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不益壯

現居海外,常回國內,自稱
個人資料
正文

孕育文明的母親河(尼羅河尋古探幽旅之七)

(2008-03-26 08:05:11) 下一個

 


蜿蜒的尼羅河是埃及的靈魂,千萬年來,披著神秘的麵紗,一路由南向北狂奔,在蒼涼荒蕪的沙漠裏,成就了一片優美溫潤的土地,孕育出了燦爛的文明和奇跡——古代埃及。

來埃及之前,我們查閱了有關資料,尼羅河遊被稱之為經典中的經典。甚至有人說,到埃及,不乘船遊尼羅河,將是最大的遺憾。



圖 1 、尼羅河流域及其沿岸的景點

從 6000 年前在孟菲斯建起第一個王朝起,到公元前 332 年,古埃及經曆了 31 個王朝。如此漫長的文明史,其主要遺跡都展現在尼羅河的兩岸。當泛舟在尼羅河時,你會被眼前所見的一切所震撼:巍峨的金字塔、神秘的獅身人麵相、一個又一個壯觀的神廟、巨大的石像、肅穆的清真寺、湮滅的人類奇跡 …… 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向人們昭示著一段又一段傳奇。

12 月 21 日,我們乘坐豪華的遊輪,沿著芊草綿長、椰風清影的尼羅河,開始了三天的尼羅河之遊。



圖 2 、我們乘坐的遊輪航行在寬闊的尼羅河上

導遊劉歡介紹,尼羅河是世界上唯一的自南向北流淌的大河,全長 6670 公裏。我們通常所說的尼羅河,是指以蘇丹首都喀土穆北部的第六瀑布為起點,到尼羅河入海口之間的部分。再往上遊,是大河神秘的源頭:青尼羅河與白尼羅河。



圖 3 、尼羅河成就了一片優美溫潤的土地

白尼羅河是尼羅河最長的支流。它發源於海拔 2621 米的熱帶中非山區,維多利亞湖 ( 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 、基奧加湖、艾伯特湖所構成的龐大湖區養育並豐盈了她。她穿越烏幹達黑黢黢的叢林,躍下穆其森瀑布那高高的山岩,進入蘇丹炎熱幹燥的不毛之地。



圖 4 、岸邊吃草的牛群

青尼羅河源出於海拔 2000 米的“非洲屋脊”——埃賽俄比亞高原,流經非洲最高的湖泊——迷人的塔納湖後,突然飛流直下三千尺,在雷霆般的轟鳴聲中塑造了非洲第二大瀑布——梯賽斯特瀑布,最後衝出山穀,闖進蘇丹南部平原。青尼羅河每年有 4 個月如脫韁的野馬般縱情奔流,提供了尼羅河全部水量的 6/7 ,攜帶了尼羅河泛濫時所沉積的肥沃泥沙。



圖 5 、岸邊的沙丘

尼羅河在埃及境內長達 1350 公裏,灌溉著 240 萬公頃的土地。我們坐在船上,看著兩岸綠油油的麥田和棉田、齊刷刷的柑橘林和香蕉林、青紗帳似的甘蔗田和玉米地……以及往外不遠的、時時威脅著良田的沙丘和荒山,對劉歡講的“尼羅河就意味著生命”有了切身的感受。僅占國土麵積 3 %的尼羅河穀和三角洲裏,生活著 96 %的埃及人!



圖 6 、尼羅河日出

在修建阿斯旺大壩以前,尼羅河畔的土地據說是世界上最肥沃的,這要歸功於尼羅河年年歲歲有規律的泛濫。每年 8 月,明亮的天狼星在黎明前出現於地平線時,尼羅河便開始泛濫了。洶湧的河水漫過河床,洗去土壤的鹽分,並把從上遊帶來的大量礦物質和有機質沉積在兩岸的田野裏,給埃及的耕地廣施上一層天然的細肥,使埃及成為“地中海沿岸的糧倉”。 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曾說,古埃及人隻需在潮濕、肥沃的土地上撒下種子,然後就可以在家裏靜待來年收獲季節的到來。這肥沃的土地是埃及人的生命保障,也是支撐埃及文明的基石。



圖 7 、岸邊的良田隻是狹長的一段

6000 年前的古埃及人,依據尼羅河的漲落創造了聞名世界的“太陽曆”。天狼星現身、大河始泛濫的那一天就是新年的第一天,至次年天狼星出現在同一位置為一年,恰好是 365 天。一年分為三個季節,分別是泛濫季、播種季、收割季,每一季又分為 4 個月,每月 30 天,年終另加 5 天作為祭祀神靈的節日。



圖 8 、尼羅河畔的埃森納市

可是,哺育了埃及的尼羅河又絕非一條馴順的河流,她的流量會出現巨大的起伏。當水位漲到 16 “肘尺”( cubit ,古代的長度單位,約為前臂的長度)時,豐饒的一年便已注定。可是如若水位漲不到那個高度,遠離河岸的土地和高地便無法得到澆灌和“施肥”,人們就將麵臨一年的幹旱與饑饉;如若水位超過了 18 “肘尺”,大地就會變成水鄉澤國,疫病流行。於是,有作為的法老或近代國家領導人把大規模的治水作為了頭等大事。



圖 9 、埃森納水壩

在尼羅河上,我們看到了橫跨河麵的埃森納水壩。這是僅次於阿斯旺的水壩。實際上,這是由兩道水壩組成的工程,每道水壩都有船閘。至於為什麽要建兩道壩,我一直沒看明白。



圖 10 、第二道水壩的船閘

第二道水壩的船閘有兩個閘門。第一道閘門打開時,第二道閘門必須緊閉,這樣閘門之間的水位與上遊的水位持平。待兩艘遊輪進來後,第一道閘門緩慢緊閉,巨大的水泵開始抽水,使閘門之間的水位降到和下遊水位一樣的高度。然後打開第二道閘門,放船繼續通行。當我們站在船頭,看到水壩上遊和下遊水的落差大約隻有十幾米時,有些出乎意料。這樣的落差能發電嗎?



圖 11 、水壩上遊和下遊水的落差大約隻有十幾米

沿尼羅河順流而下,埃及人的膚色由深變淺,由南方的努比亞人,逐漸過渡到北部的阿拉伯人。岸邊的清真寺裏傳出了阿拉伯人的祈禱聲,使我突發感慨:

“尼羅河,你可知道,你的兒子——正宗的埃及人其實已經看不到了,古老的埃及已經亡國了,古埃及的宗教、文化、語言已經麵目全非。今天的埃及人主要是阿拉伯世界來的移民而已,和古老的法老王、獅身人麵像一點親屬關係都沒有。”

“你不愧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即使曆史滄桑,兒子變成了養子,你仍依然如故。”

想到這裏,不由得對中華民族的生命力感到自豪。中國在曆史上曾被其他民族滅亡過兩次,但炎黃子孫的血統從來沒有被同化或滅絕。中華文化也沒有因國家滅亡而消亡,反而一直得以延續發揚。



圖 12 、水壩上的公路和崗樓

沿途不時看到,許多房子沒蓋完就停工了,住進了人。裸露的鋼筋和立在空中的半截水泥柱構成了特有的景象。這在其他國家是看不到的。劉歡說,埃及對沒建好的房屋不收稅,有些人為了避稅,就不把它建完。當然,這也表示,他準備繼續建。但他什麽時候建,那就很難講了。

避稅,各國都有,但埃及人民采取的這種方法倒是很特別,而且人所皆知。看來,該國的稅收製度很寬容啊!



圖 13 、建了一半的房子比比皆是

許多帆船從下遊方麵駛來。有個小船停在河中間,首先到達的帆船繞過該船,掉頭回駛。劉歡正在甲板上打乒乓球,我問:“劉歡,怎麽會有這麽多帆船?”“這是尼羅河帆船比賽,從開羅一直到盧科索。這是埃及有錢人最喜歡的運動。”

據記載,是埃及人最早把帆用在船上。遠古時期,河水泛濫被水圍困的人們,見有樹木漂來,便抱其漂遊,浮力就這樣被發現了。後來,有智者將斷木殘枝用藤條紮成排,筏又誕生了。再後來,智者又將原木刳鑿成凹槽,坐於其中,再以兩木棍劃水,舟楫也誕生了。關於木舟,埃及人記載在紙莎草上,中國人記載在甲骨文裏……無從考證誰先誰後。後來,帆的發明導致了船的第一次大的革命性變革,帆為船插上了翅膀。



圖 14 、許多帆船從下遊方麵駛來

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帆船的記載,是在距今 5000 多年的埃及古陶上的圖畫。船首尾高聳,前部有一個桅杆,掛一麵方帆。尼羅河上大部分時間刮北風。所以,發明了帆之後的尼羅河船夫,幸福至極:如果南行,正借北風,帆可以推著船逆流而上;如果北行,隻需把好舵,順流而下。正是靠著帆船的巨大運力,埃及人才得以從很遠的地方運來巨石,在下遊建造了舉世歎服的金字塔。航海史上一直把帆的發明,看作是阿拉伯人對航海事業的一大貢獻。



圖 15 、一橋飛架東西,天塹變通途

快到盧科索時,隻見一橋飛架東西,天塹變通途。這是一座普通的石橋,引人注目的是橋墩,畫著古埃及人的圖案,橋墩下方雕刻的是紙莎草的形狀,保留著古埃及的建築風格。

在尼羅河上,橋梁很少,一是埃及人基本上都生活在東岸,有鐵路、公路貫通;二是除了三角洲,兩岸都是農業區,極少有像樣的城市。兩岸的來往,帆船足矣。



圖 16 、橋墩下方雕刻的是紙莎草的形狀,保留著古埃及的建築風格

遠處山脈如火燒般鮮紅,山下廣闊無際的農田綠意盎然,岸邊吃草的牛群、埃及獨有的單桅三角帆船不停向後退去。我們躺在甲板上的太陽椅上,沐浴著下午懶洋洋的陽光,享受著人生難得的閑暇。



圖 17 、海鷗似的白色水鳥沿著水麵翱翔

海鷗似的白色水鳥沿著水麵翱翔,忽上忽下,忽遠忽近,擺出各種姿勢,歡迎著我們這些遠方來的客人。為了拍攝飛翔中的水鳥,我可是下了點功夫,幾十張照下來,隻有一兩張滿意的。前方來了一群野鴨,它們倒是乖乖的,隻遊不飛。不過,它們怕船,躲得遠遠的。好在我新買的相機有 18 倍的光學變焦,將它們盡收眼底。



圖 18 、河中遊耍的野鴨

一天過去了,沿岸的棕櫚樹、香蕉樹、蘆葦看到不少,卻沒有看到一棵隨風搖曳的金穗紙莎草。“劉歡,怎們看不到紙莎草?”“現在埃及已經很少能看到紙莎草了。”從上世紀的某個時候起,紙莎草就在埃及絕跡了。沒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委。眾神們收回了這個最古老的恩賜,紙莎草好像被連根拔光。

“也許與阿斯旺水壩有關。水壩擋住了上遊適合紙莎草生長的泥漿。現在紙莎草主要從蘇丹進口。”劉歡喃喃地自言自語。



圖 19 、尼羅河美麗的日落

太陽就要落山了,再一次看到了尼羅河美麗的日落。美得讓人目瞪口呆,美得讓人幾乎停止了呼吸。當霞光還沒完全散去時,清真寺的高塔亮起了燈,美麗中,增添了一份肅穆。尼羅河不僅向我們展示了幾千年前的文明,還獻給了我們獨具魅力的風光。



圖 20 、清真寺的高塔亮起了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