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尚文集

李公尚,定居美國。打工養家糊口之餘,喜愛搬弄幾千中英文字,聊解歲月之歎。
個人資料
李公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博文
(2015-02-05 18:23:58)
蹭金時代
李公尚
高瑾如願以償地收到清華大學碩博連讀研究生的錄取通知,興奮得一夜沒睡著覺。假如她奶奶健在,定會把她摟在懷裏,用老命和她媽拚個你死我活。從高瑾記事兒起,奶奶就一直為讚助她的快樂,和她媽勢不兩立。隻惜她奶奶常被她媽氣個半死,最終無可奈何地消盡了氣數,被她爸爸和她,當然還有她媽媽及其他親友,眼淚鼻涕地掩護進了火葬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1-29 07:59:35)
微笑
李公尚
元旦在一位朋友家聚會,下午分手時,朋友堅持開車分別送所有喝過酒的人回家。他的旅行車載七個人,我坐在他旁邊的位置,其他幾位坐在後麵。他的職業是經濟分析師,有兩位上車後抱怨他的分析出了問題:用一輛車分別送大家回家,明天大家還要坐出租車到他家來取車,投入產出比不合理。
在一個路口,紅燈亮了,朋友距離停車線還有十多米就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少女的情書
李公尚
聖誕節前一周,廖東陽和幾個同學利用寒假去阿帕拉契亞山脈滑雪,這是他從小到大唯一的一次奢侈。幾天前,他的名字出現在耶魯大學的首批入學通知上,喜極而泣的父母希望他出去放鬆一下,竭盡全力為他購置了滑雪所需的一切裝備。
聖誕節前三天的晚上,廖東陽的父母下班後回到家,聽到門鈴聲前去開門,兩名警察和一名與兒子一起去滑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5-01-04 10:35:55)
窯上
李公尚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下鄉當“知青”的趙莊大隊有一座磚窯廠,是大隊的重要副業。附近大隊和公社前去買磚的人很多,日夜開工。一天,窯場記帳員在窯裏點數,被突然坍塌的磚窯砸死了,隊裏讓我去窯場當記帳員。
磚窯廠離村子一公裏遠。我扛著鋪蓋從“知青宿舍”走出村,早已等候在村外的窯廠會計趙惠,熱情地跑過來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那年的音樂會
李公尚
我第一次“聽音樂會”,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在此之前,都是“看文藝演出”。那天,總部機關發票,要求晚飯後各處室盡量都去觀看美國一個樂團的訪華演出,屬於政治任務,是中美建交後,中美開展文化交流的項目之一。
在食堂吃晚飯時,我問另一個處室的熟人去不去看音樂會,鄰桌文化處的幾位女幹部聽後,以別人都能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11-24 09:31:12)
良子
李公尚 二十多年來,每年都收到良子的來信。盡管信中多是些問候和祝願,但相互通信卻似彼此心中的祭典,一直延續著忘卻的紀念。每次拆開她的信,信紙都散發著久違的溫馨,手寫的字體始終如一的秀潔工整,滿目莊嚴和恭敬。
認識良子,是二十多年前。那時,我被派往日本,在位於東京霞關街的一個日本官廳工作,當地人稱我是“霞關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4-10-21 07:56:43)
雜種
李公尚
正平和周圍的孩子玩耍,一個來自中國移民家庭的小孩兒叫他“雜種”,他不知所謂,回家問媽媽:“什麽是雜種?”媽媽低頭不語。他固執地又問:“雜種是好還是壞?”媽媽依舊置若罔聞。正平想,媽媽一向耐心聽他說話,願意和他談事,今天卻對他的話充耳不聞,於是猜測“雜種”一定不招人待見。
然而正平依舊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流浪去天堂
李公尚 離高中畢業還有三個月時,吳欣惠收到她申請的一所大學寄來的錄取通知書,於是她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立即去找一年前離開學校去了中西部的同窗好友蘇珊,和她一起去流浪。她早就想離開家。八年前她隨父母移民來到美國後,父母每天都無休止地吵架,有時大打出手,直至被警察帶走。她恨透了這個家。 蘇珊是一年前因受不了繼父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4-03-02 09:23:49)
外事活動 李公尚 常向東回中國探親,拜訪市教育局萬局長。三個月前萬局長帶隊到美國訪問,曾到過他家,很誇了一番他住的房子。希望自己的女兒將來也到美國讀書,請常向東代找幾所好學校。 萬局長走後,常向東突然想起忘了問萬局長的女兒來美國是上中學還是大學。隻好找出全美最好的幾十所大學和中學的所有資料,費神勞心地整理翻譯,打印成冊。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2-25 17:22:33)
Change
ByLigongshang
Afterretirement,JunWangwhotwiddledhisthumbsathomealwaysacheswithdesiretoknowhowhisfriendsare,especialhisoldfriendssuchasschoolfellowsofhighschoolandalumnusofuniversityinChina.Thesecoupleyears,hiswifealwayssighswithemotionthatmostofhisfriendsinChinawerebetterinsituationsthanhis.
Hefoundoutanaddressbookhesavedcarefullyfor30years,andtriedtocallhisfriendsupinthelist.A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