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博文

唐山交通大學(交大唐院)自1896年在山海關成立以來,因戰爭動亂等原因輾轉播遷,曾18次更改校名。1972年三月一日最後一次易名為“西南交通大學”,迄今已超過半個世紀。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學校規模擴大、原校址地下儲煤將要開采等原因,唐院從1952年開始曾先後在北京、天津、大同、沈陽、蘭州等地選擇新校址,但都由於種種原因未果。1957年整風運動中“遷校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23-03-24 08:54:33)

成都平原又稱川西壩子,降水豐沛、河流縱橫,是一個群山環抱的大型世外桃源。邛崍山脈斜列於平原西側,是岷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嶺。兩千多年前的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平原西部的岷江下遊修建了世上年代久遠、唯一留存的無壩水利工程——都江堰,從此“郊野之富,號曰近蜀”。 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處處體現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續前】維也納學派中的數學家們(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03/5383.html 哥德爾和不完備性定理 庫爾特·哥德爾(KurtGödel,1906-1978)是哈恩最著名的學生,與被低估的導師哈恩、師兄門格爾不同,哥德爾是維也納學派中最富盛名的數學家和哲學家。哥德爾出生於奧匈帝國的布爾諾(Brünn,今屬捷克),自幼體弱多病,他小時候因其永不滿足的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維也納學派”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活躍在歐洲中心城市維也納的一個重要學術群體,由多位優秀的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和心理學家等具有不同學術背景的學者組成。他們在維也納大學定期會麵,對於科學哲學的本質及科學方法論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維也納學派的邏輯實證主義(logicalpositivism)哲學立場,對於20世紀哲學,尤其是科學哲學和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3-02-28 06:31:53)

唐山交大五老之一黃壽恒教授在1946年的文章《湘潭複校經過紀事》中寫道:“本院院址唐山,當津榆衝要。以往每受戰爭影響,然僅課務稍有停頓而已,尚無其他損失。自‘九·一八’暴日內侵,鐵蹄西犯,本院之感受威脅,遂日甚一日。民國二十二年春(1933)暫遷上海,假交大滬校房舍上課,結束該學期課程。塘沽協定後,唐山院舍收回,於十二月複課。斯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3-02-22 06:35:05)

【續前】四月美西行未盡(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02/16248.html?#addComment科羅拉多河發源於美洲大陸的分水嶺——洛磯山脈西部,長度約2333公裏,從美國西南方流向墨西哥西北方,流經北美洲遼闊的幹旱和半幹旱地區,是美國西部的生命之河。"科羅拉多"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紅色",因該河流域的地貌以褐色戈壁和紅土地為主而得名。科羅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3-02-16 07:18:07)

2019年仲春四月,搭乘北歐航空SAS,一路向西,直飛LAX。從大西洋到太平洋,飛越北挪威、冰島、格陵蘭和內華達山脈。內華達山(SierraNevada)在西班牙語中意為"雪山",名字來自西班牙東南部安達盧西亞的同名山脈。約翰·繆爾在《加州的群山》一書中用詩一樣的語言描寫北美西部這一主要山脈:我仿佛覺得,那山脈不應該被叫做內華達山脈或雪之嶺(SnowyRange),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續前】克拉梅爾與二十世紀的概率統計學(上)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02/949.html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同國家數學家之間的交流幾乎中斷,但他們仍然堅持各自的研究。由於戰時防空射擊控製和雷達噪音過濾的需要,柯爾莫哥洛夫和維納在互不知情的情況下,分別在蘇聯和美國各自獨立地對平穩隨機過程作出了重要工作。1940年納粹德國突襲並占領了丹麥和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概率論的主要研究對象是隨機現象或不確定性及其數量規律,其起源可追溯到歐洲文藝複興時期,幾百年來概率論已經從最初研究賭博中的問題發展成為現代數學的主流分支之一。在其蓬勃發展的20世紀二、三十年代,瑞典著名數學家哈拉爾德·克拉梅爾(HaraldCramér,1893-1985)在概率論、數理統計、保險精算數學等領域均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現代概率統計學的開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23-01-26 06:34:16)

幾年前回國與發小們相聚,大家商議開了個發小微信群,然後就開始一個個尋找當年的小學、中學同學,不到兩個月就找到了20多人。我們大多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同學,時間最長的三人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一直同班——當中還一起先後下過鄉。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故鄉——唐山,一個共同的家園——唐院,大家直接或間接地共同經曆了內遷蜀地、世紀大地震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