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巴菲特不難,看他怎樣經曆四次牛市 zt

(2007-10-24 11:24:51) 下一個

學巴菲特不難,看他怎樣經曆四次牛市

□苗夏麗報道

  “基金七日談”的第三次講座,晨報邀請了匯添富基金公司的首席投資理財師劉建位。“5月30日印花稅上調,指數大跌;如今大盤重上4300點,但大家的個人資產是否創出新高?”在場投資者紛紛搖頭。“為什麽大牛市中我們的投資收益低於大盤呢?”劉建位再次發問。

  劉建位作為研究巴菲特的專家,向大家講述了巴菲特紀曆四次牛市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從中得到啟發。

  別人過於貪婪時,我們要恐懼

  “室外的地麵溫度在40℃左右,估計我們現在大盤的溫度也接近這個溫度,但仍有投資者希望大盤拚命漲到8000點、10000點。”麵對部分投資者的貪婪,劉建位首先要強調的就是巴菲特“當別人過於貪婪時,我們要恐懼”的名言。

  “巴菲特一生經曆了4次牛市,第一次是在1967年-1969年。”1967年,美國標準普爾指數上漲了31%,成交量比十多年前上漲5倍;1968年,大盤上漲了11%,成交量比上一年又翻了一倍。成交量持續暴增,交易所電腦承受不了,經常出現堵單現象,整個市場都瘋狂了。甚至連投資債券的慈善基金會也開始大規模購買股票,“因為他們害怕錯過機會難得的牛市,寧可出現過錯,也不要錯過。”。1969年,道瓊斯指數衝破了1000點,按照市盈率計算,IBM當時是39倍、思樂是50倍、雅芳是56倍。

  看著股市天天漲,隨便買支股票都能輕鬆的賺錢,這讓巴菲特左右為難。巴菲特一直信奉價值投資的理念,隻買價值被低估的股票,此時是參與市場瘋狂的追漲遊戲,還是堅持原來的價值投資?當時巴菲特39歲,身價接近1000萬美元。“足足思考4個月,巴菲特不但沒有卷入這股投資狂潮,反而決定解散自己的投資公司,把所有資金返還給投資合夥人。

  1969年底,大盤開始從高點回落,到1970年5月,美國股市的很多熱門股票已經跌去50%。巴菲特卻無股一身輕,他躲過了一場股災。

  “這就是巴菲特第一次大牛市的給我們啟示。大牛市越瘋狂,越要反對貪婪,見好就收。”劉建位對此特別強調,“對巴非特而言,股票就像商品,當價格遠遠超過價值時,就根本不值得買,越漲越不值得追。”

  別人過於恐懼時,我們要貪婪

  “巴菲特不久又遇到了第二次大牛市。”劉建位說,1970年指數開始反彈,到年底漲了4%、1971年漲了15%、1972年漲了19%,當時最受市場追捧的是‘靚麗50股’,這些藍籌股平均市盈率高達80倍。此時巴菲特已收購伯克希爾公司40%的股份,公司賬上資金1億多美元,股票倉位隻有16%,84%是債券,並不再接收新的資金管理。巴菲特說:‘我就像一個好色的小夥子,來到了一個荒無一人的海島上,想買卻什麽也買不到。’”一個形象的比喻,道出了當年的無奈和忍耐。

  但耐心終有回報。1973年大盤跌了15%,1974年大盤又跌了26%,兩年跌掉40%多,大盤從1000點跌到580點,此時的華爾街從大牛市轉為大熊市,大家紛紛忙著拋股票,原來80倍市盈率的股票後來隻有8倍左右了,股票基本上沒人買了。

  “‘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忍了三年的巴菲特說:‘我就像一個好色的小夥子,來到了女兒國,買股票的大好機會到了’。巴菲特衝進股市狂買股票。結果1975-1976年美國股市漲了60%,巴菲特賺了80%!”

  “第二次大牛市,巴菲特強調:在別人過於恐懼時,我們要“反恐”。隻有在別人都恐懼不敢買的時候,你反而有可能低價買入好股票。”

  跟公司一起長大

  “第三次美國牛市就更牛了!”劉建位說,1984年到1986年間,短短三年美國股市漲了1.5倍,相當於1000點漲到2500點。到1987年,大盤表現繼續強勁,前十個月大盤就漲了44%。當時盡管美聯儲連續加息,但美國股市卻持續上漲。

  “此時巴菲特相當冷靜,從1985年開始巴菲特不斷減倉,到1987年暴跌前他手裏隻剩下三隻股票:華盛頓郵報、美國政府雇員保險公司、大都會美國廣播公司,其他股票堅決拋出,一股不留。”

  到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最黑的一個黑色星期一來臨了,大盤一天暴跌了508點,跌幅22.6%。

  那天,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爾公司市值損失了3.42億美元。“但巴菲特卻沒有絲毫的驚慌失措,仍然和平常一樣在辦公室平靜地閱讀年報和資料,下屬驚訝地發現,巴菲特可能是崩盤那一天唯一一個不關注股市行情的人,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巴菲特這天隻從辦公室走出來一次,對員工說,股價下跌對公司沒有什麽影響,大家該幹嘛幹嘛。”1987年10月,大盤開始反彈,此後不僅把暴跌的點數補回來,而且全年還上漲了5%。巴菲特這一年盈利高達20%。1988年到1989年,美國股市漲了48%,巴菲特賺了64%。

  為什麽巴菲特在第三次大牛市能夠大幅度戰勝市場呢?“上述三隻重倉股,無論牛市還是熊市,巴菲特一直持有。其中,華盛頓郵報1973年買入,到現在已持有34年,當時投資1000萬美元,現在市值已經達到15.3億美元,上漲153倍!”巴菲特投資時間之長讓聽講在座的投資者大為驚訝。為什麽要長期持有,一動不動?劉建位說,“其實很多國內外的億萬富翁,他們致富的關鍵在於,把一個企業不斷從小做到大,我們要賺大錢,就要買這樣的企業,陪伴著這個企業不斷壯大,見證創業者從窮小子變成億萬富翁,這樣我們也跟著發大財。”

  不懂的公司不投

  巴菲特經曆的最近一次牛市是從1995年開始。1995年到1999年的五年時間,美國股市漲了2.5倍,這次漲得更猛,高科技、網絡股成為主要的推動力量。“當時的市場隻要和網絡沾邊就雞犬升天,一家公司隻要是某某網絡公司,即使不盈利,也可以立即上市圈幾十億美元。”但巴菲特1股網絡股都沒買,依然持有華盛頓郵報、吉列刀片、可口可樂等傳統行業,這一年大盤漲了21%左右,而巴菲特隻賺了0.5%。“這是巴菲特相對於大盤最落後的一年。”劉建位回憶到。

  當年開股東大會時,巴菲特說自己感到很慚愧。所有的股東都質問他為什麽不買網絡股科技股,很多媒體都批評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已經過時了,不靈了,現在是網絡股科技股的天下。在一片罵聲中,巴菲特卻不為所動,繼續堅決長期持有可口可樂、華盛頓郵報等傳統行業的股票,一股網絡科技股也不買。“巴菲特不買網絡科技股的理由很簡單,按巴菲特自己的話來說:‘我看不懂網絡科技股。我無法確定它們的長期發展前景’。”劉建位歸納說。盡管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是好朋友,巴菲特卻一股微軟的股票也沒有買。

  結果到2000年,美國股市網絡股泡沫破裂,三年內大盤跌去一半,而巴菲特這三年不但沒有虧損反而盈利10%。一直持有傳統行業股票不動的巴菲特,以60%的優勢戰勝了那些追逐熱門的網絡科技股的投機者。

  “大牛市大盤上漲,但大盤漲不代表你的股票也會上漲同樣的幅度。在大牛市的狂熱中,投資者要保持冷靜,一定不要盲目從眾追漲殺跌,學會要獨立分析,獨立判斷,獨立決策。要長期戰勝市場,並不在於你能夠預測股市會跌會漲,關鍵在於你持有股票的上市公司是不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好公司。巴菲特告訴我們,投資其實很簡單,找到好公司然後長期持有。”這是劉建位給大家的建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