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四月美西行未盡(下)

(2023-02-22 06:35:05) 下一個

【續前】四月美西行未盡(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02/16248.html?#addComment

科羅拉多河發源於美洲大陸的分水嶺——洛磯山脈西部,長度約2333公裏,從美國西南方流向墨西哥西北方,流經北美洲遼闊的幹旱和半幹旱地區,是美國西部的生命之河。"科羅拉多"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紅色",因該河流域的地貌以褐色戈壁和紅土地為主而得名。科羅拉多河壯觀與憂慮並存,河中夾帶大量泥沙,因此人稱"美國黃河",不同的是流向自東向西。位於格蘭峽穀的馬蹄灣 (Horseshoe Bend) 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形狀最漂亮的河灣。翡翠般的河水依順時針方向,圍繞一塊巨大的砂岩轉了270度,300多米的垂直落差,俗稱"科羅拉多歐米伽大拐彎",非常形象。

左上圖是89A號公路李氏渡口 (Lees Ferry) 橫跨科羅拉多河的Havajo橋,始建於1927-1928年間。李氏渡口是19世紀中期由猶他州後期聖徒運動的先驅John Doyle Lee經營的一個渡口並因此得名,是數百英裏內唯一的一個可以從兩側輕鬆進入科羅拉多河的地方。右上圖是大峽穀的起點——大理石峽穀 (Marble Canyon),也是Havajo族保留地的西部邊界,因該處的石灰石岩層極似大理石而得名。左下圖是流經峽穀地區的河水,象征著時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在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筆下,西部是這樣的:"這裏花草不生,看不到一絲賞心悅目的青綠顏色,連鳥兒飛越這裏也要隨身攜帶幹糧。" 格蘭峽穀的懸崖、巨石及公路沿途的沙漠風光,一路上天氣變化莫測,翻山時還遇到雨雪冰雹,與北歐的景色極其相似。不由想起柯南·道爾1887年的推理小說《血字的研究》中廣袤無際的西部荒原和快意恩仇的牛仔殺手,最重要的是:大偵探福爾摩斯在這部小說中橫空出世。

大峽穀西峽 (Grant Cajon West) 以蝙蝠岩和老鷹岩著稱,特別是後者,就像一隻振翅欲飛的雄鷹。但由於地勢險峻,很難拍到全景。這裏常被人誤認為是大峽穀國家公園的一部分,其實距離國家公園200多公裏。西峽位於印第安Hualapai部族保留地內,Hualapai意為"高大鬆樹叢中的人們"。與羚羊穀一樣,西峽也是原住民經營的私家公園,規模比國家公園小得多,而且門票很貴。西峽最大的賣點是十餘年前修建的玻璃天空步道 (左下圖),一位華人富商投資並擁有25年經營權,但歸Hualapai部族所有。步道計劃曾引起很大爭議,反對者認為破壞了大自然景觀和神聖的土地。老鷹岩處懸崖邊沒有任何防護欄,不久前一位華人就從這裏失足墜落,因此現在保安一直在懸崖邊巡視,還掛出了中英文警示牌。

原住民靠山吃山,沒有景區的地方依舊貧窮,這一點與藏區類似。在西峽附近有一大片約書亞樹林 (Joshua tree),約書亞樹是摩門教的祈禱樹,其學名為短葉絲蘭,百合科絲蘭屬的單子葉植物。摩門教墾荒者在19世紀穿越莫哈韋沙漠時發現了這種樹,並以先知約書亞的名字為其命名。約書亞是《聖經》中開拓迦南地區的主要人物,一棵棵孤獨的樹在荒漠中頑強地自由生長,葉片硬如鋼鬃、枝幹遒勁向天,猶如約書亞伸出雙手向上天祈禱。

拉斯維加斯 (Las Vegas) 在西班牙語中意為"低濕的水草地",是內華達州荒涼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帶唯一有泉水的綠洲。天圓地方,真水假天,Fake Europe,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不夜的賭城。現在知道天朝那些山寨建築是從哪裏學來的了,當然不是一個數量級,不過再昂貴也不是原裝的,因此匆匆飄過。左上圖是1999年開張的以威尼斯水鄉為主題的威尼斯人酒店內部,右上圖是1999年開張的法國文藝複興風格的巴黎大酒店,右下圖是1998年開張的百樂宮酒店前的音樂噴泉秀。拉斯維加斯大概是世界上結婚最簡單的地方,一年大約發出10萬張結婚證書,婚禮教堂隨處可見。左下圖的守護天使教堂是1960年代一位猶太賭徒捐資修建的,為在賭場的夜班工作人員提供一個禱告場所,也是拉斯維加斯唯一通過官方認可允許遊客參觀羅馬天主教徒婚禮的地方。

拉斯維加斯,一座沙漠上的海市蜃樓,一個時空交錯的虛擬之城,就像阿拉伯神話《一千零一夜》中擁有無邊法力的阿拉丁擦亮神燈那樣,在一夜之間建成。拉斯維加斯因淘金而興起,因水壩而繁榮,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麵,一麵是地獄、一麵是天堂,一個Crazy city。在好萊塢星球酒店看了一場Vegas歌舞秀,講述賭城娛樂業的前世今生。有淘金者、有黑手黨、有原住民,還有貓王,主角們當然是如雲美女。這個酒店的前身是阿拉丁大酒店,搖滾巨星貓王Elvis Presley曾在拉斯維加斯駐唱多年,並與妻子在這個酒店舉辦婚禮,在1964年的好萊塢影片《賭城萬歲》中,誕生了貓王的搖滾金曲"Viva Las Vegas"。歌舞秀以阿拉丁神燈始、以阿拉丁神燈終,濃濃的懷舊風,真心好看,觀眾中很多老頭老太。右上圖的扭結有創意,右下圖的心髒雕塑主題是:They should be felt with the heart。

位於美國本土西南端的聖地亞哥,是加利福尼亞的誕生地。1542年葡萄牙出生的西班牙探險家Juan Rodriguez Cabrillo揚帆到此,成為第一個登陸北美西海岸的歐洲人,宣稱該地為西班牙帝國的海灣。1769年聖地亞哥成為歐洲殖民者在如今加州的第一個定居點及軍事要塞,距今正好250周年。1821年墨西哥從西班牙獨立,聖地亞哥歸屬墨西哥,美墨戰爭後於1850年納入美國版圖,同年加利福尼亞正式成為聯邦的第31個州。左下圖是19世紀為過往船隻導航的老洛馬岬燈塔 (Old Point Lomo Lighthoude),現在是一個小博物館,盤旋而上的樓梯是一條Fibonacii螺線。

聖地亞哥灣1920年建成美海軍作戰基地,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所在地,兩艘航母、數艘核潛艇及其他軍艦的母港,人稱"海軍航空兵的誕生地"。海邊山坡的高低塔上裝載了用於現代導航的微波通訊、GPS、遠程WIFI、主動式氣象和巡航雷達、3G4G移動通訊,已完全取代老燈塔,成為控製進出太平洋船隻的咽喉。巧遇一艘出港的核動力直升機航母,航母航行速度很快,某船長目測航速有30節以上,有個美國熊孩子大喊:The whale。右下圖是Fort Rosecrans國家海軍公墓,是全美139處國家公墓中令人印象最深的一處,眾多二戰犧牲將士頭枕聖地亞哥灣、麵朝太平洋,長眠於此。

聖地亞哥軍港和海濱大道:在1944年太平洋戰場菲律賓萊特灣的美日美國海軍名將Clifton Sprague指揮美第77.4特混大隊,包括第七艦隊所屬的三個護航航母大隊,起到了扭轉戰局的重要作用,左上圖是他的胸像及紀念銘文。萊特灣海戰堪稱史上最大海戰,也是最後一次航母對戰,徹底摧毀了日本的航母力量。右上圖是著名的V-J Day雕像,用浪漫來紀念二戰勝利的一刻,為了拍下背景的中途島號航母,舍去了護士頭。左下圖是21世紀新型驅逐艦——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首艘DDG-1000號,右下圖是海軍陸戰隊基地及遠處的聖地亞哥新城。

美國海軍USS Midway CV-41中途島號航母於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一個月後下水,經曆過越戰與沙漠風暴行動,1992年退役。中途島號為近年內世界記錄在冊服役最久的航母,也是美國海軍曆史上服役最長的航母之一,現停泊在聖地亞哥灣海軍棧橋旁,海軍將這艘航母捐贈給民間組織,建立了航母博物館。她是第一艘起降噴氣式飛機及第一艘發射導彈的航母,艦上可容納4500人,共有約22萬5千名官兵先後在艦上服役。左下圖是航母的心髒:高壓和低壓蒸汽渦輪發動機。航母最關鍵的技術是飛機的起飛和降落,右下圖是給飛機加速的彈射器。多位海軍老兵在博物館裏擔任誌願者,七八十歲的老飛行員絲毫不減當年勇。

西行最後一站,天使之城La La Land,碧海藍天,宜人景色,南加風情。與老同學伉儷跨洋相聚,完美收官。洛杉磯,和聖地亞哥一樣,都是上帝眷顧的地方。2016年大熱的歌舞浪漫喜劇片《愛樂之城》表現了洛城的美好以及主人公對夢想的追逐,影片導演說:我隻是想用《愛樂之城》給洛杉磯寫一封情書。左下圖是影片中男女主開始約會時去的燈塔咖啡吧,是洛杉磯為數不多的常有音樂人駐唱的現場爵士樂餐吧,女主石頭姐還是瑞典移民後裔。右下圖是夕陽西下時的Hermosa海灘,男主高司令演唱主題歌曲《繁星之城》的地方。

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台之一 ——格裏菲斯天文台 (左上圖),是洛杉磯的標誌性建築和文化象征,其直徑22.9米的無縫鋁合金穹頂更是全球最大的天文館球頂之一。位於主建築前的天文學家紀念碑是為了向六位偉大的天文學家致敬:喜帕恰斯、哥白尼 、伽利略、開普勒 、牛頓和赫歇爾。這裏還是多部影片的外景地,《愛樂之城》在這裏達到高潮,男女主在天文台的星空穹頂下翩翩起舞。右上圖是天文台旁英年早逝的好萊塢偶像明星James Dean的雕像,他領銜主演的著名電影《無因的反叛》在此取景。Dean一生中隻主演過三部電影,卻如同瑪麗蓮·夢露和李小龍等巨星一樣,在世人心中留下傳奇的地位。左下圖是好萊塢星光大道,右下圖是在天文台山頂觀看好萊塢山上九個高13.7米的英文字母"HOLLYWOOD"。

洛杉磯的蓋蒂中心 (Getty Center) 位於Santa Monica山脈,用十年時間建成,1997年12月16日開張,建築、花園、景觀三位一體。整座建築是Richard Meier設計,外觀建材使用粗麵石灰茸,刻意以粗糙的質感表現,建築物猶如從地麵自然地"生長"出來。中心由大小不同的圓形和正方形構成,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線條簡潔,色調明快,還是俯瞰洛城的絕佳觀景地。Robert Irewin設計了由400多株杜鵑花組成的迷宮式中心花園,其靈感源於典型的歐洲園藝傳統。花園裏種植了300多種植物,總計一萬多株,各色鮮花競相開放。左下圖是乾隆年間的中國花瓶,其實是18世紀中期法國人從中國購入的一個大瓷碗 (缸),由法國著名工匠製作鑲嵌了鎏金青銅。花瓶原為法皇路易十五或十六的收藏,後來凡爾賽宮的藏品被拍賣,由波蘭公主購得流入民間。

蓋蒂中心擁有五萬件左右藝術品,均為加州石油大亨J. Paul Getty生前收藏,包括許多大師的重要作品,是全美最大的私人收藏博物館。圖片依次為:莫奈的《日出》、羅丹的雕塑《Christ and Mary Magdalene》,倫勃朗的《大笑》、梵高的《鳶尾花》。羅丹與莫奈分別於1840年11月12和14日出生,生日隻相隔兩天。倫勃朗22歲那年畫了這幅大笑的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模特就是畫家本人。《鳶尾花》是梵高去世前一年所作,1987年蓋蒂基金會在一次拍賣中以5390萬美元的天價買下,創造了當時畫作拍賣的最高紀錄,這次彌補了2018年參觀阿姆梵高博物館的遺憾。博物館中還有德加、雷諾阿、高更等人的真跡。

比佛利山莊 (Beverly Hills),具有"全世界最尊貴住宅區"之稱,作為財富名利的代表和象征,大約無人不知。山莊曆史可追溯到18世紀中期,當第一批探險家遇到這一地區的原住民時,就因豐富水源而命名為"El Rodeo de las Aguas",意為"流水匯聚之地"。到山上兜了一圈,也沒見到啥明星,隻有包括本人在內的瓜眾觀光客,山上物價奇貴,普通漢堡價格也是山下的兩倍。左上圖是遊客的打卡之地,位於比佛利花園內的山莊標誌。右上圖是綠樹掩映中的比佛利山莊市政廳,西班牙文藝複興風格建築。左下圖的小榕樹是2014年1月26日山莊100周年時種下的,若幹年後就會長成右下圖那樣粗壯。去年在西班牙安達盧西亞看到很多類似的大樹,是500多年前哥倫布從美洲新大陸帶回的樹種。

亂花漸欲迷人眼,天使之城春意闌。圖一至六依次為:天堂鳥 (洛城市花)、加州罌粟 (州花)、蓮花掌、針墊花、紅千層、君子蘭。加州罌粟和蓮花掌攝於Getty Center花園,君子蘭是老同學家院子裏的花。加州罌粟又稱"花菱草",罌粟科花菱草屬,與製作鴉片的罌粟花同科不同屬。花菱草對於美西原住民具有文化意義,其金色的花朵又與加州昵稱Golden State相符,於1890年選為州花。每年4月6日是加州的"花菱草日",今年正好在那一天到達洛杉磯。比佛利山莊有一個某家族捐贈的熱帶植物花園,後三種攝於那裏,分別為紅蘆薈、劍麻、墊狀點地梅。

美國66號公路,始建於1926年,直到1938年才鋪設完成,在州際公路興起之後其重要性逐漸被取代,於1985年退役關閉。66號公路從芝加哥一路連貫到洛杉磯,跨越三個時區、八個州,全長3940公裏,曾是橫貫美國東西部的交通大動脈。它催生了聞名於世的公路文化和汽車文化,成為當時美國流行文化的元素,被認為是美利堅真正的靈魂,人們親切地稱其為"美國大街"、"母親之路"。這條公路的路段在有些州被納入新的州際公路係統,在有些州則被定名為國家景觀旁道,對於許多前來66號公路"朝聖"的遊客,這段路程猶如"回顧過往、體驗西部風情的夢想之路",沿途景致好比"美國的傳奇故事在你眼前一幕幕展開"。這次沒有刻意行走這條舊日國道,隻是在與其重合的新路上不時閃現的"Historic Route 66"的標牌,提醒起人們享受往日情懷。曆史照片攝於大峽穀附近一間以66命名的餐館,左下圖是當年《時代》期刊的封麵照。

在美西黃土高原上行走,頗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感覺,耳邊也似乎響起70年代末美國鄉村音樂家、"科羅拉多的桂冠詩人"John Denver的歌聲: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那是國門重開後,最早進入大學校園的西方歌曲,轉眼飄過40年。不由想起2018年秋天,行駛在317/318國道上,遊覽川藏高原的情景。同樣是九天,同樣是自駕,不一樣的山川河流,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然而世界上總有些東西是相通的,地球是全人類的共同家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噢顏顏' 的評論 : 沒有問題 :)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另,繼續打算保存你的圖片一些,:)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再看了下,是精讀上略讀下,真好,最後組圖中當年時代照片讓人想起那時那刻,沒錯,讚同最後那句話,天上雲與江河水外在天地相隔,某時雲兒映照在水麵,某時水蒸發為雲,二者相逢也相同。
再次謝謝傳送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