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的風格

小時候就喜歡做一個寫者,大了就總是說:老了再寫就有時間了。有時間了就該把記憶中的那些撿起來,給自己,也給那些和我一樣喜歡生活的人
個人資料
博文
(2006-10-06 10:05:21)
失去的街景坐在她的對麵喝一杯,說是為了喝,還不如說是為了等,一陣香風走來,又一陣香風走去的女人。女人,像她這樣高雅、飄逸的還是第一次見過,見過了,就不忍離去。一個早晨,她的頭發盤起了發髻,高高地立在那裏,像是她本來的麵目——強烈地吸引了那些遊弋的目光,兩條腿悠然地搭在一起,搭成一個小寫的X,裹在細帶皮涼鞋裏安然的腳趾,錯落有餘地平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6-10-06 10:04:31)
三姐——謹以此文,獻給那些奮鬥在生活最底層的人們。(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題記我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三姐應該是我的大姐,但不知道為什麽,我們家就是這樣排的。在我小的時候,三姐是在二姨家長大的,後來聽媽媽講:“二姨嫁給二姨夫是做二房,那時,二姨夫從日本留學回來,在教育部當一個次長,二姨和媽媽長得都很漂亮,是“女子國民高等師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6-10-06 10:03:31)
那年、那月,那些人——寫給我疏遠已久的記憶。有一些人,一些事發生時雖然並沒有什麽特殊的意義,但卻令你忘也忘不掉。因為我會打球,有一天盤碰到一個球友,他問我:“幹什麽呢?”(中國人見麵的習慣話)那時,我剛剛從農場回來接媽媽的班,在小學校當孩子頭。他說他們工廠現在正想要一個好籃球後衛。然後,就滔滔不絕地向我介紹他們工廠是國營的大企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0-06 10:02:41)
美華莊傳奇一美華莊就這樣寂靜了幾日,但天下哪有太平的時候呢?伊人手裏的一杯清茶還沒有到口,就聽見門外麵又是一陣喧嘩。來者原來是一女子,隻見這小女子櫻唇微閉,杏眼單開,一張蒼白的臉上倒立著一對柳眉,正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隻見她輕啟櫻唇道:“我徒兒呢?快快還將於我,如若不然,休怪我手中的寶劍蕩平你們這什麽鬼美華山莊。”說話間,一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0-06 10:00:52)
領地一、周末,我們一行四個人,開著我的那輛本田“飛行員”,到離大學城80公裏以外的K城觀光,一路上歡聲笑語不斷,我的心情也格外晴朗。其實,美國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駕駛著一輛自己喜歡的汽車,在平整的高速公路上飛馳,你可以盡情欣賞車窗外美麗的自然景色,你也可以聽著喜歡的中國歌曲,在超過前麵車的一霎那,感受超越的快樂。更況且,今天我的車上坐著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0-06 10:00:22)
鄰居序剛買房子的時候,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在中國住慣了樓房,一下子搬到了獨門獨院兒的House,心裏著實是沒有底。但是對於一個下過鄉的人來說,沒有什麽能夠難住我的。和妻信誓旦旦了一番後,請了一個小小的假期,準備大幹一場。剛剛搬到這裏與洋人為鄰,嗬嗬。。。一時不知道如何應付,所以就采取一概不理的態度。第一天出來散步的時候,就自覺不自覺地碰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0-06 09:59:46)
老板娘每一次和她擦肩而過,都會嗅到一股粘稠的中國菜香味,日久,人們都戲稱她為“嗅娘”。嗅娘是福建沿海農村來的,丈夫有一點殘疾,家裏世代種地,聽說來美國可以賺大錢。嗅娘來了,沒有眷戀那些大城市,跑到一個沒有中國人開飯店的地方住下來,開了一個快餐點。生意日益紅火起來,於是,又籌劃著在另外一個小鎮子再開一家中國快餐點,丈夫和她分開來經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0-06 09:55:58)
九娘那個下午沒事兒,侄子要我陪他去接兩個他的朋友。除了兩個男孩外,還要等一個女孩子,從他們的嘴裏我不時地聽到關於九娘的名字,但我如何也不會和出現在眼前的女孩兒聯係起來。九娘,一個高挑兒的個兒,眉眼之間閃爍著女孩子特有的靈性,一舉一動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指引著男人的目光,九娘笑的時候,像香港的張伯芝,但九娘比張伯芝更高,更苗條,有一種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10-06 09:54:32)
四、聖·尼古拉大教堂是一座由圓木壘成的典型的哥特式八麵體木結構建築,俗稱“喇嘛台”,是由俄國聖·彼得堡建築專家鮑德列夫斯基設計,該教堂平麵為南北向希臘十字式,集中對稱布局,全部為原木架井幹式構成。主體部分,酷似一座東西走向的帳篷,其上方高豎起一座不等邊六角形尖樓,樓頂有一圓頭形裝飾物,人們叫他為圓蔥頭,其上為十字架。在它北麵有連為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0-06 09:36:54)
教堂街的故事*中篇小說*作者:李嘉真-、這條街因為有一座哥特式的天主教堂,所以就叫做教堂街。小的時候有一點害怕那個教堂,總覺得裏麵陰森森的,那個神父並不怎麽可怕,他見了小孩就笑,有的時候和媽媽上街買菜,他還會和媽媽打招呼:“你好嗬,楊老師。。。。。。”我們家裏沒有信教的,也不反對誰信教,所以教堂對於我們來說是陌生的。我們這個城市有很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
[26]
[27]
[28]
[2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