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茉莉

像澆灌植物一樣澆灌自我,使之不易萎縮。
個人資料
瑞典茉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明鏡對美國之音斷播門公正嗎?——觀察者手記之五(瑞典)茉莉自去年4月19日美國之音(VOA)發生采訪郭文貴的“斷播門”後,我們看到形形色色的眾生相、熱鬧非凡的表演。“獵巫”是其中一個特別的節目,VOA台長阿曼達、東亞部主任助理張晶,這些兢兢業業為新聞事業做貢獻的人,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都被獵巫熱潮貼上了“通共”標簽。@各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戴晴曆史敘事的魅力 ——讀《張東蓀和他的時代》 茉莉 戴晴年幼時,她那後被日本憲兵秘密處決的生父,常抱著她去北海看水,說小孩子要看水眼睛才亮。一個人眼睛明亮,意味著什麽呢?原是理工科出身的戴晴,在改行成了作家、記者之後,就琢磨起她父親所獻身的組織——中國共產黨的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13 08:58:29)

巴黎騷亂的中國影子(瑞典)茉莉當人們目瞪口呆地看著巴黎郊區的熊熊火光時,很少有人想到,這一場大騷亂在電影和社會學家的言論裏,早就被預告過了。十一年前,法國社會學家AlainTouraine就發出警告:“幾年之後,我們將要經曆和美國同樣的遭遇。”他所說的“美國遭遇”,是指發生在40年前美國越戰期間的一場民眾暴動。1965年,黑人領袖馬爾康姆遭槍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這是我在《美國華人》網刊、推特以及個人郵件上獲得的一些回應,這些朋友支持我的觀點,並感謝我說出了他們想說的話。令人高興的是:國內的朋友包括基督徒都在傳播此文。台灣也有幾個報紙和網站轉載。不管怎樣,此文提出了挺川與基督教之間的矛盾問題,這個問題不但應引起基督徒的思考,整個華人社會也應有所反思。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教堂庇護:非法難民“抓住門環” 茉莉:許多歐洲基督徒以他們對上帝的虔誠,超越國界拯救那些會被政府遣返的難民,維護了基督教的高尚傳統。
2018年1月11日茉莉為FT中文網撰稿 本文為作者“歐洲難民故事”係列之七 由於中國漫長曆史上沒有“庇護”的傳統,因此少有中國人知道,在歐洲某些國家申請庇護被拒、即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06 12:00:23)

在蔣介石的花園裏留連 (瑞典)茉莉 夏末的傍晚,空氣中蕩漾著玫瑰的香味。走過士林官邸的內外花園和凱歌堂,在小咖啡店裏喝了茶之後,我們沿著花草扶疏的小路,在園中一座雕梁畫棟的紅色涼亭裏坐了下來。 暮靄從那邊山林飄過來,遊人漸漸稀少,這台北市幽靜的一角,愈發安靜了。我似乎很專注地在和友人談論什麽。但是,另一個我卻悄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為什麽美國華人福音派基督徒支持川普?原創2018-01-06茉莉美國華人點“美國華人”藍字加關注,ID:ChineseAmericans一個客觀、理性、包容的公眾號編者按2016大選中川普獲得了81%白人福音派基督徒的支持,有研究認為福音教派的支持是川普贏得總統寶座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華人基督徒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從緘默協議到曆史記憶法——談西班牙追究佛朗哥罪行(瑞典)茉莉“我記住橄欖樹林的一陣悲風。”當西班牙著名詩人洛爾加吟誦這句詩時,他不曾想到,1936年八月的一個黎明,他會被佛朗哥的長槍隊殺害在橄欖樹林邊。由於拒絕為獨裁時代演出,不朽的大提琴家卡薩斯流亡在法國邊界的一個小鎮,十幾年遙望著祖國西班牙,直至年邁客死他鄉。他們經曆的是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02 05:49:04)

     沉醉在南歐的鄉村                ·茉 莉·人們常常會愛上與自己個性不同的人。風景也是如此,異域的新奇往往令人沉醉。記得那年伊拉克戰爭爆發,瑞典大使館工作人員全部撤回本國,隻留下一位於伊拉克本地雇用的看門人。在各國駐伊使館都被砸被搶之時,那位老看門人阻止了本族同胞的衝入,勇敢地保衛了瑞典大使館。深為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17-12-27 08:37:52)

伯格曼電影的奧秘茉莉盡管譽滿全球,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到了晚年,仍然像個不成熟的孩子,任性而暴躁。當最後一個妻子去世,他遠離親友避居小島。每天拄著拐杖,在布滿礫石的海濱孤獨地走來走去,無言地凝望大海,偉大的藝術家終於走到生命的盡頭。法羅島上有個小教堂,以往的牧師被這個壞脾氣老頭罵得戰戰兢兢。後上任的安吉麗達,一位敢於溫和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