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女“科學家”頭發的直徑【搞笑】

(2009-12-20 21:10:19) 下一個
偶是一個缺少語言天賦的人,從中學時代起就嚴重偏科 - 重理輕文,偶學起數學、物理之類的學科來比較輕鬆,可一學起政治、語文、英語來就很笨拙。當年隻身去北方上大學,從鄉音轉化為普通話的過程,偶用了比一般同學多一倍的時間。後來來到國外,又要從普通話轉化為英語,這個過程難度就更高了。

偶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偶來美國念書的第一年裏,坐在課堂上基本上沒有聽懂過教授們在講什麽。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偶,偶們係裏的教授有一半是非美國人,有東歐的、日本的、印度的等等,口音非常重,講話本來就不好懂。好在偶學的學科有大量公式加圖示,並且邏輯推導性強,就是說隻要弄明白幾個基本的概念和方程,下麵的內容完全可以自己推演出來。隻要授課的老師認真地編有講義,再去圖書館查查參考書,應付起作業和考試來倒還不是太困難。

後來被ship到實驗所在地並長駐那裏成為貢獻腦力和體力的民工,語言交流就變得重要起來。因為是同很多人一道做事,需要不時地讓別人了解自己的結果和進度。偶當時的語言特點是很書麵化,用來寫note、show結果、與人作專業性的討論可以勝任。但是要與人chitchat 作工作之外的日常的small talk,就不擅長了。與大多數那個時代的中國同學一樣,偶喜歡用很大的詞,造結構繁複的從句套從句的長句子,咋聽之下,感覺很有學問、很 intelligent的樣子。可是,卻不會用很小的詞造很短的輕靈活潑的句子,又常常顯得很弱智。

偶所在的學校在偶們的實驗裏有一個比較大的group,而且是比較close大家關係挺融洽的一個集體,這一點很讓其它學校的同學羨慕。偶們有一個固定的傳統,就是每周一大家一起吃午餐,互相交流一下周末的八卦,也順帶暢想一下一周的計劃之類的。偶當時本來就帶點靦腆,語言(主要是表達)又沒有完全過關,所以偶其實不是很熱衷參加這樣的聚餐,偶會由於緊張而吃不好飯。然而,身處一個集體當中,總是要顧及到get along with people還有fit in的問題,至少在態度上得讓大家相信偶是蠻熱誠、蠻合作的。因此,偶有一半的時間還是會堅持參加這樣的活動。

話說有一回,偶們一行人來到lab的cafeteria用餐,大約有七、八個人,偶那天剛好坐在一位活潑可愛的美女同學K對麵。該美女是Chicago本地人,典型的中西部女孩,金發藍眼,在整個實驗裏都很popular。她坐著時看上去有點瑪麗蓮夢露的味道,站起來時會顯得稍有點胖。K不僅外表美麗,內心也很熱情溫暖,平常對偶們組裏的兩個外國同學 – 偶和另一個韓國弟弟很關心照顧、很mothering。她一般都是偶們午餐時談話的中心,總是在積極地活躍氣氛,並很注意要把所有人都包括include 進來,儼然女主人一樣。

K一坐定後,就熱情地找偶對話。她打量了偶一眼,便開始誇獎偶的頭發,原話偶複述不出來了,大意是讚偶的頭發很黑很茂密。按照偶們中國的習慣,受到誇獎,在道了謝以後,照例還要謙虛一番。K本人是真正的blonde,發質細密綿軟,而偶一向很羨慕別人柔軟細密的頭發。

偶下麵的句子是這樣造的(隻能記得一個大概了):“I actually like your hair better. I think, the total amount (or quantity) of my hair are not really larger than yours; but, the DIAMETER(直徑) of my each hair is bigger than yours …… ”。偶說完以後,所有聽到偶說話的人都先沉默了一會,然後就互相交換著好笑的眼神,但又保持著客氣。K怕偶受窘,連忙鼓勵偶,說偶的表述方法非常 interesting,並assure偶說這才是偶們典型的scientist的說話方式。

偶的這個笑話後來在一定範圍內成了一個經典。偶有時在trailer 裏走來走去,或者走到其它的trailer裏去的時候,偶爾會迎麵遇上一兩個一臉壞笑的同學,還時不時地瞟向偶的頭發,偶就會心裏發虛,認為這些家夥一定傳聞了偶那句經典的關於自己的“頭發的直徑”的高論。

這篇是在別的地方參加活動【一件尷尬事】而寫的。因為偶在走廊隻發過很抽象、很哲學的貼子,所以特地把這篇貼出來,以表示本偶並不是所有的時間都在思考存在或時間的問題,偶爾也琢磨關於頭發的直徑這樣很生活、很實際的問題。

節日快到了,希望各位磚家們放鬆一點:)別那麽熱衷於砸人以唯恐別人不知道自己高明了,說說自己鬧過的尷尬、笨拙的事情也蠻好玩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