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四月美西行未盡(上)

(2023-02-16 07:18:07) 下一個

2019年仲春四月,搭乘北歐航空SAS,一路向西,直飛LAX。從大西洋到太平洋,飛越北挪威、冰島、格陵蘭和內華達山脈。內華達山 (Sierra Nevada) 在西班牙語中意為"雪山",名字來自西班牙東南部安達盧西亞的同名山脈。約翰·繆爾在《加州的群山》一書中用詩一樣的語言描寫北美西部這一主要山脈:我仿佛覺得,那山脈不應該被叫做內華達山脈或雪之嶺(Snowy Range),而應該叫做"光之嶺" (Range of Light)。沐浴在耀眼光芒之中的我,不禁為鋸齒山脈的壯麗景色而欣喜和驚歎。清晨,我眺望那雪峰上的日出;正午,我看著樹木、岩石和積雪的光輝;黃昏,我欣賞著薔薇色的餘暉;而那上千條飛流而下的瀑布,濺出七彩水珠。

美國西部自駕12日遊。穿越亞利桑那的高原大漠、科羅拉多河的激流峽穀、內華達的沙漠綠洲、加利福尼亞的海天一色,壯美的西部自然風光、獨特的印第安文化、勇敢的拓荒者足跡、一個又一個國家公園和原住民保留地,令人流連忘返、意猶未盡。美國作家、早期環保運動領袖、國家公園之父繆爾 (John Muir) 這樣寫道:陽光不應僅僅照在我們身上,而應照在我們的心裏。河流不僅僅是流經我們,而是流過我們。當我們認真體會大自然,將其放在心裏,一切都有了生命,並與我們同在。來到森林,我找到了靈魂。

93號公路旁的胡佛水壩,1931-1935年間建在全美最深、水流最急的科羅拉多河黑峽上,以時任第31屆美國總統胡佛 (Herbert Clark Hoover) 的名字命名。這是一座混凝土重力式拱壩,壩基基岩為堅硬的安山岩和角礫岩,壩高221米、底寬200米、壩長379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結構水壩和發電設施。據"電力磚家"稱,大壩底部每一邊共四組透平水輪三相交流發電機,在80多年前是非常先進的。大壩位於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交界處,兩州有一小時的時差。大壩兩端各有一鍾表述各自的時間,也提醒遊客撥表。右下圖是內州這邊的鍾,是夏令時,圖中的圓柱形建築是發電機組的取水裝置。但是任性的亞州 (木有三點水) 據說不實行夏令時,所以兩邊一樣,就不用撥表了。內華達州以內華達山脈為名,1864年成為美國第36個州。1912年亞利桑那州成為美國第48個州,也是本土最後加入聯邦的州份。

胡佛大壩建成後,充足的電力給美國西南部注入了活力,將往日的蠻荒之地變成了沙漠綠洲和糧倉,孕育了舉世聞名的賭城,因此被稱為"沙漠之鑽"、"拉斯維加斯之母"。大壩攔截科羅拉多河之水形成的水庫"米德湖",以當時美國開墾局局長米德 (Elwood Mead) 的名字命名,麵積約640平方公裏,是西半球最大的人工湖。米德湖風光秀美,現在是國家休閑區。

大峽穀國家公園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1979年列入UNESCO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科羅拉多大峽穀全長446公裏、平均深度1200米,大峽穀國家公園是其中約170公裏長並且最深、景色最壯麗的一段,被稱為"地球上最美麗的傷痕"。在科羅拉多高原抬升時,科羅拉多河及其支流衝蝕切割層層沉積岩,耗時數百萬年形成了19個峽穀,大峽穀則是這條水係中的"峽穀之王"。大峽穀最底層的岩石已有20多億年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如今呈階梯狀的岩壁是由不同年代地質變遷的差別侵蝕造成的,大約三分之一地殼變動的曆史被深深地紀錄在峽壁上。從穀底向上,沿峽壁順次出現前寒武紀到新生代各個時期的岩係,猶如萬卷詩書構成的曲線圖案起落延伸。

由於峽穀兩壁的岩石性質及所含礦物質的不同,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不同色彩,使峽穀峭壁成為一塊五彩斑斕的巨大調色板。科羅拉多河不舍晝夜地向前奔流,時而開山劈道,時而讓路回流,水滴石穿,柔能克剛,不由讓人感歎大自然之偉力。約翰·繆爾曾說:"不管你走過多少路,看過多少名山大川,你都會覺得大峽穀仿佛隻能存在於另一個世界。" 其實仔細想想,哪一條大江大河不是由高山積雪匯流而成,哪一條長峽深穀不是由江河之水造就出來。

 ????大峽穀南緣平均海拔超過2134米,但對於去年才登過川西四五千米高原的人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位於東端最高處的"沙漠瞭望塔"是建於1920年代的仿印地安風格的建築,有些像羌族的雕樓,瞭望塔的外立麵和內部裝飾大量吸收了印第安藝術的元素。登樓遠望,大峽穀的壯美景色盡收眼底。大峽穀清晨的氣溫大概隻有一二度,傍晚到西麵一個觀景台看日落,但是風太大了,起碼六級,有隨時被吹下懸崖的感覺。恐高的大媽我,一怕手機掉下去、二怕本人掉下去,三怕 ......,戰戰兢兢一整天。據說大峽穀穀底別有洞天,有許多瀑布、激流、沙灘、小型峽穀,可惜腳力不夠,就怕下去了上不來。

新雪後雲霧中的大峽穀,別樣風情,人品是怎樣養成滴。山區的天氣說變就變,特別是在春天。早上起來還有太陽,一會兒就飄起鵝毛大雪,中午又是晴空萬裏。好在地上是熱的,雪花落地即化,不影響行車。如果大峽穀的懸崖積雪,不知又會是怎樣一番壯麗景象,當然那樣的話,汽車也開不上來了。不禁讚歎:美國江山也如畫。

據考證亞利桑那州的人類文明可至少追溯到12000年前,大約5000年前大峽穀地區曾為多個印第安部族的居住地。至今這裏仍是原住民保留地,Havasupai部落在穀底居住。向南遠眺亞 利桑那州的最高峰:海拔3851米的Humphreys峰,屬於1000多年前的活火山群San Francisco群峰中的一員,被原住民認為是其祖先的靈魂居所。大峽穀東側Tusayan約900年前的印第安人遺址,其中圓形遺址是舉辦公眾活動或典禮的Large Kiva。大峽穀有很多渡鴉,其目光如鷹,飛翔起來也如蒼鷹一般。渡鴉是印第安人的吉祥物,但不知是不是倫敦塔城堡中渡鴉們的親戚。在公園裏還常常會與馴鹿們不期而遇,也許都是從前印第安人飼養的馴鹿的後代。

17世紀以來,不斷有歐洲人前往大峽穀地區探險,19世紀美國西部探險家、獨臂炮兵少校鮑威爾 (James Ohio Pattie,1804-1851) 是對大峽穀進行科學考察的史上第一人。他於1869年率領一支遠征隊,乘小船從未經勘探的科羅拉多河上遊一直航行到大峽穀穀底,將一路上驚險萬狀的經曆寫成遊記,從而引起美國朝野的注意,於1919年建立了大峽穀國家公園。2019年是國家公園成立100周年,也是列入世遺名錄40周年。雖然公園有些設施已略顯老舊,也沒有那麽多時尚的IT技術,但服務管理十分到位,工作人員貼心敬業。

公園內建立了完善的步道係統以及生態與地質學教育研究係統,懸崖邊的防護欄杆也很安全,當然恐高症"患者"除外。門票價格真心合理,而且沒有任何額外收費,每天還有各種科學性知識性的活動,老少鹹宜。大峽穀中包含了從森林到荒漠的一係列生態環境,地質曆史上四個地質時代中的三個、世界上七個生物帶中的五個、北美洲四種沙漠類型中的三種,都可以在大峽穀中找到。國家公園內的植物多達1500種以上,還有355種鳥禽、89種哺乳動物、47種爬蟲動物、9種兩棲類動物及17種魚類。

如今亞利桑那州仍然居住著22個印第安人部族,出大峽穀國家公園東門沿64號國道行駛,就來到Navajo族的地盤,上方二圖是公路邊的兩段峽穀。Navajo族是北美地區現存最大的原住民部族,也是將印第安文化保存最完好的部族。Navajo是幾百年前西班牙殖民者對於這個古老部族的稱呼,但他們自稱為DINE族,DI意為"頭部",LE意為"腳下"。印第安人的名字由四部分組成,分別來自母係、父係及再上一代人的氏族,兩個印第安人無論在世界上哪裏遇見,隻要互相說岀自己的名字,就能確定是否具有血緣關係。Navajo族沒有文字,隻有口口相傳的語言,其構成相當複雜。

在太平洋戰爭中29位Navajo族年輕人組成海軍陸戰隊第382野戰排,成為美軍第一支少數民族情報部隊,人稱"風語者",受命用該族語言編寫密碼,至二戰結束也沒有被破解。一對印第安小夫妻在佩奇鎮 (Page) 城外經營了一個Navajo village,雖然都是複製品,但充分展示了印第安文化的內涵和魅力。妻子解說,丈夫舞蹈,非常難忘有趣。舞者將八個圓圈在身體上反複套上取下,時而如展翅的雄鷹,時而如滾圓的地球。他們的建築、他們的舞蹈,飽含哲理和文化。以前對於印第安文化的了解很膚淺,一個小時的觀光徹底顛覆認知,充分感受到土地、星空、星座、方位、農時、季節、各種儀式在Navajo族人的曆史、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圖中圓頂、錐形及低矮的錐形房屋,分別是男人居室、女人居室和桑拿屋。印第安人的房門都是麵向東方,因為太陽從東邊升起。房頂有一個天窗,正午時分陽光灑滿房間。在印第安文化中,四是最重要的數字,比如四季、四方、四則運算。男人居室有四根主柱,但女人居室裏是九根,後者表示懷胎九個月。主柱必須是整棵樹的木頭,立柱之間用次要的柱子填滿,表示時間的連續性及生命的連續成長。古時印第安人沒有鍾表,根據天窗灑進來的陽光在牆柱上的投影計時,他們的住房就是他們的日冕、他們的宇宙。

那個小小的桑拿屋可同時容納六至八人,小男孩長到十幾歲開始變聲的時候,要在桑拿屋舉行成人儀式,蒸桑拿後用燒熱的石塊在身體上摩擦,反複四?。印第安人的風俗是"男右女左",男人用右手拉弓、狩獵,女人則用左手抱孩子,因為媽媽的心髒在身體左側。印第安人是多神的自然崇拜,天空、大地、山川、河流中,神靈無處不在,但隻有在冬天才能談論神靈,因為牠們在冬眠。印第安人講究順時針旋轉,他們的圖騰是左旋的萬字,表示順時針旋轉的四方。不由讓人聯想到藏族的原始宗教本教也是同樣的圖騰,但藏傳佛教改成了右旋。對於希特勒使用左旋萬字,Navajo人非常生氣。

亞利桑那州北部Navajo族保留地的羚羊峽穀 (Antelope Canyon) 是舉世聞名的狹縫型峽穀,據說這裏從前是叉角羚羊的棲身處, 故而得名。在Havajo人的傳說中,羚羊穀是靜思冥想以及與神靈溝通的地方。在幾百萬年的漫長歲月裏,暴洪和風蝕將堅硬的紅砂岩峽壁雕刻成了行雲流水般的夢幻世界,形成許多深邃華麗的狹縫通道。由於洞內光線變換複雜,經過岩石紋理的直射、折射、反射,形成強弱不同的陰影。無論光影交替,不變的隻剩永恒。

在上羚羊穀拍到一張理想的好照片並不容易,看到不少攝影發燒友洋大爺,長槍短炮設備齊全。但裝備好不一定效果好,我們小組的Navajo導遊Sherry將我的手機設置為手動擋,拍攝角度非常講究。正午時分陽光才能透過幾處間隙照進穀底,隻有幾分鍾的時間,這個參觀時段是行前在網上預訂的。左上圖左半部看上去像一頭羚羊、右半部像是第16屆美國總統林肯的麵孔,因此可命名為"林肯牧羊"。老天也十分給力,沒有一絲雲彩,而前一天還是陰雲密布。有一句話說出來也許不厚道:我們一出來就變天了。

和南麵的大峽穀一樣,格蘭峽穀 (Glen Canyon) 也是被科羅拉多河及其支流切割而成,英文中Glen Canyon是"小峽穀"的意思。19世紀探險家鮑威爾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聯合創始人之一,也是劃船漂流過科羅拉多河大部分河段的第一人。他在考察日記中寫到:"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峽穀,峽穀並不大,就叫它們格蘭峽穀吧"。上方二圖是科羅拉多河上的美國第二高壩——高216米的格蘭峽穀大壩,位於亞利桑那州和猶他州交界處,也是世界上最壯觀的水壩之一。大壩建於1957-1963年間,建成後關閘蓄水17年,形成了美國第二大人工湖,就以鮑威爾的名字命名。但由於對環境的影響,多年來這座大壩飽受爭議,河中多個物種受到威脅,魚類回遊線路被切斷,鮑威爾湖的蓄水量也逐年下降。格蘭峽穀大壩和胡佛水壩分別位於大峽穀的上下遊,攔截了所有大洪水,而大峽穀的許多地形過去都是由這些大洪水所塑造出來的,直接影響到大峽穀的生態環境。(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噢顏顏' 的評論 : 謝謝!有時需要拚人品。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當下這裏冬季風暴如約而來,它們大部分也來自這。
很喜歡羚羊穀裏的照片,變天是有緣由的,:)
在多方麵也有同感。
謝謝。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謝謝賞讀!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WOW,這遊記寫得精彩,詳細,情景交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