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知秋

秋風起深壑,秋葉舞商弦。 我在山頭坐,靜觀秋月圓。
個人資料
山菊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紫雲說詞】《水調歌頭》詠竹

(2016-06-19 19:17:15) 下一個

5:15 夜深風竹敲秋韻 來自秋爽齋

 

 

 

《水調歌頭》——詠竹

 

文:紫雲

 

蒼勁淩雲節,秉直傲霜枝。

輕搖玉麵瓊葉,疏影展柔姿。

取莖短長輔佐,著色淡濃諧趣,

遠近總相宜。

對視已良久,畫卷落成時。

 

揮濡筆,擲毫劍,籠幽微。

青峰亂石,最是瀟灑縱情持。

閑奏風聲一曲,酣取露痕幾點,

幻化有傳奇。

無語月清冷,遙看兩相知。

 

 

2012年末,我的詩詞集《紫雲清卷》付梓,有幸贈送一本給旅居蒙城的畫家張連奎先生。在設計出版的過程中,曾考慮在每個小單元前加上古典水墨小插圖,為此我曾拜訪過張先生設在唐人街的書畫室。在那裏我看到了許多高雅的字畫作品,文房四寶,還有學生的習作,原來張先生寫字作畫的同時還在教學。那時深被畫室的書墨之香所感染,感歎這鬧市之中的雅靜所在,感歎這紙醉金迷之中的淨心傳承,更感歎張先生儒雅慈善的謙謙君子之風。能向張先生呈上一本詩詞小集,是我的願望!

 

轉年,張連奎先生贈我一幅竹圖,並將我收錄在詩詞集中的《虞美人》——“詠竹”題在畫的右上角。整幅畫作,竹杆挺拔,竹節蒼勁,竹葉婆娑,運墨嫻熟細膩,飄逸灑脫,一氣嗬成。所題小字,委婉流暢,剛柔並濟。反複欣賞之後,心萌詩興,隨即又有這曲《水調歌頭》。

 

上片,以倒裝句的形式展開,描述畫作所呈現出竹的外在以及由此展示出竹的風格韻味,即從外在求其精神。“對視已良久,畫卷落成時。”結句作了說明,並引導出下片。

 

下片:引出竹的創作狀態,表達竹的神和氣,它的精神和氣節是怎樣得來的。而這精神和氣節在畫作上的體現,也必然是創作者的精神和氣節的體現。結句“無語月清冷,遙看兩相知”,抒發了竹的清高和明月的清冷屬同一品質,遙相呼應,其實也是讚美了了作者與竹同屬高風亮節。

 

《水調歌頭》詞牌:正體九十五字,雙調,平韻。又名:《台城遊》《元會曲》《凱歌》等。上下闋後六句平仄格式相同。

 

起句“蒼勁淩雲節,秉直傲霜枝。輕搖玉麵瓊葉,疏影展柔姿。”寫作者看到的畫中竹節、竹杆、竹葉的形象,既是讚美竹本身,又是讚美畫作者賦予的這幅竹的外在風貌以及從中展示出的精神品格。本著詞中字數相同,即可使用對仗句子的約定,用對仗句描寫竹節和竹杆,感覺更有傳神之功。文字皆為常用,不難理解。

 

接句“取莖短長輔佐,著色淡濃諧趣,遠近總相宜。”描寫所見之竹枝長短和著色淡濃,間接說明了畫作的灑脫飄逸之感。依舊采取對仗寫法,讓畫中竹的型和色呼應而出。

 

“對視已良久,畫卷落成時。”交代了詞作者在什麽樣的情況下寫出了以上對竹子的印象。

 

轉折句,“揮濡筆,擲毫劍,籠幽微。”回到了畫家創作時的狀態。回應了竹子外在風格韻味何以如此,那一定是由於畫家的筆底功力,畫家細膩縝密的布局,畫家對竹子的精神世界的認同等等,綜合為之,揮筆而成。於葉之濡潤,於節於枝幹之剛毅。“幽微”,注解為“可謂自然物質性和神秘性兩者兼有”。

 

“青峰亂石,最是瀟灑縱情持。”可視為用典,典出: 清•鄭燮“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接句:“閑奏風聲一曲,酣取露痕幾點,幻化有傳奇。”與風霜雪雨之中的不僅僅是不屈,而是一種閑情逸致。前兩句依舊對仗,以突出渲染竹的形象和風格。

 

“無語月清冷,遙看兩相知。”明月何姣姣?畫中沒有清風,沒有清露,但畫者心中應有,因為筆中有,因為竹中有。畫中也沒有明月,但那蓬勃向上的姿勢,不正是於語天上月的意境嗎?讚美了竹子的高潔堅貞,也讚美了畫家的閑情逸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