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哭胖”啊“哭胖”

(2013-10-28 12:24:38) 下一個

 

40歲以上的中國人對各類票證都不陌生,記得那時候除了鹽之外,幾乎所有的日用品大到自行車縫紉機,小到針頭線腦都要定量供應。今天當我們酒足飯飽的時候,回頭看看實在可笑。

如今,當年那些花花綠綠的票證,已成了今天收藏家們趨之若鶩的寶貝,無人再在乎它們有什麽實用價值了。

往事不堪回首,每當我看到人們重提那布票,糧票,就記得自己鬧得一個小笑話。那年第一次給“外賓”做翻譯,突然就在“糧票”一詞上卡住了,這“糧票”英文是啥呢?靈機一動,就找了一個記憶中似懂非懂的單詞翻成“哭胖”。老外似乎也似懂非懂。

87年第一次出國,發現國外商店裏貨品琳琅滿目,驚呆了。因為當時國內的不少商品還要憑票供應。後來發現,國外買東西憑票的“哭胖”不是用來限量的,而是用於減價。咱的“糧票”原來不是“哭胖”啊!

那糧票究竟應該怎麽翻譯呢?

隻怪自己孤陋寡聞,對曆史一知半解。其實在世界各國曆史上,各類限量票證都在一定的時期通行過。比如二戰時期以及戰後的若幹年裏,限量票證也曾廣泛流行。限量供應在物質貧乏的年代保證了廣大民眾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供應。“糧票”的英文翻譯應該是food ration coupon.

誠然,中國在經曆了艱苦的抗戰和國共內戰之後,一窮二白,加上抗美援朝,國力十分薄弱,因此在1953政府就頒布了《關於糧食的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的命令》,1955年頒布《關於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暫行辦法》,從此糧票正式進入流通領域。

客觀的說,糧食、布匹等的定量和向蘇聯學習無關,更和大躍進沒有任何聯係。

定量供應作為物質匱乏時期的一種調節手段本身無可非議,問題是,中國的各類定量供應為什麽持續了那麽長的時期?這裏除了“天災”之外,“人禍”占了多大比例?如果中國沒有那一連串的折騰,定量票證是不是會早一些壽終正寢?

其實,從曆史的大視野來看,戰爭和人類所遭受的一切災難,難道不都是“人禍”嗎?

“哭胖”並不隻是中國特色,來見識一下被人們忘卻的洋“哭胖”

英美加拿大的各類“哭胖”: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哭胖”並不都是戰爭的產物,戰爭並不時唯一導致物質貧乏的原因。美國在70年代還發行過汽油券,而英國在1953年才取消了糖票,1954年取消了肉和其他副食品的定量。 

對了,有網友說印度沒有哭胖。錯,印度至今都在發行各類哭胖,而且人家還將哭胖數字化了,從今年開始,印度將從部分地區開始將定量本和身份證合二為一,卡上還有條形碼和電腦芯片,以防作假。

 

最後一點思考:是什麽最終造就了人類目前豐富的物質世界?先進的民主製度嗎?那如何解釋中國和印度的差別?

我想,“折騰”無疑會使老百姓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但是如果沒有袁隆平,沒有轉基因,沒有化肥,沒有農藥,沒有激素,沒有抗生素,今天我們還照樣要不得不“享受”那些花花綠綠的“哭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