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設計和神2

(2006-11-08 13:13:48) 下一個

         

到當代,設計已經成為一種需要經過專業培訓的職業。但是僅憑死板教條的課程知識,一般很難培養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而如果思維受固於課本上條條框框,大概也很難產生富有靈感的設計作品。

一次,我去參加一個房地產開發商組織的研討會。結果,他們一說起對中國設計師們現狀的不滿,幾乎變成控訴,罄竹難書。

“沒有開過車的設計師,怎麽能夠設計出有舒適的駕駛體驗的道路?怎麽能體會合理的坡度和轉彎半徑有多重要?”

“沒有住過別墅的設計師,怎麽能為未來的買家創造滿意的家居生活?”

“沒有住過五星級飯店,所以對客房裏基本的硬件設施都不能準確把握。”

    哈佛設計學院對全世界的建築、景觀設計領域影響可謂不小。現代設計大師的名單裏,從哈佛畢業或在哈佛任教的名字可以列出長長的一串。但是,其中的兩個人物,與大部分設計師正常接受科班教育的背景有些出入,他們,一個是現代景觀設計的劃時代人物丹· 凱利,另一個是造成建築界轟動效應的當代設計師佛蘭克· 蓋裏。

丹· 凱利1937年進入哈佛,因為受不了學校傳統的歐洲古典藝術的教育課程,最終輟學。他認為哈佛對他最有益的一門課程是音樂課,“音樂課的內容啟發我學會了自由思考。”

佛蘭克·蓋裏1962年入哈佛學習城市規劃。城市規劃專業更多是以文論的形式討論城市的社會問題。顯然,這不是專注於個性化空間造型的蓋裏所感興趣的內容。一年之後,蓋裏被學校勸退。

 

哈佛設計學院培養了數目眾多的設計大師。每年學校會聘請他們回校任教。但是學校告訴學生們,讓他們得到大師們言傳身教的機會,最終的目的是讓他們不要迷信大師。

        我曾經去設計學院的錄像資料館,特意觀看了很多不同時代的設計大師們回母校演講的錄像。我總結所有的演講有兩點相同內容:一是大師們講述自己成長經曆的時候,都強調不要迷信他人;二是他們又往往自相矛盾地試圖強調自己所堅持的設計原則是唯一正確的方式。

 對於有自成一體的設計原則和方法的某一流派,我們稱之為“XX主義”

主義究竟意味著什麽呢?

景觀設計師彼特·沃克(Peter Walker)成名之後,設計評論家將他的作品歸類為“極簡主義”。沃克卻為自己辯解:“其實對我而言,有沒有主義,什麽才是主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保留一份追求創新的簡單心態。”

 

       創新當然是設計師畢生的追求。但是堅持傳統的守望者,也常常會帶來浪漫的氣息。

雲南的摩梭族人一直保持著人類社會初期 “母係社會”的生活方式。在一個信息交流如此頻繁的現代社會,摩梭族人的“走婚”帶給外界的印象似乎更多的不是落後,而是沒有束縛性愛自由極端浪漫主義的行為。

藏傳佛教認為活佛是永恒的,通過連續不斷的轉世來到世間生活。因此一位活佛圓寂時,人們就要根據種種征兆啟示,來確定活佛轉世的方向和地點,然後再派人尋找被認為是活佛化身的轉世靈童。這種帶著神秘色彩的選定新喇嘛的方法,使傳統宗教政治傳世接位的手腕,增添了很多美麗浪漫的氣氛,不僅僅喇嘛教的信徒堅信不移,連最堅定的無神論者都願意默認。

 

喜歡自由創作的設計師,大都會產生到處流浪的衝動。

有詩人描述:流浪是是心靈自我的放逐,不需要目的;而朝聖卻是一種有目的的浪跡,浪漫中帶著神聖。

設計不是普通的流浪,設計是神聖的朝聖,是充滿意義的流浪。

現代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說:“你要學會用心將兩塊磚頭壘起來,這時候,你才開始理解建築。”(Architecture starts when you carefully put two bricks together. There it begins.

真正用心壘成的建築,美麗往往不僅僅在其外表,而在於建造它的意義。

在世人的眼裏,泰姬陵幾乎是印度的代名詞。而在無數戀人的心中,泰姬陵則是完美愛情的象征。

泰姬陵是莫臥兒王朝的帝王沙賈漢為愛妃泰姬·瑪哈爾修建的陵墓。泰姬十九歲嫁給沙賈漢,並跟隨他南征北戰多年,最後死在沙賈漢的兵營裏。沙賈漢聽聞愛妃先他而去的消息後,悲痛不已,竟然一夜白頭。為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國王決心建造一座與世無雙的大型陵墓來悼念他心愛的亡妻。

沙賈漢請來了當時小亞細亞最著名的建築師埃森迪。同樣也處於喪妻之痛的埃森迪,被國王的深情所感動,毅然接受了這項艱巨的設計任務。其實,對埃森迪言,他也是在為自己的亡妻設計。他相信,即使陵墓以泰姬為名,妻子也會感受到他在設計陵墓時傾注的思念。

兩個喪妻的男人,一個權重位高,一個才情橫溢,都執著地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來延續那份美麗的愛情。他們一起用了22年時間終於修建完成了這座晶瑩剔透的愛情豐碑。

 

        無形的意義比有形的建築更加動人,可以走進心裏的景觀才最接近永恒。穆斯林將“石柱子“表達成“邪惡”加強了征服的記憶,而佛教裏的“蓮花燈”卻是一種吉祥物,會給心地坦蕩的信徒帶來平安的祝福。

        台灣的作家王壽來寫過一篇文章叫《誠實的古董商》,說的是一個姓詹的古董店老板在台灣地震時的故事。詹老板一家所住的大廈在地震中倒塌,但被困的一家三口都最終獲救幸免遇難。詹老板回憶房子倒塌時,燈火全熄,漆黑一團,忽然看見供桌上的一盞蓮花燈在不遠處隱約漂浮,給了他求生的勇氣。“多年來不斷收進許多觀音佛像,又不隨便出售,想必是觀音菩薩保佑了。”其實讓詹老板真正心寬的原因,還是他覺得自己一輩子做生意的原則是誠實待客,童叟無欺,相信好人一生平安,災難終將過去。“做生意講究的是久久長長,而騙人一次,終身名譽掃地,太劃不來了。”蓮花燈是平安的象征,也成為了誠實的標誌。香港的董橋先生感歎說“詹老板家裏那盞蓮花燈,其實也在他心中,從沒滅過。”

香港、台灣和大陸的南方地區,大多數商人都在家裏、店裏供著觀音菩薩,點著蓮花燈。但是隻有心裏點著那盞蓮花燈,才會真正有效。

       詹老板做生意有基本的準則,因為職業道德是創造財富的基石。

武漢市鄱陽街有一座建於1917年的6層樓房,該樓的設計方是英國的一家建築設計事務所。20世紀末,那座叫做景名的樓宇在漫漫歲月中度過了80個春秋,有一天,它的設計者遠隔萬裏,給這一大樓的業主寄來了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名大樓為本事務所在1917年設計,設計年限為80年,現已超期服役,敬請業主注意。

 理查德森是十九世紀美國最傑出的建築師之一。才華出眾的他年紀輕輕就開始自己執業給客戶做設計。有一次,由他負責建築設計的一個山坡住宅樓在暴雨後部分坍塌。業主們將理查德森、負責工程設計的工程師以及施工單位一並告到了法庭,希望能夠調查出事故的原因。聰明的理查德森很快就發現坍塌的原因是自己設計梁柱的時候沒有考慮滑坡的影響。但是由於擔心工程事故的懲罰會讓自己喪失從業執照,他一直猶豫是不是要主動承認錯誤。後來,他隻好去尋求作為牧師的父親的幫助。

理查德森的父親對兒子說,“孩子,不要害怕失敗。真實地麵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你才能在將來做得更好。”

於是,理查德森鼓起勇氣向調查委員會寫了一封信。在信裏他承認因為自己對滑坡的衝擊力估計不足,設計的梁柱承重能力不夠才導致樓房坍塌。

鑒於理查德森承認錯誤的勇氣和坦誠,業主們撤銷了對他的起訴。 

        

西班牙的建築師高迪說,好的藝術家從來不需要別人給他們樹碑立傳,因為他們的作品就將是永恒的紀念。高迪的作品,在他去世一百多年以後,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

溫哥華被評為是世界上環境最優美的城市之一,這個榮譽得益於英國皇家工程師克羅奈爾·穆迪1859年的城市規劃方案。他在新城市的設計中保留了大量不準許隨意開發的政府用地,如今這些古木參天的綠地成了溫哥華星羅棋布的城市公園,為美麗的濱海半島鑲上了一條生機盎然的綠寶石項鏈

時間能褪去一切事物虛假浮誇的外殼,是檢驗真實好壞的最佳方式。

 《新約·約翰福音》裏用一段故事解釋了時間的重要性:複活節前夕,耶穌知道自己距離歸天的時候不遠了。他在吃晚餐之前做的最後一件事是為彼得洗腳,彼得不解,問:主啊,你為什麽要洗我的腳呢?” 耶穌說:“我所做的事情,你如今也許不清楚,以後必定會明白。”一個信徒需要時間參悟神的啟示,而先知的所言所行,會在時間的流逝中對後人顯現出教誨的意義。

        所有的人都在一個勁地抱怨中國發展的速度太快,建造起來的城市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但是,沒有人去給“彼得”洗腳。偉大的設計師需要扮演先知的角色。有時機器的轟鳴聲實在太嘈雜了,所有的聲音都仿佛被淹沒。

 

   神的力量不會隨歲月的變遷而減弱。無論是自然之神,宗教之神還是設計之神,潮流揚起的浮渣都是暫時的,塵埃落定後,我們還會走上朝聖的旅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