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敏咖啡屋

喜笑怒罵,輕描淡寫,皆成文章
正文

廚房隨想曲

(2009-02-20 17:44:38) 下一個

每天下了班,回到家,孩子們問的第一句話常常是,媽媽,今晚我們吃什麽飯?

我總是笑眯眯地說,當然是美味的飯了!

美味的飯在哪裏?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問。

還沒煮呢!我望了一眼我的大廚房。

老上餐館也不實際,所以俺天天還得做飯。因為有三個孩子,不但飯不能做少,花樣也不能單調。小米秋還是個小貝貝,所以喜歡雞蛋羹之內湯湯水水的;莎莎喜歡西餐,意大利麵,沙拉,漢堡;Vivi 是中西餐通吃;大明是中國胃,走哪兒都改不了。一頓飯做下來,東西雜燴什麽都有,這個麻煩。唉,俺有時想,隻要不做飯,吃啥都行!

美國的大部分房子,廚房和車庫緊連。下班回家,車開進車庫,我從車裏下來,一步踏進的,不是家裏的起居室,會客室,而是廚房。當初買房子的時候,就想好了,新房子,廚房要大,主臥室要大,其它的無所謂。想象一下,每天有多少時間是花在吃飯和睡覺上?下班回到家,我在廚房做飯,孩子們在廚房寫作業,看電視,玩玩具,廚房的利用率實在是太高了!再大的廚房都不過分。

當然,俺家的廚房也是家裏最亂的地方。到美國人家裏做客,總能看到幹幹淨淨的廚房,沒有油煙,幹淨得讓你賞心悅目。我太喜歡幹幹淨淨的廚房了,卻不喜歡把廚房弄幹淨所花費的功夫。即使我有把廚房弄幹淨的願望,一頓飯做下來,小孩子一折騰,美好的願望也常常化為泡影。

中國人喜歡炒菜,油煙就不可避免。俺的一個老中鄰居,為了避免油煙,就在車庫裏放了簡易爐子炒菜,自家的漂亮廚房就成了擺設。俺卻不敢苛同,車庫裏,冬天寒冷,夏天燥熱,到底是房子伺候我,還是我伺候房子?

可是如果按照中國人的標準做飯,按照美國人家廚房的標準生活,又非累死我不可。

俺的方法是折衷主義。為了避免油煙,還為了省事,菜是能煮就煮,能烤就烤,想吃熱炒油炸的東西,就去餐館。反正孩子們也不知道正宗的中國飯該是什麽樣的。俺擺在桌上的,就是我們家的美味的飯了,哈哈。

當然,一個星期下來,連我都煩自己的“美味的飯”。周末呢,常常是大明掌廚。有人說,吃的內容是經濟基礎,怎麽吃就是上層建築了。他顯然知道上層建築是怎麽回事,變魔術一樣,把菜做的色香味兒都有。他一下廚房,我們全家都幸福了。我常常在飯桌旁吃完他做的飯,歎口氣說,我又吃多了。

每次在外麵,三珍海味地大吃一番後,會想起家裏的廚房,和廚房裏淩亂的灶台;想起自己的辛苦,和孩子們吃完飯後的滿足。廚房的現實中有浪漫、雜亂中有和諧、煩腦中有快樂、辛勞中有滿足。

有人說要維持一段好的婚姻,隻要把他(她)的心拴住,把他(她)的胃拴住就成了。俺家的廚房嘛,在拴住俺的胃方麵,功勞還是大大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