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風情

新加坡是個島國, 站在東西方的十字路口. 美麗的花園, 決不是文化沙漠. 處處有生機, 處處有驚喜.
正文

[願創]雕塑大師在新加坡(1)

(2006-12-06 08:35:51) 下一個

        初來咋到,聽人談起新加坡常冠以“文化沙漠”的頭銜,本以為如是。不過住久了,東走走西看看,也參加了一些社團和民眾俱樂部的活動,漸漸發現新加坡的文化事業比之沙漠裏植物的生命力更顯頑強,生機處處。

        以中華文化三大國粹——中醫、書法和京劇來檢驗,便可明了。新加坡崇尚西學,西醫一統天下,但賣中藥材的店鋪不單在牛車水,幾乎每個組屋鄰裏樓下都有一、兩間存在。多數藥材鋪會有中醫問診。新加坡學習書法的風氣也相當盛行,書法協會也常舉辦展覽。近年書法協會甚至開辦了老年書法大學。因為地緣關係,京劇在本地並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地方色彩濃厚的歌仔戲。

同時代表西洋文化的交響樂、歌劇和雕塑也大行其道。從維多利亞劇院和音樂廳到濱海藝術中心,從國家博物館館到美術館,構成了一係列的文化藝術表演的殿堂。

         新加坡市區重建局(URA)於1991年代表公共雕塑委員會起草了第一個《公共雕塑總體規劃》。規劃確定了合適由公司和私人慈善家捐獻給國家的雕塑的安裝地點;該規劃確定了在市區中心的鼓勵安置雕塑的重點地區,分別是商業中心、博物館範圍、曆史保留區、烏節路和新加坡河。借此規劃,市區重建局希望提升新加坡城市風景線,讓公眾近距離欣賞和享受藝術。

1991年規劃的基礎上,市區重建局於2002年推出了一個更精致詳細的規劃,指定優先安裝新公共雕塑的路線和地點,以及增強這些選擇地區的特性。在2002年公共雕塑規劃下,市區中心的三個公園和四個步行路線被指定安裝新的雕塑。這三個公園是福康寧公園、濱海城和珍珠山公園。四個步行路線是烏節路、新加坡河、中央商業區和濱海水景走廊。大量雕塑已經安置在這些地區,其構成集活動走廊、公園和開放空間為一體的網絡。

        經過這些年政府的大力推動和鼓勵,及民間自覺自發的努力與堅持。目前已有共達200多組的公共雕塑分布在市區的各個地點,其中不乏大師的作品。他們包括薩爾瓦多·達利、亨利·摩爾、費爾南多·布特羅、羅伯特·印第安那、羅伊·裏奇滕斯坦、楊英風和朱銘等。更多的是本地的雕塑大家。

 

        我們今天先來說說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

        這位出生於西班牙的藝術大師,生於1904511日,死於1989123日。他的作品以高度的想象和高難度手法完成,在藝術構成上,把形象和畫麵推展到最大和最高的極限。我們知道他的繪畫作品有《內亂的預感》、《基督的受難》和《最後的晚餐》等。那種把夢境的主觀轉化為客觀形象世界的奇妙畫麵令人驚歎。與畢加索、馬蒂斯一起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三個畫家。

    達利年輕時在馬德裏和巴塞羅那學習美術,曾兼收並蓄多種藝術風格,顯示出作為畫家的非凡技能。但是,直到20世紀20年代末期,才由兩件事情促使其畫風日臻成熟。一是他發現了弗洛伊德的關於性愛對於潛意識意象的重要著作;二是他結交了一群才華橫溢的巴黎超現實主義者,這群藝術家和作家努力證明人的潛意識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更為重大的現實

    為從潛意識心靈中產生意象,達利開始用一種自稱為偏執狂臨界狀態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誘發幻覺境界。達利發現這一方法後,畫風異常迅速成熟,19291937年間所作的畫使他成為世界最著名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

    達利在雕塑方麵的成就同樣受到肯定。

    達利對牛頓因垂落的蘋果而發明的自由落體定律的敬意是通過一件鐵物與線來表達的。利用這種形式,蘋果無法成為再生之可能,達利以此來暗示人類說:尊敬的伊薩克·牛頓,你已經變成了科學史上的一個名字而已。為了準確傳達這個的意圖,達利在人體上穿了兩個洞,一個洞代表著牛頓的缺失,另一個則明顯表示無心無肺的人類。剩下的隻是一個符號的再現。藝術家如此沉迷於這樣的想像,西班牙的國王在馬德裏決定在19865月獎勵給達利一大塊廣場,來建造一個大的紀念碑。

   

    底座上的說明文字:

17世紀,牛頓發現了地心吸力定律。據傳說,啟發這個極其重要和基本的物理定律,是由於一粒蘋果的掉落,表現在這座雕塑是右手掉落的那粒圓球。

薩爾瓦多·達利是超現實派重要的藝術家之一。為了向牛頓致敬,他以象征的手法來表達包容萬物的胸懷和一無所拘的頭腦。這兩種品質,是發現重要自然法則創造所有人類偉業所不可或缺的。”

        我們站在雕塑麵前,更應該向大師致敬。

        今年9月到10月間,新加坡在大華銀行大廈前、義安城、資金大廈等地點辦了名為“大師、大作、大展”的展覽,展出了薩爾瓦多·達利的35件作品,8件是大小不等雕塑。其中一件《大象》雕塑,長390厘米、高744厘米。好些畫作的價值也從數萬到百萬元。讓愛好藝術的人們再次大飽眼福。

新加坡幸運地得到了他這件作品的青銅複製品,也就是在大華銀行底層的這座《與牛頓對話》。按雕塑界的認知,同一件作品十件以內的複製品都算是原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阿紫紫的故事 回複 悄悄話 十一月剛去了巴塞, 還有達利的故鄉FIGUERRES(大概是這麽寫的),看到了達利的許多作品.
聖誕節會返回巴塞再次欣賞,,,,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