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知秋

秋風起深壑,秋葉舞商弦。 我在山頭坐,靜觀秋月圓。
個人資料
山菊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鄭黑虎:關於玉和玉的佩戴

(2007-04-03 12:32:06) 下一個

*** 關於玉 ***


子貢問於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貴玉而賤瑉者,何也?為夫玉之少而瑉之多邪?”
  孔子曰:“惡!賜!是何言也!夫君子豈多而賤之,少而貴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溫潤而澤,仁也;栗而理,知也;堅剛而不屈,義也;廉而不劌,行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並見,情也;扣之,其聲清揚而遠聞,其止輟然,辭也。故雖有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詩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此之謂也。”
  
  上麵這段文字,出於《荀子·法行》篇。這段孔子和子貢之間的問答,不僅是《荀子》中的經典段落,也是理解玉、進而理解中國傳統玉文化的一把鑰匙。  
  玉是什麽?玉的化學成分是什麽?我手裏的玉是真的還是假的?這是筆者麵對眾多玩玉的新手時最常碰到的問題。相信也是大多數玉收藏愛好者們心中最大的疑問。
  
  實際上,與金、銀完全不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玉並不是一個物理、化學或礦物學名詞,沒有固定的化學成分,自然也就沒有如金、銀一樣的純淨度問題。凡具有孔子所言的“仁、智(知)、義、勇、情、辭”六種品德的石頭都可以稱為玉。
  
  《說文解字》中對玉的解釋為“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腠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此外,《管子•水地篇》、《禮記•聘記》也有孔子論玉的記載,對玉的定義都大同小異。後人將古代典籍中對玉的定義概括為如下五條特征:溫潤、紋理細膩、內外一致、聲音清脆美好、裂而不傷人。符合這五個特征的石頭,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真正意義上的玉,也就是玉玩家們所言的“真玉”。
  
  哪種石頭符合這五個特征呢?隻有一種石頭,就是和田玉。和田玉產於新疆莎車——喀什庫爾幹、和田—於闐、且末縣綿延1500公裏的昆侖山北坡一帶。早在新石器時代,昆侖山腳下的中國古代先民便開發、使用玉。孔子所言的具有“六德”的玉,就是和田玉。
  
  從現代礦物學的角度而言,和田玉的主要組成物為透閃石和陽起石,其主要化學成分為鈣鎂矽酸鹽。這是近代西方學者分析了西方侵略者從中國掠奪走的名貴玉器後得出的結論。目前,國內收藏界的少數專家按照這一結果,將玉定義為以鈣鎂矽酸鹽為主要成分的石頭,因此,許多產於其他地區的石頭,按照這一定義,也被歸入玉的範疇。比如阿富汗玉、俄羅斯玉等等。然而,這些“玉”並非中國人所言的玉,並不具備“五德”。更何況,玉是一個文化的概念,所謂“金生麗水,玉出昆崗”,正如“河南人”指的是以河南為籍貫的人,隻有產於昆侖山北坡的才叫玉。
  
  甲骨文中的玉,就是繩子串著一串石頭的形象。由此可見,自古,玉就是中國人常見的裝飾品。進入階級社會後,玉成為士大夫身份的象征,《禮記》曰:“君子無故玉不離身。”可見古人對玉的重視。
  早期的玉形製簡單,多為幾何形,圓形和球形居多。圓形中有孔,孔大者為環,孔小者為璧。球形規則者為珠,不規則者為璣。隨著技術的進步,玉的形製越來越多,出現了人物、獸、花鳥、器具、山子等藝術造型。
  
  玉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因此常常作為婦女的首飾,古代婦女的頭釵、耳環、手鐲等多有玉製。值得一題的是,古代許多美好的石頭,也被作為裝飾品使用。孔子所言的“瑉”,就是這一類石頭的統稱。比如翡翠,自古也是名貴的石頭,也常常被作為首飾使用。從收藏的角度而言,翡翠也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但是,翡翠不具備“五德”,因此,不屬於玉的範疇。今人稱翡翠為“硬玉”,稱和田玉為“軟玉”,這兩個概念,從文化的角度講,都是非常嚴重的錯誤。翡翠絕不是玉。
  
  玉的鑒別問題是許多玩家關注的重點。現在社會上有許多鑒別玉的機構。但是,這些機構,能夠鑒別的僅僅是玉的化學成分,以及硬度、光潔度等其他物理指標。然而,不把握傳統文化中“玉”的精神,僅靠化學成分和物理指標,是無法理解何為“真玉”的。
  
  從中醫的理論上講,玉有養血、安神等功效。筆者手頭有一對家傳的玉鎮紙,煩躁的時候握在手裏,確實有助於心氣平靜下來。不知道這是心理作用還是什麽作用,期待專家的研究。但是,玉對人的好處僅限於老玉。新玉則有吸血、盜陽的功用。所謂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世。玉不能常換,選擇一塊玉,就要一生一世,不離不棄,否則,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玉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品質是剛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玉也是陽剛、正直的象征。中國人稱男性生殖器為“玉莖”,天子配玉以示生伐之權,君子佩玉以相其德,道家末流房中術,也以玉器製成生殖器造型供婦女自慰使用,有采陽補陰的功能。至於明代士大夫有以女陰養玉的陋習,也是取“陰生少陽”之意。因此,玉在傳統文化中,是男性化的,陽性化的,絕不能作為陰柔的象征。
  
  古人尊玉、愛玉、重玉,體現了中國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追求。中國傳統的道德完人,如玉一樣剛強、正直而不失溫和含蓄,表裏如一,即使遭受迫害也絕不傷害別人。這些都體現了中國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今日中國人,應當繼承這一優秀的文化傳統,在賞玉,玩玉的時候,不應過分追求玉的經濟價值,不應當讓這樣雅趣,沾染過多的銅臭氣。


*** 玉的佩戴 ***

玉的佩戴,市麵上流傳的方法很多,不同的參考書說法不一,有的還相互矛盾。比如有的上書說玉忌汗,不宜貼身佩戴。可有的書上卻說玉以汗養,必須貼身佩戴。其實,貼身與否,並不是佩玉的關鍵,這些說法,都屬於典型的“舍本逐末”。
  
  我們在《說玉》裏麵提到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玉是美德的象征。所以,在中國人看來,佩玉的第一要素就是佩帶者的品德。所謂“惡人手中必無美玉”。玉不僅可以通靈,玉本身也有靈性。善人佩惡玉,玉自然會吸收主人的美德而完備自身,成為美玉;惡人佩美玉,玉則會厭惡主人的惡行而逐漸喪失自身的靈性,成為惡玉。用老話說,這叫“跑玉”。

這種說法或許失之迷信,但是,如果我們是出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尊重,而非自我標榜和炫耀而佩玉的話,那麽,我們應當在佩玉之前,考量一下自己的品德。這是對玉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按照中醫的說法,玉為陽之精,氣燥而盛。人佩帶玉之,實際是以人的氣血平玉之燥氣。玉五形屬金,金生水,腎屬水,玉以金氣補人之腎虛,可以健旺陽氣,使人生機勃勃。歸根到底,佩玉其實是一個有得有失的過程。
  
  時下文化貶值,傳統在“專家”們手裏成了隨意捏弄的橡皮泥,“佩玉“也被某些專家吹噓成了吃人參一樣的十全大補,忽悠得一群款爺大腕高官白領,不量其德,不度其能,紛紛佩起了玉來,弄起個勞什子鳥”玉文化“。“化“之所及,連小孩子都佩起了玉。殊不知,孩子的氣血不足以養玉,佩玉反而得不償失。古人男子及冠,女子及笈,方能佩玉。否則,男孩易氣血不足,女孩易月經失調,嚴重者,無論男女,都會影響第二性特征的發育。
  
  “玉文化”的另一個可笑之處,就是居然與時尚搭起了鉤。紅男綠女們對玉也是流行什麽帶什麽。這玉不是手機,選定一塊玉,必須一生一世,不離不棄。就算要換,也不可過於頻繁。人養玉三年,玉方能以氣還人。頻繁更換玉,易導致脫發、腎虛,男性容易引發陽痿。
  
  佩玉可以貼身,也可以不貼身。玉喜潔,貼身佩玉應當勤洗澡換衣服。玉性怕溫水,洗澡時要把玉放在幹燥蔭涼的地方。玉不用擦洗,吸人血汗,自然光潔細膩。
  
  說到玉的鑒別,真正的“玉”,也就是和田玉,佩戴在身上之後,很快就會感到容易饑餓,這表明玉開始吸人血汗,也說明這是真玉。不是和田玉,無論翡翠、阿富汗玉、俄羅斯玉還是獨山玉、青海玉,佩帶後都沒有這種感覺。
  
  在佩戴後的一兩個月內,人體會陸續脫發、皮膚龜裂、大便幹燥等現象,嚴重者會有眩暈和四肢無力的感覺,女孩當月的月經會推遲,甚至會引發痛經。不要害怕,這是玉吸血汗的結果。多吃些補血的東西,比如菠菜、紅棗、枸杞之類的,女孩要更要多吃一些動物肝髒以補血。這些現象,最多會在三個月內消失。
  
  佩戴三年之後的玉稱為“熟玉“,熟玉方可養人。佩戴熟玉注意的事情不是很多,無非少沾水、少沾汙穢而已。
  
  如果我們相信玉有靈性,就要相信人與玉之間的因緣。不要讓所謂的專家去鑒定你的玉,去為你的玉估量什麽價值。這是對玉的不尊重。許多資深玩玉的老行家,佩帶的玉都很平常,究其原因,不過是玉的因緣而已。許多老玩家會為一塊經濟價值不太高的玉一擲千金,就是不敢、也不願失去這點因緣。
  
  最後,我想再重複一句:玉是一種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傳統是剛性的,也是神聖的。您有自由拋棄傳統,但無權侮辱傳統。如果您僅僅希望趕時髦或者炫耀自己的財力,那麽,希望您不要佩玉——這,對於玉,也是一種貢獻。



http://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13&ID=50526&page=1


http://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13&ID=50527&page=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山菊花 回複 悄悄話 公元二零零七年五月五日下午一時許,去接兒子的路上遭遇車禍~~~

失語數小時。後來警察讓下車,低頭出車時這塊玉環在胸口拍打了一下,心中一顫,感覺似有暖流盈盈~~~漸漸恢複正常。

也許冥冥中真有天意?這次事故,幾個巧合,幾個如果~~~任何一丁點偏差,兒子便已經成了孤兒~~~

我的原名~~~已故的大伯起的~~~長大後查字典,意思就是一塊帶露的玉。

總之,不管是不是你救了我的命,以後更將不離不棄!
山菊花 回複 悄悄話 仍在:抬頭看看:))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能不能把你這塊“玉佩”傳上來,俺也欣賞欣賞?先謝了!
山菊花 回複 悄悄話 94年回國時,父親要給外孫買一塊生肖玉佩。我順手拿起一個~~~嗯,按你文中的說法應該叫‘環’吧(俺叫它玉錢:))~~~把玩,爸爸付錢時售貨員對我說,你要是喜歡就拿走吧,這十幾塊錢我也不找了。就這樣我也有了一個玉佩,找了根結實的細絲繩穿上就掛到今天。

一個不值錢的玉環,雜點斑斑的,剛開始隻是因為算父親所贈而掛,沒記得有什麽不舒服的感覺。後來有幾次摘下來,然後就整天覺得心慌慌的,偶然把它掛回脖子第二天又沒事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反正後來就一直掛著了,除了換繩子,基本上不取下來。奇怪的是這些年老有人注意到這塊小小的並不起眼的玉環,有時候不認識的人也會過來問在哪裏買的。再仔細打量,好像是越來越光亮了呢:))

還有就是需要集中精力思考問題時,我會不由自主的把它含在嘴裏,大概就這樣磨光的吧?也不知道這個習慣好不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