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冉冉飆車駕彩虹——斯京的地鐵長廊(上)

(2023-06-28 06:31:30) 下一個

斯德哥爾摩的地質由堅硬的岩石構成,據說19世紀後期諾貝爾研製發明炸藥的目的,就是為了在這些堅硬的岩石上打通隧道。斯京於1950年代開始係統修建地鐵線路,第一條線路於1950年10月1日開通。1950-1980年代修建了地鐵綠、紅、藍包括支線在內的七條線路,同時舊線也不斷延長。前些年在成都家中整理舊物,發現了一本1975年斯德哥爾摩省政府發表的《斯京地鐵技術報告》,其中有很多當年的老照片、地圖、設計圖等。全世界有地鐵的城市那麽多,老爸卻單單保存了斯京的地鐵報告,他斷不會想到日後女兒會移居此地,也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斯京地鐵現有100個站點,其中47個地下車站、53個地麵或地上車站,軌道總長110公裏——居世界第28位。

如果說空中俯瞰是對斯京全貌的記錄,地麵行走是對斯京曆史的觸摸,那麽地下窺探才真正被斯京的藝術所震撼。從1970年代起,很多地鐵站都建成各種顏色的洞穴站,並且與地麵景物呼應設計了不同主題,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鐵藝術。150多位藝術家在地鐵站台裏用雕塑、祼露基岩、馬賽克、裝置藝術、版畫、浮雕等方式進行裝飾,肆無忌憚地展示著自己的才華。其中不少藝術家已經離世,卻將作品留在人間。我們隻需要一張地鐵票,就可欣賞這個堪稱世上最長的藝術博物館。斯京中心地鐵站T-Centralen於1957年11月24日開放,所有地鐵線路在此會合。圖片依次為:T-Centralen效果圖,站台上的方柱和瓷磚牆,以及LED燈光圓環。

【斯京地鐵紅線】地鐵紅線的主要路段建於1960年代,Östermalmstorg站周邊是斯京內城最富有的地段,職業女性非常強勢,站台主題是 “女權、和平與環保”。女設計師Siri Derkert(1888–1973)通過一種特殊的噴砂技術,成功地用細沙將繪畫的輕盈感轉移到了站台的混凝土牆壁上,她 是第一個嚐試將混凝土雕刻作為藝術表達方式的人。畫麵包括國際歌和馬賽曲的樂譜,以及曆史上一些最著名的女性和男性的名字。右下圖是Karl Göte Bejemark (1922–2000)的木雕 “九點鍾” ,由圍繞著支撐屋頂的一根柱子的木塊連接形成的抽象圖形,雕塑家將其重新詮釋成擁擠和相互碰撞的形狀。這件作品暗示了一個事實,即上午九點人們通常站在街角等待上班的公交車。

Karlaplan地鐵站的一麵牆壁上有一幅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蒙太奇照片長卷,是瑞典攝影師Larseric Vänerlöf於1983年完成的作品,2009 年采用不同技術製作了新照片。這幅題為《日月與悲傷》的作品長96米,由幾百張黑白照片組合,全部在暗房完成。長卷中央是15-16世紀荷蘭畫家Jheronimus Bosch的名作《人間樂園》的中心麵板,貌似斯京市中心Sergels torg 廣場風景空間的幻覺延伸。攝影師試圖通過朋克文化、黑白色調,以及達達主義的引用,展現整個20世紀瑞典社會的風貌和變遷,並描繪了當時尚未到來的最後17年的場景,充滿了異想天開的奇幻色彩。進站列車之間的時間間隔是蒙太奇交流方式的一部分,進出站的轟隆聲就像圖片內在強度和豐富細節的延伸和放大。

瑞典電影學院位於Gärdet地鐵站附近,從1964年起每年舉辦“金甲蟲”電影節(Guldbaggen),Ingmar Bergman的《沉默》獲得首屆最佳導演獎。藝術家 Karl Axel Pehrson(1921–2005) 和 Eje Öberg(1929–2000) 合作設計了電影節銅質獎品——琺琅鍍金夢幻金甲蟲,Pehrson 還設計了各種顏色和形狀的大型甲蟲,布置在Gärdet 地鐵站台上,用藝術創造實現自己昆蟲收藏家的夢想。Ropsten地鐵站是斯京最早的彩繪車站之一,新表現主義藝術家Roland Kempe (1907–1991)在站台的橫牆上畫了一條頑皮的雙頭蛇,兩個蛇頭分別指向來往的列車。他以其帶有西班牙主題的畫作而聞名,善於使用很少的對比色繪製高度程式化的圖像。

斯德哥爾摩奧林匹克體育場簡稱Stadion,是1912年夏季奧運會主賽場,也是迄今世上仍在繼續使用中的最老的奧運賽場。這是首次五大洲運動員聚會奧運,也是最後一次頒發純金金牌的奧運會,還為以後奧運項目的設立奠定了基本雛形。奧運五環標誌也誕生於這屆奧運會,設計者是顧拜旦。Stadion地鐵站由Enno Hallek(1931-)和 Åke Pallarp(1933–2013)設計,巨大的彩虹似乎支撐著站台的中央拱頂。這屆奧運會最著名的招貼畫由Olle Hjortzberg(1872–1959)創作,主題是奧運會入場式,每位運動員高擎自己國家的國旗。Stadion是全世界打破田徑世界記錄最多的體育場,還經常舉辦大牌歌星的演唱會,體育場附近是每年夏季斯京 “同誌驕傲周”主場。

皇家理工學院KTH地鐵站的主題是 “元素與自然法則”,由Lennart Mörk(1932–2007)設計。正多麵體的別稱"柏拉圖立體",因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命名。正多麵體的作法收錄在歐幾裏得的《幾何原本》第13卷中,他在書中證明了一共隻有五個正多麵體。月台上懸掛了正十二麵體的模型,四角分別為正四麵體、正六麵體、正八麵體和正二十麵體。文藝複興之後,哥白尼提出了 “日心說”,右上圖是站台西端的日心說模型。哥白尼的忠實信徒開普勒將五個正多麵體對應到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這也是古典哲學中的五大元素。KTH與鄰近的Stadion這兩個洞穴站分享了1973年瑞典建築協會的Salin年度大獎,是迄今唯一的一次獎勵地鐵站台設計。

Stockholm大學地鐵站的瓷磚壁畫主題是 “人權和林奈之旅”,由比利時-法國女藝術家Françoise Schein(1953-)於1998年完成。左上圖是聯合國人權宣言,文字撰寫在站台入口處的葡萄牙瓷磚上。在 12 個波浪形的瓷磚壁畫上,展示了現代生物分類學之父、現代生態學的奠基人之一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1778)的生平和科學成就。他首次提出以植物生殖器官進行分類的方法,引進了用拉丁文為植物和動物命名的雙名法,右上圖是林奈1732 年著名的拉普蘭之旅中訪問的地點和日期。林奈幫助和資助了約20位最有前途和奉獻精神的使徒,前往世界各地進行動植物考察探險,下方二圖表現林奈使徒們的全球之旅,著名的Bergianska trädgården植物園也在這裏下車。

Bergshamra地鐵站的主題是 “過去的聲音,時間的交響樂”,左上圖在噴砂花崗岩牆上複製的如尼時刻可追溯到公元九世紀,原件煙石(Rökstenen)矗立在東約特蘭省的 Rök 教堂旁。它擁有世界上最長的如尼符文,被認為是瑞典已知最古老的小說作品,至今尚未完全破譯。右上圖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如尼石刻——來自哥特蘭島的公元五世紀Kylver石。來到下方二圖的 Mörby 中心地鐵站,就像進入了粉彩洞穴。Gösta Wessel(1944-)和女藝術家 Karin Ek(1944-) 通過視覺錯覺,使人們從站台不同的角度獲得完全不同的色彩體驗,用以表達旅途中不斷變化的風景。不僅是從站台的一端到另一端,也是從旅行者的起點到終點。

老城Gamla Stan和Slussen是地鐵紅線和綠線的兩個交匯中轉站,Gamla Stan站的設計師Göran Dahl的靈感來自中世紀的織物和圖像。左上圖軌道牆的釉麵磚壁畫取材於蘇格蘭奧克尼群島 14 世紀的手稿《馬格努斯讚美詩》;右上圖的壁畫中有五頂女帽及早期教堂的一些東西,可能來自公元 900–1100 年異教維京時代和基督教中世紀之間的過渡時期。在Slussen地鐵站一個售票大廳的牆上,懸掛著1965年Aston Forsberg(1922–2001)與Birger Forsberg(1922–2012)創作的白色大理石混凝土淺浮雕 “Entré 70 öre”(左下圖),意為當時一張地鐵票0.7克朗,58年過去票價漲了76倍!右下圖是Sune Fogde(1928–2010)設計的琺琅和石膏壁畫。

Hornstull地鐵站的柱狀雕塑 “印記”,是女藝術家Eva Ziggy Berglund (1962-)於 2012 年創作的超現實主義藝術作品。雕塑圍繞一根舊混凝土柱子,由數百個日常物品的印象組成。上Midsommarkransen 地鐵站的站名意為 “仲夏節花環”,三位美術學院學生與和附近的居民共同製作了大型木製花環(右上圖),榿木花朵連接在雲杉木框架上。站台牆壁上還懸掛了兩個彩色木製浮雕,形成了夏天重新開始新生活的故事。女藝術家Lisbeth Lindholm希望通過她的《仲夏花環上的花朵》(左下)傳達大自然的慷慨和溫暖,展示植物王國令人眼花繚亂的多樣性。Dag Wallin(1946-)的《複活》(右下)與神奇的仲夏夜之夢有關,令人聯想到天空與大地、生命與水、異教與生殖崇拜以及魔法。

Telefonplan意為 “電話廣場”,1935-1948年間,LM 愛立信電話公司在這一帶建造了現代化工廠,1964年開通地鐵,2003年之前愛立信總部也設在這裏。在 Telefonplan 地鐵站坡道下部的黃色瓷磚中,設計師Bo Samuelsson(1957-)了嵌入墨綠色寬窄線條,用圖形化的摩爾斯電碼表示車站名字,從而在顏色與周邊建築、數字與乘客、信號與站名之間建立了密切聯係。Västertorp是斯京整個地鐵網絡中位置第二高的地鐵站,海拔 42.8 米。Jörgen Fogelquist(1927–2005)的藝術靈感來自1897 年首位瑞典氣球活動家Salomon August Andrée的北極熱氣球探險之旅,熱氣球漂浮在地下通道的牆壁上,牽引線在雪地上留下痕跡,再遠一點可以看到 1930 年探險隊營地被發現時的樣子。

Mälarhöjden位於斯京城南Mälaren 大湖畔,景色優美。沿岸有一些的古老農莊,還有不少18世紀開設的餐館酒吧,是當年瑞典著名北地詩人Carl Bellman時常光顧的地方。在 Mälarhöjden 地鐵站,人們可以沿著軌道牆欣賞女藝術家Margareta Carlstedt (1934-)的作品——兩側共290 m 長的琺琅畫《潮起潮落》。猶如一幅顏料尚未幹透的水彩畫,其筆觸將思緒帶入波浪、大海和天空。這是1961 年地鐵紅線藝術競賽的獲獎作品之一,評審團的理由是: “色彩清新聯想豐富,整體傳達出一種輕盈的感覺和氣氛。”

在 Skärholmen 地鐵站兩側的軌道牆上,是Ulf Wahlberg(1938-2014)的23幅畫《一幅風景,從日出到日落》,每幅尺寸為 2 x 4 米,上方是其中兩幅。這些畫作描繪了美國新墨西哥州一天 24 小時中 23 小時的沙漠景觀,共同創造了一個詩意的圖像序列。1972年通車的Masmo站是斯京地鐵的第一個洞穴站,Staffan Hallström(1914–1976)和 Lasse Andréasson(1924–2007)用火漆金屬板製作了兩幅畫,主題是 “在地鐵裏拍下太陽”。左下圖是19世紀瑞典著名畫家Carl Larsson的名畫《Gustav Vasa進入斯德哥爾摩》,右下圖則是一群人用長繩拉著一個大太陽,迎接他們的國王。500年前的6月24日仲夏節,Vasa從丹麥人手中收複了斯德哥爾摩,騎白馬進入斯德哥爾摩南大門。(未完待續)

相關博文鏈接:一個地鐵站裏的時空旅行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5/32711.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春後雨前SE' 的評論 :
:)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噢顏顏' 的評論 : 謝謝賞讀!我也剛出門回來 :)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傳送,看了這篇再回去瀏覽相關篇章,頗好 :)。
祝夏天愉快。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謝謝留言!下次再來。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我在斯德哥爾摩住了4天,居然從來沒有去過地鐵,太遺憾了,謝謝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