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強調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2012-07-27 12:03:23) 下一個

現在網上有一個奇特現象,即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大多數都是中國人。那些人總是從某些極端的角度來否定幾千年文明的主流。為什麽會有這種現象?答案其實很簡單。這正是中華傳統文化在那些人身上的反映。要明白這一點,先要知道什麽是中國傳統文化。有別於西方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到底是什麽呢?是佛教和道教的出世學說嗎?筆者認為不是的,至少不是主要的。因為其他文明也有相應的出世學說,盡管表述有所不同。

那麽中國傳統文化到底是什麽呢?它就是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內聚力。它使得國家再破碎,也能在一段時間後回歸一統;這種內聚力就是道德。什麽是道德?道德就是“道”與“德”。許多人將道德解讀為個人修養,那是誤讀。個人修養僅僅是道德含義的一小部分,更大部分是指人類社會的運作也是“道”的自然流轉。中華文明認為,人類社會形成後,有其自身的內在規律(道)和內在因素(德),它有集體意識而不僅僅是個體行為的累積。作為社會整體,道與德是相連的。作為個體,在社會生活中要有整體意識。東方人在幾千年前就注重個體和整體的內在關係,從而強調社會運作中道與德的體現。易經的道理就是係統地闡述道和德在社會整體(體係)中的作用。在東方形成“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社會道德理念時,西方在那時候還很野蠻。儒家強調的道德,從來就分為個體和整體兩部分,強調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達整體,個體和整體從沒有分開。它強調了人與社會,及人與自然要遵循的內在次序。表達這些內在次序(道德)的儒家理念太多了,大家可以去參考文獻。然而,中華文明並沒有停留以道德為主的社會內在次序,為適應社會運作,法家的理念也為士大夫接受,並作為社會穩定的外在次序(法律)。在曆史上,士大夫雖然重儒家,但在社會結構的建立上,曆來是儒法並舉。反觀西方做對比,人們將“道”加以人格化後成為上帝,因此“行道”成了上帝的職責,人們隻是注重個體和上帝的關係,且把社會看成是個人自私行為的場所。美國思想家,神學家Reinhold 認為社會僅僅是累積的個人利己主義,沒有一個群體的行為是出於純粹的無私。這種觀點使得西方從來沒有建立真正的社會道德體係,雖然在宗教裏帶有倫理,比如愛的理念。不幸的是,“愛”更多是出世學說的理念,在生活中人們根本做不到。因此,西方人曆來依賴叢林法則,崇尚勢力博弈,講勢不講理。文藝複興後的理性主義,及資產階級革命導致了現代民主潮流,從而形成當代西方的民主政治體製。從道的角度,這些民主體製,包含平等,自由僅僅是外在次序。而個體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主義並不能形成合理的內在次序。體係沒有真正的道與德的和諧。這隻要從美國國債問題就很清楚,船在下沉,船上每個人都清楚,卻裝作不知而隻顧個人利益。東西文明如此不同,並沒好壞之分,隻是它們適應不同的人群。西方體係的不和諧從兩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很充分。戰後為何能運作近六十多年,它得益於西方科技領先,和掠奪中產生的財富。在東方科技趕超下,及西方掠奪空間的縮小時,體係的弊病很快顯露。

傳統文化強調的道德對人類社會的正麵意義是勿容置疑的,然而它沒有副作用嗎?人類任何理念從哲學上講都有兩麵性,道德理念也不例外。筆者在一文中提到,東方人嗔心強。其中原因就是對道德期盼而形成的習性。長期道德教育不僅產生對理念的認同,還產生對社會道德行為的依賴。盡管東方人自身道德很不完善,總期盼別人道德完善。對不道德的現象容易起憎恨心,對它人容易苛求。佛教唯識理論對分別心和憎恨心的關係論述得很清楚。對比西方不講很多道德,因此也不容易苛求它人。憎恨心是中國社會內鬥多的根源,而“義”的理念又將憎恨心和內鬥引向高潮。反對不道德行為而“見義勇為”值得肯定,但許多時候,不道德行為並不是黑白分明。人們自以為“該出手”時,往往是不該出手之際。產生這種憎恨和內鬥現象的原因正是道德沒有普及到社會深層次。中華文明的道德從產生以來具有兩個層次,一是理念普及,二是內省明理。可惜的是,中華文明成就了道德理念的社會普及,但內省明理僅僅停留於士大夫階層。沒有大眾的內省明理,無法避免憎恨心和內鬥左右我們的行為。近代的西學東漸浪潮後,內省明理在知識分子價層也消失了。我們隻剩下浮躁心和憎恨心。現在強調回歸中國傳統文化,其意義不僅要堅持道德理念,更重要的是普及內省明理。使得分別心和憎恨心不成為主導人們行為的主要因素。通過內省明理,成就自己的“仁”心。“仁”心在“愛”心的前麵,沒有“仁”,那有“愛”。而內省明理就是要繼承儒家的心學,以修身作為立德求道的基礎。為什麽中華文明道德中充滿那麽多一個字的理念;如“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那是為了修身內省的體驗而特意所為。反觀西方理性主義中的公共理性,次序理性是無法作為修身內省而體驗的。因此,西方的理性成了純粹的思辨。通過內省明理達到對道體驗,其初步就是大同世界。大同世界不僅僅是哲學或倫理概念,而是一種同體感受;就是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它建立在深度內省的基礎上。到那時,人們自然明白,什麽是“存天理,滅人欲”。人們對親人受傷害時的感受,就是一種初步的同體感受。現在強調回歸中國傳統道德提倡內省明理,就是要完善社會的內在次序。沒有真正的內在次序,再好的外在次序都不會長,西式民主也不例外。從這個觀點出發,東西方民主道路的歸宿隻能是道德。因為,民主政治是外在次序,它必須要有道德的內在次序做支撐。

在討論了什麽是中國傳統文化,及強調回歸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後,讓我們回到本文開頭的問題;即為什麽有一些中國人如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筆者認為這仍然是西學東漸浪潮的影響,哪些人光看到西方在外在次序上的優點,及東方在此的不足;卻沒有看到東方在內在次序上的長處,及西方在此上的短缺。從浮躁心,憎恨心出發,很容易去下那種西方文明優於東方的結論。那些人實際上也是愛國的,隻是觀點不同。這正是要我們大家充分交流去認識自己文明的瑰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好文!才看到。轉了。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化外人' 的評論 : 謝謝來訪。
化外人 回複 悄悄話 剛剛有機會看到博主的這篇宏論。大讚!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幾空間' 的評論 :
問好。
老幾空間 回複 悄悄話 很久不見,問好!這篇已轉至萬維和華博,特此致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