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博文

人們常說“金秋”是“金色的秋天”,其實是一種誤解。“金”是五行之一,木主東方和春季、火主南方和夏季、金主西方和秋季、水主北方和冬季,土主中央並扶助木、火、金、水。當然,“金色的秋天”確是一種巧合。今年十月金秋第一周,祖國正在放長假,斯京則忙著諾獎開盤。我們自駕從Malung-Sälen出境前往挪威,來到人煙稀少的洋山溝裏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波蘭素有“詩人與作家之鄉”的稱號,音樂家蕭邦就被譽為“鋼琴詩人”。19世紀的三位吟遊詩人亞當·密茨凱維奇(AdamMickiewicz)、朱利葉斯·斯沃瓦茨基(JuliusSlowaczki)和西格蒙德·克拉辛斯基(SigmundKrasinski)是波蘭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以及波蘭人民反抗外國列強、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領袖。1905-2018年間,共有六位波蘭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3-11-08 06:26:31)

時間是什麽?我在十六歲那年讀到魯迅的一段話:“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非常喜歡。於是以《時間——海綿裏的水》為題寫了一篇作文,把這段魯迅語錄當作了自己的座右銘。這篇作文還被選為範文在全年級各班宣讀,那時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紀。大學畢業時,三個同窗好友各奔東西,依年齡大小互稱“昨天”&l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續前】波蘭舊都的CityWalk(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10/22794.html 波蘭是一個輝煌的的、悲催、不屈的民族,經曆了13世紀蒙古人三次入侵、17世紀三次波瑞戰爭、18世紀三次被瓜分並淪為歐洲列強的狩獵場。19世紀波蘭亡國後,克拉科夫隸屬奧地利帝國。1918年波蘭複國,隨著第二共和國成立,克拉科夫再次成為國家主要文化中心。1939年二戰爆發,波蘭又一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克拉科夫公元十世紀末並入波蘭版圖,自1038-1596年間為波蘭首都,全稱“克拉科夫皇家首都”。在14-16世紀全盛時期,克拉科夫、布拉格、維也納鼎足而立,成為中歐三大文化中心。國王卡齊米日三世大帝於14世紀下令修建了瓦維爾皇家城堡,現在是波蘭最重要的藝術博物館之一。位於瓦維爾山上的天主教克拉科夫總教區主教座堂,正式名稱為“聖斯坦尼斯勞斯和聖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化學元素是自然界中基本的金屬和非金屬純物質,所有物質都由元素構成。早在史前時代,人類就發現了碳、銅、金、鐵、鉛、汞、銀、硫、錫、鋅等物質,後來均被確認為元素。1661年,愛爾蘭自然哲學家、近代化學奠基人波義耳(RobertBoyle)在他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中首次明確闡述了“元素”的概念,建立了現代實驗科學的裏程碑。1789年,近代化學之父、法國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續前】馮·諾伊曼最重要的數學遺產——算子代數及其現代發展(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10/5590.html算子代數的開創性工作對算子理論的探索貫穿了馮·諾伊曼的整個科學生涯,是他作為純數學家最深刻的工作。他在研究Hilbert空間算子譜理論、群表示、遍曆理論和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時,認識並預見到,研究物理世界中無窮自由度的係統需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算子代數是泛函分析中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近幾十年以來蓬勃發展,在表示論、微分幾何、非交換幾何、紐結理論、量子統計力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場論中獲得廣泛應用。算子代數是拓撲向量空間上連續線性算子的代數,特指由可分Hilbert空間上有界線性算子組成的自伴代數,其乘法由算子的複合運算給出。由於空間是無窮維的,因此要求算子代數在一定的拓撲下封閉。通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位於斯德哥爾摩中心地帶的皇家國家城市公園(KungligaNationalstadsparken)於1995年正式命名,又稱為環保公園(Ekoparken),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城市公園。整個公園從西北至東南總麵積達27平方公裏,由綠地、森林、山丘、海灣、湖泊、島嶼組成,擁有綿長且多變的海岸線。皇家宮殿、曆史建築、博物館坐落園其間,很多列入瑞典國家文化曆史建築保護名單。國家城市公園裏的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小時候家裏有一本張樂平創作的連環畫《三毛流浪記》,這本書描繪無家可歸的孤兒三毛,在抗戰時期的上海流浪曆險的故事。三毛在故事裏的樣子就和他的名字一樣,永遠隻有三條頭發。《三毛流浪記》是當年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看了不知多少遍,直到翻爛了為止。其實早在1920年,在瑞典就誕生了一位膾炙人口的“三毛”,迄今已經103年了。與張樂平筆下的流浪兒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