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不益壯

現居海外,常回國內,自稱
個人資料
正文

約旦安曼的風采 2017年以色列約旦行(12)

(2019-07-10 16:33:17) 下一個

在阿拉伯國家中,隻有兩個阿拉伯國家放棄消滅以色列的方針,承認以色列,一個是埃及,1980年與以色列建交;另一個就是約旦,1994年與以色列建交。和這兩個相鄰的國家建交,不但確保了以色列的邊境和平,也確保埃及、約旦的和平。在中東地區和巴勒斯坦關係最近的,恐怕就是約旦王國了。約旦和巴勒斯坦原本是一國,約旦有60%以上是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宣布建國時,約旦立即予以承認。然而在阿拉伯世界中,和以色列的關係最好的就是約旦王國。

圖1、約旦首都安曼

約旦和巴勒斯坦存在著血親的特殊關係,和以色列保持著良好的外交,而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卻是世仇,這種複雜的三角關係,約旦能處理的遊刃有餘,是需要很高的政治智慧。約以建交後,以色列從其占領的約旦領土全部撤軍,約旦收回了340平方公裏失地。中國的旅遊公司能把以色列和約旦合成一個旅遊線路,也驗證了以色列和約旦有著良好的關係。從以色列進入埃及,十分方便,過了以色列海關,穿過馬路,走進另一棟建築就是約旦海關。

圖2、進入安曼

如果當初阿拉伯國家遵守聯合國關於以色列建國的決議,承認以色列而不是要消滅以色列,就不會有以巴衝突,也不會有中東戰爭。約旦曆史上曾積極的支持巴勒斯坦建國,並派兵參與了五次與以色列的中東戰爭,約旦為巴勒斯坦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算對得起巴勒斯坦人民了。現在約旦人民對自己負責,想過自己的和平生活,不想把自己再綁在別人的戰車上。約旦希望巴勒斯坦首先要解決內部的團結問題,再徹底與以色列和解,將精力放在建設家園上來。

圖3、飄揚的旗幟很像巴勒斯坦國旗

進入約旦首都安曼,看到飄揚的旗幟很像巴勒斯坦國旗。導遊說,約旦與巴勒斯坦國旗很像,都是左邊一個紅色的三角形,右邊是黑,白,綠三個橫條形結構。區別是約旦的紅色三角形中心有一個小的白色六角星。旗幟飄動時,能看到白色六角形,但如果照相,一瞬間留下的鏡頭,相片裏能不能照到六角形就很難說了。

圖4、高達126.8米的國旗

約旦首都安曼有一麵曾是世界最高的旗幟,高達126.8米,上麵的旗幟長60米,寬30米,麵積1800平米,飄揚在空中成為當地的一個獨特坐標,在約旦首都以及郊區20裏外都能清晰可見。這是為紀念1916年阿拉伯起義100周年樹立的。旗杆采用純鋼建造,能夠抵禦強震和惡劣天氣。每到夜晚燈光照在旗幟上麵,格外醒目。

圖5、繁華的街區

約旦西與巴勒斯坦以色列為鄰,北與敘利亞接壤,東北與伊拉克交界,東南和南部與沙特阿拉伯相連,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公元7世紀初屬阿拉伯帝國版圖。公元1517年歸屬奧斯曼帝國。 一戰後淪為英國委任統治地。1921年以約旦為界,西部仍稱巴勒斯坦,東部稱外約旦酋長國。1946年3月22日,外約旦獨立。成立君主立憲製國家。

圖6、運送蜜棗的車

約旦是中東的小國,沒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大部分地區是沙漠,可耕地少,資源較貧乏,經濟基礎薄弱,國民經濟主要支柱為僑匯、外援和旅遊。自從與以色列和解之後,美對約援助大幅增加,加上約旦將精力放在建設國家上來,大力發揮旅遊實業,積極引進外部投資,國家逐漸變得富強。約旦的佩特拉古城死海和瓦迪拉姆沙漠等景點成為世界各國遊客探險旅行和休閑度假的首選目的地。

圖7、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的城市

約旦首都安曼(Amman),麵積1700平方公裏,人口400萬  ,因在曆史上坐落在7個山頭之上,故有“七山之城”之稱。現在的安曼已經擴展到14個山頭,為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的城市。近年來城市建設發展較快,著名的有安曼山、侯賽因山和勒維伯得山等。

圖8、安曼是約旦的商業與金融中心

安曼是約旦的商業與金融中心,許多西方公司在中東的總部設此,因此現代化的大樓在市中心拔地而起。該市還集中了全國大部分工業,有食品、紡織、紙製品、塑料製品、鋁製器皿、水泥、製瓦等工廠。

圖9、阿卜杜拉國王清真寺

我們的大巴經過安曼最大的清真寺阿卜杜拉國王清真寺。該清真寺建成於1990年,裝飾有華麗的馬賽克拚鑲圖案的藍色圓屋頂在一片白色建築中非常醒目,因而也被稱為“藍頂寺”,是安曼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寺前的一對宣禮塔可以成為旅遊者在安曼確定方位的坐標。

圖10、城堡山觀景台

我們主要的遊覽景點是城堡山,城堡山是俯瞰安曼市區最好的地點,這裏的觀景點可以讓遊客充分欣賞安曼老城的全景。安曼分為舊城和新城兩部分。舊城區在周圍7座小山崗上,充滿著濃厚的阿拉伯風土氣息,城市建築隨著山勢起伏,街道兩邊式樣各異的樓房從山下到山上整齊地排列著。

圖11、各異的樓房從山下到山上整齊地排列著

早在3000多年以前,安曼便是一個小王國的首都,當時叫做拉巴斯·安曼。信奉古埃及太陽女神(即阿蒙女神)的阿蒙人曾在這裏建都,稱之為“阿蒙”,意為“受到了阿蒙女神的保佑”。曆史上,安曼曾經多次遭到外來的侵略,先後被亞述、迦勒底、波斯、希臘、馬其頓、羅馬、阿拉伯和鄂圖曼土耳其侵占。

圖12、有三千年曆史的古城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征服了這個地方,把它命名為“費拉德爾菲亞”,來源於古埃及托勒密二世的名字。後來羅馬人來到這裏,統治了數世紀之久,當時便成為繁華的商業中心。635年阿拉伯人征服此地,始稱安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安曼成為約旦的首都。所以處處可見曆史遺跡。隻需登上標高約850公尺的安曼城堡,自然就能感受穿越古今的體驗。 

圖13、這些建築大部分都是白色的

隨著山勢起伏,街道兩邊式樣各異的樓房從山下到山上整齊排列著,像是“火柴盒”堆積而成,頗具特色,蔚為壯觀。這些建築大部分都是白色的,它們是用當地出產的白色大理石來裝飾樓體,所以這座城又有西亞的“白城”之稱。

圖14、阿布達爾維什清真寺

用照相機的大變焦拍照對麵Jebel al Ashrafiyeh 山頂上的阿布達爾維什清真寺(Mosque of Abu Darwish),效果不太理想。不過這用黑白兩色大理石修建的清真寺確實別有風味。導遊說,這座清真寺建於 1961 年,它交替的黑色和白色石頭繼承傳統的地中海建築,不對外開放。

圖15、古羅馬劇場

古羅馬劇場坐落於安曼城堡山腳下的老城區,建於公元2世紀,整個建築依山而臥,設計風格與約旦傑拉什的古羅馬劇場極其相似,可容納6000人。劇場呈圓形,建造者在修建過程中充分利用了聲學原理,不論坐在劇場何處,舞台上歌唱、朗誦、講演的聲音均可清楚地聽到。該劇場既是安曼的主要旅遊景點,也是舉辦文化、藝術等活動的重要場所。

圖16、安曼城堡

有著千餘年曆史的安曼城堡,有著不同的區域與建築,它們所建成的時間與被挖掘出的日期都各有先後,除了建立於約公元720年的倭馬亞王朝(Umayyad Palace或譯為伍麥葉王朝)宮殿,還有公元二世紀遺留下來的赫拉克勒斯神廟(Temple of Hercules),以及公元七世紀的拜占庭帝國教堂(Byzantine Church)等。 

圖17、城堡標識

公元前11世紀,崇拜埃及太陽神的阿蒙王國,就把首都建立在城堡山上,當時人們把首都稱為“阿蒙”,後來逐漸演變成安曼。在城堡山周圍,用大塊石頭建成了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的要塞或了望塔。在城堡山頭上考古發掘的兩個阿蒙國王的雕像,證明了當時阿蒙人的雕刻藝術與埃及人及亞述人相近。公元161 – 166年,羅馬人延伸城牆至赫拉克勒斯神廟(大力神廟,the temple of Hercules),完成整個城堡防禦城牆。

圖18、城堡山上重要的遺跡(逆光照)

站在這裏,可以把城堡山上重要的遺跡一眼掃盡。正前方是公元六七世紀的拜占庭帝國時期教堂(Byzantine Church)的遺跡,可以看到兩排立柱和半圓形的祭壇。背後是公元二世紀遺留下來的羅馬赫拉克勒斯神廟(Temple of Hercules),據說殘留的立柱有10米高。

圖19、赫拉克勒斯神廟(大力神廟)

赫拉克勒斯神廟(大力神廟,the temple of Hercules)建於公元161~166年,是馬庫斯·奧裏利烏斯大帝在位時修建的。無論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它都巋然不動。根據神廟正麵頂部銘文,該神廟是當時的阿拉伯省長獻給羅馬共治皇帝瑪克斯·奧勒裏烏斯(Marcus Aurelius 公元161年至180年在位)和路奇烏斯·維魯斯(Lucius Verus 公元161年至180年在位)的。進而推斷這座神廟是為了祭祀大力神而修建的。

圖20、伍麥葉王朝宮殿的大門

這是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Umayyad Palace或譯為伍麥葉王朝)在城堡山建立的“埃米爾宮”的遺跡,雖經曆了1300多年,但殘存的建築如今仍能顯示出當時阿拉伯建築的風格。美麗的圓頂據說是王朝宮殿的大門,是城堡山上最精美的遺跡了。從遠處就可以看到它藍色的穹頂,會誤以為這是一座清真寺,並且與麵對麵的清真寺遺跡,有著相似風格的石雕花紋,渾然一體。據說現在的穹頂,是在原先的穹頂垮掉之後重新修建的,但是與原來的樣式有很大差異。

圖21、

在安曼我們參觀了一個工藝品家具店,裏麵全是名貴的敘利亞的貝殼鑲嵌家具。雖然所有的阿拉伯國家都有製作貝殼鑲嵌製品的傳統,但敘利亞的貝殼鑲嵌製品是其中工藝最好的,在敘利亞總統接見外國貴賓的會客室內,大量使用了這種貝殼鑲嵌家具。

圖22、

   由於價格昂貴,大麵積運用貝殼鑲嵌工藝的家具至今很難走入尋常百姓家。一把大麵積使用貝殼鑲嵌的椅子,最貴的可達2000美元。貝克鑲嵌家具的檔次好比中國的紅木家具,並非每個家庭都能消費得起。一間全部由貝殼鑲嵌工藝家具布置的房間,至今都是富貴與權力的象征。 

圖23、

敘利亞貝殼工藝並不使用貝殼的全部,而隻是使用貝殼內側的珍珠層,也叫珍珠母。珍珠層是由諸如珍珠貝和海螺等軟體動物外膜所分泌出的堅硬、有燦爛光澤的有機物質,用以形成這些動物外殼的內層部分。在發現石油之前,珍珠采集業是古代阿拉伯地區的支柱產業。憑借原始的木船和潛水裝置,采珠人下海將珍珠貝整個撈出,然後撬開貝殼,取出珍珠變賣。

圖24、

取出珍珠後的珍珠貝被大量拋棄。聰明的阿拉伯人看到珍珠貝內層光澤如彩虹的珍珠層,想出了廢物利用的辦法。他們小心翼翼的將珍珠層從貝殼上切割下來,拋光,然後在木板製成的小盒子表麵粘貼拚接出各種圖案,最終製作成貝殼鑲嵌首飾盒,將珍珠盛放在盒子裏麵出售。大批的貝殼鑲嵌首飾盒最終成為了古代阿拉伯外貿出口的主要手工藝品之一,最後直接出口首飾盒,不再搭配珍珠。與家具不同,貝殼鑲嵌的首飾盒基本成為敘利亞每個家庭必備的物件。這是因為阿拉伯婦女比較喜歡首飾,而貝殼鑲嵌的首飾盒因為用料少,價格相對易於接受。

圖25、

伊斯蘭教忌諱在藝術作品中表現具體的物品,抽象紋樣成了伊斯蘭平麵藝術的主流元素,幾何紋、植物紋、文字三種圖案交織纏繞,繁瑣而稠密。菱形是貝殼鑲嵌的主要幾何元素,成片的菱形組成了穆斯林心目中的大千世界,葡萄葉紋飾則蘊含著萬物繁衍不息的寓意。在精心設計的燈光照耀下,家具表麵燦若星辰的珍珠質層反射出的光芒給人一種虛幻的感覺。

圖26、

貝殼鑲嵌的製作工藝複雜而精細。首先要選取好的基材,就是珍珠貝,貝殼麵積越大、表麵越平整就越好,因為這樣可以切割的珍珠質麵積就越大,越適合製作大型作品。其次是將珍珠層切割下來,這個過程十分精細,因為光澤良好的珍珠質本身很薄,稍有不慎就可能將珍珠層切破,從而導致基材的報廢。

圖27、酒具
     其次是打磨,同樣是由於珍珠質的厚度,打磨也是一項需要技術的工作。隨後是切割,跟據創作需要,將打磨好的珍珠層切割成各種形狀。最後是鑲嵌,目前的製作方法一種是先在一張薄紙或塑料紙上進行拚接,待完成後再將紙附著在已經製作好的木製盒子或家具表麵,進行清漆處理。另一種則是直接在木器表麵開槽,將珍珠層嵌入木器中。

 

 

 

 

 

 

 

圖28、

貝殼鑲嵌也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技法,一般稱為“螺鈿”。在明清家具中,螺鈿鑲嵌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將貝殼內層經裁切成花、鳥、蟲、魚、文字等各種圖案,貼於器物表麵做裝飾,經磨光後使其透出貝殼的自然色澤,再依設計圖稿進行刻貝,最後上漆,經過多道繁瑣過程才得以完成,做成家具、屏風、文鎮等高級藝品。在中國鑲嵌的材料很多,除了螺鈿外,還可用木、牙、大理石、瓷,以至琥珀、瑪瑙、珊瑚、寶石等,色澤光閃明亮,璀璨華美。

圖29、佩特拉全景酒店

晚上我們住在摩西泉村的全景酒店(Panorama Hotel)。相傳摩西(Moses)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後,在曠野中漂流,沒有水喝,在此地摩西舉起手杖擊打岩石,泉水從堅固的岩石中流出,讓三十萬以色列人飲用。此地取名“摩西泉村”。

圖30、酒店遊泳池

   酒店號稱四星級。酒店坐落在峽穀裏,距離我們第二天的參觀景點佩特拉古城很近,從酒店出發約15分鍾車程。房間很寬敞,至於酒店服務,和西方國家的四星酒店差距較大,或許是中國旅遊團的定點酒店,約旦人能對付就對付。早晚都是自助餐,中國人對於穆斯林食品不太適應。

圖31、日落時,景觀不錯

全景酒店對麵是薩拉山(Petra Mountains),薩拉山的岩石景觀很美,尤其是日落和日出的時候。酒店餐廳有很大的落地窗,無論是吃晚飯還是吃早飯,都能欣賞到美麗的景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