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0-01-31 22:03:32)
不能算韓寒的粉絲,但是對這位特立獨行的80後DD極為欣賞,竊以為他是80後裏的奇跡,一個可與當年的披頭士相比擬的時代的Icon。因為他的存在,讓我對中國的80、90後充滿希望和肯定,正是韓寒這樣的人讓我對中國的未來抱有樂觀的精神。
我在他那個年紀的時候,雖然已經來美國不少年,受過很好的教育,讀過很多本的書,見識過東方和西方。但是,我當年看事情肯定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2)
(2010-01-22 20:00:14)
一直以來大家都在談價值觀,但卻沒有給予具體細致的定義和描述,往往讓人覺得太過抽象和空洞,似乎那隻是與政治製度有關的理論,而與每個人切身的生活沒有直接的關聯。在我看來,一個人所接受的價值觀與其本人的善惡觀應當是一致的,所有的社會行為和取向最終都是以個人的善惡觀為基本單元的。
而個人的善惡的標準在我們的文化裏是一筆糊塗賬,充斥了各種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0-01-12 17:43:15)
這幾天因為一些事情,心中生出不少感慨。昨晚給一個朋友發Email,對他發牢騷說,我發現所有比較強勢的女人都不喜歡我,連我說話的語氣都很介意。該朋友開玩笑說,不奇怪,估計除了他這類朋友沒幾人能容得下我的氣焰。
玩笑歸玩笑,我還是需要反省一下自己。想想我成為基督徒(特地聲明一下,我很山寨,大多數基督徒是象xingfu_MM和花坊姐姐那樣的,不是我這樣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1-07 20:14:31)
偶這兩天上網來常惹事上身,一跟貼討論就出狀況。而偶對新的一年的計劃是要積極地生活、和平地進步,與人非友好性質的切磋不在其中。按照心理學的說法,安靜地寫一點東西是個更具建設性的過程。所以偶就順手寫一寫自己的讀書計劃,實有點無病呻吟的味道。
壇裏愛讀書的朋友很多,讀得多的一年可達上百本(佩服啊),少的亦有一年上十本,而且人家都有很詳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不好意思,版主說過不希望再貼關於劉曉波的文章,偶就轉貼這一個,下不為例。
是想讓大家了解一點國內知識界的普遍反應。個人感覺國內的知識分子比偶們海外中文網上的“知道分子”要有見識、有勇氣、理性公正得多。
2009年12月29日
1.錢理群先生剛才在電話裏說,比起八十年代,劉曉波寫的文章越來越理性了。他對曉波印象最深的是兩件事:一是六·四的表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存在論是中觀8226;心理學是唯識】
這個題目是很久前想寫的,隔了一段時間,印象有些淡了,仍然想試試求粗不求精地寫出來。真讀得懂的人不一定能及時看到此文,但這算是偶對於存在論的學習的一個小結。新年以後,偶不能再縱容自己長時間上網了。這個題目有點大,本體論、心理學、中觀論、唯識論每一個都是很高深的東西,偶當然不會樣樣都精通。偶是由過去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12-23 18:54:50)
寫這篇是因為看到其他MM們談論張無忌的話題有感而發。《倚天屠龍記》是金庸的故事裏寫得相當好看的一個,曾給偶帶來不小的樂趣和享受。倚天裏寫得好的人物很多,但都不是主角,而故事中的幾個主角張無忌、趙敏、周若芷卻反而寫得一般。有MM提到張無忌是個綿軟缺乏剛性的人,這個偶也同意。他是個很被動的人,包括他身邊的女孩,沒有一個是他決意追求來的,全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偶是一個缺少語言天賦的人,從中學時代起就嚴重偏科-重理輕文,偶學起數學、物理之類的學科來比較輕鬆,可一學起政治、語文、英語來就很笨拙。當年隻身去北方上大學,從鄉音轉化為普通話的過程,偶用了比一般同學多一倍的時間。後來來到國外,又要從普通話轉化為英語,這個過程難度就更高了。
偶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偶來美國念書的第一年裏,坐在課堂上基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柏拉圖有過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那個比喻是說:
那些缺乏哲學的人可以比作是關在洞穴裏的囚犯,他們隻能朝一個方向看,因為他們是被鎖著的;他們的背後燃燒著一堆火,他們的麵前是一座牆。在他們與牆之間什麽東西都沒有;他們所能看見的隻有他們自己和他們背後的東西的影子,這些都是由火光投射到牆上來的。他們不可避免地把這些影子看作是實在的,而對於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二部分沒有展開來說,相信你能知道偶要表達的內容。第三部分展開了一些,但是敘述得有點兒亂,且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說完整,但後麵要說的內容顯而易見了。
(一)存在不等於自我
偶本來是準備問幾個一直想問的問題的,但在寫的過程裏,忽然想通了一個關節,偶以為偶終於知道你或海德格爾一直在討論的問題是什麽了,當然你或許並不完全認同甚至完全不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