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3年牛車水街邊802個小販全部搬入牛車水大廈後,街道是幹淨了,但牛車水隨之失去了光彩,成為隻可追憶的曆史。
1999年,政府公布了“牛車水發展藍圖”。隨後在民間引起一陣激烈的討論。各階層有識之士對藍圖涉及的布局、建築、設施、街名等各個方麵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意見大多中肯貼切,集中在發展的主導思想是保留傳統還是“為旅遊業服務”。對無中生有的芳蘭崗、舊唐坊;格格不入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公園;把比較特殊的濕巴刹攤位搬到地麵層,以增加“視覺享受”的浪漫設計等等,表達了反對意見。
卓燕雙在《牛車水:保留傳統·展現曆史》一文中寫到:我認為與其在牛車水大廈前的空地建立一個高檔的、與現有牛車水格格不入的“牛車水劇場”,不如建立一個符合市井小民要求的“牛車水廣場”。
過後,政府對“牛車水發展藍圖”作了大幅度修改,也就有了今天的牛車水。喧囂和熱鬧隨夜市和小販重回街頭。“牛車水劇場”成了“牛車水大舞台”。
“牛車水大舞台”顧名思義是牛車水民間藝術表演的大舞台。幾年來我時常有去牛車水,但從來沒有遇見過演出。每次都隻看到一些老人圍著舞台下棋、打牌。
舞台兩邊有一幅對聯:新加坡此中區來不盡白叟黃童紅男綠女
牛車水是古香真跡請大家同座共說談情
對聯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仔細讀來卻發現此對聯既無意境也不對仗。不知是不是我斷句斷的不對。如有高人請給予指點。我標點如下:
新加坡, 此中區, 來不盡, 白叟黃童, 紅男綠女
牛車水, 是古香真跡, 請大家同座, 共說談情
如果大家的看法與我略同,那麽“牛車水大舞台”和其對聯應該說是牛車水這幅大畫中的一小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