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2013-03-08 09:44:30)
憶父
弱冠沙場驅寇。
不惑承受批鬥。
白發人比花瘦。
夕陽已下,
後來人怎回首。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2-22 12:01:35)
什麽是哲學的內在經驗 筆者曾經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哲學是連接人類精神與思想的橋梁。一麵是“內在經驗”,一麵是“邏輯思辨”。“內在經驗”是把握“存在”整一性(本體)的途徑,而“邏輯思辨”是理解“存在”局部運動的方法。有網友問筆者,能否描述一下“內在經驗”。當時筆者回答:描述“內在經驗”就成思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個體主義和群體主義的哲學誤區 西方哲學,政治學中對社會權力結構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所謂的個體主義和群體主義的理念對立與爭論,從而導致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的社會變革潮流。如果更深入地看,兩者的根基是權利與平等的理念對立。也就是說:平等與權利,哪個才是正義的基礎?左翼人士強調,人類要有正義,而正義的根基是平等。一個正義的社會必須要種族平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2012-10-19 10:13:15)
前幾天有人提到意識之迷,並謂之於神秘。實際上意識並非是迷,而且它和佛教裏的“業”,基督教裏的“原罪”有關。以前曾想寫此文來講講業力,但又覺得為避免意動還是少寫東西為好。現在看來,將業力和意識放在一起討論也許很有意義,更容易為大家了解。因此心有所動,再寫此文。首先來讓我們探討什麽是意識:筆者認為它是包含“意”如何轉化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2012-09-03 05:52:08)
佛家趣事-禪語 十多年前,筆者在加州一個禪宗道場體驗生活。那時與年輕比丘住在一個樓。比丘住在二樓,而居士住在一樓。樓房很大,空空蕩蕩了無幾人。以前這個樓房屬於醫院神經病人的住房,每個房間有個高高的小窗,很小的麵積,及一個隻能從外麵關上的厚門。那時,筆者和朋友自嘲有神經病。道場要求居士不要去二樓打擾比丘修行,樓房顯得過於安靜使人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08-29 11:20:33)
佛家趣事-道風 十多年前,筆者來到加州一個南傳佛教的道場修習“吡缽舍那”(Vippasana)。那是一個小廟,平時沒幾個人,是修行的好地方。早上四點起床,參禪至晚上十點。每天有早,中飯兩次。南傳佛教戒律很嚴,比丘在一起用餐,而在家人隻能和比丘尼在另一處用餐。當時有三個在家人和兩個比丘尼。佛教是不鼓勵用餐時說話,因參禪無法交談,大家就在用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佛家趣事-虛雲弟子評法輪功 96年有機會去芝加哥,舊地重遊不免又去中國城看看,發現城邊多了一座中國的寺廟。筆者見廟親,於是就去那裏拜訪。廟很小,坐落於中國城邊的黑人區。我進去後見到主持僧人,並和他交談起來。沒想到,這位僧人師承虛雲一脈。中國佛教界,虛雲老和尚的大名是無人不知。據界內傳說,慧能後禪宗形成的五個流派(臨濟,曹洞,法眼,雲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通過GRACE–與玄野兄探討在給玄野兄“奧運中的人性光輝與冠軍智巧”一文的回帖探討中,筆者建議“即使自己具備完整的德行後,最好還是不要求別人也擁有德行”。玄野兄回帖中提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儒家名言,並從思辨的角度提出他自己的看法,那些都很好。然而它並不完整,因為“立人”和“達人”的方式不完全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現在網上有一個奇特現象,即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大多數都是中國人。那些人總是從某些極端的角度來否定幾千年文明的主流。為什麽會有這種現象?答案其實很簡單。這正是中華傳統文化在那些人身上的反映。要明白這一點,先要知道什麽是中國傳統文化。有別於西方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到底是什麽呢?是佛教和道教的出世學說嗎?筆者認為不是的,至少不是主要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基督“我就是道”的另一種解釋 以佛教作為精神探索的筆者,對基督教始終沒有中斷過關注,而且受洗更早於信佛。基督“我就是道”的名言,曾給筆者帶來困惑。相信其他人可能也會有類似的感覺,甚至包括一些虔誠的基督徒。有意思的是,這困惑的消除卻來源於佛教禪修的深入。基督“我就是道”的話無疑是正確的,關鍵在於如何理解。現代基督教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
[6]
[7]
[8]
[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