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讀農莊

用開花的創意,將司空見慣,變成耳目一新。
個人資料
博文

年關近了,遠在故國的吾國吾民們,又要置酒備菜,準備慶賀佳節了。漂泊在海外的遊子遊女們,記得的,有時間的,可能還會張羅張羅,虛張一下過年的聲勢;不記得的,沒有時間的,或者沒有心情的,也就隨它自去,得過且過。 年節,對現代人來說,一部分人將其看得很重,另一部分人則將其看得很淡。生活變好的人,認為年節不過就是吃吃喝喝,人情禮道,因而將其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2)

在山區不吃海味,在平原不吃山珍,這是中國吃貨們自古以來信守的格言。在錯誤的地點,吃錯誤的食物,不僅難搞,而且昂貴,因為物以稀為貴嘛。眾所周知,我們加拿大本身不產稻米,卻擁有龐大的食米人群。印巴人吃米,東南亞人吃米,中日韓三個東亞族群吃米,中南美洲人也吃米,就連原住民印第安人,都喜歡吃中國的蛋炒飯,若再加上嚐新獵奇的西人食米群,恐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我有一位姑生舅養的表哥,年長我十五歲,我小時候唯一被他揍過,而且揍得屁股發腫。表哥是位身高不足1.60米的小個子,人非常聰明,但脾氣很大,簡直像個大炮仗,一點就著。他在劇團當導演,劇組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沒有人沒被他罵過甚至打過。 我被他揍的那次,就是因為劇團下鄉巡回演出《沙家浜》,我鑽到桌子下麵把道具槍偷去玩了,害的演員因上場時找不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4)

五、正解橡樹的科屬名稱 橡樹是殻鬥科的一個屬。殻鬥的“殻”與外殼的“殼”古代是同一個字。中國的前代學者之所以用“殻”,而不直接用“殼”,不光因為雅俗的問題,還有表達充分、準確的意思。
“殻”字右邊的“殳”(念義音)是“用棍子打擊”的意思。橡果被杯狀的堅硬外殼包裹著,取果仁和繁殖時,必須用工具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2015-02-03 09:18:08)

中國人都相信“否極泰來”,“物極必反”,認為一個人的運氣黴到了極點,就會向著好的方麵轉化。若按照這個哲學玄理,一個人的相貌醜到了極點,會不會也發生逆轉呢?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美與醜雖然不能互轉,但人的審美與審醜感覺,卻可以模糊、混同、無限接近。 美與醜並不是簡單的反義關係,它們也是不對稱的兩級。 人們對美,總是不吝辭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若論一個樹種在曆史上的影響,全世界恐怕找不出第二個樹種能與橡樹匹敵。盡管中國銀杏樹和印度菩提樹在東方宗教和文化上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它們從來沒有進入政治和軍事領域。 橡樹不但是聖經中提及最多、地位最重要的樹種,它後來更成為希臘和羅馬最高神宙斯和丘比特的象征,德魯伊宗教不僅把橡樹奉為最高神來膜拜,就連德魯伊的名字都極有可能起源於威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7)

銀杏,英文名稱Ginkgo,學名叫做GinkgobilobaL.。其中,屬名“Ginkgo”是從日語“銀果”轉譯而來,而種名“biloba”中的前綴詞“bi-”指“兩個”,“loba”則指“波浪”,合起來就是“兩片波浪形葉子”的意思。
銀杏在中國家喻戶曉,隨處可見,光是銀杏之鄉就有好多個。雖然貴為國樹,可一般民眾並不知道它入選的理由,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8)

與生長在中國的大多數椴樹相比,北美的椴樹都長得特別壯碩、偉岸,無論單株種植,還是成行成排種植,修剪成塔形、紡錘形還是標準造型,都特別出彩,特別在狀態。 椴樹是世界著名行道樹種之一,其最大的識別特征是帶有“半個種莢”,即花序柄基部與膜質、舌狀的大包片合生在一起。
椴樹的英文名字有四個:1、basswood;2、linden;3、beetree;4、lime。但最通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7)
近段時間,圍繞前學運領袖柴玲狀告牧師遠誌明強奸事件,美加兩國的中文媒體上,大筆杆子,老槍杆子,小鞭杆子,嫩肉棒子,烏將軍他爹,毛洞主她娘,紛紛不請自來,亮劍掏槍,披掛上陣,對當事人刀砍斧劈,口誅筆伐,直鬧得bra滿天,condom遍地。 我相信大多數人跟我一樣,對柴遠之事並不知情,都屬於局外人。既然如此,大家為什麽還要“為別人的豆子炒破鍋&rdqu[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7)

古今中外,悠悠千載,各國各民族的英雄和美人們,不知演繹了多少人間悲喜劇,但結局卻都是“英雄難過美人關”。為什麽呢?難道美人們擁有特別的武器,比如導彈、飛機、加農炮?斷然不是。 夫英雄者,大多起於亂世,出身貧寒,一生或半生戎馬倥傯,難得有機會邂逅女性,結交美人,更別提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所以,他們對美人一向無知,因而較不設防。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
[31]
[32]
[33]
[34]
[3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