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思

離開了主流,失憶。也選擇了忘思?
博文
(2019-08-29 04:06:48)
菜根譚寵利毋居人前,
德業毋落人後,
受享毋逾份外,
修為毋減份中。如果人人“寵利毋居人前”,利就沒有人拿了,可以直接進入共產主義了。
在契約社會,是你的利就拿走,變成自己財富,神聖不可侵犯。鼓勵大夥為利(也就是財富)而奮鬥,社會進步。社會和政府的工作之一就是規範契約,避免霸王條款。
其實人人需要利(財富),不談利隻會導致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8-05 17:16:35)
蘇格拉底之死蘇格拉底受到的三條指控:1.不信仰城邦供奉的神,而信奉新的神;2.腐化青年;3.turnweakerargumentstronger,但這些都不是法律規定的“罪項”。公元前399年,七十高齡的蘇格拉底被判處服毒而死。--------------------------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蘇格拉底的死並不是因為古希臘人不理解他(其實理解真理的難度遠小於發明他),而是因為1.自視擁有真理,經常騷擾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8-05 03:48:11)
論“道德說教”在各種中文媒體,總能看見各種“道德說教”,下麵就是一個淺例。對待強者的態度考驗人的骨氣;對待弱者的態度考驗人的良心。可惜人間有些人對強者諂媚對弱者欺淩既沒有骨氣也沒有良心……然而卻契合了李約瑟難題:缺科學精神的中國人喜好道德說教。當我們不知道外麵還有文明的時候,我們拿古人做道德說教,當我們知道蠻夷之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5-01 04:29:43)
歲月靜,青山岩酥
世事更,黃河水枯
一朝在,苦樂何問
孟婆湯,得失猶忘
奈何橋,回首無往
忘川水,閃爍流年
三生石,幾度忘懷
彼岸花,三千等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4-21 05:12:10)
二十歲的夢與五十歲的在,哪個是自己?還是哪個都不是自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17 04:01:12)
法家的標準是“法後王”,儒家的標準是“法先王”,儒法能合流就是有共同的“王”。儒法就是為“王”服務。如果把法家和儒家反過來念就有感覺了,“家法”和“家儒”(禦用文人)。心學的標準是“問心”,但一個人是不可能問另外一個人的“心”的,這導致心學就沒有了一致的標準,或者有人利用心學的這個缺點而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08 16:44:33)
“難得糊塗”的邏輯難得糊塗,指人在該裝糊塗的時候難得糊塗。“難得糊塗”是清朝乾隆年間鄭板橋傳世的名言,乃是他為官之道與人生之路的自況。後人感慨這“難得糊塗”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橫幅的形式掛於家中,作為每每處世的警言。(來源於百度百科)就有人揣著糊塗裝明白,也有人揣著明白裝糊塗。有人怕拆穿自己糊塗,也有人怕拆穿自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08 16:10:53)
瞎彈“儒家”儒家的內核極其簡單,孔子希望構造一個金字塔型的社會,每個人都在自己指定的位置快樂活著。仁就是上層別養的太胖,以免底下頂不住。禮就自己看著上麵的屁股,下麵的看著自己的屁股。義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如果太胖就強製減肥,實在不行就換一個瘦點的。義的另外一個意思是哥們頂不住了,搭把手吧。但不幸的事,人不是石頭,人總希望往上往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08 16:03:58)
漢朝及以前的傳統已經沒有了實物了,隻能從書裏找,但那時候的人窮買不起墨,不詳細,看不懂,隻能靠自己想象。 看唐朝的傳統,去日本。 看宋朝的傳統,嘖嘖嘖嘖嘖嘖,宋朝有傳統嗎?沒有聽說過。???? 誰要看元朝的傳統?太……太……太,好吧,就去俄羅斯。 看明朝傳統去廣西大山裏,不想去,也可以去馬來西亞,韓國也也也可以,韓國人一定認為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26 01:07:40)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可以回到那個空間點,卻永永遠遠回不到那個時間點。佛也扛不住時間隻能設計一個輪回,似乎回到那個似曾相識的時間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