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不益壯

現居海外,常回國內,自稱
個人資料
正文

貝都因的大漠風情 (尼羅河尋古探幽旅之十七 )

(2008-05-01 07:27:12) 下一個


阿拉伯沙漠的神秘之處在於,除有了連綿不斷的沙丘、質地特殊的各色沙石以外,還住著神秘的遊牧民族——貝都因人。“貝都因”為阿拉伯語譯音,意為“荒原上的遊牧民”。貝都因人世世代代都在沙漠過著自由的遊牧 生活, 他們不願搬到城市裏去住。用他們的話講:“我們熟悉沙漠就如同自己一樣。我們寧願在沙漠過艱苦的遊牧生活,也不要到城市定居。我們有的是沙漠,是自由。”

12 月 23 下午,我們進入大沙漠,探訪生活在那裏的貝都因人,體會獨特的大漠風情,觀看難得一見的大漠落日。這次隻有 13 個人參加。我始終要求自己保持一種旺盛的求知欲和兒童般的好奇精神:去沒去過的地方,看沒看過的景物,盡可能了解我們所在的地球,及探索這個世界曾發生過的曆史故事 …… 盡管我去過新疆、甘肅的沙漠,但我還是報名參加。



圖1、大漠風情

這是一個晴空萬裏的下午,兩輛改裝過的越野吉普——“陸地巡洋艦”準時到旅店來接我們,和我們同時出發的還有台灣的一個旅遊團,他們的人比較多,開著三輛吉普。

從度假旅店出發,很快就看不到建築了,大道兩邊全是荒涼的沙漠,金黃的沙海一望無際。在平展的馬路上跑了約 20 分鍾,司機將方向盤一擰,我們便衝進了大漠。

吉普身後立馬揚起滾滾黃煙,五輛吉普車隻能錯開行使,以免後麵的車輛吃土。五輛車掀起五條黃沙旋風,似五條黃龍在大漠中滾動,甚為壯觀。隨行的有一位旅行社的攝像師,肩扛攝像機,半個身體伸出車外拍攝這黃龍滾動的壯觀場麵,指望由此製作的 DVD 光盤能在我們當中賣出個好價錢。



圖 2 、沙丘高約七八十米 

很快,我發現阿拉伯沙漠並不是我在新疆、敦煌所看到的沙漠,沙層很薄,存沙量很少,沙層下麵是沙礫平原和裸露的岩層。“陸地巡洋艦”穿梭其間,就像輪船遇到了台風,上下劇烈顛簸。坐在車中的人,就像搖煤球機器裏的煤球。那是一份特有的刺激 。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奔駛,我們的車子在一座巨大的沙丘前停了下來。劉歡讓我們下車攀越這座沙丘,說汽車繞道過去等我們。這是旅遊的專門安排,是讓我們體驗一下在大沙漠攀越沙坡的滋味。

沙丘高約七八十米,坡度大約四十五度左右,攀越需要一定的體力與毅力。當雙腳深入沙堆裏時,你會感覺綿綿細沙的柔勁,叫人難以自拔,進一步,退半步,似乎行而無進,舉步維艱,但卻樂在其中。人生的道路就是如此,不進則退,貴在堅持。眼看著大多數人爬到坡頂,我們落後了,於是尋找竅門,在沙少石多的地方下腳,加快攀登速度,終於深一腳、淺一腳地登上了沙丘。



圖 3 、下沙山容易多了
極目遠矚,遠處的山巒、沙丘清晰可見,在陽光的作用下,投下道道陰影,色彩也隨之變化,深深淺淺,明明暗暗,層次分明,縱橫交錯,蔚為壯觀 ,讓人領略到一種原始空曠的、與世無爭的寧靜。

細軟的沙子被陽光曬的暖暖的,赤腳踏在上麵,舒服極了。忍不住伸手捧一把,沙子從手指縫間緩緩落下,仿佛看到了幾千年的時光在手中流逝。 俗語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攀登沙峰卻正好相反,下沙山容易多了。有人是 狂奔而下, 有人是滑沙而下,尋求刺激和樂趣;而我們是赤腳緩緩而下,充分感受與沙交融的舒適。

坐上車,我們繼續向大漠深處駛去, 20 分鍾後,茫茫沙漠中出現了一些簡易房子,走近看是 椰棗樹幹和樹葉莖稈編製的 薕子搭成的棚戶,這就是貝都因人居住的地方。



圖 4 、茫茫沙漠中出現了一些簡易房子

下車後,劉歡向我們介紹了貝都因人的基本情況。貝都因人以畜牧業為生,按傳統分為:駱駝遊牧人、山羊綿羊遊牧人、牛群遊牧人。我們將要參觀的是駱駝遊牧人。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有一小部分人開始定居,但多數人對農業生產不適應,至今仍沿襲世代相傳的遊牧生活方式,保留著傳統的族長製、父係社會、族內通婚、一夫多妻製等。



圖 5 、貝都因人的小清真寺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這裏的環境實在太惡劣了,除了適應力極強的人以外,其他的人都無法忍受。然而,在有文獻記載之前,貝都因人的部落就在這片沙漠的邊緣地帶頑強地生存了。

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熱情好客、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是貝都因人的個性特征。為享受最大限度的自由,他們寧願過艱苦的遊牧生活。他們不承認部落傳統以外的任何法律,除了本部落的酋長外,不服從任何政權,不承認任何政治製度。有血緣關係的氏族是其社會基礎。憑著血緣關係,他們把家庭結合成氏族;把氏族結合成部落。為了加強勢力的需要,又把部落聯合起來成為部落聯盟。



圖 6 、部落中的長老

我們看不出這裏有什麽適合人類生活的生存條件。為什麽貝都因人會選擇在這裏居住?所有的人都有這個疑問。劉歡語出驚人:這裏有水。這荒漠戈壁怎麽會有水?劉歡帶我們來到貝都因人打出的水井邊。



圖7、 深約七八米的大坑裏有一口水井

這是一個深約五六米的大坑,沿著石頭台階下去,果然有一口深不可測的水井,取水的轆轤與我們國內農村的非常相似。劉歡為我們示範打水,他轉動搖把,放水桶到井底,然後晃動繩子,使水桶傾斜沉入水中。這打水動作和我們在農村時的打水動作一樣,看得出來,劉歡經常帶遊客來,已經很熟練了。打上來水後,劉歡先喝了一口,表示水很好喝。我夫人也嚐了一口。其他人擔心不衛生,不敢喝。有一個遊客的孩子想嚐嚐,嚇的他母親趕快製止。



圖8、 劉歡為我們示範打水

新的問題又來了:這水源這麽深,貝都因人是怎麽發現的?劉歡講,人是很難找到水源,要靠駱駝。貝都因人在找水源前,給駱駝吃加鹽的草料,不給它們喝水,七天後,放開駱駝去找水。駱駝渴極了,有一種找水的特異功能,發現地下有水源,它就臥下不動,用棍子打也打不走,這時人們往下挖,就能挖出水來。這也太神了!我這才真正體會到,駱駝對於生活在沙漠裏的貝都因人來講,除了有馱重運輸功能,還有尋找生命之源的功能,太偉大了!



圖9、 深不可測的水井

劉歡又帶我們來到一戶人家,這裏有兩位婦女正在編織駝毛掛毯。貝都因的婦女都穿黑色長袍,圍著黑頭巾,把全身上下捂的嚴嚴的,隻露出眼睛和雙手。一看就知道她們都是結過婚的婦女。結婚的婦女除了手和眼睛外,其它部位隻能讓自己老公看。看得出來,站著兜售毛毯的比較年輕,估計是兒媳;跪著織毛毯的年紀大些,估計是婆婆。隻要我們把相機對著她們,她們就轉過身去,絕對遵守本民族的婦道,春光不外泄,老公在和不在都一樣。



圖10、貝都因婦女在織掛毯

仔細看她們織出的掛毯 ,是由經線和緯線平麵交織而成的,帶有濃重的伊斯蘭風格。圖案基本都是以貝都因人生活內容為主,如沙漠、駱駝、椰棗樹、大漠的日出日落等等,顯示出貝都因民族特有的審美趣味。

從美國回國創業的一對夫婦和他們的孩子對駝毛掛毯有興趣,與年輕的貝都因婦女討價還價,我估計是雙方因語言問題,在價格上產生誤解,買賣沒談成。



圖11、各種圖案的掛毯

晚上我們要吃貝都因人的大餐,劉歡讓我們見識一下貝都因人是怎麽做麵食的。進入一個簡易棚,隻見一位身著黑色長袍的年輕婦女,正在用石頭圍起的火灶前做晚餐,燃料是駱駝糞。他們的麵食與我們北方的大餅幾乎完全一樣,但餅的厚度要薄一些。

她用擀麵杖將麵團擀成薄薄的一大片,然後放在不遠處的一個餅鐺上,不時地用一根細鐵棍將大餅挑起,翻個兒。好在駝糞燃燒時沒有什麽怪味,嫋嫋炊煙伴著烤餅香,很是誘人,不一會就烤成又硬又脆的薄餅。劉歡拿起做好的大餅,讓我們每個人掰下一塊放在嘴裏嚐嚐。剛烙出的大餅雖然缺油少鹽,還是很香。



圖12、身著黑色長袍的年輕婦女正在烙餅

一位漂亮的姑娘帶著她的弟弟來到我們旁邊,她穿著花袍子,圍著一條藍頭巾,一雙美麗的眼睛立即吸引了在場的所有遊客。

圖13、美麗的少女

大家紛紛拿起相機給他們照相。看出來,女孩兒知道讓遊客照相能有回報,但她沒有任何索取小費的表示,和我們在其它地方見到的埃及人截然不同。貝都因人的淳樸還沒有被商業大潮所消融。我第一個主動把錢放到她手中,其他遊客也紛紛解囊,一位年輕男士大有憐香惜玉之意,給了5美元。



圖14、鼻涕過了黃河的貝都因男孩

部落裏的小朋友都很可愛,深邃的眼睛黑白分明,皮膚顏色不太深,和大人相比,在陽光下的磨練還欠火候。他們和我們保持一定的距離,規規矩矩地坐在地下看著我們參觀、騎駱駝。他們知道,我們來自很遠的地方,我們的到來將會使他們的父母口袋裏有了錢,可以使他們的生活得到改善。他們喜歡我們給他們照相,沒有人伸手要錢。你給他,他收下,不給也無所謂。男孩子的共同之處是臉部很髒,鼻涕已過了黃河。看到他們這樣,想起我小時的樣子。



圖 15 、看我們騎駱駝的孩子們

騎駱駝是我們領略大漠風情的重要內容。 駱駝是貝都因人最重要的夥伴,故這裏的貝度因人自稱是駝民。沒有駱駝,就不能在沙漠居住。遊牧人的營養、運輸、貿易無一不依靠駱駝。 新娘的彩禮、賭博者的賭注、酋長的財富都是以駱駝為計算單位。駝乳可解渴,駝肉可以充饑,駝皮可以做衣服,駝毛可以做帳篷,駝糞可以做燃料,據說駝尿還可以當生發油。



圖 16 、 坐著駱駝慢悠悠地走向沙漠深處

部落裏的男人們手牽駱駝,早已準備就緒,等著我們上路。因人多駱駝少,我們要分批騎行。 駱駝老實服帖地臥在地上,等待我們上去。我跨上去後,牽駱駝的牧民做出要我緊抓鞍韉的動作,然後牽駱駝站起來。駱駝是先伸直前腿,後伸直後腿,如果不抓緊鞍韉,身體盡可能前傾,當駱駝伸直前腿時,後傾角度達 45 度,人可能會仰麵掉下來。

溫柔的駱駝,邁著穩重的步伐。 坐在駝峰間,隨著駱駝的步伐上下起伏,慢悠悠地走向沙漠深處。沙漠寂靜而遼闊,在美麗的夕陽下,滿目的黃沙以輝煌博大的氣勢迎麵撲來,這才體會到了沙漠行旅的樂趣。 我不時地輕輕拍打著駝峰,向駱駝發出友好的信息。在這寂靜的荒漠裏,有這樣忠誠、能幹的夥伴陪著,會有一種安全感。



圖 17 、 駝隊行進在戈壁沙漠上

駝隊到站了,接班的遊客翹首以待。駱駝先蹲下前肢,然後蹲下後肢,讓遊客下來。這時,仍需要緊緊抓住鞍韉,身體盡可能地後仰,以防止駱駝蹲下前肢時突然前傾 45 度,從上麵栽下來。

太陽下山了,駝隊繼續行進在戈壁沙漠上。 夕陽下的沙漠寂靜深遠,伴隨清脆的駝鈴聲,拖曳著隊列身後長長的陰影,一直往前……



圖 18 、 落山後的夕陽悠閑地散發著餘暉

觀看大漠日落,是我們這次大漠行的高潮。這裏既有大漠荒沙,又有戈壁山巒,夕陽美景別有情趣。 爬上那座不高的小山,山頂一座磚砌有孔建築十分醒目。原來這是貝都因人放養信鴿的建築。浩浩大漠,貝都因人就是靠聰明的鴿子在部落之間傳遞信息。這種原始的通訊方式,在其它地方很難見到了。



圖 19 、 不同層次的起伏山巒在餘暉中呈現朦朧的美

落山後的夕陽,悠閑地散發著餘暉,溫柔的淡淡光芒,映照在蒼茫山巒上,似火焰在作最後的燃燒。遠遠近近、大大小小的山巒,形成不同層次的起伏圖案, 在餘暉中呈現朦朧的美,似中國的山水畫,意境十足。 拉近焦距,近觀夕陽下的山巒,似西遊記裏的火焰山,又似彩燈輝映下的皮影,將山巒的棱角勾畫的清清楚楚。



圖 20 、夕陽下的山巒似《西遊記》裏的火焰山

這美景,使我想起了唐朝詩人王維的千古流傳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該詩句凸現詩人超然世外的心態,狀難言之景於目前,含不盡之意於言外。



圖 21 、落日後的廣袤空曠

太陽在西邊消失了,月亮成為了大漠的主人。在沙漠中欣賞月色,又是另外一番心情。仰望月空,一輪明月在東邊的半空中掛著,在晚霞淡淡的餘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皎潔與美麗。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美麗背景下的月亮。黃沙萬裏,廣袤空曠,在無邊無際的沙漠裏踏風追月,是何等的浪漫! 觀賞大自然的風光,可以感受宇宙的博大渾茫,給人以平靜祥和的印象,是一種洗心透肺般的精神理療,是一種超凡脫俗的美的享受。



圖 22 、 第一次看到如此美麗背景下的月亮

最後的內容是品嚐貝都因人的大餐。好客的主人在簡易大棚下為我們鋪好了地毯,放上了坐墊,點起了油燈。從小生活在現代化都市的人,對這種沒有電的生活是極為陌生的。許多人在議論:“沒有電,晚上沒法看電視,看不了書,也不能上網,怎麽活啊!”

飯菜端上來了,說句實話,除了烤肉有其特殊的風味外,其它菜都已都市化了,許多是從城市裏買來的。我重點就是吃烤肉。

我們要走了,在離開之前,部落裏的男人排成隊為我們唱歌送行。他們唱的什麽,我們聽不懂,但從他們純樸自然的表情看出,他們是在歌唱他們的幸福生活。他們的生活,在我們看來很乏味,但他們很滿意。作為與世無爭的民族,不會因為生活條件的落後,幸福感就降低,從他們的臉上我們看到的是知足、祥和。



圖 23 、部落裏的男人排成隊為我們唱歌送行

如何處理好與國內少數民族的關係,一直是各國政府執政的重要內容,也是一些政府十分頭痛的問題。 20 年前,我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的成員訪問新加坡時,就感觸很深。當時新加坡 85% 的人口是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比例很小。新加坡為了保護少數民族的文化和利益,特別規定少數民族的孩子在中小學時必須學習本民族的文化,而不是企圖用漢文化同化少數民族。這次看到埃及政府寬容地對待貝都因人,感觸又很深。盡管他們隻服從本部落的首領,埃及政府並不會派個一把手來控製貝都因人,也不是把現代化的生活強加給他們,企圖改變他們的氏族製度,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甚至信仰。一要相信,二要尊重,在對待少數民族上,並不是每個政府都能真正做到。

祝福你們——純樸的貝都因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