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博文

斯德哥爾摩的地質由堅硬的岩石構成,據說19世紀後期諾貝爾研製發明炸藥的目的,就是為了在這些堅硬的岩石上打通隧道。斯京於1950年代開始係統修建地鐵線路,第一條線路於1950年10月1日開通。1950-1980年代修建了地鐵綠、紅、藍包括支線在內的七條線路,同時舊線也不斷延長。前些年在成都家中整理舊物,發現了一本1975年斯德哥爾摩省政府發表的《斯京地鐵技術報告》,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續前】智者的共鳴——波蘭數學大師斯坦因豪斯與巴拿赫(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06/12997.html非凡成就泛函分析是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起源於數學物理中的變分問題。通俗地說,泛函分析就是研究“函數的函數”,或者無限維向量空間上的數學分析。泛函分析綜合運用分析、代數和幾何的觀點和方法,研究19世紀以來分析數學、現代物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四十多年前在大三課堂上,筆者學到了泛函分析的基本定理之一“共鳴定理”。定理的內容是:對於一族從一個Banach空間(即完備的賦範向量空間)X到另一個Banach空間Y的有界線性算子,如果算子族將X中的每一個點映照成Y中的有界集,則這族算子的範數是有界的。簡言之,從算子族的局部有界性可推出一致有界性,因此這一定理也稱為線性算子的“一致有界性定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放收頃刻亦無涯——憶唐山交大校友李中襄 在有關唐山交大早期校史的回憶文章中,常常會出現“李中襄”這個名字。一是在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的交大學生領袖李中襄,一是在1937年日寇全麵侵華期間大力協助母校南遷複校的校友李中襄,但對於他的背景及後來的經曆卻未聞其詳。受好奇心驅使,筆者在網間搜索了一番,發現了一些關於李中襄的故事。唐山交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5-31 08:28:46)

今年5月25日,一年一度瑞典規模最大的女子春季越野跑——Vårruset2023Stockholm如期而至!穀歌把Vårruset譯成英文Thespringrush,漢語則是“春天的匆忙”。瑞典語中,vår是春天的意思,而springa則意為“奔跑”。一年四季中,春天是最匆忙的季節,在半年都是冬天的北歐,春天更是稍縱即逝。上次參加Vårruset還是2005年,每次都是被女兒拉去的,真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波羅的海三國之一愛沙尼亞(Estonia)的首都塔林(Tallinn)位於芬蘭灣南岸,有綿延45公裏的海岸線,在歐洲的十字路口左右徘徊。塔林於1248年建製,1285年加入以德意誌北部城市為主的商業和政治同盟“漢薩同盟”,1291年被丹麥人統治,1561年成為瑞典領土。大北方戰爭時期,以塔林為據點的瑞典軍隊在1710年向俄國投降。Linn在愛沙尼亞語中意為“城市”,Tallinn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續前】火與思想之魂——索尼婭的追夢人生(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05/7464.html 社交文化圈 索尼婭優雅的風度及俄羅斯背景很快成為斯德哥爾摩社交圈中令人著迷的元素,她加入了從事科學、文學、藝術、教育及社會活動的女性精英社團“新伊頓”(NyaIdun),女作家和女權主義者艾倫·基(EllenKey,1849-1926)及社交名媛特蕾莎·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斯德哥爾摩東北郊米塔-列夫勒數學所的院子裏,有一尊女士青銅胸像,這是19世紀最著名的俄羅斯女數學家索菲婭·瓦西裏耶夫娜·柯瓦列夫斯卡婭(SofyaVasilyevnaKovalevskaya,1850–1891)。她在斯德哥爾摩度過了生命中最後七年多時光,在瑞典人們更喜歡叫她的昵稱“索尼婭”(SonjaKovalevsky)。1889年索尼婭被任命為斯德哥爾摩學院(現為斯德哥爾摩大學)的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03年,天主教耶穌會神父、著名教育家馬相伯(1840-1939,原名建常,後改名良,字相伯)在上海徐家匯創建了“震旦學院”,後因外籍傳教士南從周(Perrin)篡奪校政發生學潮,震旦學院130名學生憤然離校,擁戴馬相伯另立新校。1905年馬相伯與震旦學生於右任、葉仲裕、邵力子等在上海吳淞創辦了“複旦公學”,並邀請熱心教育事業的嚴複、張謇、熊希齡等28人為校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續前】走入非洲大門摩洛哥(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04/18512.html 西北非原住民柏柏爾人(Berbers)的起源可追溯到上萬年前,根據維基百科,如今至少35%或更多的摩洛哥居民是柏柏爾人。在阿特拉斯山脈東南側及撒哈拉沙漠地區的柏柏爾人仍以部落方式存在,西北部大城市則多與阿拉伯人混血。柏柏爾人的原始宗教是萬物有靈論,認為不僅人類有靈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