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書屋

有時間看看書,打打字挺好的。
個人資料
夏維東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現在我們可以問一個問題了:為什麽姬發不在自己宗廟舉行諸侯分封大典?答案很簡單,“天下未集”,帝辛的遠征軍隨時可能過來把姬發的老巢給端了。武王聰明得很,始終處於“巡”的狀態,行蹤不定,第二天去哪武王自己都不知道。對了,帝王的聰明叫做英明。 英明的武王“巡狩”若幹時日後,陣腳慢慢穩定下來,感覺帝辛餘黨的威脅不再那麽危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我相信武王考慮過讓祿父“生活在別處”,可是在短時間內無法辦到,因為殷商遺民太多,這說明了帝辛並非正史所宣揚的那樣眾叛親離,否則他兒子孤家寡人一個隨便怎麽處理都可以。《周本紀》裏不經意的一句話“封商紂子祿父殷之餘民”證實了“紂子”深孚眾望,願意跟著他生活在此處。 另一個反證是微子。微子是大周的頭號大功臣,如果殷商臣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姬發聽了尹佚的祭文後,照葫蘆畫瓢說:“額奉天之命,革了殷商的命,得到上天祝福的光明之命”。接下來他會怎樣?在我的想象裏,姬發接下來應該舉杯麵對歡呼的群臣與群眾,甚至扭上一段西北秧歌。他沒有,他行了兩次稽首禮,然後又匆匆忙忙出城了。城外是他的軍隊,看來朝歌城內的“恐怖分子”甚多,姬發覺得不安全,還是住在簡陋的軍營裏踏實。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九章大封天下 姬發割了帝辛的頭,取了帝辛的寶玉,還是顧不上發表重要講話,因為那時最重要的事對於姬發來說是洗臉,否則那麽一副煙熏火燎的財迷嘴臉出現在公眾麵前,聖人們會不高興的。當然,對於孟子來說,姬發洗沒洗臉根本就不是個問題,隻要孟子認為他洗了臉就行。 姬發擦把臉,顧不上休息,扛著兩把鉞,四處尋找那隻禍國殃民的狐狸精妲己。《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孔子的學生子貢說了句似是而非的公道話“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意思是帝辛並沒有那麽不堪,為什麽後人把他說得那般不堪呢?因為帝辛甘居下流,根據水往低處流的原理,惡名象水一樣湧向帝辛。子貢貌似公道說來說去,仍然把帝辛定性為一個壞人,等於說帝辛的惡名實屬罪有應得。 自春秋以來,汙水一盆接一盆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帝辛火葬之際,走進新時代的姬發意氣風發地接受諸侯的祝賀和歡呼,那八個方國的酋長們格外高興,就像買了垃圾股的股民一覺醒來發現垃圾股突然成了明星股,發大財了,身份也不一樣了,他們將成為新朝的新貴。朝代的更遞,不過是鎖鏈和項鏈的主人掉個個而已。 據說當時朝歌城裏的商民集體在城郊恭候大駕光臨,手裏揮著小彩旗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在這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紂師皆倒兵以戰”是真的,但跟“葵花朵朵向陽開”無關,一切始於一封密信,終於一封密信,如此而已。 曆史上著名的改朝換代的戰役“牧野之戰”就這樣鬧劇一樣匆匆忙忙地結束了,沒有戰術,沒有謀略,隻有卑鄙的出賣。 墨子說“紂無待武之備,故殺。”,說得還算到位,相比夏桀之於成湯,帝辛對突然出現在牧野的周軍確實“無備&r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貴為儒家“五經”之一的《尚書》因為“漂杵”的技術故障,被孟子鄙視,他老人家冷笑道:《武成》嗎?大概隻有兩三根竹簡上說的是真的。(“盡信書,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兩、三策而已”),“書”指的便是《尚書》。孟子的文章乍一看雄辯滔滔,超級自信,但基本上屬於自說自話,隻管說理,至於論據,凡是有違其論點的一律是假的,不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帝辛的想法跟任何一種意見都不一樣,對俘虜不殺、不放,讓他們成為生產力、戰鬥力,讓他們開墾農田、修築河道以及搞一些城建,甚至可以把他們組建成一支軍隊,等到他們深深被大商的泱泱風範“春風化雨”之後才讓他們自由選擇去留,願意留在大商的,可以發放綠卡。帝辛的做法很人道,同時也照顧到殷商的利益,可以說是最優化的一種方案。 帝辛招哥哥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姬發在大家揮矛立戈排盾之際,開始發誓了,所發之誓便是同樣收入《尚書》的《牧誓》。《牧誓》和《太誓》一樣,先數落帝辛的罪行,基本就是《太誓》的翻版,不外是聽信婦人之言,疏遠同祖兄弟,不重視祖先的祭祀,重用各國的流竄犯們,禍國殃民,所以他要“行天之罰”。沒啥新的猛料,連“十八摸”都不提了,重用罪犯倒是個新加的頭條,隻是這個&ldq[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