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不益壯

現居海外,常回國內,自稱
個人資料
正文

加利利海與耶穌受洗之地 2017年以色列約旦行(5)

(2019-04-26 13:11:39) 下一個

到以色列,導遊一定會安排遊覽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所謂“海”,實際上是湖,就如同中國雲南的洱海。中國人習慣稱加利利湖。這是以色列的最大淡水湖。單從風景來講,加利利湖確實沒有什麽好看的,湖的周圍全是光禿禿的黃山沙丘。但從宗教乃至文化的角度看,這裏處處留下耶穌的足跡,傳說著有關耶穌及門徒的故事;從以色列的生存環境來看,這裏是以色列生存的水源基地,是中東戰爭的必爭之地。加利利海長約21千米,寬約13千米,總麵積166平方千米,最大深度48米,低於海平麵213米,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第二低的湖泊(僅高於其南側的鹹水湖死海)。

圖1、加利利湖

首先我們聽到的是耶穌平靜風暴的故事。在新約中記載( 馬可福音四章35-41節):某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門徒離開眾人,耶穌仍在船上,他們就把他一同帶去。也有別的船和他同行。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地平靜了。耶穌對他們說:“為什麽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他們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

圖2、登船

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描寫耶穌如何從加利利海邊呼召了他的四個使徒。漁夫彼得和兄弟安德烈、西底太的兒子約翰和雅各。耶穌的另一個門徒腓力是伯賽大人,和安德烈、彼得同城,因此耶穌至少有5個門徒是來自加利利湖地區。猶太人很會做生意,他們按照聖經記載,參考出土文物木船,仿造出耶穌在加利利湖上乘坐的木船,供遊客遊加利利湖。

圖3、棧橋實際是遊輪碼頭

湖北麵和東麵的環湖平原已引水灌溉、改進耕作技術,農業得到發展。上船要經過一座圓形建築,這是伊格爾艾倫中心(yigal allon centre)。導遊介紹說是博物館,裏麵有加利利古船。乘坐加利利湖遊船要繞過伊格爾艾倫中心。湖邊有一座棧橋,實際是遊輪碼頭。

圖4、升起兩國國旗

由於中國遊客來的很多,船家有心特意安排了中國國旗升旗儀式,奏放中國國歌。然後升起以色列旗幟,奏放了以色列國歌。導遊介紹,加利利海的主要水源是約旦河,該河從北向南流過該湖。加利利湖為整個以色列提供了近百分之三十的飲用水,對於一半以上國土被沙漠覆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非常重要。

圖5、對麵的山丘就是著名的戈蘭高地

小小約旦河孕育了二大宗教,也為以色列主要水源加利利湖提供2/3水量,是中東爭奪最激烈的水源,中東4次大戰都和它有關。阿以都把摧毀、爭奪對方的水源作為首要戰略目標,以色列占領了約旦河發源地戈蘭高地。高地每年年降水量約500-800毫米,以色列國內使用的40%的水源都來自這裏。敘以談判的焦點不是戈蘭高地,而是水源。

圖6、湖邊的小城鎮

1955年約翰斯頓協議規定了各方取水量,但隻有以色列簽字。約旦河也是巴以談判的難題之一,阿拉伯國家20世紀60年代要截流約旦河,1965年以軍炸毀敘利亞的截流設備,這成為1967年戰爭的原因之一。以色列堅持占有絕大部分約旦河西岸水源。

圖7、導遊和船上工作人員給我們唱以色列國歌《希望之歌》

導遊和船上工作人員給我們唱以色列國歌《希望之歌》,歌曲很是悲壯:“藏於我心深處的,是猶太人的靈魂。朝向東方故國的,是凝望著錫安的眼睛。縱然兩千年顛沛流離,希望仍未幻去,錫安與耶路撒冷,啊,我們會以自由之身重歸故裏。” 《希望之歌》詞作者是一位猶太拉比,曲作者為猶太人納夫塔裏·赫爾茨·伊姆貝爾。這首歌原為猶太複國主義者的頌歌,在1897年第一屆世界猶太複國主義者大會上首唱。以色列建國後將其確定為國歌。

圖8、翩翩起舞

    船上還不時播放中國歌曲,有幾位四五十歲的女士跳起了中國特有的廣場舞,有板有眼,動作協調,一看就知道在國內是廣場舞的好手。像我們這個年齡的,會跳廣場舞的不多,但趕上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學跳交誼舞的時代。我和夫人跳起了交誼舞“北京平四”,其他人一看就退場了,在四十歲以下的人看來,我們跳的舞倒是很稀罕。以色列的導遊和船員更是給予熱烈的鼓掌。

圖9、彼得魚

午餐就在湖邊的聖彼得餐廳,據說是經政府授權的。先講一個聖彼得魚的故事。據馬太福音17章24節講,彼得(耶穌的大弟子)問耶穌是否應該交稅,耶穌就讓彼得去抓了一條魚,魚嘴裏正有一塊錢,讓他拿去交稅。這魚叫Tilapia(吳郭魚)。後人稱之為彼得魚。後後人將它納入菜單。到加利利湖吃“彼得魚”也算是一檔節目。聖彼得魚很大,油炸的。口感酥脆,吃來倒也特別。

圖10、五餅二魚堂

加利利湖周圍,到處都有耶穌的足跡。吃完午飯,我們來到著名的五餅二魚堂( The Church of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Loaves and Fishes)。該教堂是位於加利利湖西北岸的塔布加(Tabgha)的天主教會教堂,紀念耶穌用五餅二魚喂飽五千人的神跡。 我們看到的教堂,是1982重建的,位於兩座早期教堂的遺址上。

圖11、教堂庭院

據《新約聖經》記載,一次耶穌在塔布加一帶的野地裏傳道,有5000人聚精會神地聽講。天色已晚,耶穌的門徒說:“天黑了,就讓這些人到附近的村子裏吃飯吧。”耶穌說:“你們可以給他們東西吃。”眾徒深感為難,哪兒有什麽東西給眾人吃呢?門徒腓力忍不住脫口而出:“聽眾這麽多,即便買20兩銀子的餅,也隻是杯水車薪。何況這裏是僻野荒地,到哪兒買那麽多的餅呢?”

圖12、德國雕塑家Elmar Hillebrand的作品

門徒安得列說:“那裏有個小孩,帶了5張大麥餅,還有2條幹魚。”耶穌略作思索,說:“這就夠了。”眾人疑惑不解。耶穌吩咐說:“你們讓大家一排一排地坐下,或100人一排,或50人一排,我們這就分食物給他們吃。”門徒們滿腹疑慮地照辦了。耶穌從小孩手中拿過餅和魚,掰開放在籃子裏,先是對天祝謝,然後分給眾人吃。奇怪的是籃子裏的餅和魚取之不盡,直到大家都吃飽了,還剩下許多。把吃剩的碎魚碎餅收拾起來後,竟裝了滿滿12籃子。

圖13、5世紀的石磨和水器擺放在院子裏

    四世紀時一位著名的女朝聖者Egeria(伊姬利亞)曾來到這裏,說這裏有七個泉源,水量豐沛,湖畔綠意盎然,還有許多棗樹,她還提到這裏有一座教堂。最早是380年在這裏建造了第一所教堂,拜占庭式的。並在5世紀進行了擴建。但到了七世紀,教堂在戰亂中被毀壞了。最初的考古調查於1892年進行,從1932年開始進行全麵挖掘。出土了5世紀就存在的精美拜占庭式的馬賽克地板和一些其它寶貴的曆史文物。其中最重要的圖案就是“五餅二魚”。5世紀的石磨擺放在院子裏。當年石磨是用來榨橄欖油的。

圖14、教堂大殿

這座教堂也被發現建造在一個小得多的4世紀教堂的基礎上。在20世紀30年代,在聖岩和拜占庭馬賽克上方建立了一個臨時保護結構。走進教堂,樸實無華。教堂內部有一個中央教堂中殿和兩個過道。1982年重建教堂時,設計師是科隆的建築師安東·格爾根(Anton Goergen)和弗裏茨(Fritz)。他們設計了一座簡約、樸素的建築,采用了新拜占庭風格。窗戶配有雪花石板,外牆的石頭來自塔加附近的采石場,用的是意大利的紅磚和德國的屋頂木材。

圖15、祭壇下麵露出岩石

   在祭壇下麵露出岩石,據稱就是耶穌當時用的餐桌(野外講道都是利用石頭當桌椅)。人們相信耶穌在祝福他們時在這岩石上放置了麵包和魚。馬賽克是聖地基督教藝術中最早的人造路麵樣本。最著名的馬賽克圖案在祭壇前麵的地板上,它顯示了一籃子麵包和兩側加利利湖的魚,指明當年教堂的奇跡就發生在這裏。

圖16、馬賽克鳥類圖案

教堂地麵以鮮豔的色彩描繪了該地區的各種鳥類和植物:孔雀、鶴、鸕鶿、蒼鷺、鴿子、鵝、鴨、火烈鳥、天鵝,以及蓮花和夾竹桃。隻有蓮花引起了爭論,因為這花不是加利利本土的,考古學家認為,它暗示了5世紀的藝術家使用了羅馬和早期拜占庭藝術中流行的尼羅河景觀。

圖17、約旦河
    我們參觀的另一處聖地是約旦河耶穌當年受洗的地方。當時施洗者約翰穿著由駱駝毛做成的鬥篷,靠著吃蝗蟲和蜂蜜維生。他創立了受洗儀式,就是將人浸在河水中,象征懺悔自己犯下的罪,並請求上帝的原諒。根據新約《馬太福音》與《馬可福音》記載,耶穌在約旦河畔接受施洗者約翰的洗禮。因此這裏是其信徒們一生向往的聖地,能在耶穌洗禮處接受洗禮是一生的榮耀。

圖18、以色列的“耶穌受洗處”亞登尼(yardenit)

耶穌受洗的聖地一般認為有兩個地點,一處位於約旦河東岸(約旦領地),另一處則位於約旦河西岸(被以色列占領)。約旦盡管信的是伊斯蘭教,以色列信的是猶太教,雙方都不承認耶穌是救世主,但雙方在爭奪“耶穌受洗處”的名號上卻是毫不讓步。我們遊覽的是以色列的“耶穌受洗處”亞登尼(yardenit)。

圖19、“新生命之牆”

在亞登尼(yardenit)的入口處,有一堵“新生命之牆”(the wall of new life)。為什麽稱之為“新生命之牆”?則是因為基督徒們相信,一旦接受洗禮,那麽你就會成為一個全新的人,因為你願意全身心地接受神的教導,擁有了能改變一生的愛與信任。

圖20、中國聖徒捐贈的《耶穌洗禮的話語》

牆上用各種語言記載裏馬可福音中描寫耶穌洗禮的話語。這些製作精美的文字,都是由各國基督教信徒捐贈的。我們看到了來自中國大陸廣東的信徒奉獻的描寫耶穌洗禮的中文話語:那時,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在約旦河裏受了約翰的洗。他從水裏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仿佛鴿子,降在他身上。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

圖21、耶穌受洗之地

以色列控製的“耶穌受洗之地”是2011年7月12日開放的,就在約旦控製的“耶穌受洗之地”河對麵。該地點曾是基督教最重要的地點之一,但自以色列從約旦手中奪得此地後一直處於封閉狀態。由於以色列和約旦多年的敵意,此地曾埋藏了不少的地雷。以色列花費了230萬美金對此點進行了修複,其中大部分都花費在了清除地雷上,共清理出1,500多枚地雷。

圖22、“洗禮聖地”留影紀念

目前看起來,這場“洗禮聖地”爭奪戰,約旦略占上風。教宗在公元2000年親自到訪約旦一方的聖地,約旦國王夫妻與王弟親自接待,約旦宣布他們的聖地是經過教宗認證的。從那以後,還有2位教宗到訪,俄羅斯的總統葉利欽和普京也來過。據說英國的皇室成員接受洗禮的時候,皇室都會派專機來到約旦,運回一些約旦河水,為皇室人員洗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6年2月2日晚上在巴黎舉行的一個典禮上正式宣布,將約旦境內耶穌受洗的地點列為世界遺產。約旦人民十分雀躍,以色列官方則保持沉默。

圖23、油畫《耶穌受洗》,作者Juan Navarrete, 創作於1567年

但學術界卻傳出質疑的聲音,北卡羅來納大學的考古學家朱迪.馬格內斯說:“沒有哪一處是從第一世紀以來就一直有證據或考古學餘物背書的。”複審約旦的申請書的幾位專家也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目前沒有可靠的考古證據證明約旦一側就是真正的耶穌受洗地點。基督教考古學教授尤金尼奧.厄裏阿塔認為,耶穌當年是在河中央受洗的,不是在西岸也不是在東岸,約旦河中間之處才是最神聖的地方。他指出去西岸朝聖的風氣是這600年才開始的,而古代文物所描繪的受洗場景中,耶穌身在河的中間。在古代朝聖者的記錄中,情況也是如此。

圖24、來自非洲的眾信徒正在誦經。

在洗禮聖址處,隻見幽綠的約旦河在此地緩緩流動,兩岸綠樹繁茂,間以鮮花點綴。河道很窄,河水比較淺,在河裏洗禮毫無問題。岸邊有標誌,上麵用英文和希伯來文寫著“耶穌基督受洗處”。河邊有專為信徒念誦聖經的台階,似乎是來自非洲的黑人眾信徒正在誦經。

圖25、洗禮前的宣誓

對於聖徒來講,受洗就像結婚一樣,是決定聖徒生生世世、分分秒秒與神在一起。洗禮前他們必須回答幾個問題:你相信上帝創造這個世界嗎?你相信人類因為罪而與上帝隔絕了嗎?你相信聖靈感孕嗎?你相信死而複活嗎?你相信上帝派祂的兒子耶穌道成肉身來到地上,為罪人作了贖罪祭嗎?你相信耶穌就可以有永生嗎?完畢,這批黑人信徒依次走到河中,由牧師逐個幫助洗禮。牧師都是當地的,可以預約,隨到隨約。“耶穌洗禮處”每天都有來自於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膚色的人,據每年人數超過了50萬人。

圖26、俯身入水洗禮

聖徒穿的“受洗白袍”,是在該地的商店裏或者租的,租金10美金;或者買的,購買是25美金,兒童的是12美金。我相信真正的信徒是不會租的,如此聖地的洗禮,是他們一生的榮耀,所穿的白袍沾滿聖水,一定會終身保存。因為白袍沾水會變得透明,要求聖徒裏麵要穿衣服。其他花銷:受洗證書 2美金,熱水澡及更衣室(更衣室免費,熱水需要付費)2美金。受洗可以花錢拍攝DVD,有專門的攝影師。

圖27、躺著入水洗禮

洗禮有點水禮和浸禮兩種,前者是點水在手上並在額頭劃十字,後者則是全身浸沒在池中。約旦河的洗禮是浸禮。下到齊腰深的水裏,仰著躺倒水裏的,需要兩個人幫助扶著,有的為了避免洗禮者嗆水,還幫助洗禮者捏住鼻子。在洗禮過程中,站在岸邊教徒不停的載歌載舞。

圖28、齊唱聖歌

又有一批來自南美的聖徒下河洗禮。完畢後他們一起站在河裏高唱著:“生命的河,喜樂的河,緩緩流入我的心窩……”“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榮耀;我眾罪都洗清潔,惟靠耶穌寶血”。此情此景既莊嚴又感人,相信對所有參加的人來說,那都是令人難忘的一幕。

圖29、禮品店主要出售和基督教有關的商品

亞登尼洗禮處有一個禮品店,主要出售和基督教有關的商品。位於以色列的洗禮處雖然沒有受到教皇和聯合國的背書,但他們也有優勢。世界各國的基督徒來此參觀或受洗,一般都和朝拜耶路撒冷聖地結合起來,加上對約旦一側伊斯蘭教以及穆斯林的某種恐懼,以色列洗禮處的遊客遠比約旦多得多。在旅遊收入方麵,以色列占了上風。

圖30、長滿椰棗

亞登尼洗禮處周圍有大片的椰棗樹,目前正是椰棗豐收的季節。園林工人用刀把長滿椰棗的枝頭砍下來,然後再把椰棗一個個摘下來放到箱子裏運走。椰棗的含糖量較高,具有許多功效,中東人大都身強體壯,精力充沛,很少生病,據說和常年食用椰棗有關。

圖31、等待運走的椰棗

    或許是椰棗太多了,工人們采摘的馬馬虎虎,當垃圾堆成堆的椰棗枝上,還剩下不少紅彤彤的椰棗。導遊說剩下的枝條和椰棗就會埋在地裏堆肥。我們看著太可惜了,這是上帝賜給民間的食物,“貪汙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就過去摘了一些,沒有人阻攔。大家都說比中國市場上買到的椰棗好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