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含淚勸告蔡美兒教授

(2011-02-01 16:11:34) 下一個



尊敬的“虎媽”蔡美兒教授:

大作拜讀,有幾句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首先,我承認,我對您這位耶魯教授有些不以為然。 雖然我仰視您的法學,但對於教育,您隻能代表自己,一個倆孩子的媽媽。推而廣之談教育,還是不要語不驚人誓不休。

我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雖然我曾向您鑽研法律一樣鑽研教育,但我也隻代表我自己,也許一個父親的觀點會和您不同,因為我不屬虎,我是一個兔爸爸。

首先,兔爸勸告您以後不要動輒用“中國家長”來給自己造勢,您知道至少在育兒理念上,您不能代表中國家長,至於中國文化,您隻生活在一個狹小的家庭文化圈內,雖然傳承了不少文化糟粕,但至少有兩點值得借鑒的文化理念你不懂,一曰“因材施教”,一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男孩女孩也是不一樣的,育兒的個案決不能成為每一位家長效仿的模範。你認為自己優秀,是你培養出了一雙優秀的女兒。我不想質疑這個,雖然下結論說這兩個孩子優秀還為時過早。

無論如何,您女兒比起比爾•蓋茨、斯蒂夫•喬布斯、拉裏•埃裏森或者邁克爾•戴爾又如何?你知道這些在中學裏連B都拿不到的“垃圾”和“looser”們連大學都沒有讀完,如果他們的母親也寫一本書,叫做《為什麽不逼著孩子讀大學的母親是最優秀的母親》,您覺得如何?畢竟這些“垃圾”比起您的兩個女兒要強多了吧?哦,當然他們鋼琴沒有您女兒彈得好。So what?

您用各種嚴厲甚至殘酷的手段來要求您的孩子“最優秀”,您是不是也希望耶魯的校長或法學院的係主任也同樣要求你自己呢?如果你不是每個月拿出一片論文發表在一流刊物而被校長稱為“垃圾”、“looser”,您會發奮努力讓校長滿意嗎?

我想你不會,哪為什麽你那樣對待您那兩個可憐的孩子呢?

所以我不明白當女兒給你的生日賀卡僅僅因為沒有達到你的要求,你就板著母老虎的長臉把賀卡扔給女兒讓她重做。不錯,你是“deserve a better one”,但孩子“deserve”如此無理野蠻的對待嗎?

我相信您是一名合格的法學教授,但我不知道您是否知道孩子也有法律保護的人格和自由,吃飯、休息、上廁所都是超越彈琴的基本人權,您是否知道家庭冷暴力不僅僅是針對夫妻,父母對孩子的冷暴力也將被法律所不容!

也許你不在乎,你隻在乎孩子的“成就”。我們暫且不談那些考試、評比中的優勝是否就代表成就,你可意識到,在你培養這些“成就”的同時,你向孩子們傳達了一種什麽樣的價值觀和生活哲學?說得好聽一點叫“服從權威”,說的不好那叫“奴性”,這就是為什麽在這種教育理念培養下,幾千年來隻有安分守己俯首帖耳聽話的臣民和奴才,沒有創新敢於挑戰權威的公民和英才。

就這樣,我們一代代在虎媽虎爸的淫威下造就了一種什麽樣的專製與服從,隻有等級威嚴,沒有個人尊嚴更沒有民主自由的社會文化。

你應該明白,美國社會不需要聽話的乖孩子,更不需要俯首帖耳的奴才。

好了,不管怎麽說,虎媽Amy畢竟出名了,這樣我想起另一位也叫Amy的華裔名作家——《 喜福會》作者 Amy Tan( 譚恩美)——她也有一位虎媽。譚恩美在自傳“The Opposite of Fate”裏提到,每當母親對自己不滿時,就謾罵責備,甚至以死相脅“不如我去死好了。”

有次恩美不願彈琴,母親竟說:“真希望腦瘤死的是你,不是你哥哥彼得”!見恩美仍不“聽話”,這位虎媽哭叫到:“我寧願殺了你,寧願看你死!”(I rather kill you! I rather see you die),繼而拿出切肉刀,將恩美逼到牆角,威脅到:“我先殺了你,然後弟弟和我,全家一起滅亡!”(First, I kill you. Then Didi and me, and our whole family destroy.)

蔡教授,你是不是特別能理解這樣的同類“母老虎”?她也是“可憐天下父母親”啊?

無獨有偶,朗朗您是知道的,你可知道朗朗有一個“虎爸”?有一次郎朗隻因為參加學校合唱團排練而晚回家兩個小時,虎爸就不問青紅皂白用大皮鞋打他,打累之後,虎爸拿出一包藥丟到朗朗麵前說:“你還有什麽臉呆在北京,現在我給你擺出三條路,一條是去死,吃藥;另一條是跳樓;第三條是回沈陽。”——因為在“虎爸”看來,合唱團排練純粹是瞎耽誤功夫。對了,那一年,朗朗9歲!

這難道就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算是老天開眼,朗朗沒有死,算然有了些名氣,不過也就是一個“熟練的鍵盤操作工”罷了。中國畢竟還沒有出現魯賓斯坦這樣的鋼琴家,更別說能獨立創作的貝多芬,莫紮特,巴赫,李斯特這樣的大師了。

蔡教授,看來您不是唯一的虎媽,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虎威”的確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理念。況且,“學而優則仕”,“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也的確實我們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們的育兒寶典 《三字經》中更有“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難怪你不讓孩子參加學校的演出,不讓孩子參加朋友的聚會,不讓這個,不讓那個,“戲”都是“無益”的嗎?

您要求孩子的功課第一,可您自己做學問是否也很優秀呢?起碼,我看不出您的任何嚴謹的科學態度。 您宣稱:“中國媽媽具有極高的教育熱情,再這麽下去,不久後美國將被中國趕超”。請稍微用邏輯想一下,“中國媽媽”努力了幾千年了,孩子們也頭懸梁錐刺股地一心隻讀聖賢書,可中國在任何領域為世界文明貢獻了什麽傑出人才了嗎?遠的不說了,1979年,中美兩國教育代表團互訪時,當中國教育官員看到美國孩子掰著手指頭做算術,就預言,20年後中國會趕上美國。美國人看到中國孩子的勤奮刻苦也感歎:20年後美國會被中國超越——他們都錯了!

您今天的預言可靠嗎?這“不久”將是多久?我看,隻要我們的教育理念不脫離強迫式的高壓逼迫,不從追求考分名次等功利中走出來,不把發展個人潛能,不把拓展個人興趣愛好的空間還給孩子,中國人要領先世界科技潮流,指導人類思想和精神文明的發展,那都是可望不可及的空想。

其實不要奢望什麽偉大的成就,做為普通的家庭,能讓孩子健康正常的成長就是成功了。而大多數虎爸虎媽眼底下的孩子都成了人格扭曲的專製犧牲品。

值得慶幸的是,朗朗和譚恩美都活了下來,您的女兒居然也在淫威中成長起來。可是,您可知道還有成千上萬的孩子在“虎媽”“虎爸”的“直升飛機”監視(Helicopter parents) 下走上了不歸路。

蔡教授,您可注意到加州大學亞裔教授Eliza Noh的研究,其中三項結論觸目驚心:

1. 自殺是15-24歲亞裔婦女的第二大死因。

2. 在所有族裔中,15-24歲的亞裔婦女的自殺率是最高的。

3. 亞裔5-12歲兒童的抑鬱症發病率高於其它所有族裔。

蔡教授,作為一名知識分子,您是不是應該停止念叨你的育兒經,多一些社會責任感,協助把華裔青少年的自殺率降下來,畢竟,自殺率第一並不像鋼琴比賽第一那樣值得驕傲,您同意嗎?

有人說亞裔青少年的自殺和文化衝突有關,不過在中國大陸,青少年自殺率也十分可觀。

上海市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上8個區2500多名中小學生中,竟有5.85%的孩子曾有過自殺計劃,其中自殺未遂者達到1.71%,有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活著不如死了好”的想法,其中曾認真考慮過該想法的人數也達到15.23%。

看看網絡媒體,這樣的字眼比比皆是:

越來越多大學生因考試壓力而自殺

年僅11歲的小學生出租房上吊自殺

因老師責罵一小學五年級女生跳樓自殺

由學生高考遲到沒讓參加考試自殺

被指考試作弊13歲女孩跳樓自殺

10歲小學生疑因學校不讓其考試自殺

男孩考試不理想割腕自殺

高中女生考試得27分跳樓自殺

華師大二附中尖子生未被清華錄取跳樓身亡

……

還不夠嗎?

虎媽,您的大作《虎媽的戰歌》中文版也同期出版了,我由衷的期望其他華人家長們不要因為你的“耶魯教授”頭銜而群起效仿。

麵對一個個弱小的生命,我這個兔爸爸含淚勸告:還孩子們一個清靜快樂的童年。救救孩子!

在此,我把自己簡單的育兒“經”拿來和您分享:

不懂功名有何酷,

隻盼孩兒踏正路。

父疼母愛,聲聲入心腹,

縱平凡,也幸福。

看來你同樣對這種理念不以為然,還是一心要做一個虎媽,做最優秀的母親,培養最優秀的孩子。

既然這樣,最後我想問您一個私人問題,雖然我無意介入您的私生活:您認為中國媽媽是最優秀的,言下之意是中國媽媽能培養出全A或者什麽都是第一的孩子——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那麽,您為什麽找了一個白人做丈夫呢?難道那麽多的最優秀的中國母親竟然沒有培養出一名優秀的男孩來與您般配嗎?您又為什麽不找一位最優秀的“中國母親”做自己的婆婆呢?也許您沒有機會,那您希望您的兩個女兒嫁給最優秀、門門全A的中國男孩嗎!

對了,希望您女兒今後的婆婆,也是“最優秀的中國媽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breezebrook 回複 悄悄話 狄更斯在《大衛。科波菲爾》裏塑造了一個非常聰慧的女性- 姨奶奶。那才是真正稱得上拿得起,放得下,榮辱不驚的了不起的女性。她曾對大衛說過一句話:“特羅,我的孩子,如果說我此生還有什麽目標的話,就是要盡量把你培養成一個好心腸,明事理,易快樂的人。”再來看看與之相反最具諷刺意味的麥德遜家姐弟倆,同樣一粒種子(大衛), 落在不同的育花人的手裏,它結出的花是多麽的不同。

願上天多培育些“姨奶奶”, 少降生些“麥德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