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風情

新加坡是個島國, 站在東西方的十字路口. 美麗的花園, 決不是文化沙漠. 處處有生機, 處處有驚喜.
正文

[原創]雕塑大師在新加坡(6)

(2006-12-08 02:48:55) 下一個


       
在烏節路的文華酒店門前的兩旁各有一塊不起眼的石頭,不了解底細話,根本看不出那是什麽。我告訴大家,那是台灣著名雕塑家楊英鳳的作品。1971年楊英鳳為文華酒店創作了白大理石雕塑係列:玉宇壁、朝元仙仗圖、文華六器、天女散花、漢代社會風俗圖等。1990年代後期,酒店重建後,作品隻有極少部分被保留下來。兩塊白色大理石正是其作品的殘餘部分。

        楊英鳳,字呦呦,1926年出生於台灣宜蘭,1997年逝世於台灣新竹。曾就讀於日本東京美術學校 (現東京藝大)建築係 、北平輔仁大學美術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係、意大利羅馬藝術學院雕塑係。

        1967年回國後,他首先投入花蓮大理石廠的建設後,從而了解到大自然雕刻太魯閣山水,藝術家以石雕作品呼應大自然,正所謂“環境造人,人也創造環境”。楊英風於70年代提出“景觀雕塑”(Lifescape Sculpture)此一開創性的觀念,他認為雕塑藝術的“景”是一個“外在的型”,必須與周遭的自然環境呼應融合;而“觀”字是人類“內在的精神狀態”,人類倫理生活深受到自然、宇宙的影響。他終其一生以中國魏晉時期自然、樸實、圓融、健康的生活美學為景觀雕塑創作之核心精神,並以造型藝術來提升和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與品質。


       
華聯銀行主席連贏洲是楊英鳳的主要讚助人。他們於1988年合作創作了建立在萊佛士坊的雕塑《向前邁進》。雕塑用寫蝕手法描繪了新加坡的進步和發展。同時也充分表現了楊英鳳有關“景觀雕塑”的理念。

        楊英鳳在新加坡的另一件作品是1986完成的東方大酒店裏的“天人禮菩薩”浮雕。


       
楊英鳳在新加坡最後一件作品是共和廣場前的“和風”。雕塑又進一步將其關於“景”和“觀”的哲思發揮到淋漓盡致。雕塑的說明文字是這樣的: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凡事取其中庸、以和為貴,圓融了中國人的生命智慧與生活哲學。

 鳳凰是吉祥的靈禽瑞鳥,風華幽雅,代表著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合者,和也。以現代資訊與智慧結合的磁帶造型型塑一對幼龍稚鳳構化一個“人“字,人合,則萬象和,其意無邊,鹹歸顧盼之中。中間園球代表地球、宇宙空間和字形的“一”,台座是“口”。整體造型延展出一個大的“合”字,意含“天人合一”的哲思。

    楊英鳳眼裏,雕塑不單單是一個形體,更蘊涵著深刻的哲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