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ac's Secret

如果你願意分享我的秘密。
正文

紐約的藍色音符 (Blue Note)

(2006-10-18 10:13:58) 下一個
  Greenwich Village, NYC
 

音樂的感染力就在於對你心靈的觸動。一款款音樂烘托出一闕闕心情。纖細雋永的旋律象含著金沙般微光的,柔滑的絲綢,細密地裹在你身上,有點高貴的涼意。精靈般流動的音符是絲綢華美的紋路,時而起伏時而平緩,繾卷著你的心一起湧動。

這音樂也是有顏色的。古典樂是靜夜月光的白色,歌劇樂是帝王黃袍的金色,流行樂是小女生雙頰的粉色,搖滾樂是甘雷驚閃過後的青灰色。而爵士樂,則是入夜的天幕中漸漸綻開的藍色,由淺入深,由明到暗,細密地濾過每一分憂鬱悵惘。

第一次去“ Blue Note” (藍色音符)俱樂部還是在一個聖誕節前夕。 Blue Note 是紐約頗具現代氣息的爵士樂俱樂部,位於紐約市中心的,被稱為紐約藝術心髒的 Greenwich Village ( 格林威治村 ) 。這裏薈萃了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艾倫坡,馬克吐溫,惠特曼,鮑伯迪倫,他們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在這自由容納的空間裏追尋著藝術之夢。 Blue Note 以它專業的爵士樂風格吸引了眾多的音樂藝術愛好者,幾乎所有著名的爵士樂演奏家都曾在這裏演出, Tony Bennett, Ray Charles, Natalie Cole ,都留下了流光溢彩的瞬間。

我自然是附庸風雅地慕名而來。 Blue Note 的建築外觀並不起眼,隻是在門口向上斜插著一麵暗色的旗子,寫著 Blue Note ,像是個爵士紳士昂首卻謙恭地發出的邀請。一進入裏麵,我不禁被迎麵撲來的生氣感染了。沙金色的四壁,橙紅色的燈光,暗木色的吧台,映著牆壁上掛著的照片和唱片,頓時將你領入了它的世界。觀眾擁坐在一張張方形餐桌四周,我說擁坐是因為真的很擁擠,餐桌是小型的,之間的距離比一般餐廳小得多。如此緊密的布局並不會感覺不舒服,倒是將大家拉近了許多。

中間是個半圓形的演出台,大概能容八九個人的樣子。 在大家的期待中,一位女歌手出現在舞台上,輕聲柔緩,跳躍,甚至有點閑散,但是卻很勾人,那聲音借著股藍煙兒,鑽進你的心裏。她膚色似古銅,身材豐腴,一頭濃鬱的黑色卷發,張顯著一種屬於生命的堅強和活力。她來自智利,是對音樂的向往和迷戀支持著她一路走到美國,走到紐約。拉丁美洲的激情烈豔一直是她音樂創作的生命力。

她的英文有很重的拉美口音,她講得很慢,很顫抖。我不能完全看到她的臉,但我想那一刻她一定是光豔真實的。講完故事後,她的歌聲驟然熱情起來,伴著幾件叫不上名字的稀奇的樂器,她盡情投入地唱著,渾然忘我地舞動著她的身體,像是一團在瞬間點燃的幽藍色的火焰。

下半時的演出是一個五人的爵士樂團,小號,薩克斯風,鋼琴,大提琴,手擊鼓。其中兩個來自非洲,一個來自阿根廷,另兩個來自美國的西雅圖和邁阿密,可謂一東一西,一南一北。欣賞著他們在台上和諧的音樂,默契的表演,我真的很感歎音樂的魅力。任何語言文化政治宗教的不同,都被這婉約優美的旋律融化了。

第一次這麽近地聽爵士樂的演出,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音樂的衝擊波。他們奏出的悠揚曲折纏綿的旋律,拖著微微顫抖的尾音,幽幽地圍繞著我的心緒。好像是躺在一堆藍絲絨裏,那憂鬱的絲絨冰涼涼滑膩膩地掠過我的肌膚,像是安撫,又像是撩撥。他們的臉在暗紅色的燈光下顯得深情脆弱,你會希望這音樂不要停,不願驚醒他們的夢。

離開了 Blue Note ,我捧走了他們敲落的一串串音符,珍藏在心裏。也許,這藍色的音符會伴著我走進自己譜成的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