依上不用說了,但是不能自滿,皈依法要不斷地修,成佛之前不能離開皈依法,離開這個,就不屬於佛弟子了。

在學佛的過程中,所成就的功德,體現在積集資糧上。要成佛就必須具足兩種資糧——福資糧和慧資糧,兩種資糧是法身和色身(報身、化身)的正因。把兩種資糧,修到最高層次,修得最圓滿,成為佛的法身和色身。

修福資糧就是把自己的福報圓滿起來。沒有一定的福報,在修行上常常遇到障礙,在社會上,在家庭中,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這和自己的福報有關。怎樣才能圓滿福報呢?要多積集資糧,比如要修七支分(普賢七支),作供養,供曼劄,這都是積集資糧。

怎樣才算是真正的供養三寶?作為三寶弟子,努力恭敬供養三寶,是皈依三寶的必要學處(相當於戒律)。很多人認為自己拿出錢財,就算是供養,這是不對的。恭敬和供養,都是心的作用,在心裏修出來的。要真正學好佛法,才能認識三寶的功德,不學習佛法,就不認識、不理解三寶的功德,就不會生起對三寶的信任心。所以,多學習佛法是很重要的。真正的恭敬心是修出來的,也是學出來的。

認識到三寶的功德以後,自然而然地對三寶生起無比的恭敬心,然後再生起供養的心。供養這個詞從梵文翻譯出來就是歡喜心,使對方生起歡喜心。供養三寶就是令三寶生起歡喜心,讓佛菩薩生起歡喜心。不供錢財佛菩薩就不歡喜嗎?不是的。怎樣才能讓佛菩薩生起歡喜心呢?要如理作意,按照佛法的道理修行自己,佛菩薩才能生起歡喜心。這就是無比的供養啊,這個供養的功德是無量的。

兩種資糧,一個是福資糧,一個是慧資糧。慧資糧就是要增長智慧,就是要學習,要“常隨佛學”,從皈依法一直學到空性的道理。大乘佛法、小乘佛法,都要學習。實際上並非大乘佛法是一套,小乘佛法又是另外一套。很多是相同的,隻不過有些發心上的區別。大體上是一致的。要增長智慧,消除自己的無明,使智慧圓滿起來,才成為慧資糧,將來成就佛的法身。

不管自己有沒有條件,都無所謂。假如我們沒有條件作佛事、修供養,但我們心裏能修隨喜佛菩薩和凡夫的一切功德,這樣既能對治自己的嫉妒心和傲慢心,同時也能使資糧得以增長。

在修行中必須要認識到自己的業障,要學習消業的方法。積集資糧和懺除業障,在學佛的過程中,是絕對不能少的。

單是學習佛法,不學修結合,是不圓滿的。學修為什麽要結合呢?我們必須首先學習,然後才能慢慢地思維體會,再按照體會的道理修行自己,消除業障。宗喀巴大師學修的過程,也是這樣的。大師最後的正見,還是通過住山實修、集資淨障的修行得來的。從無始以來我們積累的業障是很深的,要慢慢來懺悔消除,積極地對治自己的貪欲心和瞋恨心。消除業障和積集資糧,這兩方麵必須要努力。

學佛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在修道當中是難以避免的。由於我們的福報有限,真正要修殊勝的法,當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最重、最主要的障礙不是外在的,是我們心裏的。能對治自己的心,外在的很多障礙會自然消失。最難對治的就是我們的心!所以要觀察自心。前邊講的修淨相,就是要修清淨的法,不是在外在上努力,而是在自己內在上努力。

末法時期,社會上出現各種歪門邪道,但我們的心要保持在佛法上,如理作意,主要是要把自己的心對治好。

我們居士林的佛弟子,互相要支持、依靠。大家共同來弘揚佛法,做利益眾生的事業,這對自己的家庭,社會、國家、乃至整個人類,都有好處。假如我們互相排斥、互相嫉妒、不互相恭敬,那麽我們怎麽算真正的佛弟子呢?

一切法好比是一塊糖,不管哪方麵,東南西北上下,都是甜的。因為眾生的根基不同,各有各的解脫方法。顯宗裏的淨土宗,功德是很大的,密法裏麵也有淨土宗,藏地的老百姓一般都修淨土,修的是阿彌陀佛,藏文中有一個比較長的阿彌陀佛名號。藏族不是人人都修密法,都學五部大論,一般人哪有那麽多精力?整個藏區當然普遍修的是密法,但是裏麵也有修淨土、修禪宗的方法。藏地也和漢地一樣,有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教法,但都是相通的,隻是修行的方法有時候不同,總的根本教義沒有區別。漢地的法相宗和法性宗,與藏地的廣行派和深見派,都是相通的。隻要是真正的佛法,我們都要一視同仁地對待。自己修行的法門當然為重點,但不能排斥他人的派別。

人的思想、人的心態是難以控製的,我們學佛坐禪,是為了什麽呢?就是要對治我們的心,心每時每刻每秒都難以控製,學佛坐禪就是要控製它。慢慢訓練習慣了,就會自然而然把心安住在善業方麵,也就是說它不會亂跑了,這樣修行才會有結果。我們平時都是一樣的,做功課、做佛事,心是很散亂的,並不是沒有絲毫的功德,佛經裏也說這有一定的功德,但不圓滿。做自己的功課,做法會——像現在這樣的場麵,最好再再地觀察自心。在法座上講法的人也是如此。有沒有利益他人的思想?還是僅僅為了擴大自己的名聲,多收幾個弟子?要有這樣的心態,就不稱為真正的佛法,沒有絲毫的功德,而且有很多罪過。必須要有利益他人的心,平時多觀察自己的心,對三寶的功德是否認識?對所修的法是否能契入?有時候我們作一些大法事,比如供燈,法會的功德本來是很圓滿的,但是我們的心態會作怪。我也遇到很多這樣的事,組織一些大法會,必須要觀察心情,不觀察的話,很容易出現讓人看看的想法,想擴大一下我的影響。法會本來功德是很圓滿的,一刹那間不清淨的思想,把圓滿的功德全都毀了,那是多麽大的損失啊!思想很容易作怪,本來是很大的、很圓滿的、很殊勝的功德,就這樣一刹那間毀壞了。不要看場麵有多大,主要看我們的心態。必須要有清淨的心。今天課程的題目就是清淨的心。要修清淨的心,要修淨相。有了清淨的心,哪怕隻是小小的佛事,都會成為很大很殊勝的功德。所以佛法修起來也是簡單的,就是心裏的狀態稍稍地改變,功德就轉成無量無邊。本來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做,但思想、心態一改變,一刹那間,很容易毀壞功德。

在藏地一個大的灌頂,大的場麵,很容易出現這種狀態,所以在大法會早上,天亮之前,受一次“大乘長淨”,(注:其戒相,同於八關齋戒,然發心屬大乘。)為什麽呢?就是要對治自己的心。早上受一次發菩提心的大乘長淨法,那麽,這天的法會,無論是外在的、還是內在的都是圓滿的,沒有被煩惱的心毀壞。在家裏念誦一些功課,也是一樣,既然花了心血、時間,你不能把它毀掉,必須要愛惜,使殊勝的功德,更加圓滿起來,所以法會最後要把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

我今天講的這些零零碎碎的,你們要靜下心來自己修行。平時必須要注意:學佛不是讓人看,學佛修行的目的,不是為別人讚歎你幾句,而是盡量地對治自己的煩惱。完全對治煩惱那當然是很難的,但多多少少要在這方麵下功夫,哪怕對治一刻鍾也好,幾分鍾也好。做功課要靜下心來,好好觀察自心。我知道很多居士有很多功課,但做功課時有沒有觀察過自心?我們是佛弟子,是居士,對三寶的信任程度到底如何?我們觀察過沒有?這個必須要觀察!這是基礎,這是第一步,第一步都做錯了,那還用說上麵的大法嗎?當然,有求大法的願望,這是好的,但是在皈依三寶,在對治自己的煩惱上考慮過沒有?觀察過沒有?學來學去,修來修去,回過頭來要觀察一下。

表麵上,我們是信徒,看起來我是一個活佛,但是對三寶的信任心、真正的恭敬心到底如何?這個必須要觀察,才能熟悉思想。很多時候觀察自心非常慚愧。以我自己來講,不觀察就感覺不到,一觀察,作為一個活佛,作為一個僧人,吃的、穿的、用的,一切都是從眾生得來的,眾生供養的。那麽對三寶的信任心,對眾生的慈悲心到底如何?要觀察一下,那就很慚愧。這樣才能知道我們修行的水平與成果。

希望在座的居士們,平時都要觀察自心,不要總是說外麵發生了什麽,這個居士又是怎麽樣……這個居士既然已這樣,你很難說服他的,但是自己改變過來,自己的心態轉變一下,這是很容易的,通過轉變心態,你的心情安定下來了,行為也如法了,這實際上是一種真正的修行。

我們今天在這裏講大法,本來也是可以的,但是這並不很重要,在第一步上下功夫,才是最重要的。不僅對你們,也對我自己。佛菩薩的加持力得到了沒有?觀察自己的心就知道了,對三寶的信任心,對眾生的慈悲心有所增長,那就是成就!

居士林有這麽多學佛的人集中在一起,大家要承擔一些責任,責任是什麽呢?就是要團結一致。在佛陀麵前我們都是佛弟子,是兄弟姐妹,要互相尊重,互相關照,互相幫助。居士林的一切事業,佛法的一切事業都要承擔起來,多做一些對佛法,對社會,對眾生,對世界有益的事。

我們要多學習佛法,多互相學習,互相交流,過去藏傳佛教在漢地是很少的,隻在五台山一帶比較多,此外,皇宮裏有一些密法。後來太虛大師、大勇法師派了很多學員,到藏地學習,才知道西藏的佛教是以五部大論為主的顯密完整的佛法。唐朝的時候,漢地的密法也是非常興盛的,這在資料上能看得出來,那麽漢地的密法為什麽失傳了呢?漢地的密法傳得非常嚴格,按道理來講應該嚴格,後來慢慢失傳了。在藏地密法是比較完整的,小乘、大乘和密法都是比較完整的。我們能修也好,不能修也好,不能互相排斥。過去藏地有很多教派,後來,宗喀巴大師把一切教派的精髓歸納起來,這就是格魯派教法。從此以後藏地再也沒有出現其它新宗派。不懂佛法的人,排斥其它教派,這在藏地也曾出現過。

零零碎碎就講這一些吧,希望今後大家在居士林的領導下,互相關照,團結起來,把居士林的工作,把佛法的工作,都要搞好,讓佛法的甘露灑遍整個大地。

2003年2月15日(農曆二〇〇三年正月十五)於北京佛教居士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