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1

(2008-01-23 14:43:11) 下一個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住宅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麵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誌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循環出現,同時始終會涉及到一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一種反身(reflexive)、循環的關係。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持續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複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金融當局都采取了幹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係,也被稱之為道德風險,它推動了信貸越來越強勁的擴張。這一體係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RonaldReagan)所說的“市場的魔術”——而我則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market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會趨於平衡,而允許市場參與者追尋自身利益,將最有利於共同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幹預。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占據主宰地位的思維方式,當時金融市場剛開始全球化,美國則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


  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區的儲蓄,並消費高出自身產出的物品。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2%。通過推出越來越複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係統麵臨危險之際,金融當局就出手幹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0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當新產品的複雜程度到了監管當局無法計算風險,並開始依賴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手段時,此輪超級繁榮周期失去了控製。同樣,評級機構也依賴合成產品發明者提供的信息。這是一種令人震驚的不負責任。


  任何可能出問題的地方都出了問題。開始時,出現在次級抵押貸款上的問題,蔓延到了債務抵押債券(collateraliseddebtobligations),危及了市政及抵押擔保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並可能危及規模數萬億美元的信貸違約掉期市場。投資銀行對杠杆收購的參與成為了負債。市場中立的對衝基金後來不再中立,不得不結清頭寸。有資產擔保的商業票據市場陷入停頓,各銀行為將抵押貸款移至資產負債表外而建立的特殊投資工具(special investmentvehicles),也不再能夠獲得外部融資。最後一擊出現在作為金融體係核心的銀行間借貸中斷之際,中斷的原因是各家銀行不得不保護自己的資源,不再信任對方。各國央行不得不注入數額空前巨大的資金,圍繞前所未有的證券種類,為數量空前的金融機構提供信貸。這使此次危機進一步加劇,超過了二戰以來的所有危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