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華中文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魚和熊掌,何以兼得--也談海外中文教育

(2006-07-05 06:29:19) 下一個

魚和熊掌,何以兼得

------也談海外中文教育 ------

我為什麽學中文?問這個問題的肯定是那些正在上著中文學校的孩子們。他們每個禮拜一天,被家長們辛辛苦苦地送到中文學校來,坐上三個小時,學著用英文字母來按照一種完全不同的規律拚讀中文,學著照葫蘆畫瓢地寫中國字,學這種他們會聽會說但卻很難讀很難寫的語言。他們必須犧牲掉周末半天玩耍的時間,也看不出來學這種語言將來有什麽用.他們必須忍受枯燥乏味的重複和記憶,他們還有時不得不為自己不認識和不會寫的字而苦惱。我想在他們每一天去中文學校的路上都會問這個問題:“我到底為什麽要學中文?

幾乎所有的華裔子弟都是功課優秀的聰明孩子。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學習中文不感興趣。他們之所以來,主要是因為家長們強迫所至。我想這個結論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來中文學校的孩子們但是應該代表了大多數華裔子弟學中文的心理現狀。如果給孩子們布置一項作業,讓每個人寫一篇小短文,講講他們的真心話為什麽要學中文。下麵的結果是再自然不過了:1.父母要求我來中文學校並告訴我說學好中文將來有用,不學將來會後悔。2.因為我是中國人所以我覺得我應該懂中文。3.我準備考中文SAT所以來中文學校尋求幫助。4.學會中文可以和來訪的或在中國的親戚們溝通。5.來中文學校可以結交更多的朋友一起玩兒。6.學會中文可以使得將來回中國時不顯得很傻。7.我自己也認為將來中文也許會對我有用。 

上述七條中幾乎每一個學生都提到來中文學校是應父母的要求,由此可見我們華裔父母在孩子的中文教育中所起的決定性的作用。不言而喻,我們家長們的作法是對的,是為了孩子們的長遠利益著想的。但學習中文的畢竟是孩子們而不是我們。我們家長的滿腔熱情和殷切期望如何能轉化成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這便是我們所有海外華人所麵臨的挑戰性的問題。 

 我們的孩子們生活在北美的英語環境中,講話和思維恐怕全都是用英文,因此英文應該是他們的第一語言。學習中文便成了學習一門外語,雖然這門外語並不完全像當初你我在中國學習的英文。我們當初學英文並沒有他們這樣的家庭語言環境,甚至也沒有一個能講地道英文的朋友相來往。所以我們當初學英文要比他們今天學中文困難得多的多。但是我們都曾經從一點一滴地積累開始,匯百川而入海,最後飛躍大洋來到此岸開發自己的人生。我們當初學外語是怎樣的經曆?我們當初的英文水平是怎樣的?我們憑的是什麽樣的熱情和興趣呢?  

語言隻有在使用中才能真正學到和提高,而做到這點需要十年以上的不斷堅持。您的孩子剛學了幾年中文?您的孩子有使用中文的環境和機會嗎?如果您的孩子能堅持學上他十年十五年的中文,如果您的孩子在第十年或第十五年頭兒上有一個使用中文的工作或到中國去生活,您還用發愁他(她)的中文嗎?十年或十五年以後正是我們的孩子們的青年時代,那時的中國將會是什麽樣子?也許孩子們今天在美國學中文和我們當初在中國學英文有“異曲同工”的用處呢。 

但是十五年的時間感覺上太長了些,我們的孩子們看不到那麽遠,在他們這個年齡所關心的隻是眼下有什麽好玩的東西。因此堅持學習中文的最大的敵人是缺乏興趣和目的。我們當初並沒有父母的強迫,我們也沒有每周花上整整半天的時間,我們甚至也沒有印刷精美的課本和能講母語的老師。我們靠的是興趣是心知肚明的學英文的實際用處。因此我們的中文教學也應該著重於這兩點。首先要使孩子們感興趣。中文教學僅僅以教授語言為目的而忽視了文化、曆史、傳統等內容就像是包餃子隻用皮而不放餡,必然是乏味的。”哪一個孩子會愛吃沒有餡的餃子呢?我們教中文不能僅僅是學語言,也應該學曆史和文化。至於學中文的目的,則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讓孩子們理解的了。可能要花相當長的時間,也可能要到他們實際用中文時才能理解。不過沒關係,我們中國人曆來有一件法寶,那就是“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 

我們不能等待每一個孩子都培養出興趣以後才開始學中文。有興趣的孩子是有福氣,不必耐著性子在中文學校中煎熬。對沒有興趣的孩子我們便隻好搬出“強迫”這件祖宗的家法。在這裏強迫不是壞事。強迫意味著堅持,而堅持是學會語言的關鍵。這種強迫應該是長時間的,應該是貫徹到每一天的生活之中的,那就是在家裏一定要講中文用中文。要強迫他十年十五年。等到他們二十多歲時有真正在工作中用中文的機會了,我們的強迫便結出果實了。誰又能說您今天在北美的房子車子和幸福家庭不是您當初自己“強迫”自己的結果呢?從這個意義上講,辦中文學校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是強迫的必要手段。我們所強迫給予孩子們的不僅僅是一種語言,也不僅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我們所要給予下一代的,是我們對他們的親情,是我們五千年的故國文化,是我們回饋祖宗的良心,是我們華夏傳人的自豪。這些,隻有等他們到了我們這個歲數的時候才能真正體會到。

 海外中文教育是一場家庭文化命運的爭奪戰。必須寸土必爭,持之以恒,絕不可掉以輕心。比較起來,反而是一些中外夫婦更加注重孩子的中文教育。因為外國人自己學習中文非常不容易,所以更珍視家庭有中文條件,就盡量讓孩子充分享用。而雙方都是中國人的夫婦卻不太珍惜自己家庭的中文優勢,結果很多留學家庭的孩子,中文不行,或會講不識字,甚至有的孩子已經不會講中國話了。會講不識字,實際上還是中文文盲。(國內今天還有兩億兩千萬這樣會說不識字的文盲)這絕不是我們出國留學時的理想。理想應該是自己留學之後,子女將學貫中西。   

海外中文教育的基地決不僅僅是中文學校,更主要的是家庭。老師讀沒讀過魯迅、沈從文,是文科專才,還是專攻理科,愛不愛好文學都無關宏旨。普通話盡可能標準、寫字盡可能規範,拚音盡可能不錯,就好。畢竟兒童必先說話、識字,才能讀文學。 

雖然中文學校的主辦人和教師們付出了艱辛和奉獻。但僅靠中文學校絕對教不好子女的中文。我門應當了解外語大環境和中文小環境嚴酷的力量對比。周末的幾堂課時間,根本抵擋不住外語大環境的強勢壓力。但學校的課程可以讓孩子了解到,不是他一個人在學這種難寫得要命的文字,而是許多小朋友都要學習這種語文。其次,中文學校一般都會有一些中國人的傳統活動,孩子們可以借此多少了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看到一些中國人的文化娛樂節目。但是要真正學到中文語言文 字技能,百分之九十五都是靠家庭教育。父母中至少一方一定要花足夠的時間“陪讀”。不僅是陪同上學、放學,還要陪念、陪寫,解釋課文,督促作業,反正是一陪到底。直到把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到自覺閱讀而後已。沒有這番苦心,幾乎休想享受將來子女雙語流利、學貫中西的碩果。一次生病住院,一次集體旅行,就可以抵消許多中文教學的辛苦努力。許多家庭子女的中文教學失敗,就是沒有在這方麵立下破釜沉舟的決心,沒有這一股拚搏到底的韌勁。   

中文學校裏小朋友之間根本不用普通話交談。不是教學大綱沒要求,也不是老師不注意管束,而是兒童交際用語中很多詞他們不會用中文表達。外語當然成了共同語。學校的強製僅限於必須完成作業,用漢語問答。許多字義還少不得借助外語來解釋。學校的強製是有限的,教學時間也是有限的,家庭卻有可能長時期堅持中文文化小氣候。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取消所有的外文氛圍。切斷所有的外語電視廣播,銷毀或深藏所有的外語錄影錄像材料,可以強製在家庭中隻講國語,念中文。把孩子的思維和語言習慣強行逼入死角、逼上梁山。

 老一輩華僑曾經用皮鞭來逼迫後代學習中文。現在當然不宜提倡。但是教育從來就是一種強製。孩子的中文修養不僅關係到他們的職業前景,多一種語言技能,多一分競爭潛力;而且關係到他們與我們的代溝問題。代溝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如果語言的犁刀,再將代溝向縱深開挖,那就是雪上加霜的痛苦了。老華僑的許多家庭都已經經曆了類似的文化悲劇,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海外學人宜當未雨綢繆。孩子的中文教育關鍵在父母。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創造良好的中文環境,堅持不懈,耕耘不止,則必有收獲。 

**本文源於<<我為什麽學中文,-教子篇(九),張曉明>> <<海外中文學校教得了多少中文?              彭小明>> .者在原文的基礎上進行了重組和改寫。標題為者後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kangtahot 回複 悄悄話 > 誰有那麽多的時間每天送小孩去中文學校呢?在家,誰又有那麽多精力,或者說能力教自家的小孩。

> 你傻,上網唄。但好的真的很少。

> 其實有一個,雖然名字很難聽,叫什麽絕色中文,網站很好記,yes 的後麵加 com.cn。值得一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