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略述密宗法門》持明丹珠著_全文 C

(2009-01-05 10:19:47) 下一個
【九乘佛法次第】


外密與內密的分別,什麽是生起、圓滿、大圓滿次第?

寧瑪派將顯密佛法分為九乘次第,外、內、密各三乘,以顯示其見地、戒律、修持方法與直接程度等特色。九乘次第雖是寧瑪派所說,但亦為各派所公認,簡介如下。

各乘都是佛所說,隻是針對根器不同眾生,方便次第有所不同,如某些法沒有需要,佛當初也不會說。佛法就像大海,有不同層次的領悟,但都是為了達到成佛的同一目的,因此這裏雖將佛法分類研究,以示其實修方法的特色,應該有以上了解,稟持對各乘法門的尊重。


三種傳承

依寧瑪派觀點,佛法真正的起源,是來自法身佛普賢王如來的正覺密意(注:密宗富於表徵,真如法身寧瑪派稱普賢王如來,並非外在某人),經種種報、化身佛的化現,依因緣而由佛界淨土傳到人間。

以「總傳承」而言,有三種傳承:

一、「佛的心印傳承」:

由法身佛普賢王如來到五方佛等報身佛,法義本來如此,無需言語詮釋,因此這種傳承超出三界世間(欲界、色界、無色界)。以下兩種傳承,則有傳入人間與天界者。

二、「持明的表徵傳承」:(注:「持明」即通達實相的佛法知識持有者、法主之義)

報身佛以表徵印契(注:由某種姿式或形相即能瞬間傳達智慧)傳與持明導師,亦不需言語文字。持明導師有化作人類,也有化作天、龍等以度化各道眾生。

釋尊滅後二十八年,五持明(人、天、龍王、藥叉、羅刹)聚集瑪拉雅山頂,得金剛手菩薩(即大勢至)傳法,這是普賢王如來在佛界傳授的密法,在人間廣為流傳的開始。

大圓滿傳承由報身佛金剛薩陀到人間初祖勝喜金剛(Garab Dorje)、 到妙祥友(Manjushrimitra),到吉祥獅子(Sri Sangha),再到蓮華生大士,在這幾代間「表徵傳承」和「口耳傳承」都有,以後一般隻有「口耳傳承」了。

三、「人間的口耳傳承」:

是指在人間由師徒代代口耳親傳,至今不斷的傳承。

人間傳承以後又發展出三種傳承:

(一)「教傳(Karma Lineage)」(又稱「長傳承」):師徒代代口耳相傳。

(二)「岩傳(Terma Lineage)」(又稱「伏藏傳承」,「短傳承」):

蓮師預知藏王後代欲毀佛法,並且末法眾生德薄障重,為免金剛乘教法破滅衰退,或為世智參雜走樣,並為保留加持力,利樂後代有情,故將經續、儀軌等教法埋藏在山間岩中,及弟子心中。其成就大弟子眾為利有情,發願轉世為取藏者宏此教法。每岩傳法蓮師均授記取出的日期、取庫藏者、及受此教法者。蓮師弟子的轉世,現為取庫藏大師,適時當機應授記,取出預藏的教法,利樂眾生。

(三)「淨觀傳承(Pure Vision Lineage)」:

大成就者在定中得本尊祖師所傳。


九乘佛法:

寧瑪派將佛法分為九乘次第:顯教三乘,外密三乘,內密三乘。九乘次第中並未列「教外別傳、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的禪宗。禪宗達摩祖師曾住西藏傳法,為密宗「施身法」男派祖師(這大約是密勒日巴祖師的時代),這是在九乘次第之說以後的事。由於西藏人並不清楚後來達摩祖師在中國傳了什麽法,所以九乘次第未提禪宗,而一般密宗法師把中國顯教都歸於「因乘」,也是因為不知道達摩祖師在中國傳的禪宗。中國人也多忽略達摩祖師曾住西藏傳法,認為禪宗屬顯教,這些彼此不同的認知,都是由於以上所提原因,明白了不管怎麽說就不會混淆。筆者認為禪宗法義應屬「密三乘」的「大圓滿次第」,另一說法顯教因為有禪宗,也不完全是「因乘」,也兼具「果乘」。(所謂「果乘」認為眾生自性原本是佛,當下識得契入就頓出三界)

顯教三乘:為法身佛普賢王如來的化身佛釋迦牟尼佛所說。分為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包括四聖諦、十二因緣、菩薩六度等。

外密三乘:為法身佛普賢王如來的報身佛金剛薩綞所說。分為

事部(作密,Kriya Tantra),
行部(修密,Upa Tantra、Carya),
瑜珈部(Yoga Tantra)。

又稱「下三部瑜珈」,在唐朝開元年間由金剛智、善無畏、不空三藏三位大士傳入漢土。空海和尚(弘法大師)得惠果法師傳承,帶回日本,現流傳於日本又稱「東密」。


事部(作密):特點是注重事相,壇城莊嚴,行者不自觀本尊,而向本尊乞求成就,又稱「從主乞求悉地」,行者守戒如法修持,七世可成就。(又有說十六世者)

行部(修密):較少事相,行者亦可自觀本尊,但主要還是向壇城本尊乞求加持成就,又稱「從伴乞求悉地」,行者,行者守戒如法修持五世可成就。(又有說七世者)

瑜珈部:更少事相,瑜珈即「相應」的意思。修「入我我入觀」與對生本尊相應,轉行者的身、口、意為本尊身、口、意,但仍有迎有送,有本尊與行者的分別,「迎送本尊」,行者守戒如法修持三世可成就。

內密三乘:為法身佛普賢王如來所說,統稱「無上瑜珈部」,特色在由灌頂引導而明白自身心、外情器的「三金剛」實相(注:即一切色相、聲音、意念的性空緣起,等下有進一步說明),所謂「修」即無時無刻不「自成本尊」,也就是住在即心即佛、即身即佛的的覺悟,可省略許多事相,甚至不需刻意求外在本尊的加持。

為什麽要「修」?佛性雖本具不依修得,但因無明遮蔽,不修亦隱而不顯,更見不著。凡夫從未穿透過遮蔽自性的迷惑,見到並確認自性本體,這遮障迷惑總稱為「無明」。無明並不隻是此生所積,試撿驗自心一天內有多少五毒情緒妄念,多少靜定光明善念,可知一天、一生、無始以來多生多世積了多少業障習性。

怎麽辦呢?好在這業障雖深重,但並非實質,如依對症的佛法來淨化,就像將無明的奶油,放在自性智慧的炎陽下,也能很快融化。為因應眾生根器的不同,佛教出「三瑜珈」的方便法,以對症下藥,淨化無明。就像用這「瑜珈」之風,吹散「無明」烏雲,使「自性」晴空開顯。由「外密」到「內密」,由「生起次第」到「大圓滿次」,其下手入更直截了當,若根器相應,則成就更快速。


《什麽是生起、圓滿、大圓滿次第?》

在作以下較詳細介紹前,簡而言之,「生起次地」淨化對外相的迷惑執著,「圓滿次地」淨化體內業力情緒氣脈的纏縛,「大圓滿次地」體取無生,悟入「本來清淨」的實相。

大瑜珈(Maha Yoga、生起次第、新譯派稱「父續」)

簡而言之,眾生由於不識外境實相,取舍外境變遷而生出內心痛苦,不得解脫,為淨化對外境錯誤的覺知,修「生起次第」的「本尊瑜珈」,也就是一般人所知,密宗依某本尊儀軌,修觀想、結印、持咒等,和本尊「三密相應」的修法。主要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以淨相代妄相,以入實相」,明白「即心即佛,即身即佛」,不但得外在本尊加持,也開顯自性本尊,雙管齊下,修成了可得化身成就。(注:這些名相都有甚深意義,想深入了解應依師參學,此處隻是提綱,無暇深入一一說明)


所謂「生起次第」或「本尊瑜珈」,依有緣選修的某一位佛菩薩(注:密宗稱「本尊」),初由灌頂傳法而明白自性、外相的體性本來清淨,修持上見「色性本淨、聲性本淨、意性本淨」的實相,視自己和眾生為本尊佛、外境為淨土、聲音為咒音、意念為自性的功用。都攝六根,在意中生起本尊淨相以自淨其意,依果地修生終能契入本有實相,故得此名。這時行者已發揮自性的力量,不隻依靠外在本尊加持力了。

渣王宮中有「大瑜珈」及「無比瑜珈」經續自天而降,並得金剛薩陀親授灌頂。大瑜珈分「續部」及「修部」。渣王傳續部給庫庫拉紮,庫庫拉紮修得成就後反為渣王開示,數傳至蓮華生大士。「修部」有「教傳」與「岩傳」,數傳至蓮華生大士總攝受。

無比瑜珈(Anu Yoga、圓滿次第、新譯派稱「母續」,又稱「隨順瑜珈」或「隨瑜珈」)

簡而言之,眾生即使知道「即心即佛」的道理,但身上生出煩惱情緒的氣脈若未得調伏,雖理上有所領悟,但事證上卻不易得力,為淨化體內情緒氣脈及其引出的煩惱妄念,修「圓滿次第」氣、脈、明點。修成可得報身成就。

修「生起次第」由分別假設,依觀想成而得名,著重廣大向外觀。而修「圓滿次第」,著重向內觀身壇城,行者本身具足氣、脈、明點,成就所需的條件自身已有,修持隻是使其「圓滿」。使「氣」通達流暢,成就得「空」;「脈」調柔透明,成就得「樂」;「明點」淨化升華,成就得「光明」。氣入中脈、心氣不二,開顯離念真智(注:即是使阻塞在各脈輪中,會生出妄念煩惱的情緒能量,統統轉成智慧光明氣,使自性淨光能離遮蔽開顯)。修成後不止明心見性悟「體」,心能禦氣質能互變以起用,生起神通妙「用」。

傳承由金剛手(即大勢至菩薩)傳渣王,但為尊重法統,渣王仍請人間持明萊劄華為其灌頂傳法。後五傳至釋迦獅子(即蓮華生大士別名)。

無上瑜珈(Ati Yoga、大圓滿次第、新譯派稱「無二續」,又稱「極瑜珈」。)

修大圓滿「立斷入本淨(藏音「徹卻」)」、「頓超任運(藏音「脫嘎」)」。勝喜金剛祖師留下的大圓滿六百四十萬偈,妙吉祥友祖師抉擇為「心部」、
「界部」、「口訣部」:

1.「心部」,以分析意度等方法探索心,著重指示「萬法唯心造」。

2.「界部」,著重指示「諸法從本體性空」。

3.「口訣部」或「心髓」,不借意度分析思惟,而是當下直指明體,以及諸法皆為明體的顯現。蓮華生大士專重「口訣部」,因其已包括了「心部」和「界部」。「大圓滿」法門依直指認取離遮蔽的本淨俱生智,開顯無上解脫慧,並非修小乘聲聞止息妄念以斷滅諸苦的寂滅禪定。

大圓滿傳承自法身普賢王如來到報身金剛薩陀,再到人間初祖勝喜金剛。數代後主要分蓮華生大士和無垢友祖師兩支,近代又由龍欽巴尊者集其大成。


再談「生起」、「圓滿」和「大圓滿」次第:


《「生起次第」的本尊瑜珈》

其實在三種瑜珈的修持中,都含有生起、圓滿和大圓滿次第,無法分割,分類為便於闡述學理。

為什麽要修「生起次第」?因輪回眾生依業力五官與八識妄心執取外境,隻見其「表相」與「功用」而不見性空「本體」,因此起惑造業墮輪回。為淨化這迷惑不識實相,經灌頂、傳經、授法,指出如何透過現象徹悟本質,見到這「表相」與「功用」下的「本性」,使行者開始明白「色性本空、聲性本空、念性本空」,得到本自解脫的入處。

受法後的修持,「上座」依儀軌修持時,就是在較靜定無幹擾的狀況下借法歸源,依本尊淨相方便,徹底弄明白「色相、聲音、意念」到底是怎麽回事,人道眾生的五官、八識中,以眼、耳二根特別敏銳,再加上意念,就是一般「心」的作用。所以密宗著重由「身、口、意」下手,這「三密相應」就統攝了「都攝六根」。「意」能了則證入「心空」「我空」,「身、口」的「色相、聲音」能了則證入「境空」「法空」。證悟人空、法空就能成佛。

「下座」修持,就是在動中曆境對緣時保持不迷惑。這樣由凡夫的「混然不覺」,到行者的「覺而不常」,緣本尊淨相都攝六根,由散入定,漸漸打成一片能「常覺不迷」,由無上定慧根除累劫迷惑習性種子而達到證悟。


《為何「生起次第」、「圓滿次第」與「大圓滿次第」不可分割?》

這「人空、法空」的部份是「大圓滿次第」,故離「大圓滿次第」亦無「生起次第」可修。

在妄心休歇常住定中時,氣脈不調自調,此外將身觀空、持咒時觀心間智慧尊等也都屬於「圓滿次第」。故「生起次第」也包含了部份「圓滿次第」的修法。


內密與外密的比較:

見地、修法有所不同,但都需要灌頂。「外密」較費力難修,重事相儀軌、潔淨、吃素。見地上較「無上密續」多二元對立相,把本尊觀為外在的王或伴侶等,其修行層次,著重「破迷得智」,以清淨調伏不淨的對治法,而非「轉迷成智、即迷即智」,了知原本「不垢不淨」。外密修法觀前空對生本尊,自己為行者,修觀想、讚誦、持咒、專注等,使本尊喜悅賜成就,遮障得淨化,自心與本尊智心合一,淨化無明生起證悟。如經過精進如法的修行,事部需七世證道,行部需五世證道,瑜珈部需三世證道。多數修單身、祥和相本尊。在寂靜處取清淨相獨處而修。

東密灌頂隻有藏密無上瑜珈部四級灌頂的第一灌,氣功修法及心性修持上無法和藏密相比,可說是為無上瑜珈部的修持打下基礎。

「內密」不太注重有為造作的修法,也不太取舍外境的垢淨,而是直取心源、體取無生,見諸法平等一味。可穿獸皮,可吃肉,可有家室(注:有不同見地和作法,不同於不修的凡夫)。如經過精進如法的修行,可能即生、死時、或中陰證道。可修單身或雙身本尊、祥和相或忿怒相本尊。可在任何處修,如屍林墓穴或城中等。其修法不尚壓製、轉化,不特別去選擇某種外相或環境,而是在一切善惡境界生起的當下「體取無生」,識得「煩惱即菩提」的不垢不淨本性,不製、不隨、不轉,一切虛幻的顯現,在平等一味的大圓滿覺境中自起自滅,實本無生,心淨則土淨,原本自解脫。

「內密」相對於「事部、行部、瑜珈部」,又稱「無上瑜珈密」。特點在直指引見自性中法、報、化三身具足,自性是佛,與外在本尊無分別。並且心淨則土淨,即心即佛、即身即佛,行者無時不成本尊身,省略許多事相儀軌部份。但需得到有證量上師完整的灌頂教授,以了解心要見地,接通傳承加持,才有個入手處可修,直接在果地修持而證入本有實相。今時盛行的西藏密宗又稱「藏密」,也有下三部密續,但以「無上瑜珈」密續為主。

「無上瑜珈部」注重「成就法」,也就是成就究竟的自性本尊,不似他部有些專修「事業法」,求相對外在本尊,幫助成辦息災、增益、懷攝、降伏等事業,得到世間法力。修「成就法」相應了自性本尊,外在本尊和眷屬自然護持,自力他力一如起用,則身語意一切威儀,皆能成辦本尊事業。

一般自稱「密教」,「真言宗」者多屬「東密」,藏密無上瑜珈部則稱為「金剛乘」。明眼人看看所修儀軌及修持外相就知道屬那一部。

以上說明「事部、行部、瑜珈部」和「無上瑜珈部」在見地、直接程度、修持技巧上的不同處,但切莫斷章取義,看輕「下三部瑜珈」。「無上瑜珈部」見地雖高,有些眾生的根器未必相應,若無已通達的上師因應你根器,授以淨障集資、得定開慧的前行,使基本條件確立,身心淨化到一定程度,這「高見地的智慧」並不易相續,容易落入口頭禪。就像依大乘的「發心」和「見地」,仍需小乘「持戒」和「修定」的基礎。


什麽是佛法的「體、道、果」,如何修「道」以顯「體」證「果」

行者在禪修前,應該對「體、道、果、汙染」,以及如何利用各種瑜珈修持法「淨化汙染」有所了解,不然理趣見地不明,就像射箭卻不知箭靶在何處,勤修卻不容易成就。

佛法認為一切眾生自性本來圓滿,隻因妄想無明,遮障不識,而妄感輪回生死。一切修行目的都是為淨化這遮障,由迷入覺,使自性佛由隱而顯。

「體、基(Basis)」或「地(Ground)」- 指充滿所有未證輪回眾生心中的本具佛性潛力。自心本性雖然圓滿無瑕,迷時不減,證時不增,但由於俱生無明和佛性混合在一起,一般人不能直見佛性。由於不識自己真正本性,枉生煩惱迷惑,自迷自縛,需修持佛法淨化這些迷惑。

「遮障或汙染」-自他二元分別,五毒情緒,再發展出八萬四千煩惱。需知有什麽汙染,這些迷惑扭曲的覺知如何會生起,為什麽要淨化,怎麽去淨化。

「道」-是淨化無明習性、業力遮障,圓滿福慧資糧,使潛藏佛性開顯所使用的修持方法,亦即九乘佛法 :(小乘)聲聞、緣覺,(大乘)菩薩,(金剛乘) 四部密續:事部、行部、瑜珈部、無上瑜珈部;無上瑜珈部又分三部:大瑜珈、無比瑜珈、無上瑜珈。

以「大瑜珈」或「本尊瑜珈」為例,證入的「果地」為萬象本淨,這「色空不二」的淨相,也就是本尊的三身壇城。在禪修時自淨其意,觀修本尊壇城淨相以取代妄相,同時了知這淨相如鏡花水月,並無實質。用這技巧鬆動了原本根深蒂固,執自我和外境為實的扭曲迷惑錯誤覺知,達到原本如此的了悟,契入非空非有的實相。

以「無上瑜珈」或「大圓滿」為例,依「徹卻-立斷」為「道」,開顯「本淨」之「體」,證入「法身」之「果」;依「脫噶-頓超」為「道」,開顯「自然顯現淨相」之「體」,證入「色身」之「果」。證得本尊三十二像、八十種好「報身」後,可現無盡「化身」利益眾生。

「果」-修行成就的結果。汙染淨化後,行者妄心修歇,徹見自性,三身五智的佛果開顯。自利已證「法身」,利他而現「報、化」「色身」。

「道(各乘佛法)」有不同,「體(開始的基礎條件)」和「果(所證的果)」原本是同一件事,也就是俱生清淨圓滿的佛性。隻是潛藏與開顯,覺與迷,證與未證的分別而已。以「本尊瑜珈」為例,儀軌的各階段觀想,都有其內在涵義,例如在觀出本尊壇城後,召請智慧尊融入(好像開光),暗指這「地」與「果」的不二。「大圓滿」道不認為「佛」和「眾生」有很大差別,基本條件都一樣,隻是「覺」與「迷」的分別。
(※本文搜集自:地藏緣論壇 http://www.folou.com)

【藏傳金剛乘佛教簡介】


印度金剛乘佛教淵源簡介:

今日佛教可簡分為小乘、大乘顯教、大乘金剛乘(俗稱「密宗」)。印度佛教後期,佛涅盤後原有的婆羅門教等興起,當時佛教大德,由於在辯論或比試法力等不能折服外道,經常發生道場被毀,信徒改信的情形。佛教需要和重修持的印度教瑜珈師一較長短,僅理論不足,非得拿出佛教實修取證的法門,這就形成密宗的勃然興起。由於大師們的護衛折服外道,才使佛教在印度得以繼續保存了幾百年。直到回教軍隊的侵入,大德們由於政治因素避居他處,佛教在印度才衰落。這是由於時節因緣、政治因素、眾生福報等氣數使然,而並非佛教教義敗於回教和婆羅門教。

其中密宗「無上瑜珈部」,由佛界傳至人間印度的傳承因緣,請見「九乘佛法」篇。


佛教如何傳入中國:

佛法在漢代經天山南路傳進中國。達摩祖師是在梁武帝時代從錫蘭由海道東來。東密在唐代開元年間便傳入中土,藏密在西元 810年以後,由赤鬆德真王迎請蓮華生大士傳入西藏。


藏傳金剛乘佛教淵源簡介:

藏傳佛教金剛乘始祖蓮華生大士,應藏王赤鬆德真王與寂護大師(菩提薩陀)邀請,由印度入西藏,創立了寧瑪派(藏文,俗稱紅教,意思是「老派」)。

後來有其他祖師,隨時節因緣而發展出新的宗派,稱為「撒瑪」(藏文),就是「新派」的意思。其中包括噶舉派(俗稱「白教」),薩迦派(俗稱「花教」),格魯派(俗稱「黃教」)。有如雪山頂的雪水溶化,分為四流。

「黑教」又稱蹦教,是西藏原始民間信仰,雖然現代部份黑教已被佛教同化,但並非正統密宗。當初蓮華生大士應赤鬆德真國王之請,破除了黑教,才在西藏建立起佛法。早期一般人不了解密宗,以訛傳訛,才以為黑教是密宗。現代又有些新興相似法門,附會密宗,但並不為傳統藏密所承認。

藏地早期和中期影響最大的兩位大師,是蓮華生大士和阿底峽尊者。早期赤鬆德真王在建立佛法的初期,顯教寂護國師無法和黑教勢力及巫術對抗,才請來蓮華生大士。由於在這種環境下,所以蓮師的弘化,以口耳傳承,實修實證為主。數百年後的情況則有些改變,那時佛教已奠定基礎,在郎達瑪王毀法,佛教受到很大破壞後,阿底峽尊者應時而出,以學術為主,留下理論大作,建立了卡丹派,對佛教有振興的作用。以後宗喀巴大士,遙繼阿底峽尊者,創立了格魯派。噶舉派是由大譯師馬爾巴赴印度由那洛巴所得的傳承。薩迦派由老派分出。佛法依時節因緣,由小乘到大乘顯教,由顯教到金剛乘(密宗),發展出紅、白、黃、花四大宗派,百花齊放,各有與其根器法緣相應的眾生。寧瑪派「大圓滿」即身成就的實證法門,屹立千年之後至今仍然不衰。


藏密與東密:

在中印度興起的笈多王朝,於第五世紀時在摩羯陀地方建立了佛教大僧院-那爛陀寺,成為當時佛教的學術中心。佛教在第七世紀後密宗化,此地也就成了顯密佛法的中心。中國高僧玄奘大師曾遊學此地。老派密宗(東密)就是來自那爛陀寺。

後波羅王朝於八世紀初,在摩羯陀地方建立了超岩寺,規模獨步印度,新一派的密宗(藏密)主要來自此地,這時教法弘傳以密乘為主。超岩寺可說是佛教在印度的最後據點,集其大成,後來全盤傳到西藏。之後由於回教武力的入侵印度,每一侵入,必將他教寺院付之一炬。佛教被破壞而在印度沒落,大德星散,佛教東遷,而發揚光大於西藏、中國和日本等地。十二世紀末,超岩寺等先後被毀,那爛陀寺亦衰落,佛教不久即在印度本土滅跡。

密宗的「下三部瑜珈」(注:相對於「無上瑜珈部」,參見九乘佛法篇),相傳由印度的大修行人龍樹傳出,在釋尊涅盤後的第七世紀,龍樹在南印度集結密宗的「下三部密續」,其中包括「事部(Kriya tantra)」、「行部(Charyatantra)」及「瑜珈部(Yoga tantra)」,並得金剛薩陀現身灌頂。 唐朝玄宗開元年間時,先由善無畏,再由金剛智、不空三藏(金剛智的弟子),號稱「開元三大士」,傳來中國。「下三部密續」主要依《金剛頂經》的「金剛界」(金剛智在洛陽譯出),及《大日經》的「胎藏界」(善無畏在長安譯出)。後來傳承由不空的弟子,青龍寺的惠果,傳入日本留學僧人空海手中,帶回日本,今稱「東密」。但當時隻傳到「瑜珈部」。空海回日本後,為日皇策封為弘法大師,他也是日本平假名、片假名的作者。唐武宗滅佛後,東密在中國沒落,卻大興於東瀛。

坊間流通的《大藏經密教部》,大都是「東密」,屬「事部、行部、瑜珈部」,又稱「外密」。一般在修本尊儀軌,持本尊咒時結手印者,大都是東密「事部、行部、瑜珈部」的修法。因藏密「無上瑜珈部」的見地,時時了知「自性原本是本尊」(即所謂「持本尊佛慢」),明白諸法如幻、不垢不淨,自淨其意,當下即是實相,比較不重視事相。自身就是毗盧遮那七支大印,自己身語意一切威儀,即本尊印、咒、佛意,能成辦本尊事業。除了在修某些事業儀軌的召請、除障、結界、供養等部份觀想,一般修法持本尊咒時,並不刻意結手印。明眼人由修持的外相,可分辨是「東密」或「藏密」。

坊間一些無傳承自稱密宗法師者,也洋洋大觀出些密法的書藉,很多都是抄襲自《大藏經密教部》,一般人少讀經,易受蒙混。

西藏密宗也有「事部、行部、瑜珈部」,但以「無上瑜珈部」為主,其傳承和「東密」並不相同。詳情請見「九乘佛法」篇。此外因延續了七世紀後的佛教,完整保存了龍樹和無著兩係統的大乘佛法,加上天時地利,及藏王支持的大規模取經譯經,許多譯成藏文的典笈中國都沒有。有些對密宗誤解者,以為密宗缺乏理論,其實藏文大藏經「甘珠爾」及「丹珠爾」兩部,有很多漢文未譯的經典,唯識、中觀等是學術部份。密法傳承,則是修持部份。佛法的理論與實踐,燦然完備。

「密宗」一詞,源自tantra,本義為「續」,藏人稱經典為「續」。正式應稱為「金剛乘(Vajrayana)」或「咒乘(Mantrayana)」,俗稱「密宗」。 故一般西藏密宗稱「金剛乘」、「藏密」、「密宗」;自稱「真言宗」、「密教」的,則多是日本「事部、行部、瑜珈部」的「東密」。



什麽是「修密宗」?

千言萬語濃縮成一句話就是「修實相見」-開慧眼以見自心、自身、外境的真實麵目,亦即「實相」。修持以淨化遮障,使實相由隱而顯,由迷入覺,這就是「修密宗」,雖外相上有千枝萬葉,但都歸於此處,這其實也是一切佛法的目的,並不隻密宗,隻是密宗有些很特殊的方法,以果為道,能很快速達到目的。

這「實相」原本如是,並無遮蔽,不依修得,但一般人視而不見。對未開慧眼的眾生,自心外境的真實麵目隱而不顯,因此稱「密」,密是「密在汝邊」。

此外比較漸進的法門用種種譬喻來說明法性,而無上瑜珈卻一針見血,直接契入法性,很難用言語形容,或思維猜測,因此為「密」。

為何密宗稱「密」,依宗喀巴大師的《顯密修行次第科頌》,略述如下。


密宗的「密」義:

1.尊貴密:本尊壇城如帝王宮,不可盡人遊觀,貴者密符印契,如傳國璽,不可凡人皆持,故見為密。

2.微細密:法界緣起,種子相續,....細微之處世人不知,密教中詳示修學方規,漸令開曉,以常人粗心缺學,不善了知,故以為密。

3.普遍密:真如道理,普能含攝,遍入無間,圓裹十方,貫徹三世,....凡夫日用而不自覺,教中處處指引,故說為密。

4.隱顯密:如一法上,法法俱足,此顯彼隱,此隱彼顯,眾生顧此失彼,不觀隱微,執取一端,故見為密,不知顯是密之顯,密是顯之密,有則雙存無則並遣....以不知故,均覺為密。

5.總持密:隨舉一法,持一切法,無不具備,....無量諸法,攝於一法之上,功用齊起,無不圓具,此惟善習者能知,故稱為密。

6.發心密:由了解上說圓頓境義,並知下文次第力用之法,深明發心成佛因果,理事一貫之義相作用,而起發菩提心之次第修行,有異乎平常斷惑證真之力用,超越時間,因果同時,世人不知,或知而不信,或行不如法,故稱為密。

7.次第密:次第者方便善巧之謂。雲何善巧、由理事圓融、諸法齊修而不紛亂,....能二智速圓,二障易除,....魔不能擾,庸常莫知,故稱為密。

8.無知密:不解密義認同妖術,不親知識,妄評是非,顯密異轍而觀,執此以謗彼,劣慧愚迷,故見為密。



【寧瑪派簡介】: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始祖蓮華生大士所創立的宗派,俗稱「紅教」。藏文「寧瑪」的意思是「老派」,或「舊譯派」,有別於後來其他祖師創立的「新譯派」(白教、花教、黃教)。蓮師在印度等地,盡得顯密佛法大成,在各地大轉法輪,度化了無數眾生。並為保存教法,訓練了許多譯師,又從印度延請三藏法師,取來完整的顯密經典,譯注成藏文。另一特點是除了心意傳承、表徵傳承、口耳傳承外,還有「庫藏」傳承。

蓮師已成就的弟子,發願轉世為取庫藏大師,適時取出預藏的教法,以利樂眾生。寧瑪派佛法的理論與實踐,以廣博而言,從初發心到證虹身成佛,燦然完備;修持上注重實修,精簡直接,直擊心要,以瑜珈士即生取證為主。

寧瑪派的超勝證悟法門是「大圓滿」,有祖師說: 「大圓滿法為心印、表徵、口耳三種傳承祖師之心要,空行母之心血,九乘中之最上乘者為淨惡業之水,鏟除罪障之刀,誰得此法皆起滿足之心,如得摩尼寶」,「大圓滿乃自性當體流露,立地了悟,是最高超速成圓滿的法門,一切如來所說法,無不流入大圓滿海中,有如登高山頂遠眺十方,得此法其他九乘教法都能了然」。其下半部「頓超」(藏文「脫噶」),修成時肉身化成彩虹光身,是不共的特殊深奧法門。

【大圓滿法門簡介】


藏密無上瑜珈部有「生起、圓滿、大圓滿次第」,新譯派(白、花、黃教)稱「父續、母續、無二續」。大圓滿是舊譯寧瑪派(紅教)的不共最高即身成佛法門。大圓滿法門來自法身佛普賢王如來,由佛界傳入人間,是聽聞得解脫的頓悟法門,上根者聞法解脫同時。此外密續有雲,今生如能聽聞到大圓滿教法,即使不修,由此因緣將來在「空行劫」都能得解脫。

大圓滿所用的方法和技巧與他乘可能略為不同。大圓滿的看法並不認為佛高,眾生低,知道「佛」和「眾生」的不同處隻在於「覺」和「迷」。行者其實離佛境非常接近,每一刻都有機會明心見性。

《「大圓滿」的意義》

「大圓滿」是究竟的智慧,能直見本淨自性實相,諸法生起的刹那,超越能修所修,原本清淨解脫,故稱「圓滿」,輪回涅盤萬法都不離這實相,故稱「大」。

眾生隻是不識實相,自迷自縛而枉受輪回,雖迷時淪為眾生,但自性本來清淨圓滿,為使這螫伏的佛性由隱而顯,而修大圓滿道。大圓滿道在實修正行方麵
有「徹卻」與「脫噶」。


【「徹卻(藏文)」- 立斷入本淨】

一切眾生,真如法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真如體、相、用的法、報、化三身本自具足,不必向外馳求。但人道眾生五毒遮五智,五蘊遮五身,業及汙染遮蔽原本境界,不識實相,雖無始未離大圓滿境界,卻視而不見,用而不覺。俱生智和俱生無明無始混合在一起,所以不得解脫。

因緣具足的大圓滿道行者在時機到時,依上師直指引導,能當下立斷妄念遷流,麵見離覆遮的本淨自性,識得一切妄念在這自性上自起自滅,不需整治亦不相續,就像水上畫圖,空中鳥跡,生同無生,本來解脫,如此八萬四千煩惱在根本上得到清淨。

當體立斷妄念之流,識得這超越能修所修的自性境,是名得「徹卻見」開悟。離此當下自性智慧外別求解脫,絕無是處。

上根者經有證量的上師直指即通達,聽聞即開悟。如能認清這本來清淨的自性,也能定在這本來清淨上,並不需要其他方便。普通根器者則有其他止觀、修氣脈等前行方便。

悟後令當下的明體智慧相續,不加整治亦不散亂,這無修之修就是「徹卻定」。但未達究竟前,還需依「任運無修」之旨「保任」,「保」者護持「不散」,「任」者放任「不守」,使智慧相續不斷打成一片。時時識得「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通達「煩惱本性即菩提」。

真得到「大圓滿智慧」能使行者刹那出三界得解脫。就好像澆息了煮開水的火,雖然眼前水還是熱的,但由於火根已斷,假以時間,水自然會冷卻。真見道後由於煩惱根源已破,略經修持將能得到解脫。

「見」就像「眼睛」,開了慧眼從此能見實相,得「見」後所謂的「修定」就像是「腿」,從此「見修雙運」可以走向佛土得到佛果。如不得「見」,則沒有辦法「修」。這無相心印之「見」必須在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親見。一般各乘依文字般若以思惟抉擇「見地」的最高點(如「中觀」),仍不離腦筋意識,屬「思慧」,真正的開悟,超過了「思慧」的最高點,親至起心動念脫落處,麵見無生,超出一般所謂的「見地」,這才是真正「修慧」的開始,但並不是「證悟」,隻是可以開始起正修,知道要保任什麽。

依「徹卻」開悟,不依分析思維推理,並非四禪八定,不是參禪,也不是修無念無想定境。龍欽巴祖師說建立萬法惟心,心性本空的信念見地,隻是示以入道的方便,並非大圓滿心髓的究竟密意。大圓滿是依上師口訣寬坦任運,在自性離覆遮的自然狀態,直接認取本淨俱生智,以明心見性。

對於煩惱的生起,有對治、轉化,當下自起自解脫三種方法。凡夫隨煩惱流轉,小乘采取「壓製」或「對治」;一般大乘顯教和密宗用「轉化」方法;而大圓滿法和禪宗不取不執著,不舍亦不轉變,在諸法生起的當下體取無生,「任其自起自解脫,不加對治,不加轉變」,在「一味」中妄念煩惱不得相續,生亦無生,自然解脫。

開始修大圓滿,最重要需找到合格的上師,一心依止,親自侍師參學。經上師親自傳授、解惑、印證,以得到開悟,才吉祥如法。這樣才不致依文解字,誤入歧途,產生流弊,不然差之毫厘就失之千裏。因「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知是無記」,如隻依文字般若,用腦筋分析思惟,多半落入「解悟」,縱或承當,多屬光影,於無相心印,並未看透,隻得個見地,容易退失,解脫受用功德不能生起,緣境現起仍為境奪,力量不夠不得自在。真參實悟須依已悟上師指導如何「真用功」,得加持以心印心而直接契入,那時才一見永見。並需由上師印證,切莫未得言得,未證言證,犯大妄語。在一切如法及因緣具足的情況下,古今出了無數的證悟者。


【「脫噶(藏文)」- 任運頓超】

依「徹卻」的「立斷入本淨」已明心見性,在得「見」住「定」,識得自性本體的基礎上,再修「脫噶」。

自性本來清淨,但為業力粗濁氣脈所擾,變成跛人騎瞎馬,粗濁五根觸五塵即黏縛取舍,生出妄心墮入輪回。「脫噶」將真心依智慧氣脈,經法報化三姿,三種凝視法,經六光,四相,由體起用,可由父母所生肉眼,親見佛性所顯現的淨相,現見自性五智光明、佛身、淨土、壇城,得見微觀世界的奧秘,生時在微塵中已漸顯現諸佛刹土,證華嚴境界的不虛。自性本體與妙用如日與日光,本淨自性如母,可由「徹卻見」開顯,「徹卻定」證入。由自性本體自顯的妙用境界如子,可由熟修「脫噶」而證入。

行之日久,色身與法界佛光融成一片,臨命終時,色身便舉體化虹入法界。圓滿成就者色身融入法界,法界透出色身,即身化虹光成佛。這是寧瑪派特有的不共法門。

不知禪宗五祖夜授六祖托付衣缽法門時,是否類似這種「向上一路,千聖不傳」的法門?釋尊見「明星」悟道,是否就是「脫噶之相」?五祖掩門為六祖開示一夜,使六祖大徹大悟,那夜教的是什麽,眾說紛雲。但這種直指口訣,「大圓滿心髓」保存的非常完整,千年依此證道的祖師不計其數。


【大圓滿法門簡介】

究竟而言,「大圓滿」是頓悟無上菩提的了義佛乘,直接契入,並無次第可言,並非一般知識性教授,不依意念思維,分析抉擇。最上根器者聞法當下解脫,入座聞法時尚為凡夫,起座時已悟道。但這種高根器者,累世已積福慧資糧,業障也淨化得差不多,也可能是乘願再來的轉世者(藏文「吐庫」,訛稱「活佛」),由業緣和某上師認識,一教可能刹那頓悟,悟得透徹就承當再也不離,很快由悟而證。

一般人並無這種根器,這也就是為何釋迦牟尼佛靈山會上拈花,隻有大迦葉尊者一人微笑得心印。如業障未淨化,資糧未圓滿,對上師信心虔誠不夠,由於弟子的容器不清淨,接收器未調好,雖然釋迦牟尼佛在麵前直指也無法以心印心頓悟自性。

「大圓滿」教法並不是公開濫談的話題,自古傳統須有一對一的師徒關係。對一般人漸次引導「修以開悟」的次第大約如下:起初合格上師在了解弟子根器後,授以淨化業障、圓滿資糧的前行,弟子須受第四灌頂及修「上師相應法」,以變成正法器和完美的接收器,在修持期間向上師報告禪修經驗,時機至時,有經驗的上師會知道,這時直指引見心之本性,有如一刀劈下,頓破累劫無明,刹那頓悟。

明心見性是「悟道」,離「證道」尚有距離。悟後由上師指引如何起正修,才曉得如何「真用功」(這也是依方便而說,對上根者,大圓滿本淨見的精義,在諸法生起的當下即圓滿,本來不垢不淨,無縛無解,無修無證,如徹悟這「本來清淨」,即「見」、即「修」、即「行」、即「果」,超越諸道諸地,不講次地與修。但依理悟事證那種說法,為人師者要解釋清楚,免學人起惑)。悟後開始能念念見清淨自性,見到萬象生滅同時的本體。住在真如,同時徹見這相有世界真妄和合的運作-「緣起性空、諸法如幻」,此時「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如悟得透徹,在「慧」上再加強「定」的功夫,能恢恢不散的由「
悟境」轉入「證境」,精進保任至妄念隨起,本淨即得,不守不散,習氣掃盡,任運無修時,就證入聖位,由「悟道」進入「證道」。

這就是大圓滿「立斷入本淨,」的「見、修、行、果」之道,首先須開悟得「見」,就像打開黑屋的電燈。悟後保任見,「住見不離,不散不守」就是「修」,就像保持室內的光亮。所謂「行」偏重「即煩惱即菩提」,在真如立場,念念見煩惱妄念的本性即菩提,精進實行任其隨妄本淨,自起自解脫的功夫,「以見解縛,不取不舍」,「知妄即離,離妄即覺,不作方便」,就像在電燈的照明下,打掃地上的塵垢。作功夫的層次有所謂「如遇舊時人」、「蛇結自解」、「賊入空屋」三階段,重點在「無毫毛修整,但無刹那散亂-不散不守」。這「無修的殊勝修」要「不守」雖易,但要「不散」極難,需真實開悟並依傳承口訣。

(注:以上有些是「大圓滿」的專有名詞,如有心學習應正式拜師參學)

至此讀者可知,這種密宗中的最高法門,已由「有相」進入「實相」,不取相也不舍相,完全是即身明心見性的內證法門,和怪力亂神,光影門頭,並無牽涉。「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大圓滿前半部的「立斷」倒和禪宗有許多相通之處,隻是悟入的巧妙不同,法門保存的極完整,並且頓漸普攝,對各種根器的人都能循循善誘。對「明心見性」、「起用」、「證道」細微關鍵的印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師徒口耳相傳。


行者在條件具足的情形下,應迅速進入這種內修內證層次的修行,才不致學佛多年,仍多疑而缺乏自信,不知道自己修得對不對,悟得真不真,境界來了仍不自在,了生死也無把握。大圓滿法門,雖有其前行基礎,但其方法的直接、有效,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是未親身經曆,隻研究教相理者所能了解的。「大圓滿心髓」和「禪宗祖師禪」了義佛乘,能使福德因緣具足的眾生,頓悟入一佛乘真如實相,橫出三界。其直接殊勝,不可思議。

可說一切修福所積的「福德」,都是為了能進入這種「無上解脫慧」層次修行的基礎和資糧。如在打基礎階段,未逢明師授以能迅速「淨障集資」的方法,也無明眼善知識指點,滯於一處久不得出,則今生一誤可能再蹉跎三大劫,最後還是免不了要過這關。

寧瑪派大圓滿法和其他新派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在有些新譯派看來,必須先消除較粗的(六)識,才能露出真如本來麵目。舊譯寧瑪派大圓滿,不藉推理思維,不中止六識的運作,在內外某種條件下,引出真如淨光自性,加以認取。認清真如本體後,一見永見,狂心頓歇,從此即休歇在這三世諸佛安心之處,了知自心外境都是真如的遊戲,如日出日光,出於真如,歸於真如,隻保任此覺悟,不散不守,不取不舍,這是不造作費力的自然修行。這種層次的修行,完全不取於相,但由體起用現見淨相,亦不廢於相。不須布壇、設供、結印、持咒、誦經,與其他有造作的修法有所不同。

有時愈高的法愈單純不複雜,但現代人因為概念知識纏縛,習於造作,無疑的信心不易生起,不知如何自然放鬆,寬坦任運,休歇於當下。單純的修法反而難以進入狀況。

參心悟道過程陷阱層層,大圓滿法門,須具足福緣能遇到有傳承、聞思修成熟的上師引導、解惑、印證,以免誤認妄覺或無始無明為真如法性,而滯於一處,認賊作父。上師會指示如何做前行,如何開悟,如何悟後起修。密宗依「上師相應法」不隻靠自力,大圓滿已證祖師法身遍滿虛空,經上師和其相應得其加持,能較不費力的悟入。其層層引導極為善巧,非最上根器者亦能悟入。

即使行者已於無量劫被無明覆蓋而不識自性,就像被關在漆黑屋內,但上師的口訣如明燈,光明一現這黑暗無法不走。由認取俱生自性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盡燒累劫無明。對根器相應者,這以因果同時的「果乘」法門,能助修行者橫出三界、頓入一實相法界。

但是勿誤認這種修法容易,今生頓悟是由累世漸修的開花結果。若你聞法當下無法頓悟,應該要如法的修前行。首先是「四思維 - 人身難得、無常、因果、輪回苦」,使你的心能夠出離輪回,趨向佛法;再來是「皈依」和「發心」,建立對上師三寶的「信心」和對眾生的「慈悲」;之後修「金剛薩綞」,淨化自己身口意的業障;修「供曼達」以圓滿自己的福慧資糧;修「上師相應法」以心印心。以上的修行是「因」,「果」就是能麵見自性,悟入「大圓滿見」。

行者在證悟前需守戒律,止惡修善。蓮師曾說:「此法門的見地如天高,但行為謹慎,最基礎的修行亦不輕乎」。行者切勿目輕一切,隻是口說大圓滿,反正自心是佛,不重因果,不守戒律,不敬三寶,不做有為修行,其實自心並未能住於「大圓滿」境界,落於「口頭禪」反種下墮之因。

讀者有緣讀到本書,聽聞到這種法門,又能生敬信,有心學習修持,就是福緣的開始。當尋求有緣上師一心依止,入門起修。

【大圓滿法門傳承】


大圓滿傳承,由法身佛普賢王如來,到報身佛金剛薩陀、五方佛等,有人間和天界傳承。 人間初祖是勝喜金剛(Garab Dorje), 後傳給妙吉祥友(Manjushrimitra), 吉祥獅子 (詩列僧哈, Sri Sangha)、無垢友(Vimalamitra),蓮華生大士,耶喜措嘉空行等。此外尚有天界的傳承。

人間初祖聖喜金剛留下的大圓滿六百四十萬偈,二祖妙吉祥友祖師抉擇為「心部」、「界部」、「口訣部」:

1.「心部」,以分析意度等方法探索心,著重指示「萬法唯心造」。

2.「界部」,著重指示「諸法從本體性空」。

3.「口訣部」或「心髓」,不借意度分析思惟,而是當下直指明體,以及諸法皆為明體的顯現。

蓮華生大士專重「口訣部」,因其已包括了「心部」和「界部」。

妙吉祥友祖師在勝喜金剛祖師化虹時求取最後法要,得到祖師在空中開示的「椎擊三要」,指示大圓滿「立斷」的「見、定、行、果」心要(坊間有書誤以為這是大手印)。三祖詩列僧哈祖師傳說是赴印度求法的中國人,以後幾位大師都是他的弟子,後分以下幾支法脈,主要由蓮華生大士和無垢友祖師總攝受,近代又由龍欽巴尊者集其大成:


「空行心髓」:

由蓮華生大士傳耶喜措嘉,集結成「空行心髓」,


「蓮華心髓」:

蓮華心髓乃赤鬆德真國王向蓮華生大士請法,如何在應付煩忙日常生活,有家眷又不能全免惡業的環境下,修持取證而達圓滿覺悟?蓮師親傳赤鬆德真國王此口訣心要。赤鬆德真國王雖由蓮師處得到許多教法,但其本人與家眷主要是依此心要修持,除了盡其世間責任,亦達到了證悟。

同時受法有赤鬆德真王、耶喜措嘉佛母及拉龍巴吉多傑祖師等,未立言語文字,由取庫藏大師心意伏藏取出。


「無垢友心髓(Vimala Nyingthig)」:

無垢友(Vimalamitra)祖師, 定中見空行囑附他去中國五台山向詩列僧哈求法,在五台山住了三年,得到教授,但未得到法本。無垢友祖師以近二百歲高齡,應藏王邀請,在西藏傳授大圓滿,和蓮華生大士互為師徒。

加那蘇川(Jana Sutra,藏文Yeshe Do),亦受空行囑附,去中國五台山向詩列僧哈求法,住了九年,得到法本。再傳法本於無垢友、蓮華生大士、毗盧遮那譯師。後無垢友祖師集為「無垢友心髓」四卷。又稱老派, 長傳(Karma)大圓滿。


「基鬆心髓」:

無垢友(Vimalamitra)祖師在中國五台山得虹身成就, 五百年後基鬆桑傑王丘(Chetzun Sange Wangchu)得其真傳,其因緣甚奇特,他七十二歲才證悟,一直到七十五歲前未遇適合的傳人,化虹光身後應空行母多傑羅卓媽(Dorje Lodroma)請求傳法。此法在空行淨土中被珍視收藏,未傳人間。直到上世紀大師蔣楊千徹王波得此空行教授,才再度傳入人間。

蓮師弟子毗盧遮那大譯師,曾由加那蘇川(Jana Sutra, 即 Yeshe Do)、詩列僧哈、蓮華生大士處受法,著有《心部(Semde)十八部》。(其中釋迦摩尼佛乃十地菩薩,由兜率天下生人間顯化,上奧明天成佛經過,出此記載。)


「龍欽心髓」:

約七百年前的龍欽巴尊者,是赤鬆德真王女兒的轉世,王女早麽,死後蓮師寫種子字於其胸上,給教授入其心相續賜加持。尊者得無垢友祖師示現,親傳大圓滿心要,並囑其將大圓滿心要義理抉擇成「仰兌(Yangthig)、即心中心之義」,以示後世。

龍欽巴尊者集先前傳承之大全:

二母集合:蓮師的「空行心髓」、「蓮華心髓」。再由以上二者,由「空行心髓」發展出「空行仰兌(最秘空行心髓)」子集合,由「無垢友心髓」發展出「上師仰兌(最秘上師心髓)」子集合,由以上四部,集合為「龍欽心髓」,並有最完整的理論著作如「七寶藏」等。

無垢光尊者造論頗多,有名者如《大圓滿心性休息》等,其中包括「大圓滿虛幻妙車疏」等。

龍欽巴尊者可說是劃時代的大宗師,在關鍵性的時刻,集合整理保存了大圓滿教法的心要口訣,使其不致散失,並且發揚光大。

【蓮華生大士簡介】


藏傳佛教的始祖蓮華生大士(Guru Rinpoche, Pema Sambhava, Pema Jungney)  是寧瑪派(俗稱紅教,意思是「老派」)創教祖師。因此要介紹藏傳佛教,應先介紹蓮華生大士。蓮華生大士在娑婆世界弘化的神威功德,度生事跡,無法說盡。詳情可見不同密續、庫藏傳記,今僅為初修同門略為介紹。(明心精舍有印贈《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史略,金剛上師密咒利益》,可附回郵來函索取)

蓮華生大士本身是化身,以阿彌陀佛為法身,觀世音菩薩為報身,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身口意的三密應化身。由阿彌陀佛放光入西印度達那郭嘯湖中蓮花上化生,現八歲童子相。蓮師(即蓮華生大士)的出世,釋迦牟尼佛早有授記。由當地國王因渣菩提帶回王宮立為王子。後感金剛薩綞現身告曰:「汝乃教主,實非政王」,就遜位修行。先師事阿難尊者,受修釋迦牟尼佛預囑傳附之法,盡得顯密經軌,究竟法義。後虛心修行,曆事諸師,所得法悉皆本尊現前得成就。

蓮師當初在印度、尼泊爾等地修行之處,地境得其加持成為修行聖地,至今仍在,例如蓮師在印度和尼泊爾邊界楊曆蘇岩洞修法時,三大力魔神作障,令三年無雨,帶來瘟疫饑荒,蓮師遣使赴印度取回普巴金剛經續,一入地境,該障即除。蓮師和曼達惹娃空行母在尼泊爾瑪拉提卡岩洞閉關,證得長壽佛不死金剛身虹光成就。

大士為調伏剛強難化眾生,現威猛相,一切天魔外道,聞名攝服,在印度和尼泊爾等地傳法利生,曆九百餘年,智悲雙運,威德普聞,沐蓮師法雨證道者無數。其「八大化身」曆史,可詳見其他傳記。蓮師在各地,以各種形式引眾生入解脫道的大行,以凡夫世智難以盡言。以下略述其入西藏的因緣。

藏王赤鬆德真,發弘揚聖法的大願,迎寂護大師入藏,建立西藏第一寺桑耶寺(義為「任運不變成就住處」),但黑教徒和諸魔作障,阻廟營造。寂護大師建議,隻有從印度迎請鄔金國大阿奢黎蓮華生大士入藏弘法,才能調伏天魔外道諸障。蓮師入藏時降妖伏魔,令其皈依佛教,立誓為護法,並建成桑耶寺,將佛法在雪域發揚光大,成為西藏密宗的始祖。

若非蓮華生大士的慈悲威德,降伏了外道勢力,並將印度顯密佛法全盤傳入西藏,改變了當時的整個環境,把西藏轉變成佛教國家,就沒有以後的藏傳佛教,所以說:「密法恩源蓮華生」。蓮師在西元 810年入藏,住西藏55年半,其中48年藏王赤鬆德真住世(21~69歲),國中政教,如日中天,康藏佛教至今不衰,為世宗仰,實大士的弘揚加持。後與藏土緣盡,前往羅刹國度眾。在藏王弟子麵前,騰空而去,在眾前曰:「我無來去,惟信我者,即現前而為說法,每月初十,我自來探視諸弟子」。因此後世弟子每月藏曆十號聚集,修「上師相應法」及「會供」。

蓮師預知藏王後代欲毀佛法,並且末法眾生德薄障重,為免金剛乘教法破滅衰退,或為世智參雜走樣,並為保留加持力,利樂後代有情,故將經續、儀軌等教法埋藏在山間岩中,及弟子心中。其成就大弟子眾為利有情,發願轉世為取藏者宏此教法。每岩傳法蓮師均授記取出的日期、取庫藏者、及受此教法者。蓮師弟子的轉世,化現為取庫藏大師,適時當機應授記,取出預藏的教法,利樂眾生。


蓮師淨土:

法身阿彌陀佛,報身觀世音菩薩,化身蓮華生大士,乃法、報、化身的一體三麵。往生其中任何一淨土,即得自在於其他二淨土。「法、報、化」表「體、相、用」的教理,實則三身一如,乃至一亦不可得,多亦至無盡。蓮師淨土在庫藏法中有記載,亦有祖師在定中遊過。如蓮師淨土唐卡所繪,其淨土第一層蓮師妙拂洲銅色山蓮華光宮,第二層觀世音菩薩普陀山,第三層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蓮師法門就相當於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的法門。修蓮師法、持蓮師咒就相當於念佛往生西方淨土的法門。修持「大圓滿」和蓮師法門,就相當於密、禪、淨三修。




修行次第法要

【《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史略》中開示 修行次第法要】

「我無來去,惟信我者,我即現前而為說法。每月初十日,我自來視諸弟子。」

「若有禮拜憶念者,光明立至,覆護其身。深心依止,得其法要者,莫不解脫。」


大士應藏王太妃之請開示即身取證簡要之法:

「因果業報,須信非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應求解脫。先尋擇金剛喇嘛,以為依止。虔頌四皈依,誓心不退。發大菩提心,廣度有情。嚴持淨戒,以立根機。常觀十二支因緣,明生死本。次習禪定,內觀自心,本來清淨。修深般若波羅密,了知諸法,猶如夢幻。心不執著,身隨所安。妄念起時,勿隨勿製。緣境違順,塵影好醜,不起愛憎。唯常覺照,而忘覺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見破盡,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大士教法循循善誘,簡明易入,隨眾生根,普門攝受。無論業障輕重,宿緣深淺,遇斯教者,終必成就。



【蓮華生大士七金剛句祈請文 簡介】




鄔金國土西北隅 蓮華花莖胚芽上
希有殊勝妙成就 得大名稱蓮華生
空行圍繞於周圍 我如本尊勤修持
祈請降臨賜加持 咕魯貝瑪悉地吽


「蓮師七金剛句祈請文」的緣起:

往昔在印度那爛陀學院,佛教學者和外道論師辯論不能贏,多人同時夢到空行母喜哇秋出現說:「你們辯不過外道論師,如果不請我兄長金剛顱縵力(即蓮華生大士)出馬,辯論將輸,佛法將會式微」。論師問:「辯論在即,而蓮師住處距離甚遠,如何邀請?」空行母答:「在你們寺院屋頂陳設供養,焚香奏樂,齊聲念此祈請文」,然後傳出這「蓮師七金剛句祈請文」。次日學者們討論夢境,雖不很相信,但這時辯論在即,別無選擇,遂設供做此祈請,蓮華生大士瞬間由空中如奇跡般出現,代表佛教和外道辯論,獲得勝利。外道以法力威脅,蓮師取出獅麵空行母所給寶匣,出十四字猛咒,降伏外道,這是「蓮師七金剛句祈請文」出世的因緣。

後來在第九世紀蓮師入西藏弘揚建立佛法後,教此祈請文給赤鬆德真王及其他弟子,並且為了傳給後世行者,藏在許多庫藏中。後世取出的庫藏法中,都有這「七金剛句祈請文」。

西藏金剛乘寧瑪派(紅教)的任何祈禱、修法、儀軌前,都先念此「七金剛句祈請文」三遍,祈求蓮華生祖師加持。許多行者都念過這祈請文十萬遍以上。

簡單來說,「七金剛句祈請文」是蓮華生大士自己咐囑當時及後世弟子用來和其相應並得其加持的方法。祈請文好像電話號碼,佛光遍滿虛空,就像無線電波,如你有接收器就能接通,這「七金剛句祈請文」,蓮師咒,及一些其他修持法,就像這接收器,用來和蓮華生大士及諸佛菩薩虛空中的智慧大能接通,與其相應,得其加持。

【蓮華生大士每月會供法會介紹】

什麽是「會供」?又稱「薈供輪」,藏文“tsog”,梵文“Ganachakra”,男女瑜珈行者聚集- 故稱「會」;陳設供品修法- 故稱「供」;修上師相應法,再供養諸佛菩薩曆代祖師,與其相應,得其加持,誦戒懺罪消業障,快速積聚福慧資糧,是易行、力量大、能速得成就的法會。一般人因不知其利益、殊勝和重要性,可能忽略。

古時在印度隻有富有者才做得起這種法會,需一千「kasha pani」印度錢才能做一次。但密續教授從印度傳入西藏,蓮華生大士,赤鬆德真國王,和寂護大師建立的藏密,改變了這傳統。因會供是有力善巧的方便法,能迅速積聚福慧二資糧,如隻有富人才能做則不公平。窮人因過去世未布施修福,今生才感窮果。這種修法對窮人來說,更為重要。

大成就者薩拉哈葩曾說:「若想證悟自性,隻有兩種方法:一、淨化業障、圓滿福慧資糧,二、得到有證量的上師加持,以心傳心,若追求其他方法是不智的」。

某些會供所用供物有增長智慧,召攝成就的作用。行者做會供時應生淨見,勝解物質供品有五肉、五甘露的「內供」品質(這是密宗名詞,簡單說就是明白供物皆是緣起性空),心離取舍,住平等一味的覺悟中受用供品,並可作內護摩。


會供有什麽利益?

會供除了供養蓮師三根本,供殘食護法,行者依修上師本尊相應法、會供、誦戒、懺罪等「因」,依加持過的供品為「緣」,得到息災增福、圓滿福慧資糧,勾召世間(息災、增益、懷攝、降伏)與究竟(明心見性成佛道)成就的「果」。

寧瑪派(紅教)金剛乘行者,於每月藏曆初十,舉行蓮華生大士會供。因蓮師曾答應弟子,每月十號,會回來探視弟子,傳下這《七金剛句上師瑜珈,降悉地雨》上師相應法和會供的修法,本吉祥日會供修法,能得大加持相應、息災消業除障、增福增吉祥。修蓮華生大士上師瑜珈,終生會供不斷及戒律清淨的行者,臨終能得蓮師接引,隨意往生蓮師淨土或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這是蓮師無誑金剛語所承諾。

所有眾生都想「離苦得樂」,但很多人卻不明苦樂因果,離苦的因是止惡不造業,得世間之樂需要有福報。今生經驗受用的任何財富,都是往昔所積福德的結果。得福報的因來自「布施」、「慈悲」、「不偷盜」、「不吝嗇」。一般人都想得福報,但自己條件不夠,想廣行財施、法施、無畏施修福並不容易。會供是不費力又能達到這些目的的方便法之一,應把握機會經常盡量做。這種迅速積聚福慧資糧的機會並不多,切勿錯過。

這一月至少一次的會供,對想即生成就蓮師法門的行者,非常重要。所謂「會」供,指同壇的金剛同門聚集修法供養,有特殊的力量,不同於自己在家自修。有人以為自己作就好,或經常錯過,是不知其要求和重要性。真正的蓮師弟子,除了特殊有事,應盡力參加每月的蓮師日會供,以懺罪消業、圓滿福慧資糧、和祖師相應得其加持。


布薩:

會供時也做「布薩」,「布薩」是梵文,義為「淨住、長養」,斷惡增善之義。藏傳佛製,每黑半月(29或30日)下午集眾布薩,並供護法。白半月(15日)在家中淨室布薩。明心精舍定於每月藏曆十號蓮師日會供時行「布薩」,誦所受各乘戒律,並反省懺悔犯戒惡業,這樣能補全所犯誓戒,淨化業障,戒律清淨,能得傳承加持,祖師相應,圓滿福慧二資糧,速得證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