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淺談政府與國(公)民教育

(2012-09-10 10:11:59) 下一個

 

香港的反國民教育運動迫使政府作出了妥協:取消三年死線,由學校自行決定是否設科。 

政府的理智值得肯定,希望反對人士以同樣的理性回應,不再堅持政府“跪低”,停止對抗,讓香港社會恢複秩序並以平等理性的態度和有關方麵共同修改課程大綱,將國民教育納入正常的教學渠道。

 一個文明健康的社會需要國民教育,政府理所應當對教育實施“領導”。 

有網友說:教育就像藝術,可以被評價但不能被政府“領導”。不然,現代教育體係早已成為科學範疇,沒有政府的“領導”教育將無法走向現代化。畢竟,現代教育不再是孔夫子時代, 收幾根肉幹,擺幾張草席就可以用四書五經來傳“道”了,現代教育必須在政府的“領導”下,實施一整套科學規範的教學體係。 

現代教育和藝術的不同點還在於,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藝術不得不市場化,離開市場,藝術將無法生存。但是教育決不能市場化,中國大陸的市場化教育是違背了教育基本原則的一場大災難,是對教育對象的扼殺和摧殘。 

當然,政府對教育的“領導”應該是宏觀層麵的領導,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麵:1. 對教育的財政撥款。2. 對課程的製定(教學大綱)和課程實施的監控和考核。 

可以看出,此次香港國民教育的失誤在於,政府過多地介入了教學細則,沒有指定宏觀的教學大綱,卻出台了教學指引和手冊,其內容詳細到闡述民主集中領導是“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 

剛剛脫離殖民統治的香港人有必要了解主權國的政府和政治架構,國民教育的大綱也應該規定學生了解諸如“民主集中製”和“人民代表大會製度”這樣具有“中國特色”的“模式”。但是,這些對於這些模式隻應該進行客觀的介紹而不應該附加任何定性的描述。 

大多數西方國家隻指定教學大綱,政府無權指定教材,學校和教師自己選擇教材。就香港國民教育而言,在目前資訊如此發達的時期,要學生客觀地了解什麽是“民主集中製”,什麽是“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並不困難。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在了解了這些概念後自行思考:這些中國特色的模式和西方相應的製度比較,有什麽優劣,是不是“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 

所以,該手冊內的12處“思考點”以及28個供討論的問題還是非常有意義的:“你認為中國現時的政治製度是否完善?請引例加以說明”; “比較起你所認識的西方政體,你認為中國政體有何優越或不足之處?”; “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問題,你認為那些地方較為突出?可用什麽方法解決?”至於對毒奶事件,綠壩軟件,我爸是李剛和動車追尾事故的客觀公正介紹,更是對大陸學校教育體係有極為前瞻的借鑒意義。 

香港國民教育應該改進,但決不能撤消! 

其實,西方諸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國民教育,其宗旨是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國家,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 

以加拿大BC省為例,其獨立於Social StudiesCivic Studies11年級指定的必修課,學生不通過該課程不得畢業。該課程主要內容包括: 

  1. 技能培養

獨立思考和評判能力;研究和媒體閱讀能力;交際與展示能力;積極的公民參與能力。 

  1. 做具有常識的(informed)公民

了解加拿大政府和法律體係;了解加拿大的政治理念;了解國際製度;了解自己的權利、責任和義務  

  1. 公民理念:

民主的基本原則;公民的能力和影響力;價值和信念;加拿大的社會保險體係;加拿大在國際事務中的角色;公民角色的變化。 

  1. 公民行動:

公民在國民行動中個人的角色和能力;個人和團體在行動中的選擇;獲取與國民相關的資源;國民行動的形式和理念(非暴力、不合作、抵製、勸說等);協商與對話的方法;做決定的倫理規範;如何設計與執行采取公民行動的計劃……。 

由此可見,政府對於國民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教育國民成為理性的,非暴力的具有獨立思考和判斷,懂得協商與對話的公民是一個國家保持文明進步的重要基礎。當然,教師可以自由地選擇教材,告訴學生加拿大的法律體係和政治理念究竟是什麽模樣,至於是自由黨“進步團結”還是新民主黨“光榮正確”,那是一個具有獨立自由思想的公民自己的判斷。 

香港人在這次的運動中表現出來一個理性具有責任感和獨立思想的現代公民的精神嗎? 

從他們一開始就把國民教育賦予“洗腦”標簽,要政府“跪低”,不撤銷課程不罷休的態度看,答案並不令人樂觀。當然,對於一個脫離殖民不久,又麵對一個專製政府撐腰的特區當局,這樣要求香港同胞也不現實。 

但是,香港同胞不能不反思:為什麽非要把自己和特區政府對立起來,非要對手“跪低”,非要撤銷課程不罷休呢? 

為什麽當初帶頭反對成科的家長代表竟然公開說過沒有看過30多頁的手冊而卻把問題上綱上線,為什麽某些政客和媒體借機嘩眾取寵的媒體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便變成了“洗腦國民教育”科?為什麽成千上萬的支持者不去追究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不去認真閱讀《手冊》而盲目反“洗腦”? 

為什麽反對國民教育不能就事論事,非要和“民主”扯上關係,還抬出民主女神來撐腰,究竟要改寫什麽結局呢?! 
 

 

 陳莊勤先生在《明報》撰文“究竟是誰在洗誰的腦”,其中指出:“過去一個多月,媒體一麵倒的報道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觀點,與這些反對者不同的另類意見,一說出來便被圍攻。媒體報道中,除了被圍攻的新聞外,有哪一個媒體曾認真的報道另類意見?負責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官員除了被毫無道理地被個別媒體濫用“無恥”等人身攻擊的字眼指斥外,他們希望說的道理沒有機會被完整地被報道。我不知道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是否是洗腦科,我看到的隻是媒體一麵倒說它是洗腦科並以最極端煽情人身攻擊的言詞指斥。我看不到客觀地報道另一方的觀點。除了要為對話設置前提,除了說要罷課,我看不到理性的辯論。而更恐怖的是,任何提出與這些反對者不同觀點的人,都會被圍攻、指摘、人身攻擊和侮辱。舉個例說,就看看新聞看到的,九龍西一位立法會候選人在論壇中說了一句“鬱啲就罷課,非常危險”便已經被那些標榜捍衛言論自由! 的所謂民主黨派人士圍攻,甚而指斥九龍西這位立法會候選人“實屬無恥”。 

別說這位候選人根本連完整平靜地說出觀點的機會也沒有,她說那句“鬱啲就罷課,非常危險”是一般家長正常不過的憂慮,在那些標榜捍衛言論自由的所謂民主黨派人士心中竟然會是“實屬無恥”的言論而受不文明的圍攻不讓她再說。媒體也一麵倒的隻報道罵她“無恥”一方的觀點,是非顛倒如此,我們還有民智嗎? 

這是怎麽樣的媒體文化?香港還算是公民社會嗎?” 

社會矛盾的積累,無疑會增加一個社會的戾氣。香港今年的住房、就業等問題以及對未來的擔憂使得港人越來越缺乏耐心,一個小小的火星就會點燃一堆烈火。 

香港不需要戾氣,香港需要勇氣和朝氣。 

同樣,我們海外華人也不需要戾氣,與其整天的罵,不如切切實實為香港,為大陸做一些事實,比如把美國加拿大的公民教育介紹給他們,並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改善那裏的教學質量,這才是真正的愛中國,愛香港。 

加拿大BC省已經在中國開設了26所海外學校,采用加拿大的教材和教師,教授包括Social Studies Civic Studies的全部課程。“和平演變”正在成為現實,麵對這樣的“洗腦”,中國學生應該接受還是抗議拒絕? 

或許,我們應該把“國民教育”改稱“公民教育”,畢竟,“公民”一詞具有普世價值,這對於兩岸三地來說都是一個嶄新的概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多得ta 回複 悄悄話 言之有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