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樓

Ci Git Romain, Dieu Ait Son Ame.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奇妙的水族故事(七)

(2007-04-17 18:15:44) 下一個
另外一種很有人緣的魚是Tang,基本上每個50加侖以上的缸裏都會有一條。Tang身體扁平,顏色絢麗,遊起來姿態優雅,動作機警敏捷。海底總動員裏陪Nemo他爹穿過大洋的多利(Dori)就是Tang的一種,Blue Tang。國內叫它“藍三角倒吊”,不知道為什麽用這麽土的名字。
 
Blue Tang小的時候非常可愛,大眼睛,翹嘴巴,鼻梁上還有幾個雀斑似的小麻點。但它長得很快,短短一兩年就會從一個小可愛長成三四英寸長的大家夥。成年後的Blue Tang反而有些呆頭呆腦了,動作略顯遲緩,失去了年少時的風采。

除Blue Tang外,比較常見的還有Yellow Tang和Purple Tang,Yellow tang的體形相對較小,對水體環境的要求也相對最為寬容,所以是Tang家族裏的首選。

我缸裏的Yellow Tang(黃三角倒吊)


Tang普遍屬於敏感體質,對水體環境要求很高,而且非常容易得白點病。白點病相當於人類的皮膚感染,在海洋裏是很普通的,大多數情況下可以不治而愈,但在家養環境下卻往往致命。白點病菌在入侵魚的皮膚表層後可以迅速繁殖,由於大半個身子埋在魚的皮膚下麵,很難用藥物清除,藥性太重魚又受不了,所以往往就成了不治之症。

白點病的另一個特點是它在魚缸這樣的密閉環境中傳染很快,有時會造成全缸覆沒的慘劇。白點病菌寄生在魚身上,靠汲取魚身上的營養存活。一條魚死後,白點病菌就必須尋找新的附著體,為了自己的生存,它們不會放過任何一條一息尚存的魚。感染了白點病的魚幾乎全部死於因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窒息,也就是說,還沒等到身上營養被吸盡,就喪命了。

很多野生Tang身上都攜帶有白點病菌,在野外不會發病,一旦進了家門,就是另外的故事了。所以養Tang的風險是很大的。通常在到家之後,需要先把它放在單獨一個小缸裏,用較低鹽度的水養上四個星期左右,病菌受不了低鹽,四周之後才可以安全地進主缸。

Tang在海洋中常成群活動,在家養環境下卻嚴格獨居,至今也沒有人工繁殖Tang的案例。Tang的塊頭雖大,卻是不折不扣的素食主義者,食物以各種藻類為主,我曾經試著用做SUSHI的紫菜喂它,現在儼然成了它的最愛。:-))

Tang雖然美麗,卻有幾分嬌羞,不喜歡拋頭露麵。養tang很多時候是因為它們純粹的色彩。平時喜歡東啄啄、西碰碰的Tang,幾乎不演繹任何動人的故事。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