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思

離開了主流,失憶。也選擇了忘思?
正文

儒家“道德製高點”殺人

(2021-05-30 23:56:37) 下一個

“道德製高點”殺人

 

總有些人崇拜儒家的“道德製高點”思想,認為鼓吹“道德至高”有利於社會。

 

米爾格倫實驗(Milgram experiment)

1961-1962年,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史坦利·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實驗小組招募參與者前來耶魯大學協助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實驗地點選在大學的老舊校區中的一間地下室。廣告上說明報酬是$4.50美元(大約為2006年的$20美元)。參與者年齡從20歲至50歲不等,包含各種教育背景,從小學畢業至博士學位都有。

參與者將被告知被隨機挑選為擔任“老師”。學生答錯了,老師會對學生施以電擊,每逢作答錯誤,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參與者將相信,學生每次作答錯誤會真的遭到電擊,但事實上並沒有電擊產生。在隔壁房間裏,由實驗人員所假冒的學生打開錄音機,錄音機會搭配著發電機的動作而播放預先錄製的尖叫聲,隨著電擊伏特數提升也會有更為驚人的尖叫聲。當伏特數提升到一定程度後,假冒的學生會開始敲打牆壁,而在敲打牆壁數次後則會開始抱怨他患有心髒疾病。接下來當伏特數繼續提升一定程度後,學生將會突然保持沉默,停止作答、並停止尖叫和其他反應。發現無論實驗的時間和地點,每次實驗都有一定比率的參與者願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數,約在61%至66%之間。第一組40名誌願者中,有26人給“學習者”施加了最高電壓450伏,“服從”的比率高達65%。

Stanley Milgram從這個實驗得出了結論是:人類較容易傾向於相信有道德基礎、合理或者有正當理由的權威命令。馬裏蘭大學的Thomas Blass多次重複了米爾格倫實驗,甚至2015年波蘭的SWPS大學也重複了米爾格倫實驗。但結果相近。

這個實驗看到兩點:1、給錢。2、處罰不好好學習的學生(道德製高點)。如果改為處罰好好學習的學生,就會有不少人不幹了。

拿這個實驗去看文革紅衛兵行為就一目了然了。1、參與者有好處;2、有“道德製高點”。文革前把資本家及其走狗攻擊為剝削階級,搞臭。後來打倒走資派就可以有了“道德製高點”。如果民國時候,有人出來要打倒走資派,有多少人跟隨呀?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道德製高點”,您可以否認文革時代的“道德製高點”,您能否定您自己時代的“道德製高點”嗎?絕大部分人是不能的。避免文革重來的辦法隻能是否定“道德製高點”的思維模式,這就是要否定儒家的“道德製高點”的基本思想甚至是文化。

如果沒有儒家的“道德製高點”的思維模式來掩蓋,帝製就不可能維持那麽久。沒有“道德製高點”這個統治社會的手段,人的思想就會多元化,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技術就會發展進而科學。換一句話說,儒家的“道德製高點”思維模式的副作用是阻止了思想多元化,進而科技發展。對於不同的人在不同時間有不同的“道德製高點”,如高考的時候成績的“道德製高點”;上班的時候,工資是“道德製高點”。“道德製高點”限製了多元化,如古時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沒有了多元化社會僵化,就失去了適應性和創造性。

另外“道德製高點”武裝了後殺人沒有了心理負擔、沒有反思的必要。

獨裁者總能給社會中的一些人一些利益,沒有辦法完全杜絕。但“道德製高點”卻給了獨裁者一個至關重要的利器去鼓動“革命”。不清除“道德製高點”是思想或文化,“革命”不可避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