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不益壯

現居海外,常回國內,自稱
個人資料
正文

走進火藥桶戈蘭高地 2017年以色列約旦行(6)

(2019-05-13 10:38:38) 下一個

在我們的以色列行程中,戈蘭高地是自費項目。導遊原本估計絕大部分人會報名參加,“槍杆裏麵出政權”在這裏正得到偉大的實踐。沒想到報名的基本是上年齡的男士,女士們以及年輕人對戰爭不感興趣,自然對中東火藥桶戈蘭高地沒有興趣。我們的領隊和以色列導遊商量後宣布,整個團都前往高地,自費的團員跟著以色列導遊進入兵頭山(Mount Bental)上的非軍事區聯合國軍事哨崗,其他的跟領隊呆在停車場。

圖1、戈蘭高地地圖

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南北長71公裏,中部最寬處約43公裏,麵積1800平方公裏(其中以色列控製三分之二)。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被以色列占領至今。戈蘭高地對以色列的生存太重要了。戈蘭高地作為製高點,是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地和天然屏障,誰控製了戈蘭高地,誰就控製了主動權。戈蘭高地又被稱為中東地區的“水塔”,年降水量約500~800毫米,能為整個以色列提供40%以上的用水。戈蘭高地的大片領土已有了成片的葡萄園、椰棗林和蔬菜大棚。

圖2、近處翠綠的農田是以色列國土,湖區及遠處的白房子為敘利亞國土

戈蘭高地是在1967年以色列發動的“六日戰爭”中占領的。當時敘以兩國已經圍繞戈蘭高地發生了多次衝突,加之敘利亞、埃及、約旦三國簽署了共同防衛條約,以色列如芒刺在背,擔心被三國圍攻,於是先下手為強,采取了“先發製人”的戰略,在短短的6天之內就占領了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在爭奪重要戰略要地戈蘭高地的戰鬥中,處於仰攻不利地勢的以色列僅僅付出了400多人的代價,而敘利亞卻損失了7500多人。

圖3、沿途看到以色列軍隊的坦克陣地

我們的大巴進入戈蘭高地,沿著山路盤山而上,一路上很少看到城鎮村莊,倒是不時地看到以色列軍隊的坦克陣地,備戰的氣息濃厚。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敘利亞對戈蘭高地突然襲擊造成以色列重大傷亡後,以色列大大加強了防禦力量,裝甲部隊嚴陣以待。兵頭山海拔1170米,除了它北邊的黑門山,這算是最高點了,也因此成了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爭奪重地。

圖4、停車場停有“UN”的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車

戈蘭高地目前被色列控製了三分之二。根據以敘1974年達成的《脫離接觸協定》,雙方在控製線兩側劃出一塊隔離區,其中以色列軍隊讓出戈蘭高地東部一塊1.2至3.6英裏寬的狹長地帶,撤出庫奈特拉城,交給聯合國觀察員部隊。隔離區內有人居住,由敘利亞當局負責維持治安。除觀察員部隊外,不允許其他軍隊進入。大概行駛了一個多小時,我們到達兵頭山上的聯合國非軍事區停車場。停車場停有“UN”的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車。

圖5、卡通駱駝

戰壕依舊,碉堡依舊,曾經的製高點依然可見彈痕累累。從停車場到山頂哨所的路上,有很多卡通鐵藝雕塑,它們有的在祈禱,有的在讀書,有的在聊天,有的振翅欲飛,有的正騎車前往高爾夫球場,有的在足蹬車輪射箭,有的在騎木馬,有的則臥在地上張牙舞爪……造型誇張,妙趣橫生,毫無戰爭氣氛。

圖6、甲殼蟲

以色列導遊介紹說,這些都是第三次中東戰爭中被擊毀的敘利亞坦克拆下的零部件組裝成,是荷蘭猶太人藝術家 約普·德·薑(Joop de Jong)的作品,很有創意,用以提醒人們戰爭的殘酷以及對和平的向往。用金屬材料製作雕塑是地中海藝術傳統,很多以色列當代藝術家都喜歡這樣創作。

圖7、怪獸

約普·德·薑1951年出生於荷蘭,1973年來到以色列定居,這一年發生了著名的1973年“贖罪日戰爭”。當時兵頭山是大規模坦克戰的戰場。以色列軍隊雖然以少勝多,守住了戈蘭高地,但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這給年輕的約普·德·薑造成了嚴重的心靈創傷,從此,他成為了一名和平主義者。1978年,他應征入伍,在以色列軍隊服役一年。

圖8、卡通人物

2000年,約普·德·薑開始對藝術投入興趣,不久雕塑成為其主攻方向。其作品數量不少於2500件,被銷售到美國等國家。他的戈蘭高地雕塑園有兩處,雕塑創作於2000年,除了戈蘭高地的兵頭山頂外,還有一處在戈蘭高地附近的一座基布茲內。

圖9、卡通人物

戈蘭高地的這組雕塑群完全回避了跟戰爭有關的場景,廢棄的軍用金屬材料組成了一個童話世界。這些雕塑都沒有名字,沒有為作品賦予更多的內涵和意義,作者介紹說:“我隻是想表現動物形象裏的運動狀態和幽默感”。“我的創作理念是回收廢料。我現在是一個有著強烈環保意識的藝術家,當我意識到以前搞創作浪費了太多的材料後,便選擇以現在的方式為環境、為地球作償還。”

圖10、白雲咖啡館

山頂的軍事工事早已拆除了槍炮,僅有幾個保持戰鬥姿態的士兵人形。站在兵頭山上,可以清楚俯視敘利亞的國土,這裏距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隻有60公裏,天氣晴朗時,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到。山頂有座“白雲咖啡館”,生意不錯,除了聯合國觀察人員是常客外,絡繹不絕的遊客帶來很好的生意。“白雲咖啡館”其希伯萊文發音為“咖啡安南”,與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科菲·安南的名字諧音,因此人們又叫它“安南咖啡館”,寄托著人們對和平的期望。

圖11、地下掩體的洞口留念

地下掩體的洞口由鋼柱做龍骨,鋼板全包,一看就堅固無比。鋼板築成的階梯通往地下掩體,因掩體完全廢棄而沒有燈光,黑洞洞望不到底,讓人望而生畏。導遊介紹,這就是以前儲存彈藥、無線通訊、指揮作戰以及以色列士兵生活起居的地方,四通八達,有多個出口,狡兔三窟。

圖12、戈蘭高地東邊界限黑門山

“以色列周圍都是不惜一切代價置以色列於死地的鄰居,它是世界上唯一沒有宣示國界的國家,有的隻是停戰線。”導遊指著遠處的最高山脈黑門山(又稱赫爾蒙山)說,戈蘭高地的北部界限就在黑門山,最高峰海拔2814米。1967年六日戰爭以色列獲勝後,黑門山的南坡和西坡歸屬以色列控製,大約占黑門山占地麵積 70 % 。黑門山現在是以色列的唯一滑雪渡假區。

圖13、“眼淚穀”至今仍可以看到以色列挖掘的反坦克戰壕

導遊指著黑門山與兵頭山之間的穀底介紹說,兩山之間的穀底就是著名的“眼淚穀”,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最著名的坦克大戰就發生在這裏。至今大家仍可以看到以色列挖掘的反坦克戰壕。說起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導遊聲情並茂,滔滔不絕,言談中流露出對以色列軍人的崇高敬意和作為以色列人的無比自豪。

圖14、戰壕裏有單兵“貓耳洞”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敘利亞分別從西、北兩麵同時對以色列突然發起進攻,拉開了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贖罪日戰爭、齋月戰爭、十月戰爭)的序幕。這一天正好是猶太人的贖罪日,是猶太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聖日。以色列全國都不工作,同時避免使用武器、電子器材、引擎、通訊設施等,道路交通也停止了,大部分士兵放假和家人在一起,以色列處於戰備最脆弱狀態。

圖15、遠處的山包為以軍的雷達站

為了突破戈蘭高地,敘利亞方麵集結了3000餘輛坦克和戰車。參加首輪攻擊的有1500輛坦克和各式戰車,除了T-54/55型坦克外,還有蘇製T-62新式坦克。而以色列在戈蘭高地總共部署了1.2萬人、坦克195輛。戰爭初期,以色列麵對埃及在西奈半島和敘利亞在戈蘭高地同時發起的突然襲擊,倉促應戰,極為被動,隻能集中兵力首先應付埃及的進攻,以色列在戈蘭高地的部隊不得不單獨苦苦支撐了四天,195輛坦克最後隻剩下不到20輛。

圖16、以色列雷達

10月6日下午2時,正當以軍坦克手離開坦克,走到一旁去背誦贖罪日祈禱文時,敘軍100多架米格—17戰鬥機粹然呼嘯而來,以色列“百人隊長”坦克首當其衝遭受襲擊。同時,敘軍近1000多門火炮向以軍整個防線進行了55分鍾的猛烈轟擊,霎時間,戈蘭高地湮沒在一片火海之中。炮火剛一結束,敘軍首批600輛坦克引導著數萬步兵,分三路如潮水般地衝向戈蘭高地。與此同時,敘軍第82突擊營乘直升機襲擊並奪取了黑門山上的以軍哨所。

圖17、通向聯合國觀察哨的戰壕

以色列戰鬥機剛剛起飛就遭到敘軍防空火力的殲滅性打擊,使失去空中支援的地麵部隊陷入苦戰。強弱之勢有如霄壤,看來以軍難逃一劫。在戈蘭高地的攻防戰鬥中,坦克成了戰場的主宰,突破與反突破、割裂與反割裂、包圍與反包圍,交織更替,殊死搏鬥,異常激烈。以色列裝甲兵倚仗有利地形和堅固工事,以少擊眾,拚死頑抗。

圖18、參觀的遊客

具有排山倒海之勢的敘軍士氣高漲,收複戈蘭高地誌在必得。其坦克部隊采用蘇聯軍隊在二戰時的集群坦克“波浪式”進攻戰術,戰鬥隊形密集而有序,宛如閱兵式訓練一般。當敘軍距離2000米時,居高臨下的以軍坦克發揮了射程遠的優勢,先敵射擊,隻見敘軍坦克一輛接一輛地被擊中起火。最使敘軍大傷腦筋的是在通過防坦克壕所麵臨的險境。原來這反坦克壕,口寬6米、底寬4米、深達9米,看似簡單,形似古老,且頗有創新之道。

圖19、 左方白樓是聯合國維和部隊的營房

按一般構築反坦克壕的方法,挖掘出的土是堆在兩側。但以軍卻一反常規,將積土全部堆在己方一側,並壘成了一道兩米多高的鬆軟土堤。讓敘軍傷透了腦筋:用推土機填平它吧,由於積土全部堆在以軍一側,而且戈蘭高地是結實的火山熔岩地,推土機鏟不動硬地,無土可填。無奈中敘軍隻得將坦克填入壕中,可填入壕中的坦克僅有2米多高,壕深卻有9米,白白折損了不少坦克。

圖20、維和部隊的巡邏車

敘軍隻好用坦克架橋車架設車轍橋,可是又因為壕的另一端高出了兩米多,架起的橋一頭高一頭低,且高的一端搭在鬆軟土堤上,使得過橋坦克左搖右晃,動不動就翻入壕中。僥幸過來的坦克命運更加悲慘,因為跨越土堤時車體上昂,把裝甲薄弱的底部暴露在外;當越過土堤下來時,又把脆弱的頂部顯露無遺,“抬頭露肚、低頭露背”,給了以軍兩次絕佳的瞄準射擊良機,成了反坦克炮的“活靶子”。

圖21、遠望以色列占領後讓出的庫奈特拉城

在整個戈蘭高地的坦克戰中,“眼淚穀”血戰尤為殘酷。“眼淚穀”南北長2千米、寬1.2千米。以色列駐守部隊為第7裝甲旅60多輛坦克。10月6日晚10時,敘軍第78坦克旅向“眼淚穀”發起了進攻,遭到第7旅坦克猛烈反擊,激戰持續了一夜。7日上午8時,敘軍發起了第二次進攻,雙方坦克距離從2000米一直打到10米,最後完全是炮口對炮口的坦克白刃戰,戰鬥到中午1時結束,敘軍丟下幾十輛毀壞的坦克撤退。

圖22、戰壕
    7日晚10時,敘軍第3裝甲師進入戰鬥,裝備有T-62型坦克的第81旅作為先頭部隊。由於以軍缺乏夜視器材,敘軍坦克能比較從容的接近到以軍陣地前沿,雙方在30~60米的距離上再次展開坦克肉搏戰。敘軍攜帶反坦克火箭筒的步兵繞到了以軍坦克的後方射擊,以軍的許多坦克被火箭筒擊毀,激烈的戰鬥一直持續到10月8日淩晨1時,雙方遭受極為慘重的損失。130輛被擊毀的敘軍坦克以及大量裝甲輸送車散布在“眼淚穀”中。

圖23、聯合國觀察哨

10月8日的整個白天,以軍第7裝甲旅都在與敘軍第7機步師、裝備有T-62型坦克的第3裝甲師和“阿薩得”裝甲旅激戰。以軍的傷亡直線上升,坦克數量不斷減少,而敘軍的進攻一浪高過一浪。 10月8日夜間,敘軍利用T-62坦克夜視器材的優勢發起進攻,戰鬥到9日拂曉,第7旅的坦克部隊幾乎消耗殆盡,剩下的9輛坦克成了敘利亞坦克洪流中的孤島,每輛坦克混雜在一群敘軍坦克之中,各自為戰,一直打到10月9日上午以色列援軍趕到。大約260輛敘軍坦克、數百輛裝甲輸送車和其它車輛的殘骸散布在狹窄戰場上。師長艾坦準將向第7旅全體官兵發話:“你們拯救了以色列民族”。

圖24、挪威和加拿大觀察員
    打敗埃及後,10月9日,以軍增援部隊主力第146、第240裝甲師趕到,分3路發起反攻,敘軍兵敗如山倒,至10月10日,整個高地又重新落入以軍手中,以軍趁勢沿通向大馬士革的公路挺進。以軍後來在伊拉克、約旦部隊幫助下停止向大馬士革進攻。10月24日,敘以雙方簽署停火協定,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戈蘭高地坦克戰最終結果,敘軍損傷坦克1150輛,以軍損傷250輛。

圖25、遇見剛入伍的以色列士兵

在兵頭山,我們遇見了剛入伍的以色列裝甲部隊的士兵,小夥子個個精神抖擻,熱情友好。以色列《兵役法》自1959 年頒布實施後,以色列一直是實行以義務役為主的征兵製國家。全球先進國家中,以色列也是唯一男女皆兵的國度。《兵役法》規定,凡是年滿18歲的公民,若無特殊情況,都應服兵役。男生役期將近3年,女性約2年。多數以色列人服完兵役後,才會進入大學就讀。貝都因人、基督徒和穆斯林可以誌願服兵役。

圖26、軍官在介紹戈蘭高地重要性

以色列的全民兵役製的社會政治功能十分強大。以色列國民是由世界各國的猶太移民組成的,為了猶太複國主義的浪漫理想來到以色列,他們貧富不同,操著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傳統和飲食習慣,過不同的節日,抱有不同的觀念和期待。兵役製度讓這些如此不同的人共聚於軍隊,服從統一的規則和條令,形成共同的關係。他們進入軍隊時是不同國家的代表,離開軍隊時已經是以色列人,並做好了保衛這個國家的準備。

圖27、友好合影

從學生過度到士兵,以色列青年必須參觀各類戰史館、博物館、烈士紀念碑、哭牆等等,接受類似中國的階級教育。他們會站在哭牆前排成一列,聆聽教官講述猶太人國破家亡、聖殿被毀的慘痛曆史,讓青年們意識到,自己將成為以色列軍人,必須肩負起保家衛國的重責大任,有職責讓同胞不再重蹈過去苦難屈辱的覆轍;他們也會參觀大屠殺紀念館,目睹一幕幕慘絕人寰的畫麵,親眼目睹被殺戮的猶太人慘狀。今天他們來到戈蘭高地,就是重溫1973年那場慘烈的生死存亡的戰爭。在以色列軍隊的核心價值中,第一則就明文告誡所有軍人:以色列經不起打輸一場敗戰!所有的教育都是灌輸一個極重要的理念:為何而戰!

圖28、步兵裝備

建國以來,以色列軍隊曆經的衝突、戰役和戰爭超過百次;陣亡將士和百姓不計其數。但卻絲毫不抹滅以色列青年願意投身軍旅的熱情和意誌;他們在多次實戰經驗中,學習到超出學校理論教授的知識和寶貴的生命體驗,並成為獨立、成熟、負責的公民。在多數以色列人眼裏,軍隊是國民教育的最後一塊拚圖。軍隊為青年灌輸忠誠堅韌的精神、技術能力;而退役後的人際關係讓以色列成為一張緊密的網絡。唯有服完兵役,才通過“成年禮”,被社會認定為真正的大人。

圖29、我們下榻的瑞莫尼娜酒店

如今的戈蘭高地被以軍牢牢控製著,盡管曆史上以色列領導曾多次提出撤出戈蘭高地,以土地換和平,但都被敘利亞因錯誤估計形勢而錯過了。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提出拿戈蘭高地換和平,但這個提議遭到了敘、埃、約三國的否決,三國對失敗感到屈辱,還想找機會報仇滅掉以色列。

圖30、酒店位於提比利亞的加利利湖畔

第四次中東戰爭後,1992年俄羅斯提出方案,戈蘭高地被劃分為三區,分別由敘利亞、以色列及聯合國管轄。依此計劃,戈蘭高地60%的土地將歸還敘利亞,20%由以色列“租借”90年,其餘作為緩衝地帶由多國維和部隊管治。但大馬士革聲明:“隻要有一寸阿拉伯領土置於以色列的占領下,就不可能在阿以之間實現真正的和平。”1995年5月,時任總理伊紮克.拉賓表示,可能交出戈蘭高地以換取中東和平。但並沒得到敘利亞的積極響應。而以色列卻用西奈半島換來埃及對以色列的外交承認。從此以、埃無戰事。

圖31、晚餐是豐富的以色列自助餐

現在敘利亞被內戰搞得四分五裂、焦頭爛額,根本無暇顧及戈蘭高地。巴勒斯坦人也老實多了。以色列根本不可能歸還了。由於俄國、伊朗過度介入敘利亞內戰,構成對以色列的新威脅,世界老大美國態度發生轉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弗裏德曼稱:“放棄戈蘭高地的高處區域,可能會讓以色列處於嚴重的安全劣勢中;更不用說,我認為任何人都比(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更值得獲得這個獎賞。”弗裏德曼甚至提到,美國會正式承認戈蘭高地是以色列領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mzydhdl 回複 悄悄話 勇敢頑強的以色列!
狐鵠 回複 悄悄話 以色列蠻悲壯的,打敗一次就被滅門,周邊國家打敗了認輸就行了,簡直沒天理,這以色列這樣下去如果光景不好,分分鍾就沒了
Zucker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好,猶太人真是令人尊敬的民族
邊走邊看66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很好,學習了。 猶太人不但會做生意,看樣子也蠻能打仗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