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不益壯

現居海外,常回國內,自稱
個人資料
正文

海法及阿卡古城 2017年以色列約旦行(2)

(2019-04-02 17:52:09) 下一個

離開特拉維夫,我們前往以色列的第三大城市海法(Haifa)。這座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僅次於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是以色列最大的港口城市。海法是“美麗的海岸”之意,西瀕地中海,背倚迦密山。在十九世紀末,大馬士革與海法之間的鐵路便已鋪設完成,而當猶太移民到海法之後,海法便成為了一個現代化的城市。

圖1、海法全景

海法是座山城,坐山望海。城中的這座小山,叫卡梅爾山。在聖經的中文翻譯本中,卡梅爾山被譯為“迦密山”,是個神聖的地方。在希伯萊語中,卡梅爾山的意思是“上帝的葡萄園”,可見這裏的土地極其肥沃。

圖2、大型石油化工企業

海法是以色列的工商業中心。以色列最大的幾家大型石油化工企業和最大的科技工業中心-現代工業園區均設在海法市。主要工業有煉油、化學藥劑、橡膠製品、鑄造、軍火、電纜、造船、電氣設備、無線電、建築材料、紡織與食品等。

圖3、在卡梅爾山麓上遍布綠地庭園的住宅

地理形勢來看,海法是延伸自卡梅爾山(Mt. Carmel)的山麓,突伸於海中的城鎮,而城鎮的市中心是從港灣的商業區開始,到卡梅爾山麓為止。在卡梅爾山麓上,遍布綠地庭園的住宅。

圖4、阿拉伯人的住房

海法曾經是個重要的阿拉伯人城鎮,可是在十二世紀時,被十字軍所毀滅,而附近的亞柯(Akko)港口乘時而起。到奧圖曼帝國征服巴勒斯坦的時候,海法已成為一個毫無重要性的漁村。海法在近代的複活,除了1905年興建了鐵路外,在英國管治期間得到發展是重要原因,海法成為了可泊大輪船的深海海港、海軍基地和石油總站。

圖5、海法港

    海法港是以色列的最大港口。它是以色列北部的交通和工業中心,地中海沿岸的鐵路樞紐。與特拉維夫--雅法耶路撒冷之間均有高速公路相連。港口由新老港區組成。老港區在東部海灣東南角,即基肖河港區,凹入內陸,外有短防波堤保護,內有一條小河由此出海。新港區位於海灣西南岸,由西部陸岸向東伸展的防波堤保護。

圖6、海法市政府辦公大樓

以色列的科技創新突出特點是政府鼓勵創新。海法人口隻有30萬左右,麵積隻有60平方公裏,但海法卻集聚了在全球創新格局中頗具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產生了三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全球頂級科技公司大多在此設研究中心。世界很多研發機構都和海法本地的科研機構合作。

圖7、靴型高層建築

據說以色列政府出資的項目可以完全沒有回報,失敗了也不需要償還一分錢。即使成功,也隻需要按利潤3%-5%給首席科學家辦公室,進而支持其他項目。海法以及以色列的各類教育機構都十分重視研發和應用。各類中小學以及大學的課程都鼓勵創新實驗,很多課外項目的研究也非常支持。而研發資金,除了來自政府部門的外,各類風投公司也很多。

圖8、從山下觀看巴哈伊花園

海法最吸引遊客的,是位於卡梅爾山麓的巴哈伊花園以及花園裏的巴哈伊世界中心,這是巴哈伊信仰的靈性和行政中心。巴哈伊花園以及巴哈伊世界中心是一處年輕的宗教聖地以及建築園藝奇觀,但卻在2008年被聯合國列為了“世界遺產名錄”,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與近代宗教有關的世界文化遺產。我們的大巴停在Abbas Street,從這裏往上觀看巴哈伊花園。

圖9、巴哈伊花園從山腳至山頂綿延千米

巴哈伊花園從山腳至山頂,綿延千米,垂直高度225米,最大坡度超過60度,因此得來“空中花園”的美譽。遺憾的是,對普通遊客來說,隻能在限定的區域內眺望這座漂亮的精美的花園,而不可以深入其中,因為這裏作為巴哈伊教的聖地,隻對該教的教徒開放。

圖10、從山上觀看巴哈伊花園

導遊說,空中花園最佳觀賞點在山上,於是我們的大巴沿著環山路開往山上。“空中花園”進口有三個進口。最高處在Yefe Nor Street,這是最經典的全景觀景點,可附瞰殿堂,花園和遠處的地中海。從山上公園入口處往下看,巴哈伊階梯花園確如空中花園,從迦密山坡開始,設計精巧的花園一層一層順勢而下,眾星捧月般圍繞著山腰的巴孛靈殿,再一路延伸到山底連通大道,直達地中海海法港灣,堪稱奇觀。

圖11、最上層的花園

巴哈伊教是一個獨立的、相對較新的信仰,創立於1844年,在全世界200多個國家有超過七百萬信徒。巴哈伊花園的中心是創教先驅巴孛的陵寢,其建造過程頗為艱辛曲折, 建築師是來自伊朗的 Fariborz Sahba ,結構工程師是來自海法的Karban and Co.。工程自1891年開始,斷斷續續曆經百年,終於在2001年驚豔亮相。

圖12、巴孛陵寢

巴孛陵寢是一座由14000塊鍍金瓦片所覆蓋的鍍金圓頂建築,牆體由意大利大理石砌成,石柱由花崗岩砌成,融會了東方和西方文化的一座建築。花園中心的金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是上帝把一顆巨大的珍珠從海底托起,鑲嵌在花園。巴哈伊信仰的創立者巴孛的遺體埋葬於此。

圖13、花園最高層開放的露台

巴孛原名叫賽義德·阿裏·穆罕默德·希拉茲,波斯人,他自稱是先知巴孛(the ?Báb)(意為阿拉伯語中的“門”),傳播他的信仰,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支持者。新信仰遭到了伊朗什葉派神職人員的反對,並遭致伊朗政府的鎮壓,數以千計的信眾(即巴比信徒)被迫害和屠戮。1850年巴孛被槍殺,時年30歲。後來巴孛的追隨者巴哈歐拉創立了巴哈伊信仰,聲稱自己完成了巴孛的預言。

圖14、世界正義院(長方形建築)和聖作研習中心(圓形建築)

世界正義院是巴哈伊信仰的最高行政機構,於1963年正式成立。世界正義院的九名成員每五年改選一次,由所有國家靈理會全體成員組成的選舉團從全世界的男性信徒中選出。世界正義院駐地及其成員住在位於以色列海法卡梅爾山的山坡上。盡管被賦予了頒布教法的權力,但世界正義院自成立以來很少使用這一權力。它一般通過書信和信劄指導全世界的巴哈伊。現在世界正義院的所有成員,之前都有在國際聖作研習中心服務的經曆。

圖15、紀念碑花園

巴哈伊花園有九個同心圓,每個圓圈都有鮮花,小樹,小雕塑,噴泉和遊泳池。 花園的兩側是樹木繁茂的區域,旨在容納野生動植物並減少城市噪音。 這塊200,000平方米的土地由伊朗建築師Fariborz Sahba設計,資金來自世界各地的巴哈伊信徒捐贈。紀念碑花園位於卡梅爾山巴哈伊世界中心弧形花園內,是一組花園,可容納巴哈伊神聖家族的一些成員的墳墓。巴哈伊花園中的許多園丁實際上都是巴哈伊人,擁有獨特的工人簽證。

圖16、 花園由一組樓梯相連

Fariborz Sahba於1987年開始設計花園和監督建築。  從其基地開始,花園延伸到卡梅爾山一側近一公裏,占地約20萬平方米。 花園由一組樓梯相連,樓梯兩側是兩條自來水管線,從山坡上穿過台階和露台橋。 露台於2001年6月向公眾開放。花園裏有伊朗設拉子波斯花園 、印度 克什米爾Nishat Bagh花園和英國花園 ,將卡梅爾山上不同的巴哈伊建築連接在一起。巴哈伊花園建造成本為2.5億元,每年維護費用也高達400萬美元。據說這每年的維護費用全靠巴哈伊教的教友們捐贈。

圖17、花園留念

有趣的是,盡管在海法和阿卡的行政中心有上百名誌願者,但在以色列當地卻沒有有關巴哈伊教的正式活動,也就是說在以色列,是沒有十九日靈宴會等宗教集會的。另外,自巴哈歐拉的時代起,教徒必須恪守不對以色列當地群眾傳授巴哈伊教,有關該教信仰的正式聲明等在以色列也是被禁止的。這些規定在世界正義院1995年發表的文件中有明確說明:“若以色列民眾問起有關(巴哈伊)信仰的問題,教徒可以回答,但隻能提供事實信息,不能使用能夠進一步激起他們興趣的表述。”

圖18、阿卡

海法再往北一點有一座小城,叫做阿卡(Akko,也叫阿克),插入地中海的半島上,用高聳的城牆、深深的壕溝、綠色的建築穹頂、細而高的宣禮塔、教堂鍾樓、秘密通道和地下室吸引著遊客。2001年5月21日成為以色列第一批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保存最好的100個中世紀文化遺產之一。

圖19、阿卡的清真寺

阿卡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據文獻記載已經有5000多年的曆史。最早是生活在這裏的迦南人的一個部落所建。古希臘人早就發現,這裏是從歐洲進入東方的門戶。而東地中海沿岸地區,早就把這裏視為將盛產的糧食運往歐洲的出口。正因為地理位置重要,阿卡的曆史是多事的曆史。包圍與反包圍、占領與反占領、統治與反統治的鬥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鬥爭不但涉及西亞北非,也涉及歐洲。卷入的國家、民族和王朝之多,在世界曆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圖20、城牆樓梯

據《聖經》記載,希伯來早期民族領袖約書亞帶領民眾渡過約旦河征服迦南全境,但卻沒能攻陷阿卡。迦南人、腓尼基人和其他閃米特族人,一直據守著這個地方。從公元前10世紀開始,希伯來的大衛王、亞述的辛那赫裏布國王、馬其頓的亞曆山大大帝、埃及的托勒密二世國王先後攻占阿卡。緊隨亞曆山大大帝和托勒密二世遠征而來的一些希臘人,看到阿卡地勢險要,氣候溫潤,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並仿照希臘的城邦來修建阿卡。他們清理沿海的礁石,在海岸邊修築防波堤,在聚居地四周壘砌石牆。

圖21、城牆上的炮台

公元後,羅馬帝國、拜占廷王朝、波斯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先後占領阿卡。其中,阿拉伯人統治阿卡時間最長,有四百六十多年。公元11世紀末,歐洲人以保護基督教聖地的名義組織十字軍,向巴勒斯坦及其附近的穆斯林居住地發動武裝入侵。1099年,十字軍四萬多人攻占耶路撒冷,建立拉丁王國。然後,他們轉向沿海城市,於1104年5月,在熱那亞艦隊支持下攻占阿卡,將其易名為聖讓阿卡城。

圖22、古城牆環繞老城

隨後,熱那亞、威尼斯、比薩、阿馬爾菲等地的商人紛紛來到這裏,將這裏變成歐洲與亞洲商貿的聯結點。同時,十字軍意識到這個港口對王國安全的重要性,立即修建城防工程。他們沿著海岸從西到南修建了城牆、防波堤、碉堡和塔樓,而在東邊和北邊則修建了堅固的城牆,還修建了又寬又深的護城河,將城市與大陸分開。在城內,十字軍的聖殿騎士團、條頓騎士團、拉撒路騎士團都建立活動中心。以聖約翰騎士團相稱的醫院騎士團還修建了醫院、教堂和濟貧院。

圖23、通往古客棧的城門

1187年7月,統治埃及和敘利亞的蘇丹薩拉丁發動著名的哈廷戰役,打敗十字軍,占領阿卡和其他許多城市。1189年,歐洲最強大的君主英格蘭國王獅心理查德一世和法蘭西國王菲力普?奧古斯都發動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奪取阿卡。薩拉丁聞訊趕來援救,戰爭在陸地與海上同時進行。這次圍攻被認為是中世紀的大戰之一,延續近兩年之久。1191年7月,十字軍憑借海軍艦隊和拋石機轟炸的優勢,最終攻占阿卡,阿拉伯軍隊被迫投降,其中兩千七百多人慘遭殺害。

圖24、載著遊客的馬車穿梭在狹窄的街道上

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一直想趕走十字軍異教徒。埃及馬木路克王朝第六位蘇丹艾什拉夫?哈利勒一心要做薩拉丁第二,於1290年發動對阿卡的圍攻。他的軍隊使用九十二門弩炮攻擊阿卡,於次年5月將其占領。這樣,十字軍在東方長達二百年的統治宣告結束。保衛這座城市的聖殿騎士團所有人員都被殺死,所有防禦工事都被拆掉,所有房屋都被焚燒。此後二百多年中,阿卡幾乎成為一片廢墟。

圖25、十字軍城堡前

現在的城市是土耳其人18到19世紀之後在十字軍城堡基礎上建造的,擁有保存完好的城堡、清真寺、商棧和土耳其浴室等建築。如今這裏保留的城牆,是奧斯曼帝國時期城牆及防禦體係。古城的建築大多三層到四層,顏色也都是中東建築的黃色,材料大多用巨大的岩石壘砌而成。馬可·波羅在大約750年前從阿卡經過,從那以後這裏並沒有改變多少。這是阿卡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要素之一。

圖26、加紮爾清真寺

建於1781年的加紮爾清真寺是阿卡最大且最有特色的清真寺,巨大的穹頂,高聳的宣禮塔。清真寺的庭院成長方形,四周的房間從前是為朝覲者和伊斯蘭教士提供住宿用的。一個巨大的蓄水池修建於十字軍時期。當阿卡幾度被圍困時,它曾發揮過重要作用,為城裏的居民和守城士兵提供了救命的飲用水。阿卡是個重要的穆斯林中心,加紮爾清真寺是阿卡最大和最有特色的清真寺,以其古樸莊嚴而遠近聞名,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排名第三重要的清真寺。

圖27、十字軍城堡

十字軍城堡是十字軍占領阿卡期間的中心。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都在這裏留下了曆史的烙印。醫院騎士團在要塞中建了旅館、醫院和飯堂。奧斯曼帝國在阿卡的統治者艾哈邁德·傑紮爾為了在“十字軍城”遺址上建造他的城堡,下令將整座建築用土填上,在遺址的上層,後來建立了現在所看到的建築。

圖28、進入十字軍建造的地下城堡

直到20世紀50年代,這裏發生了一起建築事故,在對事故進行調查的過程中,人們無意間闖進了塵封已久的“十字軍城”,從而成就了一項重要而富有戲劇色彩的考古發現。沉睡在地下的十字軍城堡已有部分被發現並發掘。這個規模巨大、建造工藝精湛的地下宮殿令人歎為觀止。

圖29、地窟中央

考古發掘出了許多十字軍時期的大廳,其中包括著名的“聖約翰地窟”,它在當時可能是十字軍騎士的聚會廳或食堂。地窟中央,三根12米高,兩人才能合抱過來的巨大石柱舉著屋頂,屋頂呈交叉拱形,曲線優雅而富有動感。粗大的石柱和拱形房頂令人強烈地感覺到它們潛在的力量。

圖30、阿卡市場

建在老城牆裏麵的阿卡的市場也是一處獨特的遊覽勝地。作為曆史悠久的港口和水陸交通要道,這裏貫通中西的文化也使得阿卡市場滿是異國情調,而阿卡這座古老的海濱城市也在現代環境下繼續茁壯成長。

圖31、美味的甜食

走在舊城街道上,沿著彎街曲巷,你會發現這座在曆史上顯赫一時的小城具有別於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的獨特氣質。作為阿卡最大的市場,這裏設立將近100家商鋪,包括餐館、糕點店,香料、服裝、水果蔬菜、葡萄酒、奶酪和新鮮魚類等攤位。

圖32、土耳其穆斯林的服裝

阿卡雖小,但已被確認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漫步在街頭、廣場、海岸,就像在曆史的長廊中穿行。看著那教堂、城牆、碉堡,就像在翻閱一部內容豐厚的史書。無怪乎有人說,你要想了解西亞北非的曆史,了解歐洲與中東地區的交往史,那就到阿卡來。阿卡是一部生動的曆史教科書。

圖33、我們下榻的瑞莫尼姆棕櫚灘酒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介紹真詳細。20多年前出差在海法呆過,當時隻覺得是一個普通的港口城市,沒想到還有很多看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