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外中文熱還能持續多久?

(2007-01-14 20:13:25) 下一個
學習中文的熱潮在近幾年隨著中國電影打入國際舞台,以及中國在經濟方麵的崛起,在世界各地發酵中。外國人不僅能以中文叫出受歡迎的中國小吃如小籠包、蒸餃,在身上,也流行刺上幾個中國字。根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國,隨著中國在旅遊、經濟方麵的成長,專家預測這股中文熱潮還將持續延燒。

據多維社報導,2007年伊始,美英多家媒體對正在全球蔓延的中文熱給予關注,在介紹中國官方正“積極搶占海外中文教育市場”以展示其軟力量、“合格的中文教師越來越少”等現實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如“不希望中國政府介入教授中文”、“中文能否成為強勢語言”等疑問,此外還提到了反對學中文的也大有人在,等等。

據中國官方估計,在北京語言大學學習中文的外國學生,平均每年都有7千多名,來自130個國家,其中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地區的學生占大多數,不過美國和西歐地區的學生增長速度相當快。

北京大學提供外國學生學習的專業多達200個,這些留學生主要選擇的專業為漢語文學、中國戲曲及中醫,不過法律、管理、經濟、金融及科技等學科在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選修;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在畢業後,會留在中國就業,許多人在回國後,投入漢學研究領域或教授中文,大部分學生留學的目的是為了了解中華文化。

目前參加漢語水平考試(HSK)的人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長。北京語言大學調查顯示,在以往,參加漢語水平考試的人多半是為了到中國念大學,如今有40%左右的應試者是以工作為目的,隻有15%左右的應試者是為了到中國念書。而由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頒發的漢語水平考試證書,除了有利於在中國找工作外,也被許多國際機構列為評定個人素質與工資的標準。

中國之外的中文熱

根據統計,全球至少有85個國家2500餘萬人在學習中文,短短五年內,學習中文的外國人便達到3000萬人。美國總統布什更在去年初宣布的“戰略語言計畫”中,將五種語言列為戰略語言,並要求在2006至2007年的財政年度裏,撥款1.14億美元,鼓勵民眾學習此五種語言,而中文便是其中之一.美國目前已編列出高達13億美元、為期六年的中文教學計畫,教育部於去年開始展開的70個語言教育計畫中,大部分與中文學習相關。調查顯示,約17%的美國中學希望在校內開設中文課程。美國在1992年到2002年這段期間,在大學以前學習中文的人數,增加了四倍之多。美國許多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律師事務所,都需要會說中文的員工,許多金融、貿易公司為了拓展中國市場,也往往招募會中文的人才。

在90年代以前,留學美國與日本的韓國人最多,不過目前中文熱正在韓國持續中,據統計,在中國的韓國留學生將近5萬人,與在美國求學的韓國人數差不多,甚至已經超過留日的人數。雖然留學美國有較多獎學金的機會,留學中國幾乎都需自費,仍沒有因此讓希望學習中文的人怯步,這些前往學習的人,多半將學中文視為一種投資,將目光放在未來中國市場的榮景。

日本官方調查顯示,到海外留學的日本學生中,有80%前往歐美國家,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到中國留學。日本文部科學省自2002年開始撥給神奈川、兵庫以及和歌山三縣的高中,用以推動漢語的學習。在民間,由中國人自行開設的中文補習班也不少。日本的連鎖外語補習班NOVA裏,報名線上中文課程的人,僅次於想學習英語的人數。

亞洲之外,中文熱潮也傳至歐洲。歐洲著名大學的中文係學生,近年來已漸漸增多,許多知名企業甚至自行開設中文課,提供員工學習管道,許多人即使沒有學中文,也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法國政府便於2004年首度允許華人在巴黎慶祝農曆新年,慶典吸引了多達80萬民民眾。

根據法國教育部統計,全國有10所小學、150所中學及一百多所大學提供中文課程,中文學習市場每年成長率高達38%,其餘包括西班牙語、英語、日語等語言的市場,僅成長2%到4%;學習中文的人數,在近三年內增加了20%。德國的中文熱潮也不遑多讓,學習中文的人數在幾年之間便成長五倍以上。
 
20年前,中文對歐洲人來說是種不實用的語言,但此現象在現在已大不同。英國的萊頓公學在2006年時,成為英國第一所將中文列為必修課的中學,隨後設立中文課程的學校年年增加。目前倫敦也已有40所小學和北京的學校擁有語言交流計畫。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報導,一位在中國上海出生的律師蘇凱蘭(Kailan Shu Lucas,音譯),目前從事編訂中文課程內容的工作,提供12所英國倫敦學校中文教材,工作並不輕鬆。蘇侃蘭表示,大部分的父母將“送小孩去學習中文”列為他們為小孩設定的人生目標之一。因為這些父母認為在10到20年之內,中國將會更強大,而那時候他們的小孩已長大成人,會說中文將讓他們在社會上更具競爭優勢。因此,在這些父母的觀念中,中文是個“非常有用、且重要的語言”。

蘇凱蘭進一步分析,在這些將孩子送去學習中文的父母中,許多人從事財政金融方麵的工作。而在這個領域裏,中國是個重要角色,此觀念促使這些父母將學習中文的期望加諸於孩子身上。而他們也相信中國不僅是個對手,也是機會的提供者。

研究語言推展與變化的教授克裏斯托(David Crystal)認為,語言學習會受地域性的影響。文化會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而更改,在如英國、美國與澳洲這些移民眾多的國家裏,文化的多元使得人們對其他語言也感興趣,在英國,人們不再將英語視為唯一需要學習的語言,會有這樣的轉變,中文是重要原因之一。“從前那些隻說英文的人開始發現,他們必須與會說多國語言的人競爭。”


這樣的觀念,不僅在英國,也在美國發酵。美國外語教學一會的洛菲喬依(Brett Lovejoy)便表示,中文學習在美國的詢問度非常高;學習中文,對學生的求職也有幫助。

積極搶占中文教育市場為哪般?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指出,不可否認的是,身為第一大外商投資國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這樣的成績使得世界各地對中文學習機構的需求量不斷成長。中國教育部長曾預測2010年之前,全世界將有一億人學習中文。

美國地區已有至少12間孔子學院,仍有許多學校正在建構中。雖然許多美國人熱衷於學習中文,仍有些人擔憂中國建置孔子學院的動機並不單純,即使中國官方強調學院成立的初衷在於中文學習的需求,而學院的目標便是語言的教授。

事實上,分析家認為孔子學院隻是中國為了讓全世界注意到其覺醒的最初計畫,這份計畫還包括在教育、文化、國外援助、奧運等方麵的拓展,中國便以這些“軟力量”(soft power)讓他國知道自己的逐漸壯大。

不希望中國政府介入教授中文

非營利性組織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會長列文(Michael Levine)表示,中國對這項計畫抱有高度期望,並且認真執行,而語言拓展應該是排在計畫表的前十項優先完成的工作中。

堪薩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CEAS)主任格伯(Elaine Gerbert)認為,藉由語言來創造一種對中國的正麵形象,是一項政治手段。哈佛大學中文課程主任馮勝利(Shengli Feng)則認為,孔子學院的計畫其實是個公關宣傳活動。

有些學校如哈佛大學,沒有接受中國補助來開設語言學院。賓州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赫斯(G. Cameron Hurst)便表示,他們不希望讓中國政府來指導校方如何教授中文。其他學校的教授也抱持類似的觀點,堪薩斯大學教授認為,孔子學院與校內的亞洲研究機構應該區分開來,可避免一旦中國在校內開設語言課程後,將一些敏感的人權議題灌輸到學生身上。

然而,在急遽擴張後,不少孔子學院麵臨了生存的問題。在兩年前成立後,設於馬裏蘭大學的孔子學院隻剩下十幾位學生,兩位從中國前往的教師,在上個月才到達。行政人員表示,孔子學院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來思考如何繼續成長。

其他的學院則麵臨教材與教法不同的問題。舊金山州立大學孔子學院主任李奧(Christy Lao)指出,中國來的教師不了解文化與地域的差異,使得教法無法符合當地學生的需求。。
                                                                                                 萬維讀者網    2007-01-14 19:24:5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