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園

野草的樂趣就是瘋長。而且,雜草叢生的地方才是最自然、最接近本質、最能觸摸到心跳的地方。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愚公移山”別傳

(2010-01-06 15:52:45) 下一個
毛澤東曾引用了典故,寫下了"愚公移山"這篇著名的文章:"中國古代有個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說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南麵有座大山擋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決心率他的兒子要用鋤頭挖去這座大山。有個老頭子名叫智叟的看了發笑,說是你這樣幹未免太愚蠢了,你父子數人要挖掉這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我死以後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麽挖不平呢?愚公批駁了智叟的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

可是讓愚公沒想到的事發生了。有一天,他又像往常一樣起了床,就去叫上兒子們,沒想到早已不見老大的蹤影。桌上留張條:“父親,恕孩兒不孝。孩兒不能陪父親再挖山了。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真要把山挖了,我們的優勢就沒了。再說,您年紀大了,不能再這麽幹下去了。我到外麵去轉一轉,看看能不能找到什麽更好的辦法。”

愚公一看,差點沒背過氣去。這還沒到孫子輩呢,就有人不想幹了,這還了得?看來這世道確實是變了。再也不是三綱五常的年代了,老子都叫不動兒子了,還有沒有王法了?

愚公生氣歸生氣,可也沒辦法。人都走了,還說什麽呢?可這麽多年下來,不幹活就憋得慌,於是就扛上鋤頭,帶著老二,接著挖他的山去了。

寒來璁往,一年很快就過去了。這天,他老遠就看見一幫人,比比劃劃,不知道忙些什麽,等走近了一看,原來就是他的兒子,帶了一幫年輕人在搞測繪。他這氣是不打一處來,喝道:“你這個畜牲,還知道回來?”

兒子看見愚公生氣,根本就沒理會,上來就說:“爸,您往後再也不用挖山了。這兒很快就要修纜車道。”

“什麽道?”愚公不解地問。

“就是可以坐上坐下的小轆車。”

“誰還上咱這來坐小轆車呢?”

“這你就不懂了吧,咱們這很快就要開發成旅遊區了。城裏的有錢人都會來這旅遊。”

“來咱這荒山野嶺的幹什麽呢?”

“是這樣的。城裏的人太多,空氣不太好,他們整天也憋得慌,想找個沒人的地方多呆幾天,就是度假。您趕緊回家準備準備,客人們這幾天就暫時住咱們家。”

愚公早已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弄得不知所措,竟把責備兒子的事忘到了腦後。他放下鋤頭,喃喃自語地說到:“不挖山了?不挖山了?那我還活個什麽勁?”

因為他實在無法想象,如果不挖山了,那他自己生命的意義到底在什麽地方。他與生俱來的信念就是堅韌不拔,認準了的事就一定要幹到底。恍惚之中,他自言自語道:“如今不挖山了,智叟那老家夥豈不是更要笑話我?這讓我的老臉往哪兒擱呀。我都當典型當了這麽多年,不挖山了,我還算什麽愚公呢?” “爸,您怎麽還不走呀,一會兒客人就該吃飯了呢。”他這才悻悻地離去。

幾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客人臨走前留下了他們的住宿費,說是出公差所以錢是必須付的。就這樣,愚公第一次掙到了房客的錢。他的手不免哆嗦了起來,其實倒不是為了錢, 而是為自己心裏的那份失落。 “難道我一個貧農從此就要變成一個地主了嗎?”他越想越來氣,把腳一跺,心裏罵道:“都是我這不孝的老大給鬧的,我找他算賬去。”

想到這裏,拿起鋤頭,就衝出屋去。 可他剛一出門,猛然想起,自己的爸爸,不就是個獵人嘛。自己不也沒子承父業。 “咳,人各有誌,隨他去吧。”

又過了好幾年,愚公的老大成了這片旅遊公司的總裁,雖然忙裏忙外,但人前人後,那個叫風光。愚公也住上了帶自來水的大房子,多餘的房間就租給旅遊者。平時,愚公除了照看照看自家的菜園子,逗逗孫子,就是帶著遊客參觀自己當年挖過的光禿禿的山頭,那裏已經成為了一個人人必去的旅遊景點,旁邊還立個牌子:愚公移山處。

一日,愚公又遇到智叟,隻見他滿臉羨慕地說:“我要是能有個像你老大這樣的兒子就好了。” 愚公假裝客套地說,“哪裏哪裏。”其實心裏說道:“你就是有這樣的兒子也未必能成事。要不是我當初帶著他每天挖山吃大苦耐大勞,他能有今天的出息?哼!”

不過,打那以後,愚公終於認識到,形勢比人強。隻有揚長避短,順勢而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他還認識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上一代的希望,能不能在下一代身上實現,那就天曉得了。




附記∶


中國的愚公太勤勞了,以至於祖祖輩輩都在做著同一件事:挖山不止。可是,靠著這種精神,難道就能感動上帝?如果上帝真的是全體人民,那就是一個群體的悲哀。難怪中國現在有了世界工廠之謂。 於是,中國人就必須這樣靠著愚公移山的精神和一雙靈巧的雙手,就一輩又一輩地替別人做衣服和鞋子、沒日沒夜地打工嗎?

中國人的未來到底該依靠什厶呢?當然是靠教育?可是靠什厶樣的教育?靠現行教育嗎?靠現在這種廣種薄收的教育顯然是不成的,那是真正的浪費。猶太民族有個鮮明的觀點,那就是強調質量勝過數量。通俗一點,那就是,教一個,成一個。


教育的著眼點也不能隻是局限在大學。教育是個係統工程,必須從家庭、社會和學校三位一體地全麵解放思想。而且,還有一個任務,就是開放教育特區,讓真正懂教育的人來辦學校,不管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比如,可以讓猶太人,以在美國辦學校的方式,在中國辦教育,甚至可以從幼兒園開始,一直辦到大學。要知道,教育並不是教技能。機器人不是也會技能嗎?教育的目的更重要地是培養人正確的價值觀。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就不可能有大寫的人。當初若是沒有為國奉獻的精神,怎麽會有兩彈一星?沒有“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立誌,哪來的魯迅?學習也是這樣,為自己而學,實在是難得走很遠。


改革開放搞了三十年,為什厶還是沒有培養出什麽特別傑出的人才來呢?千萬不要自以為上了中國的好學校就成了人才,再說,到了高校才想起來成才,實際上就已經太晚了。再說,中國的高校在世界上有多大的影響力呢?


不過,也許我們可以借助杠杆,撬開製約我們的瓶頸。這個杠杆就是先進的思想觀念,而不是教條的、功利的說教。如果說改革開放引進了技術和資金,曾經極大地解放了思想,那麽,我們還應當有第二次更深入的思想解放運動,而解放的重點就可以先放在教育的改革方麵。如果自己改不好,就索性引進全套的教育係統,讓外國人以外國的方式辦學。是驢子是馬,拿出來遛遛。 如果沒有當初的特區,就不可能有全方位的改革開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裘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驛路梨花帶雨的評論:
謝謝您的鼓勵。俺以後就像愚公一樣,挖坑不止。:)
驛路梨花帶雨 回複 悄悄話 有趣有趣。。。ding!
裘教 回複 悄悄話 你這好像是把俺直接就壓在四座大山下了。看來不發揚愚公移山還真是不行了。
俺隻是順著錢學森的思路繼續發問。他曾問到:)“為什麽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其實說到底,恐怕還是一個魯迅所說的天才的土壤問題。
人才當然可以有各種定義,但至少他要有可比性。光國內比不行,得全世界來比。傑出者,當然必須有世界範圍的權威性。
crazyweed 回複 悄悄話 裘先生成為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了!寫的故事有趣,有哲理。不過有些觀點不敢苟同。
我雖然很欣賞美國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方式,但並不覺得中式教育很失敗。中國現有的教育製度是由於人口多,資源少,就業機會少的生存危機感有關。有時候是迫不得已。改革開放搞了三十年,不能說是沒有培養出什麽特別值得驕傲的人才來。看你對人才怎麽定義。人才,科學發展是需要時間積累的。
中國的電池大王可以由一個手工作坊成長為占據世界的電池大戶,吸引巴菲特的投資。北京科興是世界第一個研製H1N1疫苗成功的企業。CEO隻是一個衛校畢業生。
人才究竟是什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