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知秋

秋風起深壑,秋葉舞商弦。 我在山頭坐,靜觀秋月圓。
個人資料
山菊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被日軍俘虜的“兒童”士兵

(2006-01-08 10:58:51) 下一個
 被日軍俘虜的“兒童”士兵 最小隻有10歲
  來源:清談天地 www.talkskyland.com

上世紀90年代,四川民間收藏家樊建川到日本去收集戰時文物。樊建川一共在日本淘回了一千多本,包括日文版老畫冊《曆史寫真》、《支那事變寫真》、《日支事變畫冊》、《北支事變畫報》、《國際情報寫真》等。這些照片大多是日本記者拍攝。尤其觸目驚心的,是他們拍攝的中國抗日戰俘的圖片。

  在整個抗戰中,有多少中國戰士成了侵略者的俘虜,戰後沒有清算,現在也沒有人說得清。但大致清楚的是,日本侵略軍幾乎“不養俘虜”!

  抗日戰俘的命運是非常獨特而且不幸的。現在,我們應該認識到,抗日戰俘也是民族英雄。

  但是,60年過去了,這些在抗日戰爭中最為不幸的人們的命運幾乎被湮沒,他們的形象從來都是模糊的,或者說沒有為抗戰“正史”所正視。這是不公正的。正是由於傳統觀念,使他們被曆史的煙塵遮蓋了,使他們的命運沒有被計入我們的抗戰成本,使他們成為真正的“無名英雄”。現在,他們正在透過60年的曆史逼視著我們。讓我們記住這些默默無聞的英雄。

戰鬥地點:嶽州,今湖南嶽陽。

  戰鬥部隊:日軍,不詳;國軍,116師。

  戰鬥時間:昭和14年,民國28年,公元1939年。

  這場戰鬥是第一次長沙會戰的一個細部。這場戰役發生在1939年的9月至10月。日軍出動了4個師團、2個支隊及空軍共10餘萬人,統帥岡村寧次。國軍出動了15個軍共20餘萬人,統帥薛嶽。雙方拉開架勢鏖戰兩月,結果,敵損兵折將2萬餘人,我方也付出慘重代價,傷亡3萬餘人。此役,將掃蕩的侵略軍掃蕩了回去,挫敗了日軍的戰役企圖。

  在8年抗戰中,這是良好的戰績了,這張照片的確是第一次長沙會戰的一個縮影。

  圖片的背景是戰場,戰場上狼煙仍在彌漫,我、敵雙方喘息方定。

  一個“凶神”率15個惡煞與這3位滿臉稚氣的少年搏殺,這3位小戰士占據了畫麵中的有利地形,成了照片中的主角,這在日本記者拍攝的戰俘圖片中是少有的。

  我方布帽對敵方鋼盔,我方粗布糧袋對敵方帆布行囊,我方細腿對敵方粗腳。敵方防毒麵具、軍用水壺、軍用鐵鍬、望遠鏡等,我方沒有對應物。

  圖中16位全副武裝的青壯日軍隊形隨意,神情茫然,3位反縛雙手的少年軍人雖然落敗,命運任由敵方發落,但直至此刻,他們仍列隊與敵對峙。顯示雙方敵對情緒嚴重,氣氛凝重。長相酷似“豬頭小隊長”的敵酋表情複雜,也許他在納悶,廝殺半天,對手原來如此稚嫩。

  對手,對決,對峙,這是這張照片的3個關鍵詞。

  3位少年的曆史在日本記者手中的快門“卡嚓”一聲之後就斷裂了,我們不知道3位少年是否被殺害,在什麽時候什麽地點怎樣被殺害,但如果他們沒有遇到戰爭,如果他們活著,今天該是80歲的老翁了。這個小小的抗日軍人被日軍俘虜了

永遠的立正

  這個小小的抗日軍人被日軍俘虜了。顯然,這是日本記者“擺拍”的,但的確很傳神。這樣的照片上了當時的日本的刊物,我們不知道他們當時怎樣解讀。60年過去了,今天的日本主流社會怎樣解讀它?

  他13歲?14歲?不會超過15歲!

  看他的站姿!完全按照立正的要領完成的。他的雙腳跟自然並攏,兩腳呈45度角張開。他的表情堅定,目光深藏,他知道他麵對的是什麽?

  看他的披掛!子彈帶、軍號、水壺,小戰士在軍中兼了多少職務?

  看他那雙小小的赤腳……他是一個人站在那兒,站成一個頂天立地的姿勢!他的對麵是以凶狠殘暴著稱的日本軍人。他為什麽站在那裏,為什麽站在烽煙翻騰的大地上,站在死亡麵前,他為什麽沒有在媽媽的懷裏撒嬌,他為什麽沒有背著書包去上學……我們應該記住這位不知名的中國抗日少年戰士,為了人類永遠的和平,記住他。




  已知被捕的抗日軍人中年齡最小的

最小的戰俘

  這位小戰士是已知被捕的抗日軍人中年齡最小的了,當時年僅10歲!他是一位陸軍二等兵!他的表情冷峻堅決,小眼瞪得溜圓,小嘴咬得梆緊,小胸脯挺得老高。

  日酋右手撫摸其頭,看不清他的臉,但他歪著的頭和微張的嘴,是否泄露了他的驚愕?而他的左手仍有力地握緊刀柄。

  少年兵裝備得一貧如洗

光頭

  這兩位少年戰士,是在一個叫“大河鋪”的地方作戰而被捕的。從畫麵上的白牆青瓦以及滿地稻草分析,應該是南國某地。兩位戰士都是光頭,從這個細節可以推測這是支正規部隊。打大仗之前,部隊都有集中推頭的習慣。

  少年兵裝備得一貧如洗,短褲虛著邊,腳上著草鞋,日本兵全副披掛,皮挎包,皮靴,閃亮的長槍。一種不成比例的對比。

  從軍的“三毛”

從軍的“三毛”

  是在上海附近與日軍作戰時被捕的。也許,他們真正具有張樂平先生筆下“三毛”的人生軌跡和遭遇。

  高一點的小戰士是光頭,4個口袋都鼓鼓囊囊的,不知裝了什麽東西。矮一點的小戰士戴著軍帽,相信他取下帽子也會是個光頭,因為他們都是“三毛”的從軍兄弟。

  最小號的軍裝他們穿上仍然顯得肥大,裸露的雙腿,細、黑、瘦,沒有打抖,也沒有彎曲,小小的年紀,承擔衛國的責任,令人唏噓。

  這位日本侵略軍指揮官叫淺間,雖然麵對的是解除了武裝的少年士兵,淺間仍然手把刀柄。

  不畏強暴、寧死不屈、英勇赴義

日軍畫報上的圖片

  這是昭和13年即1938年的日軍畫報上的圖片。

  畫麵上手持紅纓槍的,是在華北某地作戰中,被日軍真野部隊俘獲的地方抗日隊伍。

  紅纓槍就是長矛,原始社會就誕生了的武器,幾千年前利用長矛戳四條腿的野獸,抗戰時期利用其戳兩條腿的日軍。照片中我們中華男兒衝天的血性和他們手中的原始“武裝”令人感歎,但是,即便是他們手持最原始的武器,也要去打擊武裝了現代大小口徑火器的敵人。日本人拍攝的這張照片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民眾全民皆兵、不畏強暴、寧死不屈、英勇赴義的氣概。

  7人中有5人佩戴有從左肩斜下的布條,可能是抗日武裝的標誌,正中那位漢子的布條上依稀能辨出一個“聖”字,這應該是抗戰時期興起的民間幫會,這種槍會在華北農村盛行,例如紅槍會、黃槍會、大刀會、小刀會等等。紅槍會組織最為普遍和強大,主要成員多為農民,首領則多為鄉紳、回鄉軍官等。

  日本畫報的配文中指出,左邊那位持紅纓槍者隻有13歲,13歲就成為中國戰士,成為民族漢子了。

  日本隨軍記者也隻是點出了他的名字

  這是在增城戰鬥中被捕的幾位中國士兵,中間這位小戰士叫季萬方,他是這張照片事實上的主角,在這幾位俘虜中,日本隨軍記者也隻是點出了他的名字,還進一步說明他年僅15歲。

  季萬方身上掛了一個搪瓷茶缸,這在當時是稀罕物件,說明了他的工作是類似勤務兵這樣的角色。

  身後殘磚爛瓦的廢墟,反映了剛剛結束的激烈戰事。

  季萬方的站姿很漂亮,讓人聯想到小兵張嘎。永恒的記憶依賴精彩的瞬間,精彩的瞬間造成的衝擊可以保鮮永恒。

  季萬方戰士15歲花樣年華留給時間一個雕塑般的瞬間。

http://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63&replyID=158834&id=20310&skin=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