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博文

兩年內四次飛越歐洲大陸,落地非洲板塊。前三次分別為2021年底的葡屬馬德拉島、2023年的摩洛哥和葡屬聖米格爾島,最近這次則是2023年12月初來到西班牙屬大加那利島(GranCanaria)。位於大西洋中的加那利(Canarias)群島是西班牙位置最南的自治區,由八個主島及若幹小島組成。已故台灣作家三毛在《逍遙七島遊》中寫道:“遠在古希臘行吟詩人一個城、一個鎮去唱吟他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陳香梅(AnnaChanChennault,1925-2018)是20世紀享譽世界的華人女性,她與“飛虎將軍”陳納德(ClaireLeeChennault,1890-1958)的忘年戀情、單槍匹馬在“白人世界”打天下的傳奇故事、為促進美中關係遊走半生的非凡經曆,為世人津津樂道。近日閱讀了2003年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春秋歲月·陳香梅自傳》(簡稱《自傳》)及2005年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胡辛撰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4-01-03 06:56:07)

12月是北半球一年中最黑暗的時候,基督教國家在12月25日慶祝每年最主要的節日——聖誕節。在瑞典語中“聖誕節”被稱為Juldagen,或簡稱Julen。瑞典的Julen節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維京海盜時期就已出現,是一個類似於“冬至節”的農耕節日。公元11世紀基督教傳入時,Julen與聖誕節合二為一。北歐的鬆科雲杉(Gran)是十分常見的聖誕樹樹種,因此在瑞典語中&ldqu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3-12-27 06:23:50)

一年多來看了幾部女性題材的電影,演繹了從19世紀到21世紀女性的性別角色和社會地位的轉變。隨手寫下點滴觀感,集成此文。《簡·愛》(JaneEyre)是19世紀上半葉英國女作家“勃朗特三姐妹”中最年長的夏洛特·勃朗特(CharlotteBrontë,1816-1815)的名著,於1847年出版。夏洛蒂·勃朗特是在故事裏最早使用私我意識的作家,英國文學史上以女性呼聲作為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陳廣沅(1898-1988)是民國著名鐵路專家,出生於江蘇省江都縣仙女鎮。他於1917年考入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唐山交大前身)。第一年預科,第二年升入機械工程係,學號751。1920年暑期陳廣沅回鄉與王靜涵女士完婚,次年交通大學並校,他轉入滬校完成學業,於1922年畢業。1923年年底,陳廣沅奉交通部派遣,自上海乘威爾遜總統號輪船赴美,進入伊利諾伊大學研究院,專攻鐵路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騎士團製度是中世紀歐洲的古老傳統,最早作為宗教團體出現,參加教會組織的十字軍東征。文藝複興後的世俗騎士製度成為一種表現地位的榮譽稱號,騎士團成員常常被授予勳章。瑞典的騎士團製度可追溯到15世紀後期的卡爾馬聯盟時代,多位國王製定了不同的騎士勳章,所有勳章均以耶穌或救世主為中心主題,但都沒有留存下來。1748年2月23日,瑞典黑森王朝唯一的國王Fredr[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919年1月,陳獨秀在《新青年》第6卷1期發表的《本誌罪案之答辯書》中第一次把民主與科學尊稱為“德先生”與“賽先生”,他在文章中寫道:“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隻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學術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四個月之後,這一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人們常說“金秋”是“金色的秋天”,其實是一種誤解。“金”是五行之一,木主東方和春季、火主南方和夏季、金主西方和秋季、水主北方和冬季,土主中央並扶助木、火、金、水。當然,“金色的秋天”確是一種巧合。今年十月金秋第一周,祖國正在放長假,斯京則忙著諾獎開盤。我們自駕從Malung-Sälen出境前往挪威,來到人煙稀少的洋山溝裏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波蘭素有“詩人與作家之鄉”的稱號,音樂家蕭邦就被譽為“鋼琴詩人”。19世紀的三位吟遊詩人亞當·密茨凱維奇(AdamMickiewicz)、朱利葉斯·斯沃瓦茨基(JuliusSlowaczki)和西格蒙德·克拉辛斯基(SigmundKrasinski)是波蘭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以及波蘭人民反抗外國列強、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領袖。1905-2018年間,共有六位波蘭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3-11-08 06:26:31)

時間是什麽?我在十六歲那年讀到魯迅的一段話:“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非常喜歡。於是以《時間——海綿裏的水》為題寫了一篇作文,把這段魯迅語錄當作了自己的座右銘。這篇作文還被選為範文在全年級各班宣讀,那時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紀。大學畢業時,三個同窗好友各奔東西,依年齡大小互稱“昨天”&l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